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3 毫秒
1.
蝴蝶是如何来到世上的诗人迈科夫赞美蝴蝶是“飞舞的花”,科学家阿尔贝特·马格努斯则称蝴蝶是“会飞的软体虫”。后—种称呼虽然听上去不雅,但自有其科学依据:蝴蝶—生中大部分时间处于毛虫阶段———蝶—个夏季产卵100~500个。幼虫刚孵出来就开始大肆进食,它的胃口好得惊人。  相似文献   

2.
蝴蝶在幼虫期是那样丑陋,然而通过“完全变态”后,可谓脱胎换骨,展现出人们无法用语言和文字描述的美。动物的“变态”指的是动物为了生存以不同的生命形式来适应不同的环境,即“变态现象”。蝴蝶的生命史中有卵、幼虫、蛹及成虫4个时期,称为“完全变态”,而虫的生活中没有蛹期  相似文献   

3.
蝴蝶在幼虫期是那样丑陋,然而通过“完全变态”后,可谓脱胎换骨,展现出人们无法用语言和文字描述的美。动物的“变态”指的是动物为了生存以不同的生命形式来适应不同的环境,即“变态现象”。蝴蝶的生命史中有卵、幼虫、蛹及成虫4个时期,称为“完全变态”,而虫的生活中没有蛹期称为“不完全变态”。蝴蝶的变态是分工合作的好例子,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任务。首先是卵,别看它不吃不动,其实胚胎正在里面努力发育为幼虫。幼虫的任务是吃,它不停地咀嚼植物的叶子,如果算上占身体比例很高的消化吸收系统,它的体质量可增加3000倍。它吃这么多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蝴蝶园     
田坎 《自然与人》2009,(5):64-64
蝴蝶.是大自然的舞蹈家。出于近距离欣赏和野生动物保护教育的需要,国际上兴起创建活体蝴蝶园的热潮。马来西亚的槟城蝴蝶园是东南亚最好的蝴蝶园之一.全园饲有4000多只蝴蝶,看上去简直就是一幅绚丽多姿的动态画卷。这里的蝴蝶,与游人十分亲近。游客在这里可以看到蝴蝶完整的一生:卵-幼虫-蛹-成虫。徜徉在彩蝶翩翩的活体蝴蝶园,感觉置身世外桃源!  相似文献   

5.
它们是如何来到世上的 有的是人赞美蝴蝶是"飞舞的花",8世纪有位科学家则称蝴蝶是"会飞的软体虫".后一种称呼虽然听上去不雅,但自有其科学依据:蝴蝶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处于毛虫阶段.  相似文献   

6.
一只哥斯达黎加伪蚁咬断了缠绕着金合欢树树枝的藤蔓。如果让这藤蔓生长,它会挂满枝头,掩蔽金合欢树,甚至可能缠死金合欢树。在西部非洲,一只举尾蚁正在啃食树叶上的蝴蝶卵。如果不吃掉这些卵,孵化后的毛虫就会啃光这棵树的叶子,毁掉蚂蚁的家园。蝴蝶和蚂蚁都像日夜辛勤劳作的园丁,不同的是蝴蝶随时都准备安放摧毁植物的“定时炸弹”,而蚂蚁却时刻都在清除这些危险。对蚂蚁来说,除了树,它们无家可归。蚂蚁和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出了多种离奇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有些是互惠的,有些却是有害的。这里,热带森林的喜蚁植物给我们展…  相似文献   

7.
与人类及其他动物相比,毛虫显得那样的微不足道;人们一般不太会注意到它们的存在。胆小的人见到毛虫会浑身起鸡皮疙瘩;想象力丰富的人则会联想到毛虫变成蝴蝶后的美丽。其实毛虫的世界也是多姿多彩的,在大自然的生存竞争中,毛虫也自有一套生存法则,它们虽然渺小,却也努力地在这个地球上争得自己的一片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8.
谈忠兴 《科学通报》1987,32(22):1742-1742
大袋蛾(Clania variegata Snellen,鳞翅目蓑蛾科)是中国东南部林木和行道树的一种重要害虫。大袋蛾幼虫孵化后,即作袋囊护身,随着虫龄的增长,袋囊不断扩大。老熟幼虫在袋囊中越冬,翌年5月初化蛹,5月下旬羽化。雄蛾羽化后即离囊飞去,雌蛹羽化为蛆状成虫,不  相似文献   

9.
一条18英尺的"蛇"波动着穿过澳大利亚北部的沙漠,它实际上是由100多只毛虫首尾相接组成的蛇阵。这些游行的毛虫是一种飞蛾的幼虫,它们在树上  相似文献   

10.
虎林 《科学之友》2002,(9):25-26
平时,人们看到的蝴蝶都是三三两两地在空中飞舞,但是在有些地方,有时候会出现成千上万只蝴蝶大聚会的壮观景象。你听说过云南大理的蝴蝶泉吗?每年的农历四月,成千上万只蝴蝶飞到蝴蝶泉边,有的相互衔着尾巴,吊在树枝上,垂下一条长长的蝴蝶“链”,几乎和水面相接。如果身临其境,你会感到自己好像进入了童话世界。这是世界上著名的“蝶泉”景观。每当夏季,我国甘肃省榆中县兴隆山风景区,以及我国神农架旅游区的拜台沟,都会云集几十万只白蝴蝶,纷纷扬扬,像满天鹅毛大雪,充满那里的山沟。这是世界上有名的“蝶雪”景观。  相似文献   

11.
一声霹雳     
大家都应该听说过著名的“蝴蝶效应”吧?1963年,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了著名的“蝴蝶效应”:一只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就有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一貌似惊人的理论自有其道理:蝴蝶翅膀的运动,会导致身边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气流;而微弱气流又会引起四周空气的相应变化;由此引发一连串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整个大气系统的极大变化。这一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微小偏差会给结果带来巨大差异。“蝴蝶效应”不仅为科学界所接受,也逐渐被…  相似文献   

12.
去年8月,黑龙江省发生罕见草地螟虫灾,漫天遍野的虫子肆虐4300万亩,席卷全省13个市(地)和农垦区。一百步之内会惊飞2000只以上的蛾子,足见其数量惊人.幼虫在一片“唰唰”声中贪婪地吃着农作物叶片,片刻之间.所过之处只剩网状的叶脉。飞机咆哮着抛下成吨的杀虫剂,一场“人虫大战”激烈上演。虫族暂时退却,但会随时卷土重来,人类对它们似乎无计可施。  相似文献   

13.
在各种昆虫中,人们最喜爱的当数蝴蝶。蝴蝶以她纤丽的身影、斑斓的色彩和婀娜多姿,翩翩飞翔于姹紫嫣红的花丛之中,给大自然增添了绚丽的景色和勃勃生机,被誉为会飞的花朵,大自然的舞姬。全世界的蝴蝶约有16000种。 可是你知道与蝴蝶同类的蛾子吗?蛾与蝶同属昆虫中的鳞翅目,蛾和蝶都是成虫,它们的幼虫就是各种各样有毛或无毛的毛毛虫子。蛾、蝶的身体构造分为头、胸、腹三大部分。头部有一对形状各异的触角;头的侧部有一对复眼,头的前下方有一根伸缩自如、弯曲盘卷的管状口器(叫做喙),管状口器用来吸食花蜜、树汁和露水,这就是昆虫的六大口器类型中的虹吸式口器。胸部有两对膜质的大翅,翅表面覆有鳞片,鳞片的颜色、排列和光学性能的不同,就组成了各种漂亮、奇特、怪异 的斑纹、图案 与色彩。 \蝴蝶怕蛾都是完全变态的种类,即一种由卵一幼虫一蛹一成虫四个阶T安构成,每一虫态都有不同的外形和不同的生理功能,变化往复,代代相袭。这种变化过程可由饲养的家蚕而见全貌。 蛾子与蝴蝶也有很多的不同。首先;我们在白天很少看到飞舞的蛾类(只有极少数种类在白天活动),倒是在晚上常看到飞扑灯火的众多蛾类。蛾子大多在夜间活动;具有趋光性。‘飞蛾扑火’,说的就是蛾子的这...  相似文献   

14.
蝴蝶在失重状态下能飞吗?答案是否定的。黑脉金斑蝶是北美地区最常见的蝴蝶之一。2009年11月16日,美国堪萨斯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用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号”将三只黑脉金斑蝶幼虫送到了国际空间站。他们的目的是观察在失重状态下,蝴蝶能否顺利成长为成虫,能不能飞。  相似文献   

15.
孙虹霞  舒迎花  唐文成  王祺  周强  张古忍 《科学通报》2007,52(12):1413-1418
在人工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Ni2+, 采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检测Ni2+在连续3个世代植食性昆虫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六龄幼虫、蛹和成虫体内的积累, 并通过单头饲养评价了Ni2+积累对不同世代斜纹夜蛾幼虫存活率、化蛹率与成虫羽化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Ni2+可在六龄幼虫、蛹和雌雄成虫体内积累, 积累量随幼虫胁迫世代数的增加而增加; 同时也随幼虫饲料中Ni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并表现出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 变态后, 蛹和成虫体内的Ni2+显著低于幼虫体内的Ni2+浓度, 过量的Ni2+可随化蛹所蜕皮排出体外. 同时, 不同世代斜纹夜蛾幼虫存活率、化蛹率与成虫羽化率均随Ni2+胁迫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昆虫的“语言” 是什么? 昆虫也会运用各种“语言”,使彼此了解,如: 音响“语言”:一般雄虫用发音器摩擦发音招引雌虫,如蟋蟀、蝉等。 激素“语言”:一只白蚁发现巢壁破裂或群体中出现“敌人”,会立即释放一种外激素,招来同伴修理“房屋”(蚁巢)或歼灭“敌人”。 形象“语言”:一只工蜂侦察到蜜源后,回到巢里用舞蹈动作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 气味“语言”:一只苍蝇发现了可口的食物会释放出一种特殊的气味,招引同伴接踵而来,共享美餐。 色彩“语言”:有些昆虫的体表  相似文献   

17.
无论美国总统小布什走到哪里,他身边总有一只“足球”。可以说从小布什宣誓就职开始,这只“足球”就没有一分钟离开过他。这只“足球”并不是运动员踢的那种球,它是一只小黑皮箱的外号。这个小黑皮箱里装着启动美国军事武库中最后的打击力量,即核武器的“钥匙”。所谓“钥匙”,  相似文献   

18.
“百花仙子”、“会飞的花朵”、“大自然的舞姬”,这些美丽的名字都是用来形容大家熟知的一类美丽昆虫——蝴蝶。因为优雅和美丽,它们自古以来就备受关注,从诗词歌赋到舞蹈音乐,人类文化中处处都能找到蝴蝶的影子。  相似文献   

19.
1978年8月,在一次菜白蝶(Pieris rapae)自然流行病病死的幼虫中,我们分离到一株颗粒体病毒(图1),并在同一样品中还分离到一株“细小病毒”(图2),外形似立方体,粒子直径约25毫微米,个别颗粒显示有“核心”或“空心”.分离方法如下:将自然病死的幼虫按1头虫放1毫升无菌水,置研缽磨碎,纱布过滤,滤液经4000g 30分钟离心,将上清液均匀涂布于洗净的鲜白菜叶上,干后饲喂从自然界采集经4  相似文献   

20.
<正>科学家最近从收藏的化石中辨认出一种此前未知的远古海洋多毛虫(蚯蚓和水蛭的海洋亲戚)。这种多毛虫很独特,它的腭在迄今已知所有海洋多毛虫中都最大,腭长度超过1厘米,裸眼也很容易看见,而一般海洋多毛虫的腭长度仅为几毫米,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见。根据腭长度判断,这种多毛虫的体长超过1米,与今天的巨型矶沙蚕(俗称博比特虫)相当。博比特虫是可怕的伏击性掠食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