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翻译在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名词术语的翻译在藏文软件的研究、开发及其推广过程中,对今后应用所起的影响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文章从藏文信息化进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藏文计算机名词术语的翻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使用藏文文字处理软件时,大都符合藏语的规格,但有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文章就当前藏文在Web页面上显示混乱的问题及藏文在网络媒体中需要规范的版式要求,希望能给从事藏文信息化研究的同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何明华 《科技资讯》2014,12(23):249-249
藏文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藏文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对藏民族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藏文信息处理技术成为了藏文化传承的一种重要的手段,本文立足于藏文的信息处理现状,结合臧文的发展状况对藏文信息处理从技术层面和文化传承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西藏地区藏文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可行性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西藏地区实现藏文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和基本要素,即目前藏文信息化数据库建设条件、建设状况、人们的观念与管理方式、体制和法律保障四个方面剖析了制定机制时所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和探讨了藏文信息资源共享可行性研究的基本要素和六大机制问题,从而探索实现藏文文献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上海信息化》2008,(6):93-93
藏文软件开发专项科技成果专家鉴定会日前举行。该专项定位于藏族语言文字信息化基础核心软件的开发,安排资金3300万元,分9个大项、13个小项,由13家来自内地和藏族地区的骨干企事业单位承担。 鉴定结果认为,西藏大学的跨平台藏文输入法、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的新一代藏文电子出版系统、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的藏文书刊、公文电子出版系统等相当一部分成果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6.
《上海信息化》2008,(2):90-90
信息产业部、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向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赠送藏文版办公软件的签约仪式日前在上海浦东举行。此次省部企业共向西藏自治区政府赠送了3.2万套、价值1500万元的中标普华藏文版办公软件产品,主要用于西藏自治区政府与教育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据了解,2004年,信息产业部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藏文软件开发和推广应用的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据信息的海量增长,人们迫切需要在海量的数据中精准获取有用信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问答系统应运而生.现今,英文问答系统及中文问答系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藏文问答系统却鲜有人问津.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伴随信息化的高速前行,藏文问答系统的研究势在必行.文章通过对现有藏文分词、信息检索等技术分析,借用中英文问答系统成熟的模式,结合藏语语法的特殊性质,对基于FAQ库的藏文问答系统的构建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藏文在通用字符集UCS中如何进行编码,是藏文软件开发者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处理藏文数据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之一。在设计藏文网页内容、UCS藏文数据的整理、设计藏文应用软件、藏文文本的处理操作、在设计藏文OpenType字库或者在UCS藏文编码模式应用时,首先都要去理解UCS藏文编码模式。文章介绍了UCS的编码体系结构以及UCS中藏文编码模式的组织结构和设计方法,以便于使用OpenType来支持复杂藏文文本的显示和处理,从而进一步提高藏文文本的编辑效率。  相似文献   

9.
藏文在通用字符集UCS中如何进行编码,是藏文软件开发者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处理藏文数据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之一。在设计藏文网页内容、UCS藏文数据的整理、设计藏文应用软件、藏文文本的处理操作、在设计藏文OpenType字库或者在UCS藏文编码模式应用时,首先都要去理解UCS藏文编码模式。文章介绍了UCS的编码体系结构以及UCS中藏文编码模式的组织结构和设计方法,以便于使用OpenType来支持复杂藏文文本的显示和处理,从而进一步提高藏文文本的编辑效率。  相似文献   

10.
叶西切忠  安见才让 《科技信息》2011,(31):236-236,256
藏文分词是藏文信息处理领域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智能化藏文信息处理的关键所在。在藏文分词的研究过程中藏文分词的准确性,直接制约着藏文输入法研究、藏文电子词典建设、藏文词频统计、搜索引擎的设计和实现、机器翻译系统的开发、藏文语料库建设以及藏语语义分析研究等高层藏文信息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借鉴汉语的分词理论和方法,提出符合藏文特性的分词方法,以及歧义字段切分和未登录词识别等相关问题,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1.
藏文信息处理是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以藏语言文字为处理对象的高新技术。藏文信息处理技术近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国内外已经开发出一大批藏文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推广和应用。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科学、系统和全面的关于藏文信息处理技术方面的专业教材,这使得对该领域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无法系统地掌握这门新学科。文章根据藏文信息处理技术研究领域的成果,就《藏文信息处理》教材建设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藏汉双语信息处理系统》基于藏文编码国际标准 ISO/IEC 10646-1和藏文三项国家标准建立了藏语言构件集,解决了藏文编码字符集的开放性问题,完善了自行开发的藏汉桌面印刷系统。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9个藏文信息处理子系统,大面积地填补了现代化藏学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3.
藏文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藏族人民交流思想的工具。1997年,藏文编码字符集国际、国家标准的制定作为藏文信息处理的开始,至今正好20年。这20年中藏文信息处理起步、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文简要回顾了藏文信息处理中字、词、句、段、篇的特点、处理方法及取得的典型成果,也回顾了藏语资源建设和应用研究取得的成果,并对藏文信息处理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希望能为迈入藏文信息处理的初学者展示一个藏文信息处理发展的脉络,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回顾藏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藏文有着悠久的历史,藏文字包含着丰富的信息。信息时代,对藏文的处理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用计算机来处理藏文信息。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了藏文信息的研究工作,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文章详细回顾了藏文的字处理、藏语自然语言处理、藏文软件本地化以及藏文信息处理在应用领域中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自然语言处理中,词类划分属于基础研究,其重要性不可忽视。文章以明确藏语词类划分的标准入手,根据藏语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系统性,从藏文信息处理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分类方法,致力于探索藏语词类的划分标准,为藏文信息处理各个层次的发展进行最基础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OpenType技术在藏文字库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格桑多吉  强巴 《西藏大学学报》2006,21(3):129-132,126
用传统的字库技术进行藏文文字处理时,遇到了最终显示字形不存在确定码位、文字字库具有文件大、编码混乱、系统间互不兼容、不支持Internet藏文信息交换等诸多的问题。在实践的基础上,文章介绍了一种能克服这类问题,满足藏文处理需求的字库技术——OpenType,并针对藏文处理系统的现状,提出了藏文字库和文字处理程序等方面整字编码方案和国际编码标准兼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藏语信息处理的词类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然语言处理中,词类划分属于基础研究,其重要性不可忽视。文章以明确藏语词类划分的标准入手,根据藏语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系统性,从藏文信息处理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分类方法,致力于探索藏语词类的划分标准,为藏文信息处理各个层次的发展进行最基础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藏文文本理解中虚词发挥着重要的句法、语义桥接作用,其规则的有效性在藏文分词处理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由于虚词本身及其角色的丰富性,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藏文分词处理是虚词识别的过程。因此,虚词识别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藏文文本分词处理的效果。文章依据藏语自身的语法规律和虚词功能的特殊性,首先构建了虚词知识库、虚词兼类库,以及其作为藏文连续文本中识别虚词的依据;其次,研制了标有词汇属性的分词词表和一定规模的训练语料库资源,以基于条件随机域(CRF)的方法进行词性标注,并结合虚词和词性赋码的资源制作了藏文自动分词赋码一体化处理的模型。  相似文献   

19.
对彝文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研制技术从彝文的编码输入、彝文的显示、彝文的打印输出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彝文信息处理的特点和要求是:①具备英文计算机系统原有的全部功能.②要在计算机系统中能保留汉字信息处理的全部功能.⑦要在计算机系统中能够输入和输出彝文信息.④要解决信息量较大的彝文字形在系统内的存储问题.⑤在系统技术上,要解决彝文与汉字、英文信息的兼容问题.要求系统同时能处理英文、汉字和彝文混合的信息流.⑥彝文信息处理系统的技术必须走和国际标准兼容的道路,已便彝文信息处理能共享世界上丰富多彩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藏文编码国家标准(GB)藏文信息系统之上的藏文排序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藏文编码国家标准(GB)的藏文音节及词的排序方法,并给出相应的排序算法,测试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