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孟子》中的“之”字可以记录不同的语法单位:1、能够独立运用的词;2、用于人名的结构单位。“之”记录的词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实词“之”包括名词和动词;虚词“之”包括连词、代词和助词,其中以助词的用法较为复杂。用于人名中的“之”可以作为构成语素的音节、语素、名词和助词;不用于人名中的“之”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本文着重于对《孟子》中“之”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试图展示出《孟子》中“之”的语法体系及其语法功能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2.
《孟子》中的“之”字可以记录不同的语法单位:1.能够独立运有的词;2.用于人名的结构单位。“之”记录的词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实词“之”包括名词和动词;虚词“之”包括连词,代词和助词,其中以助词的用法较为复杂,用于人名中的“之”可以作为构成语素的音节,语素,名词和助词,不用于人名中的“之”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本文着重于对《孟子》中“之”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试图展示出《孟子》中“之”的语法体系及其语法功能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3.
墨子的“兼爱”思想,是他的社会学说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其内涵十分的丰富和广泛。墨子本人也对它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认为它“上利乎天,中利乎鬼,下利乎人””(《天志》中),如若得以推行,则“譬犹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于天下”(《兼爱》下)。但是,在笔者看来,“兼爱”理论的提出,却恰恰暴露了墨子作为小生产者利益代言人的虚幻和脆弱,它使得墨子很多有关社会问题的探讨都  相似文献   

4.
“则巴”最初有两种使用情况:一是连词“则”与副词“已”的连用,一是连词“则”与动词“已”的连用。第二种使用情况的句法类型有三种:A单词+则已,B短语+则已,C小句+则已。助词“则已”的形成与B、C式相关。C武在汉代就已出现,“则已”可看作助词,清代C式例句增多,助词“则巴”成熟。隐喻机制、句法位置、韵律和谐及较高的使用频率是其成词的动因。  相似文献   

5.
一古汉语有一种十分常见的语法现象,就是“之”字用在主谓结构的主语和谓语之间,而形成一种新的结构形式。为了行文方便,我们把它记作“A+之+B”。那么“A+之+B”是什么结构?对此语法界有两种对立的意见。第一,认为“A+之+B”是名词性的偏正结构;第二,认为“A+之+B”是主谓结构。问题的关键在于当原来的主谓结构(我们把它记作 A+B)插入“之”字而变成”A+  相似文献   

6.
在人们列举的偏义复词中,有一种比较持殊的“VN_1N_2”结构,即一个动词带了两个宾语,其中的一个宾语没有表意作用.如:今有一人,人人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孟子·梁惠王下》信乃建大将军旗鼓,鼓行出井泾口.《史记·淮阴侯列传》  相似文献   

7.
墨子的“尚贤”思想源于对“尧舜禹汤文武之道”的生发、经过缜密的归纳演绎,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尚贤”就是“尊尚贤任使能”。尚贤使能是为政之本,尚贤使能必须打破原有的尊卑贵贱界限,且对贤能者“富之、贵之、敬之、誉之”。墨子的“尚贤”思想在今天仍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重点在于探讨《墨子》中的机械设计思想与机械设计方法。本文的独到之处,是从《墨子》中有关注重兴利、强调节用、公输与墨子的得失,墨子有关“巧”与“拙”的论辨,以及“言有三表”、“言有仪法”诸方面,系统地总结了《墨子》的机械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And”是英语中最常用的连词。本文根据“and”在句中的十一种基本作用及其含义 ,分类举例论述了其翻译法  相似文献   

10.
根治黄河是举世关注的难题 ,自《科技导报》1995年第1期发表了尹久的《治理黄河的战略设想———分流工程》一文后 ,近年又进一步发表了冯宏的《借渭通黄 ,节水治淤》、李安民的《引黄入渭分流工程》、张泉的《“借渭通黄” ,造福于民》等文章 ,使分流治理黄河的战略日趋成熟、分流的利弊日趋明确。由于分流治黄利用了黄河的自然规律 ,其节水治淤、供水防断流、分流防凌和防洪的巨大综合效益 ,是南水北调工程无法替代的 ;是继小浪底工程后 ,下一步黄河开发治理的首选项目。但也将使龙羊峡为首的黄河上游龙羊峡—青铜峡“水电富矿”作用…  相似文献   

11.
“谦敬副词”的理解和讲析,是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在比较多的场合下,我们见到有些学生将《攻输》中的“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这样的语句,解释为“墨子先生说:(我)请求献给你十两黄金。’”“楚王说:‘对呵,我请求不再攻打宋国了’”。这样的解释,显然是不对的。先以“子墨子曰:‘请献十金。’”一词来说吧。墨子的本意,并非真的要向公输盘献什么黄金,他是用“诱其财,非其义”的激将法劝阻公输盘为楚国制造云梯之械,止楚攻宋。墨子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有重视文体的传统。《墨子·大取》云:“夫辞以类行者也,立辞而不明于其类,则必困矣。”这里所说的“类”,虽不专指文体类别,但包含有区分文体的内涵。《尚书·毕命》则将“辞尚体要”与“政贵有恒”相提并论,进一步凸显了文体的重要意义。《周礼》、《礼记》等都有关于文体的记述。后人继承这一传统,对文体给予了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诗》有六义,风、雅、颂为《诗》之分类,赋、比、兴为《诗》之表现手法。这也是历代《诗经》研究者所形成的共识了,但具体解说到“比兴”的含义,尤其是“兴”的含义,则千百年来聚说纷纭。  相似文献   

14.
《围城》中的七八个“堂房叔伯兄弟”一语存在结构语义歧义:一为A+ N1N2结构,指堂房叔伯和堂房兄弟共七八个;二为A1A2 +N结构,指堂房兄弟和叔伯兄弟共七八个,而堂房兄弟与叔伯兄弟是异名同指,实际指堂兄弟七八个.珍妮·凯利和茅国权采用了第一种结构语义.对《围城》的文本语境以及CCL的汉语语料考查发现,堂(房)兄弟和叔伯兄弟具有绝对的语用普遍性,而“堂叔伯”和“(同/嫡)堂伯叔”往往用作前置修饰语限定其它称谓,第二种结构语义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任意两个互为反转的自然数E与彐相减,其差遵循着一种特殊的规律,其算式具有特殊的结构。并且,E_1—彐_1、E_2—彐_2、E_3—彐_3、……、E_1—彐_1系列可构成离散性三角形。E—彐的标记具有轴对称特征。本文旨在揭示这些规律与特征。  相似文献   

16.
N1923~P538-煤油溶液萃取Au(Ⅲ)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298±1K下分别考察了N1923(B)-煤油溶液(Ⅰ)和N1923—P538(H_2A)—煤油溶液(Ⅱ)从1.00mol·L~(-1)(Na,H)Cl水相介质中萃取Au(Ⅲ)的平衡。结果表明,体系(Ⅰ)中萃合物组成为(BH)AuCl_4(BHCl)_3;体系(Ⅱ)中萃合物组成为(BH)AuCl_4(BHCl)_4,H_2A与BHCl形成缔合物(BHCl)_3·(H_2A)_(4·75)。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过秦论》写作目的和文章结构的探讨,笔者认为,“而”字当为表转折的连词。  相似文献   

18.
《文选》分类的确有可议之处,尤其是其小类。然这往往是“天然地”存在的,故只要对一大批文章进行较细的分类,就难以完全避免他人之“议”。姚鼐、章学诚诸家的批评主要是因其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实际操作与理论要求间的差异及其“不思当时事实”所致。姚说似是而非,《古文辞类纂》亦多类似《文选》之“失”:章说太半责非其所当责,少半或有理而萧统“持之有故”。《文选》在文体分类方面的历史贡献是巨大的,尽管其更多的只是继承而非新的建树。  相似文献   

19.
1906—1907年出版的《理学杂志》刊发了《二百六十年前理学大家方以智传》和《中国物理学家墨子传》,这2篇文章以近代西方科学视角审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将方以智和墨子视为理学大家和物理学家,明确提出要建立理学之历史,是日俄战争之后部分中国传统文人反思"中体西用"框架,尝试融合西方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例证,也集中体现了《理学杂志》的办刊宗旨在学术之普及,期望在我国之富强。以往关于方以智与墨子的研究并未提及这两篇。  相似文献   

20.
印度医学的“脉”与“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印度传统医学中有关人体“脉”与“穴”之论说的介绍。其主要依据是根据印度古代医学经典《妙闻集》中的若干章。全文选译包括第3卷第9章《dhamani的详说》;第3卷第7章《sira的记述与分类》;第3卷第6章《有关各marman的叙述》;第3卷第8章《刺络法》。并就中印两种传统医学体系在这些方面的区别,给出了扼要提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