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吴从炘  任丽伟 《科学通报》1997,42(8):887-887
<正>KÖthe-Bochner空间(记为E(X))是Lebesgue-Bochner空间Lp(μ,χ)及Bochner-Orlicz空间Lφ(χ)的一种重要推广形式.关于它的研究近几年来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其讨论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χ的几何性质能否提升到E(χ)中去.  相似文献   

2.
胡修棉  黄永健 《科学通报》2002,47(4):318-318
“南永2井珊瑚礁‘红色与黑色沉积夹层’的成因及环境意义初探”一文[1](以下简称“南文”)重点研究了南永2井珊瑚礁红色和黑色沉积夹层.通过对黑色沉积和红色沉积的古地磁特征(包括磁化率、剩余磁化强度)和地球化学特征(MnO和Fe2O3)的研究,“认为这一对特殊而典型的‘沉积夹层’与古气候的突变有关”.文章思路新颖,独创性强,所报道的红色和黑色沉积对于全球气候变化、事件沉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于黑色与红色沉积的研究国际上已进行多年,不同时期的黑色和红色沉积在规模、时间跨度和空间分布上不尽相同,因而其形成机理也各不相同.30多年来全球深海钻探和大洋钻探资料揭示,地质历史中侏罗纪~白垩纪广泛分布富有机质的黑色页岩,Schlanger等人[2]首次提出“大洋缺氧事件”模式用以解释其成因.后续调查研究表明,缺氧事件对应于高含量有机碳[3]、大规模有机碳埋藏[4]、碳同位素正偏[5]和海洋生物大规模绝灭[6].近年来,科学家注意到在早、中白垩世缺氧事件黑色沉积之上晚白垩世期间全球范围内广泛出现典型的海相红色沉积,包括红色灰岩类和红色泥质岩,并认为是大洋富氧事件的产物[7,8]1).这种大洋缺氧事件(黑色页岩与大洋富氧事件)红色沉积组合变化绝不是偶然的现象,它是地球系统中气圈-水圈-沉积圈圈层耦合的产物,其表现周期为10~100 Ma. 而“南文”报道的红色沉积夹层时限为20~30 ka,相当于米兰科维奇旋回,空间分布区域也较为有限.根据沉积速率推算,其黑色沉积的时限约220 ka.与白垩系相比,南永2井珊瑚礁红色与黑色沉积夹层很可能相当于米兰科维奇旋回级别.在整个地质历史中,与白垩系相似的黑色/红色沉积很可能出现在奥陶系[9](Andrei Dronov,私人通信,2001). 现在最为紧迫的一点似乎在于区分不同级别的黑色/红色沉积,为系统性的研究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南文”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红色和黑色沉积夹层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相对来讲,相似沉积的地质历史时代越近,研究也就相对更准确,难度也更小.但是就文章本身所提供的信息来看,该文的研究结论似乎还有不少值得完善的地方, 下面特把我们的问题提出来,以期共同提高对于地质历史时期的黑色/红色沉积研究. 问题1:“南文”中黑色沉积和红色沉积的岩石学特征交待不够明朗.岩石学特征直接与海平面、物源区性质等相关.如果黑色和红色沉积的岩石学特征不发生明显变化,则可以排除海平面变化和物源区的影响. 问题2:黑色和红色沉积的颜色分布是浸染状、斑点状还是块状?其均一性如何?均一性不同,解释很可能不同.例如,斑点状颜色很可能是特殊矿物在成岩阶段被氧化所致,而均一性好的颜色多为沉积阶段产物(成岩后生阶段之前).其颜色成因很可能与海水地球化学性质有关. 问题3:黑色和红色沉积中的有机碳含量是否有变化?颜色跟有机碳含量变化是否相关?在沉积学中,有机碳含量高的沉积物一般颜色较深,典型的黑色页岩就是由于有机碳含量较高所致. 问题4:“南文”中1477页最后一段至1479页第1段指出:黑色沉积中心层的底界正好对应于布容正极性/松山反极性(B/M)转换的界限,并进一步根据年龄数据相当于d 18O曲线划分的19/20(冷/暖)转换界限, 由此得出结论黑色沉积夹层的形成与全球气候突发事件有关.应该指出的是,在承认对比精确度的前提下,极性反转与气候冷暖转换界限对应于黑色沉积中心,只能说明在时间上的对应关系,而并不能说明黑色沉积就一定与全球气候突发事件相关,两者之间不存在必然关系.要揭示气候变化,恐怕碳酸盐(全岩或化石)氧稳定同位素测试是必要的,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问题5:1479页第1段.生物碎屑含量在黑色沉积中的变化是否一定是气候(气温)变化的产物值得进一步探讨.导致生物碎屑含量增加的因素很多,气候温度变化可能仅仅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我们不能将生物碎屑含量的增加直接用作气候变化的证据. 问题6:“南文”中指出(1479页第2段)冰期会有Mn,Fe等金属元素在礁岩中的浓缩, 而当气候突然变暖时,Mn,Fe,Cu,Zn和Cd等金属又会大量氧化稀释.此处是直接提出结论而未见任何参考文献的印证;“南文”随后在解释黑色/红色形成机制时更进一步假设是由于Mn和Fe各占优势的原因,其理论依据是什么?另外,文中仅仅讨论了Mn和Fe的含量变化,其他元素变化如何?Mn和Fe等金属的地球化学行为与气候之间的关系如何?等等,均缺乏令人信服的解释.而这些问题正是全文的核心所在. 以上提出的问题得当与否有待验证,可能会由于研究侧重点的不同而会囿于一家之言.但无论如何,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共同推进黑色/红色沉积(事件)的研究,将问题引向深入. 致谢 本工作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批准: 49625203)资助.  相似文献   

3.
柴育成  田兴有  马福臣 《科学通报》1997,42(15):1679-1680
<正>地球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全球范围内突出的环境问题已引起各国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关注.由于环境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双重作用下的产物,为此,国际学术界认为应把环境问题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下研究,即地球各层圈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整体.在这一学术思想指导下,国际科学联合理事会(ICSU)于80年代后期制订了国际地圈-生物圈研究计划,并于90年代初将“过去全球变化”(PAGES)列为5个核心项目之一.国际地球科学联合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联合制订了“地球过程与全球变化”的研究规划.围绕这一主题,世界各国依据本国实际,发挥地区优势,选择适当突破口(如冰岩芯记录、深海沉积等),纷纷确定本国的研究方案.我国地处中纬、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加之位于三大季风区的交汇处,无疑是全球变化的重要区域.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依据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区是研究全球变化的枢纽地区,也是其它国家所不具备的优势,于1991年及时组织实施了以“八五”重大项目《我国干旱半干旱区15万年来环境演变的动态过程及发展趋势》为主体的“过去全球变化”(PAGES)研究.该项目研究的总体目标为:通过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建立有代表性的环境地质剖面和东西向大断面,高分辨率高准确度地提取黄土及其它沉积物中保存的环境信息,重建15万年来环境演变序列及其典型时段的空间变动幅度,研究动态过程,建立概念模型,探讨控制因素,预测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蔡理全  曹宇静  段恩奎 《科学通报》2000,45(15):1639-1644
整合素是一类由α , β 亚基构成的异二聚体黏附分子, 能够调节细胞间的黏附和细胞通讯. 近期研究表明, 整合素α Vβ 3在胚胎“植入窗口”期能够参与母胎相互作用, 是子宫内膜接受性的标记分子, 同时决定胚胎侵入性. 就此作用机理作了进一步研究. 间接免疫荧光和激光共聚焦扫描 (confocal) 结果显示, 整合素α Vβ 3在小鼠胚泡中明显表达. 妊娠第3天小鼠子宫角注射α Vβ 3抗血清显著降低妊娠第8天子宫角的着床胚胎数 (P < 0.001). 在共培养体系中, 1∶100 和1∶200稀释度的整合素α Vβ 3抗血清对小鼠胚泡在子宫上皮细胞单层上的黏附和扩展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关分析显示, 整合素α Vβ 3抗血清的这种抑制作用具浓度/稀释度依赖性. 由此可见, 整合素α Vβ 3是小鼠胚胎植入子宫内膜中的必需因子, 它在“植入窗口”期的小鼠胚泡中明显表达, 能够通过作用于胚泡滋养层在子宫上皮细胞的黏附和扩展途径来调节胚胎植入过程.  相似文献   

5.
流域水循环的“自然-社会”二元演变是导致近年来水问题和水危机的本质原因. 实现缺水地区供用水、水环境、水生态安全的国家目标, 必须依靠以流域水循环为统一基础的水资源科学调控, 其首要的科学基础是对高强度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流域水循环与水资源演变的内在机理及其规律的认知. 本文从我国二元水循环演进历史、流域二元水循环理论、典型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流域二元水循环模式与概念模型4 个方面进行探讨, 为变化环境下水循环的基本认知模式、现代环境下水资源衰减规律等提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培瑜 《科学通报》1999,44(17):1872-1874
讨论了《竹书纪年》中“懿王元年 ,天再旦于郑”的记载 ,认为这可能是关于发生在公元前899年的一次日环食现象的记录 ,并由此讨论了地球自转速率的长期变化 .  相似文献   

7.
张晶  王莉  蔡理全  曹宇静  段恩奎 《科学通报》2000,45(23):2535-253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是一种特异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的生长因子.目前已知VEGF参与胚胎植入及胚胎的血管发生. 但是仍不清楚VEGF在植入“窗口”期的表达情况和具体功能.实验应用离体和间接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扫描等方法对VEGF在胚胎植入“窗口”的表达和功能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 VEGF的分布在体外培养的处于植入“窗口”期的小鼠胚泡及其扩展的滋养层细胞和子宫上皮细胞单层上;VEGF抗体能够显著降低在体小鼠胚胎的着床数;在共培养体系中,VEGF抗体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胚泡在子宫上皮细胞单层上的黏附率和扩展率, 此作用具有剂量依赖关系.实验表明,VEGF是一种在胚胎植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VEGF可能作为植入胚胎及接受性子宫内膜之间的“局部介导者”(local mediator),参与母胎间的信息传递, 促进胚胎植入.  相似文献   

8.
邓辉文 《科学通报》1997,42(7):683-685
<正>设G是有限群,π是若干素数组成的集合.若G含有Hallπ-子群,则称G为Eπ-群;若G是Eπ-群,并且其所有Hallπ-子群均共轭,则称G为Cπ-群;若G是Cπ-群,并且G的任意π-子群均含在某Hall π-子群,则称G为Dπ-群.此外,如果G含有幂零Hallπ-子群,称 G为Eπ~n-群.有例子表明:Eπn-群的子群不必为Eπn-群,如G=PSL(2,31),π={3,5},这时G为Eπ~n-群,但G含有同构于A5的子群H,而H不是Eπn-群.  相似文献   

9.
康富安  冯志强  尹承烈 《科学通报》1998,43(13):1398-1402
报道了手性α-硝基酯 1 ,α-亚硝基酯 2和α-羰基酯3有趣并各具特色的异构化及分子内氢键现象 ,并对此予以合理的解释 .  相似文献   

10.
γ 射线激光     
评估了实现γ射线激光的几种可能途径.指出目前条件下按自由电子激光原理用周期弯曲晶体沟道内摆动正电子的诱致辐射形成γ射线激光的途径已是现实可行的,应不失时机地开展理论和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李生刚 《科学通报》1997,42(17):1898-1898
<正> 如同经典数学的情形,模糊单位区间I(L)和模糊实直线R(L)在模糊数学中也是基本和重要的研究对象,因而引起了国内外不少学者的兴趣.1992年,王国俊和徐罗山通过加细I(L)的拓扑,定义了一种新的模糊单位区间——H(λ)单位区间I(L),解决了弱诱导LF拓扑空间的紧化问题.1993年,张德学和刘应明引入了LF拓扑空间弱诱导化的概念,这样I(L)便被视为I(L)的弱诱导化.在文献[3]中,我们定义并研究了H(λ)实直线R(L),即R(L)的弱诱导化.虽然,文献[1~3]已讨论了I(L)和R(L)的一系列性质,但它们的连通性问题基本上悬而未决(关于这方面的情况,参见文献[1,3])本文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的结果如下(未加说明的记号与术语参见文献[4]):  相似文献   

12.
《科学通报》2013,58(5-6):498-498
近日,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第三届“受关注论文”评选揭晓, 发表在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0年的2篇评述文章和2篇研究论文入选.  相似文献   

13.
K—致凸空间与K—致光滑空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苏雅拉图 《科学通报》1997,42(23):2490-2494
<正>在Banach空间几何研究(特别是凸性与光滑性的研究)中,相互共轭关系的研究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一旦给定某种凸性C(或光滑性S),并且凸性C(或光滑性S)被广泛研究时,合理引进并研究凸性C(或光滑性S)的对偶概念——某种光滑性(或凸性)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科学通报》2009,54(13):1936-1936
本书主要介绍当今医学领域刚刚崭露头角或正在紧锣密鼓研发的先进技术和研究热点, 如干细胞和医学影像技术等. 该书涉及医学的方方面面, 从具体的医学技术到医疗安全的管理学(比如规避医疗差错), 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医学发展趋势的大胆预测. 该书通过丰富的实例指出, 明天的医学发展方向将是预测医学、预防医学和个体化医学. 通过本书, 可以了解现代医学知识, 掌握未来健康领域的发展趋势. 史蒂夫•申弗教授以他数十年担任美国著名的马里兰大学医学院附属临床医学中心领导的切身体会和丰富经验, 在这本《医疗大趋势——明日医学》中, 以医学家的哲理和科学家的敏锐, 深入浅出地剖析和阐述了今天的医学成果是如何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积累起来的, 以及明天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如何影响到未来医学的概念和人类社会伦理, 甚至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 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以医学研究实践为主, 结合实际经验来预测未来医学发展趋向的重要参考著作.  相似文献   

15.
(±)-Deoxyschizandrin的新合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五味子甲素(deoxyschizandrin)10是中草药五味子中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良好的镇痛和降低血清转氨酸(SGPT)等药理作用,已用于保肝及抗肝炎药物的研究.近年来,人们不仅关心它的药理活性,其化学合成也备受重视,相继报道了多种合成方法.1 实验以没食子酸为原料,经十步反应,总收率为12%,成功合成出(±)-Deoxyschizandrin的一条新路线.同时获得了3个新化合物5,6,7.  相似文献   

16.
姚海楼 《科学通报》1997,42(5):464-466
<正>设A是代数闭域F上一个有限维基连通代数,modA为有限维右A-模范畴,ΓA为代数A的AR箭图.由于modA中成立Krull-Schmidt定理,通常将modA中模与它的同构类看作一回事.Auslander和Reiten在研究Artin代数的表示理论时,引进了几乎分裂序列和既约映射的概念.今天,几乎分裂序列理论已成为代数表示论的一大基石.  相似文献   

17.
于秀源 《科学通报》1997,42(5):461-461
<正>1964年,Sierpinsk证明了:对于给定的N,存在整数C,使得二次多项式x2+C至少取N次素数值.1990年,Garrison将Sierpinski的结果推广到xn+C的情形.1993年,Abel与Siebert对上述结果做了进一步的推广.  相似文献   

18.
哈佛大学能源政策和应对气候变化领军人物、物理学家约翰&#183;霍尔德伦(John P.Holdren)被美国当选总统巴拉克&#183;奥巴马(Barack Obama)提名为他的科学顾问.担任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这一提名,表明了新一届政府希望在应对全球变暖问题上将比布什政府有更加积极的作为。  相似文献   

19.
关于动物行为学研究的历史,我们不能不想到197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因为当年有三位生物学家因对动物行为研究的开创性贡献而被授予了这一奖项。他们是奥地利的康拉德&#183;洛伦茨(Konrad Lorenz),德国的卡尔&#183;冯&#183;弗瑞希(Karlvon Frisch),还有本文的主人公荷兰裔英国动物学家尼可拉斯&#183;廷伯根(Nikolaas Tinbergen)。  相似文献   

20.
方陵生 《世界科学》2009,(11):21-22,15
10月5目上午,当200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正式宣布后,伊丽莎白&#183;布菜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成为了本年度该奖项的3名获奖者之一。之后,诺贝尔奖网站总编辑亚当&#183;史密斯(Adam Smith)即刻对布莱克本进行了电话采访。以下是两人的对话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