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北京市绿色食品开发区环境现状与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北京市绿色食品开发区的环境质量现状及环境质量评价做了探讨。在调查、采集环境样品及分析环境监测资料的基础上,选择主要环境指标,依据绿色仪器对环境的要求,对开发区的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了质量评价,通过建立环境质量指数,对环境质量指数进行了分级,得出评价结果。结果表明:3个开发区的环境要素绝大部分符合绿色食品要求,个别土壤重金属有轻度污染,需引起注意,并予以治理。  相似文献   

2.
在对北京市通州区土壤、水等进行样品采集、相关项目的测试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技术导则,尝试分析该地发展绿色食品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通州区绝大部分地区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1,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适合发展绿色食品,因而大力提倡发展绿色食品并建设绿色食品基地是通州区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刘子龙  鲁建江  杨万宝 《科技信息》2009,(22):I0353-I0354
本文对石河子葡萄主产区的51个果园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及pH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所调查的果园中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均很高,平均值为21.24厘摩尔。根据绿色食品产地土壤肥力分级指标,有70.59%的果园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含量大于20cmol/kg为I级优良,29.41%的果园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含量大于15小于20cmol/kg为Ⅱ级,也均达到标准,表明果园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很好,对土壤的酸碱缓冲性也很强。51个土壤样品pH的平均值为8.24,显碱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1997-1999年3年对汉中盆地水稻产区的水质,土壤,大气等环境质量监测及产地区域生态环境资源的调研资料,对汉中绿色食品产地作出环境质量分析评价,得出汉中盆地适宜发展绿色食品稻米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疆绿色食品产业开发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食品是继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后蓬勃兴起的新兴产业,发展绿色食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在进行大量实际调查、访问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新疆绿色食品发展的基本区域自然条件,从企业及产品类型、产品结构、地区分布和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新疆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绿色食品可持续开发的建议,为新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6.
当今绿色食品已成为全球共同追求的目标和新潮流,21世纪是一个“绿色”的世纪。入世后,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竞争必将成为农业竞争的关键点。对国内外绿色食品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加快发展绿色食品的策略与举措。  相似文献   

7.
常用肥料类型与绿色食品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常用的肥料类型,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和有机无机复合肥料的特点与绿色食品生产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创新地把有机肥分为传统有机肥和现代有机肥两大类,并加以分类说明,明确尿素是一种合成有机肥生产绿色食品必须在产地空气、水质和土壤环境达标的基础上,以优质无害的有机肥料、无机肥料相结合才能生产出相应的绿色食品,同时可使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和自净能力等得到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8.
绿色食品在我国是由国家农业部于1990年提出的。其含义是按照特定的质量标准体系生产、加工、检测,被专门机构认定,获得绿色食品使用权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我国1995年颁布的《21世纪议程》,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可以预料,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绿色食品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我国从1990年开始实施绿色食品管理;1992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正式成立,其后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组建了绿色食品委托管理机构,并在各省市设立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机构,在全国分区域委托了9个食品监测机构负责绿色食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用以区分绿色食品的绿色食品标志的出现,绿色食品标志的管理应运而生,现行的绿色食品标志管理涉及绿色食品标志注册商标、标志管理机构及人员、相应的申请程序以及相关的特殊规定,依据标准认定并依据法律管理是绿色食品标志管理的两大特点。该管理包括法律管理、行政管理、消费者监督管理三个方面。绿色食品标志管理中存在的五个主要问题,需要我们加以注意并改进。  相似文献   

10.
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在逐渐流化成绿色贸易壁垒,并严重地影响到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对绿色贸易壁垒形成的政治经济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在绿色贸易壁垒条件下绿色食品是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而且我国也具有发展绿色食品比较优势。最后,对如何促进绿色食品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崇明上实现代园区是上海市市级最大的农业园区,生态环境优良,检测结果表明:空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指标均符合发展绿色食品A级标准,这里还是国家一类候鸟保护区、鱼类活化石中华鲟保护区,是大米等绿色食品的最佳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2.
发展绿色食品生产是生态农业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客观评价里下河地区发展绿色食品生产的环境状况,得出里下河地区具有发展绿色食品生产显著的农业生态环境优势,同时从农业循环经济的原理论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是高效生态农业的产物.为地方政府在制定发展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规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绿色创建 夯实基础着力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凉山州人民政府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10.13万hm^2。本文重点概述凉山州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目的、工作思路和保障措施,加快优势资源向强势产业的转化,以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推进凉山马铃薯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4.
凉山州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是提高凉山州马铃薯市场竞争力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通过全州上下加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工作精心组织实施,加大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力度,加强基地创建监督管理,严格遵照基地创建马铃薯种植技术规程操作,依托基地组织管理、技术服务等八大体系,全面协调运作,实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为真正实现湖南从农业大省到农业强省腾飞的目标,必须培育和强化湖南食品产业集群"五个"战略重点:重点发展湖南八大食品产业集群区域及其龙头企业;重点加强产业集群基地及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扶持对形成食品产业集群有益补充的6大食品子行业;重点扶持5大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大力推进食品工业重点技术改造建设。  相似文献   

16.
城市近郊蔬菜基地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城市近郊某蔬菜基地的土壤、农用水、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监测,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农用水和大气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0.20,0.076和0.58,该蔬菜基地土壤、农用水和大气环境质量达1级标准,属清洁,环境质量状况良好,适合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但该近郊蔬菜基地大气环境质量较土壤和农用水的环境质量差,这与当地的煤矿工业生产有关,因此该城市近郊蔬菜基地的大气环境质量值得关注和改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北京远郊区县怀柔、平谷、顺义、密云等几个规划绿色食品「1」开发基地土壤中pb、Cd、Hg、As、F等有毒元素的测定结果及其评价。  相似文献   

18.
采用在不同坡位,修建筑高水平梯地的方法,在南宁市邕宁县的红天陵山地上,种植不同在的山地蔬菜,并建立山地蔬菜生态农业系统模式,实行种养结合,按菜-猪沼气-鱼的食物链挖掘潜能,提高能量的转换。利用绿肥千杆回田提高地力,保持系统的生态平衡,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