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究竟是办学定位的降格还是高校教育职能的理性回归,如何面对挑战把握机遇值得深入研究,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要从抢抓先机、转变观念、机制创新等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2.
青年教师是高校特别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人数比例过半的教师群体,在高校转型发展和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新形势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通过工作机制与载体创新,科学合理引导青年教师做好职业发展规划,找准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密切结合的明晰定位,突出问题导向,加强工作针对性,促进青年教师提升教学业务能力和快速成长,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后续发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突出特点的高校类型,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本文通过对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入手,找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从加强应用型高校的理论研究、架构产教融合的校内治理结构、明确"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建立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政府的配套政策和推进机制、建立应用技术类型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等七个方面,探讨了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路径,最后以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为例,通过诸如办学理念、运行机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分类等措施的实施,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满足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的类型结构,完成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真正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4.
王风雷 《菏泽学院学报》2015,(1):105-107,121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是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但很多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存在着定位不切实际、专业设置不合理、师资队伍水平不高、办学经费不足、学校与地方联系不紧密等问题。随着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推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必须科学定位,培养模式立足高教发展规律,合理设置专业,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加强与地方和企业的合作,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转变观念,努力实现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5.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知识能力的基本途径之一。地方本科院校普遍存在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等现象。本文结合实际,分析现状,提出了改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构建更加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提高此类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6.
以重庆文理学院为例,探索了新建本科院校在履行办学使命、发挥高校职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创新办学理念,明确办学定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丰富社会服务体系,形成富有生命力、竞争力的“服务一创新型”发展模式,从而迅速实现专科到本科、单科到多科的两大转变,推进综合实力、教育质量和社会声誉显著提高的办学经验,以期为新建本科院校认识创新发展模式的重要意义及路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全国现有新建本科院校约200所,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正在崛起的新生力量,新建本科院校正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类高校必须解放思想,站在国家和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未来人才需求的高度,正确审视自身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力争在短时期内建设成为合格的、具有鲜明特色和一定竞争能力的本科院校。  相似文献   

8.
基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科技创新转型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建本科院校肩负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使命,在经历10年发展之后,通常称其为教学型高校。随着国民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特别是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的全面实施,教学型地方高校要顺应新的形势发展变化和要求,积极推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发展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9.
王德信 《科技资讯》2007,(16):186-186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新建本科院校如何科学定位、如何发展,成为新建本科院校苦苦探索的焦点,无疑由规模量的发展向内涵质的发展转变将成为新建本学科院校的生命线。以质量为灵魂,开创新建本科院校的特色与创新将会是一条通渠大道。  相似文献   

10.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科研创新素质培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科研创新素质的培养,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存在诸多历史遗留因素及需顺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对高校办学的要求,在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素质方面需根据学校自身特点进行多方面综合分析,寻找适宜的措施。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大学生科研创新素质培养方面所面临的现状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建议和对策,为同类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学生科研创新素质的培养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赵宏 《天津科技》2014,(9):11-13
高等学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任务之一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既是一项全新的探索,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以天津工业大学为例,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增设创新课程、构建课外创新实践体系、建设创新基地等方面,分析总结了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
区域性高校教学改革中的“以人为本”和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剑 《韶关学院学报》2001,22(10):74-79
科技与经济的全球化使区域性高校面临严峻的形势,从观念更新到创新机制的建立势在必行.从约束机制为主到激励机制,从教学过程的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体制.实施“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区域性高校在该过程中应当发挥天然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该文梳理了国家实验室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定位和特点,总结了美国在研究型大学中建立国家实验室的经验,指出此举是科研组织不断创新,以适应大科学时代跨学科、交叉式研究的体现。针对目前我国国家实验室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在研究型大学中建立国家实验室的方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西部民族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西部民族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现状,论述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模式,提出了西部民族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为响应《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给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构建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工程.必须要夯实。目前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区)等各类创新示范区。基本成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领头羊和排头兵。成为所在地方和区域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创新示范效应日趋明显,本文就《纲要》实施以来.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展及领域专家对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实施提出的建议.进行了综合报道。  相似文献   

16.
地方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导向与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地方普通高校肩负大规模人才培养重任的同时,面临着人才市场供求关系导致的就业压力.无论是全国还是部分地区,地方普通高校就业形势都很严峻,矛盾依然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一系列政策的颁布实施,有助于缓解当前地方普通高校的就业压力.然而,学校教育体制的封闭僵化,大学生自身创业素质的缺失成为制约该系列政策实施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为此,地方普通高校需要从教学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方案、就业平台建设和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全面促进地方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文化与科技日渐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带来相应道德教育问题的提出,促使高校德育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章研究美国高校德育的发展趋势,借鉴美国高校德育理论中的合理经验与对策,利于探索并推进我国高校现代性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知识创新体系建设中,高等学校要在创造性人才培养上充分发挥自身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方面的优势,以培养模式的创新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更新观念,形成尊重创新精神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9.
李丹 《科技与经济》2014,27(3):21-25
文化技术创新体系是指围绕文化技术生产、发展和扩散的政府、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其他相关服务部门组成的为创造、储备,以及转让文化知识、技能和新产品而相互作用的网络系统,包括文化技术创新调控系统、文化技术生产应用系统和文化技术创新服务系统,其运行机制包括制度规范机制、市场导向机制、资源配置机制和内部协调机制等。针对目前我国文化发展需求对技术创新带动不足、科技系统对文化发展支撑不够、政府职能定位简单、复合型人才缺乏等问题,可通过优化政府职能定位、培育创新型文化科技企业、成立专业化的文化技术研发机构与工程中心、加强国家文化技术创新基地建设、打造文化技术创新服务与信息平台等措施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校科技创新对湖南"四化两型"建设有着重要的科技支撑与服务作用.湖南高校科技创新具有学科、人才、平台与创新能力的优势,但由于科技资源配置和科研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创新效率和创新绩效的提升受到制约.湖南高校应抓住"四化两型"建设带来的机遇,克服经费筹集困难、人才争夺激烈、供需对接不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选择"以科技需求为导向、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引领、以内部融合集成为支撑、以外部联盟协同为突破"的路径,实现高校科技创新与"四化两型"建设的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