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广义不确定性系统概念及其基本原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给出了包含自然系统和人为系统的复合系统定义.以及确定性系统、不确定性系统的定义.论述了随机系统、模糊系统、粗糙系统、灰色系统、未确知系统、泛灰系统的内涵;进而引入了广义不确定性系统的概念,它涵盖了复合系统和广义泛灰系统.论述了广义不确定性系统的7个基本原理:给出了广义不确定性系统的基本结构,为综合研究客观存在的各类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煤矿井下供电系统中保护接地型式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俊 《科技信息》2009,(12):69-70
本文通过对煤矿井下供电系统中保护接地系统的概述,对保护接地TN系统、TT系统及IT系统进行了简要原理分析,并对三个系统的特点、适用范围作了必要说明,最后阐述了IT系统在煤矿井下供电系统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系统概念的起源、发展和含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是系统科学中的最重要的概念。文章首先对这一概念的起源进行了简略考察,然后分四个阶段论述了这一概念的发展,在比较现有概念的基础上,作者给出了系统概念的定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备一定性能的某种层次的总体,它是事物存在的一种普遍形式。最后作者讨论了系统与非系统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4.
陈穆 《科技咨询导报》2010,(13):111-113
本文介绍了央视工程的VAV系统,浅谈了作者对工程该系统的部分了解。并在一些方面对VAV系统和其它系统进行了一些简单比较。比较了VAV系统在温度控制、降低能耗、运行费用等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煤矿井下供电系统中保护接地系统的概述,对保护接地TN系统、TT系统及IT系统进行了简要原理分析,并对三个系统的特点、适用范围作了必要说明,最后阐述了IT系统在煤矿井下供电系统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站场设备和旅客列车信息的基础上,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系统运算,构建了重点运输辅助决策系统。分析了系统研发的必要性,阐述了系统的基本原理与主要特点,探讨了系统的基础信息、运行环境与关键技术处理。  相似文献   

7.
梁朝晖 《山西科技》2013,28(5):87-90
简要介绍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系统架构、系统功能及其工作模式,阐述了用电采集系统建设与运行情况,探讨了用电采集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处理措施,并展望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一类含有一个滞量但不显含t的时滞系统,给出了使之化为时变系统的条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时滞系统与非时滞系统的本质区别.最后讨论了几本专著中相关定理的缺陷,并举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TT系统、TN系统、IT系统3种供电系统的特点及适用范围,并进行了综合比较。  相似文献   

10.
系统科学是二十世纪留给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其核心思想就是系统思维。本文介绍了与系统思维相关的60个专题。每一个专题的内容都由三个模块构成:所论专题+有关现有理论+系统经济学视角。这种联系相关专题介绍思维的方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系统思维。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新型的上、下位机结构模式设计了一套能实时控制温室内温度、湿度、光照以及CO2浓度等多个参数的测控系统.在该系统中利用各种传感器能够实现对温室内的环境参数进行数据采集;经过分析处理及自动调节控制,可以使温室中的环境参数处于事先确定的最佳值,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满足现代智能化温室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一种分布式微机电主体系统(DMAS)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多主体系统技术于分布式微机电系统控制,提出一种分布式微机电主体系统设计方法和框架.分析了这种系统的构成,并给出了模块化、层次化、自顶向下的组织结构设计.为实现分布式微机电主体系统的自适应控制,采用基于软计算的控制框架,提出了混合模糊推理、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的控制策略,对其在不确定环境中实现推理决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
基于MATLAB的变结构模型跟踪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广泛应用的直流调速系统采用传统PID控制 ,往往在负载、模型参数大范围变化时 ,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控制效果 因而以直流调速系统为对象 ,设计了一种变结构模型跟踪控制器 ,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了动态仿真模型 ,并着重分析了对象参数变化、负载变化、控制参数选择等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仿真及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数字控制的变结构模型跟踪控制系统 ,对对象参数变化及负载变化不敏感 ,具有较高的鲁棒性 ;非自衡对象负载变化后 ,系统存在微小的静差 ;控制参数的选择对变结构系统的性能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4.
The initiative participation of wind power generators in power system frequency regulation is an inevitable demand to ensure power system safe operation with large-scale wind power integration. However, it is principally difficult for conventional wind turbines to participate in power system frequency regulation. For this reason,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is becoming a hot topic in the current studie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reviews the relevant research progresses in the control strategies and the capability assessment of using wind power generators in the power system frequency regulation, including the comparing among the emu- lating inertia control, the droop control, the rotor speed control, the pitch angle control and the coordinated control. Also, future research in this area is pointed out in the paper.  相似文献   

15.
球磨机制粉系统具有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严重以及生产工况变化大的特点,采用常规控制策略很难奏效。文章采用一种简化的模糊控制方法实现对球磨机的有效控制。该方法通过比值控制实现对入口负压的控制,同时采用球磨机的出口温度来控制给煤量实现磨负荷的控制。实际运行效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具有简单、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分散控制系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先进的过程控制系统.本文介绍舟山发电厂125MW机组自动控制系统的改造情况,利用分散控制系统(DCS)实现数据采集、模拟量控制功能,具体介绍了DCS系统的配置、接线,并简述了一些基本的模拟量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7.
考虑具有大运行范围飞控系统的鲁棒控制问题,基于最佳拟合的方法,建立了适合大运行范围的飞行控制系统模型,从而将其转化为一类与摄动参数呈多项式函数关系的不确定性模型.采用该鲁棒控制方法,对某模型飞机控制系统进行了鲁棒镇定控制设计,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刘艳云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8):7159-7164,7169
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推导出了稳定的控制单边约束的多自由度碰撞振动系统达到定义域内预期位置的算法。设计了一个新的位置控制器,使该类系统实现了混沌控制目标。以二自由度碰撞振动系统为例验证了控制效果,并在不同强度的随机激励下讨论了该方法的稳健性。数值模拟表明该方法是研究多自由度碰撞振动系统控制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网络控制系统将日趋成熟的网络系统向控制领域方面延伸与扩展。集散式控制系统具有自主性、协调性、在线性、可靠性、风险分散等优势;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是一种开放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是连接智能现场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数字式双向传输、多分支结构的通信网络;开放嵌入式控制网络系统具有技术支持广泛、通信速率高的特点,可以实现网络的无缝连接,但也存在网络诱导时延、数据包丢失、多包传输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一类串级不确定非线性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SDRE控制的最优滑模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2环控制结构,外环控制器的设计采用基于依赖状态的Riccati方程最优控制器,用以产生最优滑模面;内环控制器的设计采用滑动模控制以减小控制系统对参数变化、模型误差、外部干扰的敏感.设计的最优滑模控制器能使一类串级不确定系统具有鲁棒稳定性.同时,提出了2种求解依赖于状态的Riccati方程的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