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佳偶良缘 有人把迄今人类社会的信息活动分为5个阶段,或称之为5次“革命”。这5次革命的重要标志依次为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创造、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电报和电话的问世,以及计算机与通信的融合(即 C&C)。 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从而开创了一个科技新时代,也激发了电信领域的一次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2.
刘红 《世界科学》1997,(2):33-35
当蒸汽机第一次出现时,人们做梦也想不到它会成为一场历史性变革。今天的我们也丝毫不怀疑计算机和通信会带来一场新的革命,这场新的变革将比上一次更深远地影响人类的生活。本文针对正处发展中的电脑社会提出一系列的设想。根据目前的趋势看,这些有可能实现的未来发展至少是有一定道理的。技术领域1.全球互联计算机和通信网已成为所建造的最大的机器。但在今后十几年的时间里,它们的体积和作用有可能增加或提高许多倍。这种巨型机器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今天所认识的人类生活。2.正像机器取代了繁重的体力劳动一样,计算机将越来越多地…  相似文献   

3.
<正>传统计算机好比两指弹琴,量子计算机则是千手观音弹琴……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是以物理学上的重大突破为基础的。第一次科技革命源自牛顿力学和热力学,瓦特等人以此为理论改进了蒸汽机等技术,将人类文明带入了工业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源于法拉第和麦克斯韦在电磁学上的重大发现,以此为基础,科学家们陆续发明了发电  相似文献   

4.
邢鸿飞 《世界科学》2012,(7):29+28-29,28
18世纪末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伴随着纺织工业的机器化制造。出现在英国。之前需要成百上千个纺织作坊的手工工作在一家纺织厂就能完成.于是.工厂应运而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20世纪初期,当时亨利·福特熟练掌握生产流水线技术.人类迈进大规模生产的阶段。前两次产业革命给人们带来财富,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如今.第三次革命方兴未艾。制造业日益走向数字化。除了改变商业.还将涉及其他领域。  相似文献   

5.
计算的未来     
当我们把技术更多地集中在人们的需要上时,也许我们能对未来许下一个更大的愿望:前三次社会经济学革命都是建立在具体事物之上的──农业革命的犁、王业革命的动力机和信息革命的计算机。现在可能是世界考虑第四次革命的时候了。这次革命不再针对事物,而是针对地球上最珍贵的资源──我们人类自己。  相似文献   

6.
尽管臭氧层空洞的危害已引起人类的重视.但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臭氧洞离我们的生活还很遥远。然而最近,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扩散,第一次使人类城市暴露在了紫外线辐射的直接威胁之下。今年10月初,智利蓬塔阿雷纳斯市及其临近地区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原因是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扩散到了这座城市上空,当地居民暴露在了强度极高的紫外线辐射下。臭氧空洞“笼罩”人类城市.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根据当地气象部门的监测报告,目前该地区的紫外线辐射程度正逐渐减弱,但仍然处于危险水平。为了确保当地12万居民的健康,蓬塔阿雷纳斯市…  相似文献   

7.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人类社会曾目睹了三次经济转变,第一次是工业革命,随后是技术革命,之后是全球化时代。现在人类正面临着另一次巨大变革,这就是绿色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8.
坚守还是改变 在未来的3万年甚至10万年里,我们的身体和大脑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的样子会和现在一样吗?假若你相信某些未来学家的话,他们会告诉你,我们将最终变成机器人。当然,这是一种生物机器人,和纯粹的机器人不一样。这些科学家说,未来的人类有可能成为由微电子和生物体组成的结合体.它可以是具有人类大脑功能的机器。亦可以是具有电子大脑的肉身。事实上。在今天,这样的结构已经出现了某种雏形,例如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制造出了一种电子芯片.它可以替换人类大脑里负责控制短时记忆和空间知觉的海马体。在人类的大脑中,海马体经常会因老年痴呆症和中风受到损伤,而这种芯片就相当于一个人造的海马体。它可以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大脑机能。  相似文献   

9.
<正>人工点火开始了人类照明领域的第一次革命,而爱迪生发明电灯被公认为是照明领域的第二次革命。现在,环保、节能的LED则标志着第三次照明革命的到来。由于在LED照明上的贡献,三名科学家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0.
一周以前,1997年7月4日23时07分(美国东部时间)美国“火星探路者”号宇宙飞船顺利地降落在火星表面,这不仅是继1976年夏天两艘“海盗号”太空船首次登上火星以来.人类再次成功地造访这颗火红色的邻星,而且这次“探路者”号开创了火星探索的几个第一:它第一次向地球发回彩色三维立体照片;它第一次采用自由下降的方式降落到火星表面:它第一次使用缓冲气囊技术;它携带的能四处活动的“漫游者”探测机器人是人类第一次成功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发射这种装置。科学家相信,“探路者”的此次探索之路将带给人们极有科研价值的资料,人类的…  相似文献   

11.
黄大鸣 《世界科学》1997,(10):23-24,27
半导体的重要性可以从计算机对人类的影响中窥见一斑,因为计算机的核心("脑"中之脑)──集成电路芯片,就是由一块半导体(硅)片制作而成。从自然界中存在的硅化物,经过物理化学加工,可以制备出极其纯净的硅单晶片。该硅片再经过各道精细的微加工手段(称作硅微电子工艺),就可以在手指甲大小的硅片上制作出成千上万至几百万个基本的电子元件(晶体管),成为有强大计算和信息处理功能的集成电路芯片。在这些芯片中,所有的功能都是通过电子的运动来实现的,所以这类集成电路芯片通常被称之为微电子器件。计算机的最大功能是信息的处…  相似文献   

12.
《自然与人》2011,(6):7-7
自20世纪70年代初第一个商用微处理器亮相以来。计算机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每两年增加一信:这是英特尔公司创始人之一的戈登·摩尔预测的进展,普遍称为“摩尔定律”. 但是计算机体积的减少并没有导致操作电脑芯片所需整体功率比例的下降,在室温条件下,最低的60毫伏需要增加到通过晶体管电流量的10信:研究人员说.  相似文献   

13.
钻木取火是人类照明领域的第一次革命,而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被公认为第二次照明领域的革命.现在,环保、节能的半导体照明则标志着第三次照明革命的到来.  相似文献   

14.
印度洋海啸于2004年12月26日袭击了亚洲和非洲的10个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场海啸灾难。海啸中死亡人数达15万,受伤人数50万,500万人失去家园。然而,海啸给岛屿和沿海地区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海啸带来的伤亡.人类必须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了解海啸这一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15.
据伊利诺斯大学的S.Sligar说,导电的蛋白质可能有一天用于计算机芯片,模拟现代半导体特性甚至制作可能的新器件。这种芯片比现有的芯片更密集。作为实现这一雄心勃勃的目标的第一步,Sligar等人试图制作具有特殊电学、光学性质的蛋白质。他们在4月份亚特兰大召开的美国化学学会会议上提出了初步工作结果。自然界有很多导电的生物分子的例子。例如光  相似文献   

16.
陈永宁 《世界科学》1999,(11):35-36
洁净的超净室里,一群技术员正在成批地装配芯片,他们所用的厂房和机器设备与“硅谷”的没有什么差别,只是他们生产的芯片不是用硅片制成的,而是用DNA材料制作的。此外,这些芯片不是用来计算,而是用来解读生命有机体在长期进化中累积下来的浩翰的基因信息,生物学和计算机学结合的产物是讪如烟批公司设计建造的。该公司第一批DNA芯片正在经受药物公司和生物学专家的检验。初期的芯片可以测定基因表达程度以及某些基因有否致癌突变,表明芯片在检测受检人有否存在潜在性恶性病变的可能性方面具有价值非凡的作用。而新版本的芯片功能…  相似文献   

17.
1997年5月11日,卡斯帕罗夫拉开椅子,起身离开棋盘.因为仅仅下了19步,他就输给了深蓝——IBM制造并编程的一台大规模并行处理计算机.这是史上第一次计算机赢了象棋大师.这一新闻,一时间成为各大媒体的头条.有些人甚至宣称计算机的智力可以媲美人类的智慧了.  相似文献   

18.
1997年,由IBM公司开发的国际象棋软件“深蓝”与当时世界男子第一高手卡斯帕罗夫之间的比赛,曾吸引了无数世人的眼球,电脑最终戏剧般地取胜。虽然人们对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已不再大惊小怪,但在有“人类智慧试金石”美誉的国际象棋赛场上,电脑打败世界冠军,这还是第一次。戏剧性的比赛结果犹如一颗重磅炸弹,一时间引发了各种各样的争论,而且争论的焦点早已超出了国际象棋本身。人们更关心的是,这一令人难堪的比赛结果说明了什么?难道由人类设计并操纵的电脑已经胜过人脑而天下无敌了吗?能自我思维的计算机“机器会思维吗?”这是一…  相似文献   

19.
<正>"能源"是能量相互转化的物质基础,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从火的出现开始,人类一直探寻着能源转化的科学规律,人类文明的进步始终依靠能源技术及其伴随的信息技术的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能源革命,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的联协运动和自动控制装置,使得蒸汽机成为人类自动把宏观能源物质转化为能源的特征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是能源革命,德国西门子在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的驱动下,发明了把微观能源物质转化为能源的技术,这  相似文献   

20.
方鸿辉 《科学》2005,57(3):59-61
人类近代史上曾发生过两次具有里程碑性质的科学革命:一次是17世纪以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为标志的科学革命,一次是20世纪初以爱因斯坦和普朗克为代表的、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标志的科学革命. 这两次革命的科学大师都站到了巨人的肩上.牛顿不仅站在伽利略、哥白尼的肩上,也站在阿基米德和托勒玫的肩上,他运用微积分等数学工具,初步地、闭合地、确定性地回答了人类曾苦苦思索了两千年的问题:物体是怎么运动的?爱因斯坦和普朗克则站到了牛顿等大师的肩上,他们的视野更开阔,看到了以经典力学为代表的科学革命的局限性,利用近世数学工具,描绘了一个更接近"真实"的、开放的、动态的世界,并无情地击碎了第一次科学革命给人们带来的基于经典时空观的"确定性"理念.相对论摧毁了经典的时空观,量子论推翻了经典的确定论.人们不由得开始追问理性思考的合理性在哪里.伴随着自然科学各分支领域不断深入地探索和进展,拨开了层层迷雾,给迷惑、沮丧和彷徨中的人们打开了一扇扇窥视未知世界的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