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候鸟每年迁徙需要飞越很长的距离.那么,飞禽在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没有摒弃"迁徙"这一行为?而有些鸟类又为什么"定居"于某种气温带?难道"迁徙"比"定居"具有更大的优越性?答:确实,迁徒需要耗费很大的能量,其昼夜所消耗的能量比30°C定居条件下要多6倍.然而,在温带,能节约大量用于调节体温方面的能量.所以,在越冬  相似文献   

2.
动物特别是鸟类迁徙一直是人类研究的对象,并为此想了很多的方法(环志、无线电跟踪、卫星定位),但直到目前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谜,下面我们就了解的和未解的做些介绍。  相似文献   

3.
正定点调查、环志、雷达监测、卫星追踪、光敏地理定位等都是跟踪鸟类长距离迁徙飞行的方法,现在已经知道鸟类飞行的距离比人们以前想象的要远得多,但鸟类迁徙仍有许多未解之谜。  相似文献   

4.
正鸟类的迁徙是世界上最为壮美、最令人惊叹的自然现象之一。每年都有数百亿的鸟类往来于它们的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它们跨过高山峡谷,飞越崇山峻岭,横跨湖海,只为了一个信念,回到那片生养它们的地方。从冰天雪地的南北两极,到炎热干旱的撒哈拉沙漠,从世界之巅的珠穆朗玛峰,到碧海蓝天的南太平洋,几乎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迁徙鸟类的身影。但是所有的鸟类都会迁徙吗?什么样的鸟算是候鸟,什么样的鸟又算是留鸟呢?  相似文献   

5.
<正>候鸟在迁徙途中,正在面临越来越多的人为障碍。采取行动拯救它们的生命,共建和谐的地球生态,是人类义不容辞的职责。虽然我们无法逆转城市发展的方向与进程,但可以积极预防因人为障碍导致的鸟类伤亡。鸟类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适应性和韧性,只要我们付出一点努力,就可以帮助它们飞过漫长的迁徙之路,安全抵达目的地。  相似文献   

6.
“爱鸟周”的来历要追溯到1981年,我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迁徙、栖息于中、日两国都有的200多种候鸟以及进行有关的科技交流,经过友好协商,1981年3月3日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于当年6月8  相似文献   

7.
候鸟迁徙一年两次,三四月的春季是第一次,即从南方的越冬地迁向北方的繁殖地;另一次是在秋末冬初,候鸟带着繁殖的幼鸟从北方飞回南方。 迁徙时的鸟群密布空中,隐蔽性差,也最脆弱。因此,这两次迁徙的时间也是鸟市最活跃的时间,捕鸟用的网、笼,捕回的鸟购销两旺。笔者曾与买鸟者交谈,他们每人都对所买之鸟关怀备至。而他们所没有想到的是野生鸟一旦笼养根本无  相似文献   

8.
童年时,每逢金风送爽的时节,仰望晴空,时常可见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的雁群,向南方的天际振翅飞行,时不时还能聆听到大雁首尾呼应的鸣声。这时听长辈说,寒冷的冬天已是为时不远了。 大雁南飞,如许多候鸟迁徙一样,是去寻找它们记忆中的故乡。也许那是尼罗河三角洲的沼泽地,也  相似文献   

9.
有史以来,一年中有些季节候鸟黑压压地遮天蔽日,而在有些季节却又无影无踪,这种现象一直令人迷惑不解,也常常令人为之惊呆。两千多年来候鸟周期性迁移这一令人感兴趣的奥秘,激起了人们种种想象,引起了许多传奇和种种理论。实际上鸟类移栖意味着,方向方面周期性往反交替这一习惯的变化,而这种习惯的周期性发生和变化,有助于确保鸟类各个季节生长和繁殖的最适宜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0.
西尼罗病毒严重危害中国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两年美国西尼罗病毒疫情引起世人关注. 分析此病毒基本特征和流行特点, 再分析我国人畜免疫特征、候鸟迁徙情况、自然环境等因素后认为, 此病毒严重危害中国的风险不大.  相似文献   

11.
南美亚马逊流域热带雨林里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两周后,可能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而时下,这个隐喻世界一体化的现象正在“升级”为2.0版:候鸟效应。南方的候鸟,扇动美丽的翅膀,开始一年一度的北迁,这是一次沿袭了千百年的例行飞行,但是和往年不同的是,等待它们的除了北方温暖的家园,还有全世界关注的目光。候鸟翅膀的扇动一点一点地将全世界的心抬到了嗓子眼。因为,一种名为禽流感的病毒将有可能随着候鸟的迁徙给整个世界带来一场浩劫。亚洲、欧洲、非洲……天鹅—海鸟—鸡鸭—猫—人……日益…  相似文献   

12.
长久以来,古生物学家一直无法确定恐龙是否也像鸟类或者角马等动物一样进行迁徙。由于可能面临异龙(霸王龙的远亲)带来的威胁,巨型食草恐龙在草原上迁徙并不是一个非常牵强的想法。近期,有研究证明,恐龙也曾在生存环境恶化时迁徙。夏季,圆顶龙在水源充足的平原度过,干旱季节,它们前往  相似文献   

13.
正5月8日,我们迎来2021年的第一个"世界候鸟日"。每一年的早春和金秋,无数鸟儿展翅高飞,不顾一切地踏上吉凶难测的迁徙之旅。无论是小巧轻盈,还是壮硕矫健,每一只候鸟都是自然界舞台上当之无愧的主角。在年复一年的飞行中,它们究竟能够超越生命极限到何等程度?试着追随几种候鸟的旅程,我们就会得到一个又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答案。  相似文献   

14.
李宇 《大自然探索》2003,(10):20-23
2002年西尼罗河病毒在美国造成了4156人感染和248人死亡的严重后果。然而,2003年夏天,该病毒在美国再次爆发,而且来势凶猛,目前正以爆炸式的速度蔓延。专家称,候鸟的迁徙是造成病毒传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鸟类的多样性与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现存鸟类9700多种,其中90%以上的种类生活于陆地和淡水。生活在淡水的鸟类大多长途迁徙,受地域影响不大。而陆地鸟类则常常具有自己特定的分布区,像所有生物一样,在不同地区的鸟类呈现出不同的种群和数量。 经观察发现,鸟种的多少与地域面积相关性不显著。如北美洲的面积远较中国大,却只有650多种鸟类,约为我国的一半。  相似文献   

16.
朱晓璐  王江云 《自然杂志》2013,35(3):200-206
两千多年前,人类发明了指南针用于辨别方向;而如今科学家们发现,很多动物也能利用体内的生物指南针感应磁场。笔者从磁场的产生入手,详细介绍了地磁场的性质和生物磁感应现象的产生。候鸟是最早被注意到能利用磁场导航,且目前已获得最多磁生物学研究结果的一类高等生物。大量的行为学实验证明,候鸟在长距离迁徙的过程中主要靠对地磁场的感应来确定方向,它们的大脑能记录下每一个特殊地点的磁特征,并据此找出到达各个目的地的飞行路线。不仅如此,部分鸟类的磁导航还有一定程度的蓝光依赖性、会受到异常磁场的干扰,这种现象可以用生物磁受体的磁铁矿的感应假说和化学感受假说来解释。很多生物,包括人类也都有与候鸟类似的磁受体,有些动物能用它们感受磁场并以此作为视觉和听觉的辅助,而其他生物的磁感应能力也许已经在进化的某个阶段被别的功能替代或是直接消失了。目前人们对于生物磁现象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多未知的谜团等待我们去揭开,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看到更多令人惊讶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利用卫星跟踪技术,全年跟踪15只青海湖繁殖水鸟的运动。其中,4只渔鸥和1只斑头雁成功到达越冬地并安全返回青海湖。本文结合卫星跟踪在鸟类迁徙方面的应用,比较详细地介绍青海湖繁殖水鸟渔鸥和斑头雁的迁徙动态和迁徙路线,可为分析青海湖周边地区乃至中亚-印度迁徙通道内鸟类迁徙与禽流感的关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斌 《自然与人》2010,(2):56-59
我家有位特别的成员,它是一只小巧、可爱的雀鸟,名叫北红尾鸲(qú),每年冬天,它便飞来与我为邻。这种小鸟在上海是迁徙性鸟类,冬季飞来越冬,春季迁往北方繁殖,  相似文献   

19.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已经造成数百人感染、死亡。这种导致中国。亚洲其他国家以及欧洲、非洲国家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暴发依然对公众卫生,和家禽业构成威胁。虽然鸭、鹅及其他湿地鸟类被认为是禽流感病毒库,但是大部分病毒为低致病性。通过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疫区的分子流行病调查。从野生鸟类分离到这种H5N1亚型的禽流感病毒,如从青海湖斑头雁、棕头鸥、渔鸥、鸬鹚。从河南的树麻雀等都分离到这种病毒。到目前为止,具统计有100多种鸟类分离到H5N1病毒,尽管如此,人们依然不知是否这种H5N1已经存在于健康的野生鸟类种群之中。为此,针对野生鸟类及其生态环境,尤其在曾经发生过的疫区,开展广泛的血清学与病毒学监测非常重要。另外,更应了解候鸟在这些地区的种群动态以及迁徙规律。  相似文献   

20.
崇明岛是目前上海地区鸟类较好的栖息地,也是东亚著名的候鸟迁徙地之一。上海长江隧桥开通后,许多上海市民可以自驾车前往崇明岛踏青、观鸟了。那么,在崇明的哪些地方能看到鸟,可以看到哪些种类的鸟呢?让本文作者领着你奔赴崇明,为你做一天观鸟向导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