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许以明 《科学通报》1987,32(8):616-616
我所制造的e-TPA是一个有效的血栓溶解剂。它是从A动物组织中分离纯化得到的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酶。这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水解酶制剂,它是血纤维蛋白溶酶原的激活剂,因此能使构成血栓的血纤维蛋白网降解。 心脑血管栓塞症是危害人们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为了探讨e-TPA治疗这些疾病的机理,我们用喇曼光谱对e-TPA的组成,二级结构以及e-TPA与含血纤维蛋白溶酶原的人血纤维蛋白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及其抑制因子在溶黄体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以训  陈毅军  冯强  胡召元 《科学通报》1997,42(19):2026-2030
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lasminogen activator, PA)系统所介导的细胞外基质的局部降解与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如排卵、胚胎发生、胚泡着床、乳腺退化、纤蛋白溶解、血管生成、炎症以及肿瘤转移等.PA系统是一种激素依赖性多功能蛋白水解酶系.在此酶系中,纤溶酶原可被组织型或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或uPA)激活,并受Ⅰ型或Ⅱ型PA抑制因子(PAI-1或 2)的调节.大量实验结果表明,卵泡颗粒细胞合成的 tPA和膜-间质细胞合成的PAI-1在激素诱导下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协同表达导致卵泡破裂,引起排卵,排卵后,颗粒细胞和膜-间质细胞转化为黄体,黄体是一种暂时性的内分泌器官,分泌维持妊娠所必需的孕酮(P_0).黄体在形成和退化过程中涉及一系列剧烈的形态和生化变化,如血管生成、组织转化和退化等.这些过程都涉及蛋白水解作用.目前人们对PA在黄体各生理阶段所起的作用知之甚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的某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纤溶酶原激活剂作用的结构基础及变构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甫祥  田原  贺福初 《科学通报》1998,43(17):1805-1812
溶栓药物在治疗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传统的溶栓剂由于半衰期短,血栓特异性差等缺点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往往伴随系统性溶栓副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溶栓剂分子结构与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传统的溶栓剂进行改构,构建了一系列新型溶栓剂。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和尿激酶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两种溶栓剂,通过某些氨基酸的突变,替换,缺失以及结构重排,得到了一些血栓特异性高,半衰期延长和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4.
纤维蛋白高选择性尿激酶变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链尿激酶(tcu-PA)作为最早进入临床使用的溶栓药物,由于它对纤维蛋白(fibrin)没有选择性,大剂量静脉注射时会使血液中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降解,从而引发出血,因此在临床应用上受到限制.单链尿激酶(scu-PA,又称尿激酶原)是tuc-PA的前体,但它不同于一般的酶原,具有一定的内在纤溶酶原激活剂(PA)活性,而且能选择性地在Fibrin表面活化纤溶酶原,从而选择性地溶解血栓凝块.scu-PA经纤溶酶(Plasmin)的作用在Lys158-Ile159肽键断裂,转变成tcu-PA,由Cys148和Cys279间形成的一对二硫键将两条钛链连接、我们以前的工作证明尿激酶A链的Lys151和Arg154氨基酸残基是导致双链尿激酶对纤维蛋白低选择性的结构基础.本文通过定点突变手段构建了变体尿激酶原(Glu151-Gly154-rscu-PA)基因(以下简称mscu-PA),并在E.coli中获得表达、测定了表达产物的双链形式mtcu-PA及未突变的重组尿激酶原(rscu-PA)及其双链形式(rtcu-PA)对Fibrin的亲和性以及对血浆中纤维蛋白的选择性,结果证明所得变体双链尿激酶对Fibrin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周红明  张彤  刘以训 《科学通报》1997,42(7):757-760
附睾是精子成熟的场所,附睾分泌的酶、激素和营养物质对精子成熟起着重要作用,其中蛋白水解酶介导的表面分子修饰或丢失是精子成熟的一个重要方面.纤溶酶(Plas.min)是一种丝氨酸蛋白水解酶,具广泛的蛋白水解酶活性,在细胞外蛋白水解中有重要作用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A)特异激活纤溶酶原转化为有活性的纤溶酶.PA抑制因子(PAI-1)能够特异中和PA活性.为研究附睾蛋白水解酶活性调节机制,本文对PA及PAI-1在大鼠附睾中的表达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附睾组织分级组织型(tPA)和尿激酶型(uPA)PA,二者活性受激素调节;(2)mRNA定位证实附睾上皮表达tPA和PAI-1.上述结果提示附睾有完善的PA调节系统,PA和PAI-1的协同表达在附睾蛋白水解酶活性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其中血栓性疾病危害最大,近年来迅速崛起的基因治疗为这类疾病的有效防治带来了希望。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是目前晕为有效的溶栓药物之一,其缺点是价格昂贵、半寿期短,而血栓性疾病住住需要长期给药,故难以推广使用。如果将t-PA基因导入体细胞持续表达具有纤溶活性的产物供机体利用,可望达到防治血栓性疾病的远期效果。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已成功地用子多种疾病的基因治疗。为了探索这一途径治疗血栓性疾病的可行性,本研究首先用含有t-PA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体外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然后对感染细胞纤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7.
酪蛋白平板法检测蚯蚓纤溶酶活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武金霞  赵晓瑜 《自然杂志》2004,26(3):184-185
根据蚯蚓纤溶酶能水解酪蛋白(Casein)的性质,建立了酪蛋白平板检测蚯蚓纤溶酶活性的方法.与纤维蛋白平板法相比较,酪蛋白平板法具有铺板简便、灵敏度高等优点,能检测的最小样品量为0.23μg,而纤维蛋白平板法能检测的最小样品量为0.53μg.  相似文献   

8.
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和抑制因子在生殖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以训 《科学通报》1999,44(3):242-252
综述了由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A)和抑制因子(PAI)所调控的局部定向纤蛋白水解在生殖作用研究中的最新进展。组织型(t)PA(tPA)和I型PAI(PAI-1)在卵巢不同细胞中的协同表达参与排卵和黄体(CL)萎缩调控过程,在早期黄体组织中尿激酶型(u)PA(uPA)和PAI-1活性明显增高,uPA和PAI-1的协同表达可能与黄体形成过程中组织重建和血管发生密切相关。实验证明,PA系统在精子发生和成熟  相似文献   

9.
欧阳应斌 《科学通报》1995,40(10):950-950
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在人体纤溶与凝血的平衡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治疗心血管栓塞性疾病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t-PA在人体内的表达受严格调控,其mRNA具有较长的非翻译区序列.我们曾报道了t-PA mRNA 3′-UTR对其表达的调控,为研究长约209nt的5′-UTR序列对t-PA表达的影响.本文采用反转录-PCR技术从黑色素瘤细胞中克隆出t-PA cDNA 5′端序列,在体外和体内2个系统中研究了5-′UTR序列对t-PA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用原位杂交方法研究了人早期胎盘中组织型(t)和尿激酶型(u)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A)与其相应的抑制因子1型(PAI-1)和2型(PAI-2)mRNA的分布。结果表明:(1)在绒毛和蜕膜的血管壁,Rohrs和Nitabuch纹间的蜕膜中的大部分外细胞滋养层细胞沿绒毛盘、基底盘、绒毛叶间隔和绒毛膜的细胞滋养层细胞以及蜕膜的腺体细胞中都检测到tPA、uPA、PAI-1和PAI-2mRNA;(2)在基底绒  相似文献   

11.
血管抑素及其抑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杨红  乌垠  李玉新  麻彤晖  黄百渠 《科学通报》2000,45(21):2252-2259
血管抑素(angiostatin)最初是从荷瘤小鼠血清及尿液中分离得到的一种蛋白质,分子量为38ku。它与纤溶酶原的一段内部片段一致,包括纤溶酶原连续5个Kringle结构中的前4个。体外试验表明,这种蛋白质具有抑制内皮细胞增殖活性。在体内,它能抑制包括小鼠Lewis肺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12.
促黄体生成素受体(LHR)在大鼠附睾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红明  张彤  刘以训 《科学通报》1996,41(17):1608-1610
纤溶酶(plasmin)是一种具有广泛活性的丝氨酸蛋白水解酶,在细胞外蛋白水解中发挥重要作用。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lasminogen activator,PA)特异激活纤溶酶原(plasminogen)可转化为有活性的纤溶酶。有研究表明附睾表达组织型PA(tPA)和尿激酶型PA(uPA),但其调节机制尚不清楚。我们研究了促性腺激素对大鼠附睾PA活性的调节。结果表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培养附睾tPA和uPA活性有明显刺激作用。为进一步探讨hCG在附睾内的作用途径,我们作了LH/hCG受体(LHR)mRNA的原位杂交定位,首次发现大鼠附睾表皮细胞表达LHR。这些结果表明,在体情况下LH可能通过LHR调节附睾PA活性表达,从而调节附睾内蛋白水解过程。  相似文献   

13.
周红明  刘以训 《科学通报》1996,41(5):455-458
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及其抑制因子(PAl-1)在大鼠及恒河猴排卵中的生理功能巳得到证实.为研究tPA/PAl-1系统在精子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我们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了二者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在成年及幼年大鼠睾丸曲细精管中的定位.结果证实:(1)在幼年大鼠睾丸中tPA只在某些曲细精管中表达,表达部位在支持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PAl-1在间质及大部分曲细精管的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表达;(2)在成年大鼠睾丸中tPA只在支持细胞中表达,表达水平随生精周期波动;PAl-1在间质细胞,管用细胞及各分化阶段的生精细胞中都有表达.tPA/PAl-1系统在曲细精管中的表达表明,该系统可能在精子发生过程中起生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华子春 《科学通报》1994,39(19):1817-1817
人尿激酶原(Pro-UK)由411个氨基酸组成,含3个结构域:类生长因子结构域、环柄结构域、丝氨酸蛋白酶结构域,有12对二硫键.Pro-UK经纤溶酶作用,在158—159位发生断裂,变为双链形式的尿激酶(HUK).HUK为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溶栓制剂,由于对纤维蛋白无选择性,大剂量使用时有引发出血的副作用.与HUK相比,Pro-UK对纤维蛋白具有较  相似文献   

15.
在生物医学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这些材料的血液相容性问题.一般认为生物医学材料表面吸附了纤维蛋白原(Human fibrinogen,Fg),γ-球蛋白等糖蛋白后,就会与血小板形成复合体而粘附于材料表面,加速内源性凝血,促使溶胶状态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为凝胶状态的纤维蛋白,从而造成凝血.尽管人们对于血浆蛋白与各种材料表面的相互作用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血浆蛋白在材料表面的吸附机理至今尚不清楚.为了搞清楚材料表面凝血的机理,首先需要从界面反应的角度研究吸附在材料表面的血浆蛋白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的变化.Fg是理解凝血、抗凝、血栓形成与溶栓机制的核心,本文将Fg吸附在平均粒径约100μm不透明的聚四氟乙烯(Poly tetrafluro ethylene,PTFE)微粒表面,用圆二色(Circular dichroism,CD)光谱方法研究它们间的相互作用,为从分子水平理解PTFE表面的血液相容性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编码蚯蚓纤溶酶组分A基因的cDNA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蚯蚓纤溶酶组分A是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体内纤溶酶的主要组分之一,具有双重纤溶活性,用逆转录PCR(RT—PCR)的方法从赤子爱胜蚓中克隆了编码蚯蚓纤溶酶组分A的cDNA,由其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丝氨酸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家族的成员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而且具有其保守的催化位点,表明该蛋白质可能是胰蛋白酶家族的成员.将上述cDNA导入大肠杆菌的表达载体pQE31和pMAL—c2X,构建表达质粒pQE—efea和pMAL—efea,这2个表达质粒均可以在大肠杆菌苗株M15中诱导表达出与预期大小相近的重组蛋白。其中,pQE—efea表达的His6—EFEa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而pMAL—efea表达的重组蛋白MBP—EFEa是可溶性的,并且具有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17.
许以明 《科学通报》1987,32(12):940-940
研究c-TPA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阐明其空间结构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本工作用激光喇曼光谱研究了它的水和重水溶液并据此计算了该激活剂分子的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卷曲构象的残基百分率。  相似文献   

18.
刘以训 《科学通报》1993,38(9):843-843
文献[1]报道,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对恒河猴颗粒细胞(GC)类固醇激素的产生有双向作用。同hCG一样,GnRHa也可直接作用于去垂体大鼠卵巢诱发排卵;由于促性腺激素诱导大鼠排卵是通过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及其抑制因子(PAI-1)基因的协调表达实现的,我们比较研究了促性腺激素和GnRHa诱导去垂体大  相似文献   

19.
克隆了禽减蛋综合征病毒纤维蛋白基因,并对其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测定及所编码产物的结构分析,结构表明禽减蛋综合征病毒纤维蛋白的具有所有哺服民类腺病毒纤维蛋白的特征结构,但是与除羊腺病毒以外的其他腺病毒纤维蛋白在核苷酸及所基酸列上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20.
安徽铜陵角闪石堆晶体中的出溶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安徽铜陵地区鸡冠石、金口岭花岗闪长岩的角闪石堆晶体中发现了出溶的针状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 研究表明, 堆晶体角闪石主要为韭闪石, 结晶于下地壳. 出溶针状金属氧化物具希勒(Schiller)结构特征, 单个出溶体大多呈针状, 平行[100]的一组最发育; 出溶矿物组合为磁铁矿、含钛磁铁矿、钛磁铁矿和钛铁矿, TiO2含量在0.29%~51.07%. 出溶硫化物颗粒呈浑圆形-长圆形, 多数排列较规则, 近平行的串珠状或较密集的成串分布, 少数呈散点状或单颗粒分布; 硫化物主要为磁黄铁矿, 次为方黄铜矿和黄铜矿, 个别为黄铁矿. 多数样品的出溶磁黄铁矿群体中, 常见少量共生磁铁矿颗粒. 硫化物贫Ni(一般Ni<0.5%, Ni/Fe<0.003), 但磁黄铁矿含铜较高(可达2.93%). 上述两类出溶矿物可共存于角闪石的同一出溶区域内. 角闪石堆晶体中金属矿物出溶体的存在表明本区中生代下地壳岩浆中已溶解了一定数量的S, Fe和Cu等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