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2 毫秒
1.
美国的进步经济学家维克托·佩洛所著“美国金融帝国”一书,现在已由玖仁同志译出,在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由于这是一本对研究当前的美国政治经济情势极为重要的著作,因此我想先来作一些简单的介绍。佩洛的这本著作是在1957年的纽约国际出版公司出版的。这可以说是他继1951年出版的“美国帝国主义”后的又一力作,也可以说是“美国帝国主义”的一个续篇。因为在“美国帝国主义”里,佩洛所着重研究的乃是从国际方面来考察今天的美国垄断资本主义,而在本书里,佩洛所着重研究的则为美国垄断资本主义今天在国内的发展情况。这  相似文献   

2.
这本书的作者贝克氏是一位律师和美国宪法学者,会做过美国的Solicitor-Gereral和众议院议员。他对於美国的政治向持保守的态度,因此对於近年行政机关职务及人员的扩充,以及这种扩充所引起的:所谓“布洛克拉西”(Bureaucracy)抱著怀疑和惧怕的心理。他很悄皮地值爱丽丝梦游奇境记作者百年纪念把这本描写美国“布洛克拉西”的书叫做布洛克拉西的奇境副标题为“对於美国联邦政府中之‘布洛克拉西’的发展及其对宪法的破坏之研究。”作者在村料的收集方面确是费过相当工夫的,我们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到不少美国总统及国会议员的言论,最高法院判例…  相似文献   

3.
种族主义有利于美国统治阶级:它为美国南方的种植园主保证了奴隶劳动,为北方的工厂主保证了廉价的人力。美国帝国主义分子宣传种族主义,借以在一般人民中散布仇恨,利用它来扼杀一切进步力量并转移工人们争取权利、要求改善生活的斗争。“三K党内幕”这部书,就是在美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舆论的法庭前,对美国种族主义者的罪行的有力检举和控诉。本书的作者斯蒂逊·肯尼迪是美国的进步作家。他抱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决心,为了取得三K党进行秘密活动的法律证据,以便对它的头子们提出控诉,他打入了三K党的心脏。本书便是作者十年来反三K党活动的实录,是三K党的一面照妖镜。肯尼迪不仅参加了三K党,并且打进了三K党最富于血腥气味的“军事部”——恐怖队。在描写入党入队的过程中,作者如实地介绍了三K党入党入队的隆重仪式,命名的由来,党的经典——可乐兰的内容,党的各级组织的划分与头子们的职别、称号及服装,组织生活的各项规定等等,暴露了这一组织  相似文献   

4.
智囊读书会     
《这是你的船》作者曾先后担任美国海军舰队司令和国防部长的军事助理,后来又成功地把一艘管理混乱、士气低落的驱逐舰领导成为美国海军公认的典范。作者特殊的经历和背景使他对组织、管理、领导等具有了直观、独特的体会。本书在美国出版不到半年就销售了12万册,亚马逊网上好评如潮,人们盛赞:“美国军方比大多数的美国企业更了解管理的精髓,美国的企业界还是需要向美国军方学习管理。”[美] 迈克尔·阿伯拉肖夫/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特别推荐书友观点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往往要拖很久才能看完一本书,但《这是你的船》却让我转战地铁里、餐桌…  相似文献   

5.
书讯     
《印美关系爱恨录》近日由时事出版社出版。该书作者赵蔚文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这是作者继《印中关系风云录》之后又一部当代印度外交关系史著作。印度和美国在社会人文、自然地理等诸多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而共同点仅仅在于都是大国、都说英语、都是“最大的民主国家”等寥寥几处,因此双方的战略利益有较大分歧,双边关系起伏不定。1985年时任美国总统的老布什曾说,美印一向有“爱与恨”的关系,有时“很好”,有时“不那么好”。此话恰当概括了美印关系状况,故本书借以名之。本书的特点:一是时间跨度大、史实资料丰富,详细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美国出版了不少宣扬“人民资本主义”和把美国描绘成“福利国家”、“丰裕社会”的书。与此同时,美国也出版了一些戳穿这种神话和揭露美国贫困真相的书。《另一个美国》就是其中之一。这本书出版于1962年,作者迈克耳·哈林顿是一个资产阶级社会评论家,曾任《天主教工人》杂志的副主编,并曾做过天主教社会工作,在纽约市的贫民窟博维里区、芝加哥的工人居住区以及加利福尼亚州的农场等地进行过调查。本书就是他根据个人的观察,以及研究机构的调查报告、官方发表  相似文献   

7.
鲁迅生长在中国人民饱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年代。他的一生,充满了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英勇斗争。他关于这方面的锋利无比的言论,迄今仍犹如寒光凛冽的匕首,是揭露与反击帝国主义及其辩护人的有力武器。远在大革命以前,为了反抗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残酷压榨,以工人阶级为首的“五卅”运动很快由上海开展了起来。这个运动立即遭到了帝国主义的血腥镇压。当时,帝国主义的走狗自然尽量诬蔑人民群众的正义斗争,说这是因为受了别人的“煽动”,是一群“暴徒”;但是,也还有一部分人,他们首先不去斥责帝国主义的凶狠阴毒,却忙  相似文献   

8.
目的和政策     
美国石油王朝的巨擘、现任纽约州州长纳尔逊·阿·洛克菲勒在今年4月出版的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目的和政策”。这篇文章发表在四国政府首脑会议之前,可以说是美帝国主义为什么蓄意破坏这个会议的自供。这个参预美帝国主义决策的垄断资本家,十分害怕四国政府首脑会议将会增强美国国内和它的“盟国”内部要求减轻军备负担的压力,因而露骨地强调美国必须坚持“实力政策”和“威慑力量”,增加军事开支,加紧扩军备战。他惟恐人们将“谈判技巧误认为目的”,要求人们“认清我们国家的目的”,“不得把外交礼貌的策略上的改进同认真进行政治解决(读作侵略)混为一谈”。在这里,这个帝国主义者又一次自己揭露了自己。为了欺骗美国人民,洛克菲勒在文章里也不得不假惺惺地说什么“和平是一项根本的国家目的”,但人们也马上就可以从这篇文章本身中看出,他所要求的“和平”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都俯首听命于美国帝国主义的“和平”,是听任美国垄断资本控制、剥削、压迫和奴役所有国家人民的“和平”。在东西方关系问题上,洛克菲勒一方面肆意诬蔑苏联的和平外交政策,对原意同苏联保持贸易来往的国家进行威胁;另一方面,他直言不讳地狂妄地表示要从“实力”地位出发来强迫苏联接受美国的概念,谋求使资本主义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复辟的所谓“政治解决”。尽管洛克菲勒在文章里不得不承认美国已丧失了战略上的优势,但他是至死也不忘情于美国的业已破了产的“实力地位”政策的。他竭力鼓吹为了“安全”要加强报复力量:要加强基地、加强导弹生产、加强整个所谓“报复”系统;极力强调“民防”来制造战争歇斯底里;恐吓“盟国”要有不惜进行全面核战争的准备和决心,并在以核武器为报复力量基础的前提下,要有决心在有限战争中使用核武器和扩大常规部队。洛克菲勒并且在“不能完全从本土出发来保护自由世界”的借口下,公然提出美国有权直接军事占领和干涉任何一个“盟国”。在毫不掩饰地要美国纳税人和美国“盟国”花更多的钱从事“防御”的情现下,洛克菲勒对裁军问题根本当做没有这回事。文章里重复了以防止突然袭击作借口而妄想进行“视察”的破了产的滥调。洛克菲勒在文章里还恬不知耻地把美国自封为“自由世界”、“落后国家”的“保护人”和“恩主”,要“自由世界”国家以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都在军事上承担更多义务——出钱、出人、出基地;在经济上克制自己,保证美国贸易出超,保证美元不疲沓,保证美国资本输出的市场……从这篇文章里面可以看出这位美国垄断资本的头面人物,为了最大限度的利润,为了追求世界霸权,是如何阴险狡猾,如何顽固狂妄。洛克菲勒早从杜鲁门政府时期起,就在美国的“冷战”外交政策制订中起着作用。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洛克菲勒以垄断资本家的身份,更多地公开直接参与美国政策的制订和执行。在“外交”季刊上发表的这篇文章中,他比较系统地道出了美国垄断资本集团的野心与阴谋,说明了美帝国主义为了实现他们掠夺和奴役世界的目的,始终顽固地坚持他们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帝国主义本性是至死不变的。  相似文献   

9.
《世界博览》2009,(1):7-7
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中,一个黑人牧师出尽了风头,他就是奥巴马二十多年来的精神导师赖特(Jeremiah Wright),赖特坚持基督教义反对帝国主义,他的核心观点是与传唱多年的歌曲“天佑美国”唱反调,他说“上帝诅咒美国”。在布道中他历数罗马帝国、英国、俄国、日本、德意志帝国还有美国所犯下的罪行,他不但攻击美国的帝国主义行径,还谴责美国公众从不认为自己生活在帝国主义国家的那种天真无知。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五年八月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一书,一九七八年夏末在英国出版。主要作者、英国退休将军约翰·哈克特(John Hackett),曾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莱茵兵团和北方集团军司令。该书编写过程中曾得到许多北约现职高级官员的帮助和支持。这本书是假定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结束两年后的一九八七年复活节出版的。作者采取历史回忆的手法,通过虚构的政府文件、报告、作战计划和参战人员的回忆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把想象中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情况描写得有声有色。本书出版后,受到西方舆论界和军界的重视,许多著名报刊和军事评论家纷纷发表书评,认为它是“一部要人们从中吸取教训的书”,“提出了一些有力的政治论点”。此书情节虽属虚构,但其中提出的对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五年世界形势的分析、美苏双方的战略考虑、未来战争曲打法等,反映了西方部分军界人士的看法。这些看法当然掺杂着许多主观臆断。但是,这本书的出版和受到西方舆论界重视这一事实,反映了美国和西欧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现实危险性,认识到欧洲(包括中东、波斯湾和非洲)是苏美争夺的重点,也反映了西欧和美国对苏联军事威胁的担心。由于这本书触到了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痛处,使得克里姆林宫十分恼火。苏联宣传机器对它一再评论,大加指摘。这也从反面证明,这本书是值得一读的。现将该书内客综合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东的石油     
在东风压倒西风的总形势下,近年来中东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深入发展。尤其是自从1956年苏伊士运河事件和1958年伊拉克人民推翻费萨尔王朝后,保卫民族主权和发展民族经济的要求更成为不可阻遏的潮流。面临着这种情况,向来把中东各国看作是自己的掠夺剥削对象的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者感到严重的不安而大声嚷叫什么“石油危机”问题。换句话说,就是他们多少年来掠夺中东石油和剥削中东人民廉价劳动力以实现超额利润和占有重要战略原料的强盗事业碰到了危机。值得注意的是美帝国主义者在这方面的两面手法。美帝国主义支持英、法老牌殖民主义者为保持他们的非法权益对中东各国人民进行的镇压和欺骗。与此同时,美帝国主义者利用英法殖民主义在中东陷于破产的机会和它自己所拥有的财政上技术上的优势,认为自己可以采取较隐蔽、更阴险狡猾的办法,把英法排挤出去,巩固和扩大美国垄断资本在中东的石油阵地,并从而全面加强它在那里的经济政治控制。1960年5月号的美国的“现代史料”杂志上发表的“中东的石油”一文,就反映了美帝国主义的这种算盘。该文作者乔治·兰佐夫斯基是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政治学副教授。据该刊介绍,从1938—1945年他在中东居住,此后并曾每年重访中东。他曾发表过好几本有关中东问题,尤其是有关石油问题的著作,被目为是这方面的专家。该刊在发表这篇文章的眉题里说:“这位专家在论及西方企业在一个民族主义的环境中所受到的威胁时指岀,在中东,‘公众对于石油公司常有一种反对的而且是歪曲的看法’。如果‘批评很多,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根据强有力的事实的话’,石油公司必须想办法‘驳斥不公正的批评,并且使人们对于它们有符合实际情况的印象’。”一望而知,这完全是为石油垄断组织辩护的欺人的饰词。作者提岀什么论据来证明对西方石油公司的批评是“不公正”的呢?什么也没有。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根本不致触及:为什么拥有如此丰富资源,人民如此勤劳刻苦的中东各国,每年为西方石油公司提供了神话般的巨额利润,而本身却那么“贫困、不发达”?这个事实正是西方石油公司的罪证,是作者所无法抹杀的。其次,作者从商业、从法律、从社会经济方面来谈西方石油公司同中东国家的关系问题,装出一副专家的“公正”面孔。然而,作者在这里尽量掩盖了这一事实:这些所谓商业、法律、社会经济关系,首先就是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凭借暴力、辅以政治上的欺诈和经济上的压力强加于中东各国身上的。帝国主义者先以不平等关系强加于其他国家,然后再振振有词地责备其他国家不遵守这一关系。这正是作者在这篇文章里的逻辑。最后,作为该文的结论,作者指出,“各石油公司的主要问题是保持它们的开采工作的继续进行”,并提出了两大办法。这一方面充分反映了帝国主义者在觉醒了的中东人民面前感到的巨大不安,另一方面表明,帝国主义者在准备用尽一切办法来维护它们巧取豪夺得到的石油权益的同时,还准备用更广泛的社会、经济手段,来掩护和扩大它们的控制。这篇反面材料对于认清帝国主义者对中东局势的惶恐心情和阴谋策划是可能有一些帮助的。下面是它的节译。  相似文献   

12.
海伦·尼尔林和斯科特·尼尔林在1952到1955年的三个冬天作了三次横贯美国的旅行。这对夫妇花费十六个月的时间周游了四十七个州,举行了大小六百次集会,行程达五万英里,接触的人在三万左右。他们在“今日美国”这本书里写下了旅途的观感,并且根据他们“五十多年以来……所进行的思考,研究和直接接触”(页3),提出了自己的结论、评论和建议。作者把这几次旅行称为“横贯最黑暗的美国的教育旅行”。他们发现美国人今天被焦虑和恐惧所纠缠,被紧张所控制,被混乱和矛盾所挫败,被不安定和一种无所不在  相似文献   

13.
美国“实力地位”政策已经走进了死胡同。但美国垄断组织最忠实的策士们却仍在千方百计地想把这已经破了产的“突力地位”和原子讹诈政策挽救出来。有个叫做基辛格的两年前所写的“核武器和外交政策”一书就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想来作这种徒然的尝试。基辛格这本书所以引人注意,因为它是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的一个小组共同确定的产品,这个小组包括着一些制定美国军事和对外政策的人。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在这本书出版后评论说:“这本书最近已成为五角大楼的每个办公室内必读的书,……副总统尼克松也曾带着这本书,而且国家安全委员会也讨论过这本书。”因此这本书反映了美国统治阶级一部分人士的意见,特别反映了那获得神活般超额利润的美国垄断集团的意见。确切地说,它更多反映了洛克菲勒  相似文献   

14.
错误的判断     
帝国主义头号战争贩子艾森豪威尔被迫取消对日本的访问这件被赫脱称为“非常不幸的事”,像一颗重磅炸弹爆炸一榉,把美国统治集团的头儿脑儿,震得头昏眼花,心慌意乱。为什么会发生这末一桩“非常不幸的事”呢?赫脱愁眉苦脸地说,这是因为美国政府对日本的局势“确实是”“判断错误了”。承袭杜勒斯衣钵的顽固的帝国主义分子赫脱当然不敢承认,艾森豪威尔的碰壁是日本人民坚决斗争的结果。不过,就他承认的这是“判断错误”来说,也可以算是一个坦白的招供。然而,赫脱把美国政府的“判断错误”局限在日本局势上,如果不是由于短见,就是为了自欺欺人。实际上,美国统治集团不但对日本  相似文献   

15.
为“新帝国主义论”把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这一新概念的出笼并非媒体炒作。从最初个别人言谈中的流露,到政要的公开鼓吹,直至付诸具体行动,“新帝国主义论”正一步步从理念化为美国的一种安全战略。虽然“新帝国主义论”尚未定型,但它确实可以用来解释布什政府的一些行为。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北方书店1963年出版的《他们怎样把我们的加拿大出卖给美国》是一本值得推荐的新书。这本书对美帝国主义在加拿大无孔不入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控制,用大量的事实材料,从各方面做了揭露。亚、非、拉丁美洲的反美怒潮,目前正在兴起。从这本小书中,我们也知道争取民族独立、保卫祖国的反美思潮也正在美国的近邻——加拿大人民中悄悄地传播着。作者明确地告诉我们:“在各种各样的加拿大公民中间……你都会发现有一种要在世界上继续走我们自己的道路的日益增长的决心。”本书的作者,为了他自身的安全和他的朋友们的安全,采用了拉摩里的笔名。但从作者的自我介绍中,我们知道这是一位有四十多年经历的职业政治家,曾在加拿大的联邦政府各部、省政  相似文献   

17.
今年二月十四日出版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转载了美国明尼苏达州《洛克县先驱报》一篇题为《我是一个厌倦的美国人》的署名社论。在这篇不足两千字的短文里,作者麦金吐什用第一人称的语气,描绘了“一个厌倦的美国人”的心理状态。在他看来,美国无论在国内和海外,到处都碰壁,几乎没有一件说得上是称心如意的。这篇文章充满着阴郁、凄凉、失望和幻灭的情绪,同时对劳动人民和一切进步现象又有着刻骨的仇恨和无可奈何的恐惧。这是处于腐朽没落时期美国资本主义代理人的绝望的抽泣,是世纪末心理状态的绝妙的自供。我们特摘译刊载。作为美国统治集团喉舌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这次以社论版的地位破格转载了一家不知名的县报的一个不知名作者的文章,说明这个“厌倦的美国人”情绪,在某些美国人当中发生了多么强烈的共鸣。——编者  相似文献   

18.
印度的呐喊     
陈水仙 《世界博览》2013,(18):83-83
很少有中国人会像了解英美等国那样去了解印度,我也是一样,这个国家在我的大脑里是"扁平"的,直到阅读了《印度的呐喊:亚洲崛起与壮大的见证》,我才知道,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一样,这个国家也在背负着沉重的负担、步履蹒跚地执着前行。写这本书的作者叫阿南德·格里哈拉达斯,他有着一份独特的经历,他的父母曾是印度人,移民到美国定居。作者出生于美  相似文献   

19.
本书作者费白格上校是美国军官学校的教授,本书就是该校的战略教程。全书约七万字左右,但对於战略的一切基本知识,却有着简明扼要的叙述与说明。  相似文献   

20.
战略论(十)     
本书作者白格上较是美国军官学校的教授,本书就是该校的战略教程。全约七万字左右,但对于战略的一切基本和识,却有着要的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