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正人工智能研究几经跌宕起伏,已经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成功(见本刊2018年01期《人工智能新纪元(上)》)。今天,人工智能正以飞快的速度进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照此下去,这个世界将会发生怎样的巨变?我们难以预测。人类创造之物是否能让它的造物主都感到吃惊?它是否能做出自己的选择?在神秘的犹太传说中,巫师们将灵符插入土制魔像口中,就能赋予魔像生命。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我,机器人》被拍摄成电影后,激起了全社会对机器人是  相似文献   

2.
章琪 《世界科学》2014,(12):26-26
<正>1927年上映的电影《Metropolis》(大都市)中的Maria,是第一个不停地在荧屏上闪烁的机器人,从这以后,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在冲击着我们的想象力。我们现在了解的大多数机器人——在汽车组装线上的焊接机器人和吸尘机器人之类的简单设备,完全达不到科幻小说中机器人的水平,但是我们和机器人的关系已经变得如同至交。只是,你和一个机器人管家或者无人驾驶汽车在一起是否舒服?工作台上,一个在你旁边的机器人,不仅仅是移液,而且是提出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将很快拥有决定人类生死的力量。它们准备好了吗?我们也准备好了吗?在流行文化中,机器人不是维多利亚时代完美忠实的管家,就是精神变态的狡诈杀手。如《星球大战》里的C3PO、《机器姬》中的艾娃,《惑星历险》中的罗比以及《2001太空漫游》中的哈尔。电影中描述的机器人形象反映了我们对机器人的希冀和恐惧,这种恐惧已开始渗入现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大自然探索》2007,(2):1-1
世界著名科学家霍金认为,只要人类被困在独一无二的一个行星上,人类的长期生存就处在危险之中,全球变暖、核战争和基因病毒等迟早会将人类消灭殆尽。那么,在毁灭性打击到来之前,我们是否应该离开地球?请关注本期特别策划《我们必须离开地球?》。青藏铁路被誉为世界上伟大而神奇的工程,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也是穿越多年冻土里程最长的铁路,本期让我们跟随专家去探索《世界难题:天路冻土》,并回顾他们《九死一生的探索历程》。——编者  相似文献   

5.
李晓荻 《科学之友》2005,(10):92-92
假如你是机器人,自己生锈了会有什么感觉?你会存钱准备给自己升级,还是要求世人对生锈的机器人好一点?动画新片《机器人历险记》提出这些问题,直指人生意义的核心。当然,我们讲的是机器人。但是你可能会忘记这点,因为电影中的机器人太像人类。这部电影谈的是个性以及做人的优良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人工智能已经经历了60年的风雨路程。未来,人工智能到底可以发展到什么程度?人工智能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需要,机器也不再是人们眼中冰冷的工具,而是拥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作为科幻作品中很大的母题,人工智能经常在科幻电影中出现,比如《我,机器人》《黑客帝国》《机械姬》,其中人工智能往往扮演反叛者的角色,对人类造成伤害。结合现实来说,这样的事情会不会发生?  相似文献   

7.
章琪 《世界科学》2014,(12):33-35
<正>人类与不像机器而更似宠物或者人类本身的机器人在一起是否能感到自在?2009年,在奈良日托中心,一种四四方方的、与儿童一般大小的小型机器人Robovie的发明者产生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创意,他想到,如果能把这种机器人推出去作为老人的对话伴侣,也许会有不错的结果。他们期望这些有甲虫般眼睛和呆板声音的人形机器人能够用愉快的问候语向老人们打招呼,能做他们抱怨健康问题时忠实的倾听者,能在他们锻  相似文献   

8.
机器人(英文Robot)是捷克作家查培克在20世纪20年代写的剧本《罗莎姆万能机器人公司》中的主角。它的出现,给人类大家庭增加了一个新的家族。机器人是科幻作家笔下最感兴趣的题材,对于未来的世界,机器人将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  相似文献   

9.
<正>道德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是一种非强制性的约束法则。要让机器人理解人类所谓的道德,这有可能吗?在热播美剧《纸牌屋》第三季中,有一个令人深思的情节:弗兰西斯(剧中总统)同意了美军使用无人机轰炸恐怖分子头目的作战方案,却因此伤及无辜,导致许多平民受伤。其中,失去双腿的阿拉伯裔美国公民默罕默德,一纸诉状将弗兰西斯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10.
<正>在今天,各种高科技手段不仅能让人类和人类的探测器登陆月球、飞临外星,而且还有助于我们寻访古人的世界。恐龙时代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清明上河图》对宋代市井生活的描绘是否真实?古代的人们是怎么生活的……许多人都对这类问题颇感兴趣。回到从前,就像去往未来一样,是人们的梦想,而前者正是展示考古学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机器人”(Robot,音译为“罗伯特”)一词来源于捷克语,它在1924年的含义是“人造工人”。据调查,机器人从1981年到2000年间给美国创造了6000亿美元的财富,预计到2005年,全世界的机器人将超过百万。机器人专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约翰·菲尼克斯惊呼:“21世纪人类将真正进入机器人时代,人类创造的每一份财富都将包含着‘机器入’的功劳!”向人类“进化”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萨佩克写了一个名为《洛桑万能机器人公司》的剧本,“机器人”的名字正式产生。1959年美国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机器人的历史才真正开始。机器人大致…  相似文献   

12.
<正>来见识一下即将超越世界上跑步最快的人类的超级机器人吧!你可能将机器人想象为笨拙的物体——呆板、沉闷,甚至像步履蹒跚的老人,似乎需要利用咖啡因提神。但是,机器人即将大踏步前进起来。你只需问一问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学教授霍德·利普森(Hod Lipson),就知道这一切了。利普森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写道:"幼小的动物在田野上飞奔,攀爬树木,跌倒后可以立即灵巧地站起来——机器人也将效仿这些动物了。"  相似文献   

13.
<正>看电影《超体》,聊聊人类脑细胞开发工程的大事!电影《超体》为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人类目前只开发了大脑能力的2%,而当剩下那98%被逐渐开发出来后,人类将拥有非凡的能力。那么,这种说法是事实还是电影人的异想天开?我们的大脑中蕴含着怎样的奥秘?脑容量和脑细胞:智力发展的必备品《超体》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字叫作"Lucy"(露西)。这个名称源自女主角的名字,而细心的观众一定  相似文献   

14.
<正>罗塞塔任务夺得了此次《科学》2014年度十大科学突破的冠军,以下荣登亚军榜的九项研究涵盖了生命科学、空间科学、人工智能以及人类考古学等诸多领域。懂合作的"机器人"不需要上司机器人在与人类合作方面一直都表现得越来越出色,然而2014年有好几支团队的研究表明,机器彼此之间也能合作,无需人类的监督。机器人科学家一度还绞尽脑汁要改善机器人个体感知周围环境、对新的情况作出反应的能力,那时候,让一队队机器人各自执行任务似乎看起来还不到时候。可是在数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人的使用正变得越来越频繁,让人类逐渐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美国科学家正试图让机器人来完成我们心中的想法。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拉杰什.瑞奥展示了他们最新研制成功的脑电波控制机器人。演示者戴上一顶特制的帽子,这顶帽子上共有32个独立的电极与大脑头皮接触。通过接受人脑思维产生的脑电波,这台机器人可以完  相似文献   

16.
正人类在下个世纪会面临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大规模崛起吗?它们的智力会超过人类吗?至少霍金已经向人类发出了警告:"人工智能机器人可能会在接下来的100年之内取代人类,甚至可能会导致人类的灭绝。"他甚至认为:"与其担心谁来控制人工智能,人类更应该担心的是,人工智能到底愿不愿意接受人类控制。"最近有关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新闻层出不穷:谷歌围棋"高手"Alpha Go战胜韩国名将李世石;美国科学家阿扎德·沙德曼研发的STAR机器人,成功完成了猪大肠的缝合  相似文献   

17.
<正>十多年前,一部由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人工智能》精准地描绘了人类技术文明的快速发展,令大批可提供服务的智能机器人取代人工,并全面渗透到生活中的场景。如今,这样的科幻图景正在走入现实:从亚马逊仓库中自动装卸货物的机器人、富士康生产线装配零件的机器人、执行特殊危险任务的特种机器人及智能化军用无人机,各类用途的机器人正在被广泛地应用于丰富的现实场景之中。  相似文献   

18.
<正>你是否还记得2013年岁末的贺岁喜剧电影《私人订制》?电影最后的"道歉环节"让人印象深刻:圆梦四人组面对雾霾、水污染、林毁、地陷等环境问题,分别向大自然郑重道歉。这一幕曾让多少观众心生共鸣。片中那些道歉的对象既不是技术合成的,也不是人工搬演的,而是真实存在的。人类是地球生灵的主宰者,但地球承受不起人类无节制的挥霍。在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下,如何盘清"家  相似文献   

19.
<正>你想拥有一个如同美国科幻影片《星球大战》中的机器人R2-D2那样的朋友吗?在影片的剧情设定中,机器人似乎与人类已经结成了深厚的友谊。如果能和R2-D2做朋友,那么一定非常有趣。然而在现实中,机器人并不会真正在意任何人或任何事,至少目前还做不到。现今的机器人没有喜怒哀乐与七情六欲,也没有自我意识。但这并不代表它们就不能与人类友好相处,为人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科学之窗     
H5N1流感大流行:无稽之谈还是必然结局?关于禽流感病毒是否真会引发一场人类流感大流行的争论仍在继续。数月以来,专家们一直警告说,H5N1禽流感毒株可能突变成一种易于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这种疾病最终可能导致人类流感大流行。然而,没有人能指出这种情况何时发生、如何发生。近期《自然》杂志的一篇报道称,专家们对于将来是否会发生由禽流感引发的大流行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一些病毒学家相信,如果H5N1毒株能够突变成引发大流行的病毒,那么它早就应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了,因为它已经感染人类数十年了,意味着这些病毒在本质上不具有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