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事实推定不是民事诉讼所独有,在行政诉讼领域,由于具体行政行为种类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证据确凿不应是行政诉讼审判实践中的唯一证明标准,不同种类的具体行政行为可以适用不同的证明标准,这为行政诉讼中事实推定的运用提供了发展空间,即当行政诉讼案件事实不明时同样可以以事实推定的方式进行认定。  相似文献   

2.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包括对事实认识和价值认识的检验。实践检验价值认识与检验事实认识不同,它有自身的特点。实践检验价值认识以价值标准为尺度,价值标准的具体性、多层次性、历史性决定了实践检验价值认识的特殊复杂性;“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实践检验价值认识的最高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3.
科学事实是一种客体性事实。实践是检验科学事实的最高标准,科学事实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事实性的统一,自身蕴含着客体共享性和平等性。价值事实是一种主体性事实。主体客观性、主体特质性和价值多样性是其主要特性。在认知活动中,科学事实表现为一,价值事实表现为多,但二者关系又具有对立统一性。  相似文献   

4.
所谓新闻的客观性,是指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对客观事实的依赖性.如实地报道事实,是新闻的特质和基本功能.新闻的真实,就是新闻所报道的事实的真实,它是在新闻对客观事实真相的不倦地追索和盘问中实现的.没有新闻事实的客观性,就没有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和真实性,都是新闻传播活动规律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何锌 《科技信息》2007,(33):8-8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在我们对新闻和事实的关系和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这两个观点阐述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通过事实来报道新闻,更可以从新闻报道的内容中来折射出过去一段时间所发生的事实。而在这个折射的过程笔者认为可以充分的证明——事实转化新闻,新闻再现事实。同样新闻再现事实事实也为新闻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根基。  相似文献   

6.
王以 《科技信息》2010,(20):I0190-I0190
裁判错误是司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对其成因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司法公正的实现、司法权威的树立、法治社会的达成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裁判错误产生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法律制度、案件事实、法官素质等方面因素之中,因此完善法律制度,建立正当程序保障,提高法官职业道德素质与专业素质,是有效防治裁判错误的主要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推定与证明责任的关系因推定种类的不同而需辩证分析.不可反驳的法律推定是直接导致实体法律后果的规范;法律推定实际上就是证明责任规则,它直接将证明推定事实不存在的责任分配给受推定不利的一方当事人,而并非免除主张推定事实一方的证明责任;事实推定仅转移提供证据的责任而不会改变证明责任的分配,在实践中需谨慎使用.我国立法应该完善对推定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在股东资格消极确认之诉中,如依据大陆法系的消极事实说、法律要件分类说的规范说理论,证明责任分配原则相同,即主张消极事实、主张股权法律关系不发生的原告不承担责任,而依据英美法系的利益衡量说,法官可以根据公平诚信等原则进行利益衡量决定证明责任的合理分配.在涉及到“股东资格是否存在”相关要件事实的证明责任分配时,冒名类与借名类股东资格纠纷应区分承担,不适宜简单地根据一般证明责任原则进行分配.为利于解决股东资格消极确认之诉出现的证明责任困境,需要在立法上完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明确证明责任的客观属性以及法官适时释明、公开心证.  相似文献   

9.
英美刑法采用双层次分析的模式将因果关系分为事实原因和法律原因两个层次。事实原因是法律原因的基础,法律原因是事实原因筛选的结果。法律原因的判断标准主要有三种学说:近因说、预见说、刑罚功能说。但是这三种学说本身也存在着缺陷。  相似文献   

10.
1 "以事实为依据"原则的权威是建立在缺乏理性分析的信念之上。2 "案件事实"在司法领域和诉讼领域过程中是已经虚无化的存在。3 司法实践中实行的是"以证据为根据"的原则,但是,证据同"事实"本体有原则的区别。4 "以事实为依据"的原则是阻碍中国证据规则研究深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事实的客观性就内在地蕴涵着事实的主体性和客体性。“事实是表征物质世界客观存在和运动的具体状态、现实环节的概念”这一界说就内涵着事实的主体性,因为人的主体性活动本身就是“物质的各种实在形式和运动形式”中的一种具体形式。《论事实的客观性》实际上区分了事实的本体论意义和认识论意义并着重分析了其认识论意义,指出认识论意义上的事实是具体的、历史的、进入主体现实的求是活动范围的事物及其情况。问题的实质在于如何理解事实的主体性。笔者的观点是:不能把事实的主体性归结为事实“是人对事物的一种意识和断定”、“是人所把握的一种知识形式”。  相似文献   

12.
维特根斯坦在早期哲学的整个表达之中,加入了一种"虚幻之物"的成份.这种成份是诱发"言说某物"的因素,它也是贯穿维氏前后期哲学共同的线索,即,肯定与世界的实存不相干的"某物",成为世界产生的最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13.
对改进的链式推理技术的进一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了传统正向链和逆向链的推理存在的问题,也分析了改进的正向链推理存在的问题。在这基础上继续改进,其方法是每一条规则不仅有一个激活值和一个用以记录其前提已匹配个数的计数器,还增加了一个合一参数表。在推理算法中每当一条规则被执行后,将计数器置于“0”,可以再激活。这种方法也适合带变量的规则系统。  相似文献   

14.
法律事实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法官人为剪裁的结果。法官的素质、证据规则乃至于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规定都会影响到法官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和裁量,并最终影响到判决结果。因此,提高法官的素质、完善证据规则体系、增强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科学性,引入判例制度,是规范法官剪裁法律事实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探索产品达到功能与审美的一致性 ,追求“高技术”与“高情感”的和谐统一 ,必须重视人的因素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新理解和新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调查研究,比较系统地总结出当前珠江三角洲地区企业会信息失真的特征,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解决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建议和对策,对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卡尔纳普和石里克从不同角度表述了同样的意义理论,即句子的意义就是它的证实条件。逻辑经验主义的意义理论完全依赖于它的证实原则,但证实本身却不是没有问题的。通过揭示逻辑经验主义意义理论中的矛盾,我们能发现证实原则的局限。  相似文献   

18.
自由心证证据制度以其特有的品质开辟了人类诉讼史上的新篇章。然而,观念的束缚却使其在我国学界引起颇多争议。事实上,在自由心证制度之下,法官对证据的认证活动,正是辩证唯物主义中主体能动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事实劳动关系制度存在偏离劳动法宗旨、法律规则失调的缺陷,应把其纳入劳动合同制度加以改造,具体的路径是把"用工"作为劳动合同订立的一种形式,以"用工"建构的劳动权利义务作为未来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