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咸宁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的中心点上,现为湖北省咸宁地区行署所在地。史载五代南唐置永安县,宋改咸宁,近年改县为市。全境面积1400平方公里,人口约30万。 2、方言:咸宁方言的语法与普通话比,未见显著差异,词汇上颇多不同,语音上的差距很大。咸宁语音的主要特色是:无翘舌声母,多鼻化韵,有入声。  相似文献   

2.
本文中凡不带“县”字的“咸宁”一词,单提时皆指湖北省咸宁地区;与其它县名并提时则专指咸宁县。咸宁地区位于湖北省东南角,包括咸宁、通山、阳新、崇阳、通城、蒲圻、加鱼、鄂城等鄂东南除武昌、大冶以外的八个县。 “咸宁话声调与古话、普通话声调的关系”是一个大题目。我们只能在这个题目下就咸宁话的声调以及利用咸宁话声调(以各县城关话为据)辨析古平仄和普通话四声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希望由此获得关心者的指教。 有同志曾就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的问题提出要“知已知彼”以便能“百战不殆”。我们于此深有同感。下面就先从我们咸宁话声调说起。  相似文献   

3.
鄂南方言的几个语法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所谓“鄂南”,系指湖北省东南端的咸宁地区全境及黄石市属的大冶县。这是一片山丘地带,赵元任等的《湖北方言调查报告》曾以其语言归赣语系统。其实本区方言的内部分歧也很大。至少可大致再分为东、西两片。东片咸宁、通山、阳新、大冶有尖团区别,多鼻化韵,调分四或五或六类;西片蒲圻、嘉鱼、崇阳、通城不分尖团,少鼻化韵,调分六类。词汇、语法也有不尽相同处。本文专就语法问题报告几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鄂南地名志中的地名俗字评议万献初鄂南,指今湖北省(鄂)南部的咸宁地区,共辖咸宁、蒲圻、阳新、通山、崇阳、通城、嘉鱼等七县(市)。该区土籍人远古属三苗,秦汉属楚,至今保留了许多古音古词:通城、崇阳今念ch为d,"猪"念"都","肿"念"等",正是"古无...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东南部(以下简称“鄂东南”)包括咸宁、蒲圻两市和通山、阳新、崇阳、通城、嘉鱼县(以上地方行政上合为咸宁地区,行署设咸宁市)及大冶县共八个县(市),是一片山丘地带,北连武汉市,西北、东北以长江为界与省内荆州、黄冈两个地区隔江相望,西南、东南分别与湖南、江西两省为邻。全境面积约一万五千平方公里,人口约三百万。  相似文献   

6.
湖北咸宁方言一般认为隶属赣语,但由于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方言成分复杂,发展相对滞后,保留古语较多。本文对咸宁方言常用词进行了考本字和溯源,共计109例。从中可以看出咸宁方言与古代汉语一脉相承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咸宁方言中的人体动作类俗字探微①万献初壹、引言今咸宁市,为鄂南(湖北省咸宁地区)的一个县级自然行政区域。该地方言极重极古,虽地接武汉市,却不能与西南官话通语,方言区划上勉强被划入赣方言中,乃是近古“江西填湖广”的影响所及。但其方言自成一体,保留古音甚...  相似文献   

8.
大冶方言考     
大冶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东南与阳新交界,西南与咸宁毗邻,西北与鄂城接壤,东北与黄石市相连、与蕲春隔江相望。黄石市在建市前属大冶县。大冶方言属鄂东南语,具有赣方言与西南官话交界处的特色。大冶居民多祖籍江西;从历史行政区划上看,大冶县也有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与阳新、通山同隶属江西,亦多有共同的赣语特征。大冶县方言内部复杂,粗分可划为城关、大箕铺、湖山、金牛、保安五个片。本文仅介绍县治城关镇的方言。近年来大冶县城南部和西部附近的两个地质队有大批外地人涌入,他们的语音受到大冶方言的影响,同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咸宁县扬堡公社高丰大队第七生产队的贫下中农,为了解决油菜田的早稻底肥,他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大胆地在移栽油菜田内进行春季套种红花草子,获得成功,为全年种植“油菜—早稻—晚稻”的早稻底肥开辟肥源创出了一条新的途径。他们将5亩甘油3号油菜田,春节前育苗移栽,行距1.1~1.2尺,株距6~8寸,移栽前精细整地,深沟窄畦。整地时每亩施牛栏粪200担作底肥,1月下旬2月上旬先后追施两次水粪,每  相似文献   

10.
文白异读是指同一个词在书面上有一种读音,在日常口语中另有一种读音,前者称为文读音,又叫读书音,后者称为白读音。文白异读是方言语音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读音是方言区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根据实际需要创造出来的方言语音“洋泾浜”,通过研究文读音,可以看到方言语音与共同语语音的相同或相似之处;白读音则是方言自身固有的,历史比较悠久,有的保存了一些中古甚至上古音,通过研究白读音,可以看到方言语音的特色及其与周边方言和共同语语音的差异之处。咸宁方言存在比较突出的文白异读现象,有的涉及到声母或韵母;有的既涉及到声母,又涉及到韵母;还有的涉及到声调。通过研究咸宁方言的文白异读,可以清楚地看到咸宁方言语音系统与共同语语音系统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通城方言因其地理、历史诸多因素的影响,兼有赣方言、湘方言的一些特点,语音面貌复杂,内部差异又极繁杂。文章初步分析了其县治隽水镇方言声、韵、调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构词能力、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等方面对咸宁方言的语缀进行了描写和说明,目的在于揭示咸宁方言词汇的现状及其形态特征。咸宁方言的语缀是该方言个性特征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龙岩方音     
前言 龙岩地处闽西山区东南,与闽西客话区毗连,就方言基本特点看,龙岩方言属闽南话系统。龙岩方言使用范围包括龙岩县全境和漳平县大部分地区,使用人口达四十多万。据历来地方志记载,龙岩县开发始于晋代,发展于唐宋间,从现有龙岩聚居姓氏一些族谱看,他们到龙岩开基多在三十二、三代与二十三、四代,即属唐末与南宋两次民族大迁徙时移居这里的,这些姓氏始祖则多在中原地区,可见龙岩方言也是始于中原地区的汉语,  相似文献   

14.
通城话属赣方言 ,它与咸宁市的其它县、市的语音相比差异较大 ,与普通话的语音相比有更大的不同。虽然二者的差异很大 ,但通城话和普通话同源于古汉语 ,它们之间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可以找出它们的差异及对应关系。本文仅从通城话和普通话声母方面进行探讨 ,找出二者的差异和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咸宁方言是一种比较有特色的方言,作为母语,会对本地学生的英语语音学习造成一定的负迁移影响。本文侧重对咸宁方言与英语元音进行对比研究,以期对本地英语语音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本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汉语方言研究在我国逐步由冷门变为热门,从事方言研究的人员逐渐增多。湖北省的情况也大体如此。在湖北省的语言工作者中,有一个埋头苦干、坚持多年研究汉语方言并取得明显成绩的,就是咸宁师专的副教授陈有恒同志。 有恒君的著述涉猎较广,包括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教材教法研究及文学等领域,但在汉语方言及其与普通话、古话的关系上耗费的心血更多,成绩也更为突出。近两三年来,我受几家出版社的聘请,先后审阅过陈有恒副教授的好几本研究鄂南方言的书稿;当这些著作陆续问世以后,我又有幸成为它们最早的读者之一。 《蒲圻话,普通话字音对应表》是1989年11月由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蒲圻话是湖北省境内一种复杂、难懂的方言,但陈有恒是浦圻人,他对自己的母语十分熟悉,对普通话和汉语音韵学也很熟悉。他发挥自己的优势写成《蒲圻话,普通话字音对应表》,既可帮助蒲圻人学习普通话,又为研究蒲圻方言和音韵学的专门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湖北大学中文系教授朱祖延先生在该书的“序”中指  相似文献   

17.
SOS我刚转学到一个新学校,对环境还不熟悉,而这里的同学下课时都讲方言,由于我是在北方长大的孩子,普通话讲得非常好,但对于他们讲的话我却一句也听不懂,很苦恼,有种被排斥在外的感觉。难道他们在学校不该说普通话吗?我想要跟他们打成一片,是不是非要学会讲方言才行?讲普通话到底好不好?  相似文献   

18.
鄂东南通城方言中"女性称谓"缺失是一个较为独特的现象。文中通过对通城方言与普通话亲属称谓作对照,发现大量的女性称谓缺失,现有的女性称谓大多数也只在引称中出现,究其原因,本人认为主要是由历史传承、文化和宗教等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通城话溪群母字的语音演变是在汉语方言经历了浊音清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所以它完全不是存古而是创新.在这个创新过程中,有两种力量不可忽视,一种是通城话普遍存在的强烈的送气成分,一种是不同的介音对声母产生的影响.通城话古溪群母字的今音表现是在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下产生剧烈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咸宁学院在崇阳、通城、仙桃等地实行了"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的教育实习模式。实践证明,此举取得了多赢效应,实习的学生,参培的教师以及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这一模式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