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61—1865年的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战争的根源是美国北方资本主义自由劳动制度与南方种植园奴隶制的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在战争中,南部同盟握着手中王牌——“棉花”,大搞“棉花外交”,力图依靠英法武装干涉夺取胜利.但是林肯领导北方政府采用了正确的外交政策,再加上各国工人阶级、人民群众对北方的大力支援,南部同盟的“棉花外交”政策最终破产,从而使北方赢得了战争的胜利.那么,什么是“棉花外交?”“棉花外交”政策又是怎样破产的?这是本文写作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美国内战挽救了联邦的统一,破除了奴隶制度,为美国经济发展开辟了道路,而美国人也为这场影响深远的战争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林肯早在任职初期就提出的渐进赎买解放奴隶的方案提供了远远小于战争成本的解决努力问题的方法,然而却未通过国会,也没有得到黑人买账.回顾历史,经济学家通过计算说明这一策略在解放奴隶问题上的确成本远远低于内战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林肯对待奴隶制度的态度并非始终如一。早年,林肯主张限制奴隶制度进一步扩展,期望以和平的手段结束奴隶制。美国内战爆发后,林肯完成了由逐步有偿的解放奴隶到坚决废除奴隶制度的思想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关系中,一国对他方意图的错误认知与误判常常会使本可避免的冲突或战争变得不可避免。因此,决策者能否恰当地采取应对之策,一个关键点就在于是否准确地了解对方的意图。中美关系史已印证了这个观点。1948年,杜鲁门政府发表《美中关系白皮书》,强烈批评蒋介石集团治国的腐败与无能,强调美国在国共内战中没有责任。毛泽东连续写了《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等五篇评论予以回应。白皮书固然有批  相似文献   

5.
刘海方 《世界知识》2008,(18):39-39
旷日持久的安哥拉内战曾是上世纪后半期超越本国、本大洲、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内战。直到2002年,执政的安人运(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政府军以一个“小小的战役”才结束了未曾休止过的战争。但多斯桑托斯政府承诺的大选一直在推迟之中。2008年9月5日,这个延宕了多年的安哥拉大选问题终于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6.
“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4月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成立,并举办了伊拉克战争与国际能源问题学术研讨会”。人大校领导在致词中表示:该中心的成立宗旨,就是要为国际政治理论和国际关系学术研究、政府决策和能源企业运作之间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来自在京的国际关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政府部委和能源研究与开发机构,以及石油企业界人士三十余人与会,并就下列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种观点认为,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根本目的是要控制中东石油市场以及世界主要能源运输通道,以此控制盟国及亚太等地区的国家。另一种观…  相似文献   

7.
冯英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11):69-72
在美国联邦面临分裂之时,林肯坚决强调国家主权不容侵害,领土不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不客质疑。在内战中,他着眼于大局,以国家的整体利益为重,为维护美利坚合众国的统一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并表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统一则强,分裂则弱,美国内战的结果为美国成为世界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西点名人     
总统尤利乌斯·格兰特1822年4月27日出生,1843年毕业于西点,1846年~1848年参加了美墨战争。他领导指挥的维克斯堡战役的胜利是美国内战的一个转折点,其勇敢、果断、灵活、快速的作战方式成为美军机动进攻的典范。1864年被任命为联邦军总司令。1867年~1868年担任临时陆军部长。内战结束后,成为美军历史上第一位上将,军衔高于华盛顿。1869年~1877年先后担任两届美国总统。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1890年10月14日出生,1915年毕业于点。1925年帮助政府收集整理美国在一战中欧洲…  相似文献   

9.
白日打劫     
‘最近在美国爆发了新的战争歇斯底里。它的主要目的是使国际关系尖锐化,恐吓美国纳税人并迫使他们为有利于美国垄断资本家的庞大扩军计划出钱。’  相似文献   

10.
<正>2023年1月31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结束为期三天的中东之行。他先后访问了埃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巴以紧张局势降温是他此行主要意图。自2022年12月29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领导的被认为是以色列史上“最右翼政府”宣誓就职以来,美国发起高官访以“接力赛”,在短时间内连续派出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中情局局长伯恩斯、国务卿布林肯访问以色列,降温巴以冲突,维持地区稳定局势是他们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度英国布克文学奖近日在伦敦揭晓,美国作家乔治·桑德斯凭借小说《炼狱中的林肯》获此殊荣。这也是美国作家第二次获得该奖项。据报道,现年58岁的桑德斯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现定居纽约,其短篇小说曾多次获奖,《炼狱中的林肯》是其第九部作品。这部作品讲述的故事设定在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一年后的1862年,结合历史事实和想象,描绘了时任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  相似文献   

12.
时事概览     
正美国和俄罗斯两国外长举行会晤5月19日,正在冰岛出席第12届北极理事会部长级会议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举行单独会晤。这是美国拜登政府上台以来两国外长首次面对面会晤。据冰岛媒体报道,双方就伊朗核问题、阿富汗问题等国际热点问题交换了看法。布林肯说,拜登政府希望与俄罗斯建立"可预测的、稳定的"关系,双方可以在有共同利益的领域开展合作,  相似文献   

13.
1999年是极不安定的一年,其中最令世界震惊的莫过于科索沃战争。这场战争凸现出欧洲国际关系的各个层面。考察1999年的欧洲国际关系,必须把科索沃战争作为一个重要的观察点。欧美关系:大利益一致下的小差异科索沃战争向世人明示,尽管欧美之间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存在种种矛盾和斗争。但它们在意识形态或价值观念上和战略利益上的根本一致,可以使它们在  相似文献   

14.
考察历史可以发现,华北事变以前,中间势力积极要求抗日、民主和团结。为造成举国一致的抗日局面,中间势力吁请国民党各实力派停止内战,积极反对国民党的“剿共”战争,并提出了结束“国共内战”的条件。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中间势力所倡导的统一战线的主张难以实现,但不能因此而抹煞它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早倡导者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5.
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既是为了兑现诺言,争取选民的拥护,也是为了激发美国人民对奴隶主作战的积极性;并且加速了奴隶制的灭亡,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3月22日,美国总统拜登任命前朝鲜政策特别代表尹汝尚为总统特使,负责处理美国与其在太平洋地区的三个“自由联系邦”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帕劳续签《自由联系条约》事宜。今年2月,拜登政府正式出台《美国印太战略》文件,提出要加强与太平洋岛国的合作。同期,国务卿布林肯访问斐济,成为3 7年来首次访问斐济的美国国务卿。  相似文献   

17.
《奇闻怪事》2013,(5):23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遇刺身亡后,被安葬于家乡斯普林菲尔德的橡树山陵墓园。就在他去世11年之后,一伙盗尸者企图偷走他的尸体……1876年,一伙人开始打起林肯坟墓的主意。林肯虽贵为美国总统,但他的墓中可没有什么价值连城的陪葬品,但对于一个制造假币的团伙来说,林肯的尸体本身就是他们向联邦政府讨价还价的最大筹码——他们不仅可以解救出狱中的制版高手本杰明,还准备索要20万美元的赎金。  相似文献   

18.
浅谈美国人对黑人的种族歧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建华 《科技信息》2008,(11):210-210
从十七世纪非洲黑奴的引进开始,种族歧视在 美国已有了长期的历史,虽然内战及其后的法案结束了奴隶制,但并未结束对于黑人的种族歧视,事实上,在美国公共场所的种族隔离作为法律制度在美国存在了70多年。政府只有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上实行改革,才能从根本消除种族歧视,各种族才能得到平等的权利。  相似文献   

19.
白丁 《世界博览》2008,(3):56-57
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签署了《解放奴隶宣言》,把黑人从残酷的奴隶制中解救出来。但鲜为人知的是,林肯一直致力于将自由黑人移出美国。有人说这是林肯辉煌一生中不能被抹去的污点。  相似文献   

20.
时事点评     
5月1日晚,美国总统布什在从海湾返回的“林肯”号航母上发表全国讲话,宣布联军在伊拉克的主要战事结束。布什的讲话已难觅“联合国”的踪迹,这与老布什在海湾战争后高举“联合国”大旗的态度相去甚远,也预示了美国将抛开联合国主导伊拉克战后重建的“宏图大志”。果然,美、英、西三国9日和15日两次向安理会提交了关于取消对伊制裁的决议草案。草案将联合国的作用仅限于协调人道主义援助,大大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为了“追认”对伊战争的合法性,该决议也只字不提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事。尽管表示上布什踌躇满志,但此时处于无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