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要采写好科技新闻就是要找好一个切入点,把科技事件清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并在叙述科技新闻重点的同时,让读者了解某方面的科技工作情况,以及科技工作的思路和目标。文章提纲挈领、简明扼要、主题突出。写好科技新闻,就是一个对科技发展再认识和解读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要用事实说话是大家的共识,新闻主要是一种展示,而不是评议(新闻评述除外)。因此,新闻写作的根本方法,就是要"忠于事实,叙述准确",要能"把真实的情形描写出来"以引起读者深思并让读者自己去品味、去领悟、去得出结论。当然,我们这样说,并不是要排斥一切必要而恰当的议论。"用事实说话"固然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但文无定法,  相似文献   

3.
新闻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和背景等组成.新闻可以没有导语和背景,但不能没有标题.一个好的标题,既要设法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又要尽量"缩身"以适应有限的版面要求,英语新闻的标题必须做到简洁、准确、抢眼.本文主要就新闻英语标题的词汇、语法和修辞特点这三方面来阐述新闻英语标题的独特性,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闻标题的技巧.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生活的日渐多元化和党报改革的日趋深化,社会新闻在党报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它已成为众多媒体特别是党报吸引读者、扩大影响力的重要领域。党报由于其自身的定位、受众的不同决定了它刊载的社会新闻要有自己的特点:要做到有深度,能够雅俗共赏;要体现人文关怀,要用理性化的专家视角和感性化的平民视角相融合方式,增强党报社会新闻的可读性;坚持以正面为主的报道方针,弘扬社会正气;此外,也要努力提高党报社会新闻的服务质量。做有党报特色的社会新闻,用其独特的魅力吸引读者,让社会新闻成为党报宣传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5.
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燕 《科技资讯》2007,(24):151-152
本文从词汇、语法、修辞等角度论述新闻标题的特点,旨在对新闻的理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并提出直译、增译和省译三种翻译方法,旨在表明英语新闻标题翻译不仅需要译者的语言、文化、艺术的综合能力,而且要考虑读者的审美情趣和接受能力.  相似文献   

6.
新闻贵新,显豁地处于新闻开头部位、被称为“新闻的生命”的新闻导语更需要新。只有具备“新”的魅力,新闻导语才能充分发挥它“导引”读者去阅读的作用,园满完成向读者传达新闻的中心内容的使命。当读者的限睛注视着新闻导语起句时,如果这个句子、甚或这几个词“新”,便能一下激发起读者的兴趣,他就会读下去;否则,他便会转移到另一条新闻去,作者辛辛苦苦采写的这条新闻就无人阅读了。因此,我们设计和写作新闻导语,要追求这样的最佳效果:使读者一接触新闻导语就眼睛一亮,一读下去就耳目一新,心被牢牢“勾”住,被刺激起强烈的“新闻欲”一口气将它读完,感到无比畅快。  相似文献   

7.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读者了解新闻内容、判断新闻价值的第一信号,成为读者决定是否愿意读取深层次新闻内容的第一道关口.该文以《林海日报》为例,从淡化会议报道,突出新闻价值,尽量通俗易懂,尽可能贴近民生,运用全新的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力求传统报纸标题制作上的创新,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新闻的标题是连接读者和新闻内容的桥梁,在这个争夺眼球的时代,抓好新闻标题的制作,可以提高报纸的影响力,符合报纸发展的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8.
新闻英语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不容置疑,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语言研究素材,阐述新闻的基本概念和特征,重点围绕新闻英语的语域和体裁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揭示语言与社会、语言与人、语言与文化以及语言与社会舆论的导向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关系,从而有助于读者用一种新颖的视角来解读新闻英语,加深对这一文体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新闻专业图书馆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既要为办报者、报业经营管理者及新闻研究者提供专项服务,又要为社会人士提供一些新闻报纸的历史资料.在分析读者类型的基础上,探讨了新闻专业图书馆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文化移情对有着两次交际过程的翻译有重要意义.文化移情能促使译者或目的语读者通过源语文化的框架和利用源语文化的感知去解读源语文本或译本,从而使译本更准确地表达源语文本,读者所得反应更接近源语文本读者的反应.移情还能使译者设身处地地为潜在的读者着想,从而确保读者能够正确解读译本,使翻译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1.
孙勇 《科技咨询导报》2014,(36):253-253
在信息泛滥的时代,新闻变得日益快餐化,人们对文字的阅读耐性己经压缩到百字左右,一篇吸引读者阅读的千字以上的文章非新闻评论莫属了。因此,当今的传统媒体都通过开设专栏等形式,不惜版面来增加新闻评论的占比,新闻评论显得愈来愈重要。新闻评论是以表达作者主观情感、态度、观点为诉求的,不仅要以新闻事实作为基础,还要体现真实、准确等重要新闻特征。该文以《林海日报》为例,从新闻评论中的观点要明确、论据要充分、论证要有力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让新闻评论以理服人,从而让读者形成强大的共识。  相似文献   

12.
张辰 《科技智囊》2021,(12):65-76
面对数字时代自媒体的冲击,主流媒体依托渠道之变、技术之能、语态之新,加快创新转型,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文章选取具有新型语态风格的微博新闻样本,从可信度、喜爱度、注意力、观赏性、互动性5个维度对青年群体接受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深度访谈法,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结果发现:青年受众对新型语态风格新闻的评价均高于传统文字新闻,但此类新闻的可信度仍有提升空间;青年群体对某项亚文化接触程度越深,对运用此类亚文化元素的主流媒体新闻报道越抵触;受众媒介期望对新闻接受效果和分享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张辰 《科技智囊》2021,(12):65-76
面对数字时代自媒体的冲击,主流媒体依托渠道之变、技术之能、语态之新,加快创新转型,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文章选取具有新型语态风格的微博新闻样本,从可信度、喜爱度、注意力、观赏性、互动性5个维度对青年群体接受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深度访谈法,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结果发现:青年受众对新型语态风格新闻的评价均高于传统文字新闻,但此类新闻的可信度仍有提升空间;青年群体对某项亚文化接触程度越深,对运用此类亚文化元素的主流媒体新闻报道越抵触;受众媒介期望对新闻接受效果和分享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云 《潍坊学院学报》2005,5(3):130-131
有人把记者分成若干类型,本文从历史发展史、读者的角度、新闻传媒业的需求和记者自身的要求上分析新时代对记者的要求,要争做学者型记者.  相似文献   

15.
随着媒介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报纸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不得不从传统的传者本位向受众本位转化。它们深知:谁能争取更多的读者,谁就是这场角逐的获胜者。于是,以满足读者需要的通俗化新闻、娱乐化新闻等软新闻大量充斥版面,甚至有不少还走入了庸俗化的极端。因此,读者便又渴望能有更多的硬新闻。然而,符合硬新闻的事件毕竟有限,所以,对软新闻进行“硬化”报道就显得特别有必要。然而把软新闻进行“硬化”报道,使软新闻即非事件新闻经过“硬化”操作之后,便像硬新闻(事件性新闻)那样显示出较强的时效性和新鲜感,它的操作手法正是本文所探讨的内容。本文从更深层次分析了软新闻“硬化”报道的必要性、表现和存在的不足,并试图探讨其在今后的新闻写作中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徐涓 《科技信息》2009,(31):308-308
新闻英语的任务是向读者有效地传播信息,并使读者一目了然,因此,在选择新闻英语词汇上就必须遵循一个原则:通俗易懂。为了遵循这个原则,就必须了解及掌握新闻英语词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浅谈英语娱乐新闻标题的文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凤林 《科技信息》2009,(28):169-170
娱乐新闻以其轻松愉快的报道风格和对事件及时生动的报道宗旨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并因此成为读者阅读新闻种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英语娱乐新闻的标题在词汇、语法和修辞等方面都体现出莱些特点。本文就此进行初步探讨,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新闻侵权的定义及表现形式进行分析.文章认为要减少新闻侵权事件的发生,新闻传播的主体自身必须严格自律,加强对新闻素材的审核;新闻传播的客体,应充分认识到新闻事业的特殊性,加强对新闻侵权的理性思考;新闻制度、有关法律法规应逐步建立健全,整个社会民主化进程要加快.  相似文献   

19.
新闻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和背景等组成。新闻可以没有导语和背景,但不能没有标题。一个好的标题,既要设法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又要尽量"缩身"以适应有限的版面要求,英语新闻的标题必须做到简洁、准确、抢眼。本文主要就新闻英语标题的词汇、语法和修辞特点这三方面来阐述新闻英语标题的独特性,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闻标题的技巧。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和背景等组成。新闻可以没有导语和背景,但不能没有标题。一个好的标题,既要设法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又要尽量“缩身”以适应有限的版面要求,英语新闻的标题必须做到简洁、准确、抢眼。本文主要就新闻英语标题的词汇、语法和修辞特点这三方面来阐述新闻英语标题的独特性,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闻标题的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