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河北抚宁柳江盆地中寒武统徐庄组遗迹化石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记述了所发现的遗迹化石共计13遗迹属、16遗迹种,其中3个新遗迹属、6个新遗迹种和1个未定属种。丰富了我国遗迹化石的材料并讨论了遗迹化石及共代表的沉积环境间的关系。对遗迹化石及沉积物的研究表明:柳江盆地中寒武世的沉积环境转变过程是泻湖—局限潮下带—正常浅海。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遗迹化石组合及其沉积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化石生态和沉积学特征 ,系统地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志留系遗迹化石的组成、分类及其沉积环境 ,认为存在 4种遗迹化石组合 :①Palaeophycus Planolites遗迹组合 ,由进食潜穴、滤食居住潜穴和觅食迹组成 ,包括Planolites,Palaeophycus,Macaronichnus,Skolithos,Ophiomorpha和Taenidium等遗迹属 ,反映了潮间带混合坪沉积环境 ;②Skolithos遗迹组合 ,由居住潜穴组成 ,常见遗迹属有Skolithos,Ophiomorpha ,Arenicolites,Thalassinoides和Cylindrichnus,代表了前滨或潮下带砂坪沉积环境 ;③Planolites Taenidium遗迹组合 ,以进食潜穴和居住潜穴为特征 ,主要组成分子有Taenidium ,Planolites,Palaeophycus,Skolithos,Arenicolites和Thalassinoides等遗迹属 ,指示了具有周期性风暴影响的过渡带沉积环境 ;④Helminthopsis遗迹组合 ,主要由觅食迹组成 ,其中以Helminthopsis和Zoophycos遗迹属最为常见 ,表明了低能的滨外环境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滇东地区下奥陶统红石岩组的层型剖面及汤池组下部首次发现的遗迹化石:Cruziana furcifera d' Orbigny, C. semiplicata Salter, C. rugosa minor Luo ichnosubsp. nov., Palaeophycus hongshiyanensis Luo ichnosp. nov.等。这些遗迹化石产于具波痕和斜层理的砂岩下层面上,为浅海潮下低能带的Cruziana遗迹相。  相似文献   

4.
通过岩石组构、生物遗迹和地球化学手段重建山西省兴县关家崖剖面奥陶系马五-5亚段碳酸盐岩沉积过程.研究表明:马五-5亚段发育亮晶砂砾屑灰岩、含介形虫藻粉屑灰岩、微晶灰岩、生物扰动微晶灰岩及粉晶含灰云岩,相当于威尔逊模式标准微相SMF24、SMF16和SMF23,为潮坪环境沉积;遗迹化石Arenicolites、Thalassinoides、Helminthopsis和Planolites及其组合指示潮坪沉积特征,各微环境生物扰动程度不同;碳同位素显示马五-5亚段沉积时,海平面发生了3次波动,马五-52亚期经历了2次海平面升降过程,马五-51亚期处于相对低海平面时期,海洋含氧量与营养盐随海平面升降发生变化,海平面变化使生物生态系统及海水特征发生变化,形成了不同组构的碳酸盐岩.关家崖剖面马五-5亚期由潮下演变为潮间环境,最终转变为潮上亚环境.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集于塔里木盆地西缘哈拉奇地区晚古生代地层中遗迹化石的分析鉴定,共识别出遗迹化石8属10种和1个遗迹相.根据遗迹化石的组合特征及其沉积环境,组建了3个遗迹组,并在遗迹化石基础上结合岩性、古地理环境等特征对研究区沉积环境变迁作了讨论,认为研究区晚古生代经历了多期次海水进退循环,泥盆纪-石炭纪总体海水侵进,沉积环境由滨海逐渐演变为开阔台地,砂泥质沉积发育;二叠纪经历了海退-海进-再次海退的过程,沉积环境依次为滨海-台地边缘斜坡-滞留海湾,碳酸盐沉积发育.这些研究对进一步认识研究区古生物面貌,进而恢复古环境、古生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安徽宿松坐山下三叠统,经研究发现产有丰富的遗迹化石。它们分别属于“Zoophycus—Cruzianian—Skoliths相”,并以“Cruzianian相”为主。根据遗迹化石组合,文中讨论了其指示的古水动力强度(或水动力能量)、古海水深度、古盐度、沉积底质和沉积速率。  相似文献   

7.
中元古代长城纪遗迹化石在宁夏贺兰山的发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要报道了宁夏贺兰山中元古界长城系黄旗口组中发现的遗迹化石,并与有关非生物沉积构造进行了对比讨论。这些遗迹化石的发现,为研究后生动物起源及其演化提供了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8.
中元古代长城纪迹化石在宁夏贺兰山的发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要报道了宁夏兰山中古界长城系黄旗口组中发现的遗迹化石,并与有关非生物沉积构造进行了对比讨论。这些遗迹化石的发现,为研究后生动物起源及其演化提供了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9.
前人在贵阳花溪大冶组中已描述解了13个遗迹属:Cochlichnus,Cosmorhaphe,Chon-drites,Gordia,Glockeria,Huaxichnus,Oldhamia,Phycosiphon,Protopaleodictyon,Pinnatpe-dus,Mammelichnus,Neonereites,Thalassinoides。新的遗迹化石材料发现于该地区的大治组第二和第三段中,包括Helminthopsis,Planolites,Rhizocorallium,Megagrapton等4个遗迹属。根据该地区的遗迹化石组合特征和大冶组地层结构特征分析,富含遗迹化石的大冶组饥饿段灰岩为Nereites相沉积,贵阳花溪地区在早三叠世位于碳酸盐台地缓坡边缘前沿。  相似文献   

10.
早三叠世,苏皖南部广泛发育风暴沉积。风暴岩典型特征包括沉积标志,物理构造(底模、掏蚀坑、削切构造)丘状层理、粒序性、菊花状构造、特定的遗迹化石组合以及发育不等的沉积序列。文内详细讨论了它们的各自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早三叠世下扬子区古纬度等古地理概貌  相似文献   

11.
根据钻井、测井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塔中志留系可划分为层序1、层序2和层序3三个三级层序,每一个层序可进一步划分为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层序1海侵体系域可细分为相带l和相带2,即,砂泥岩薄互层岩相和板状交错层理砂岩岩相。相带l反映了潮间带混合坪沉积环境,遗迹化石丰富,以进食迹和居住迹为主,纵向上,由下到上,丰度、分异度和生物扰动指数逐渐降低。相带2反映了潮下带高能环境,遗迹化石的丰度和分异度都比较低,只发现少量居住潜穴;层序1高位体系域反映了潮上带泥坪沉积环境,纵向上构成一个向上变细的序列。泥坪中以进食迹和居住迹为主,相时于海侵体系域相带2,属种组成明显不同,丰度和分异度也显著提高。在高位体系域内部,由下到上,丰度和分异度逐渐降低,生物扰动指数逐渐下降。综上所述,在同一层序内部,不仅不同体系域中遗迹化石组成、丰度及分异度存在差异,而且同一体系域内部遗迹化石特征也存在规律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河南平顶山煤田山西组的沉积体系和聚煤模式。文中提出山西组下段形成于碎屑障壁海岸环境,山西组上段为三角洲沉积体系的进积部分。已组煤形成于障壁海岸沉积体系的上部,其发育过程明显受到基底沉积环境的控制。已组煤的聚煤作用特征是沉积基底地形高差、压实沉降率与泥炭堆积速率之间的平衡关系随海平面变化而变化。己组煤发育的气候条件可能属热带背景。  相似文献   

13.
江苏辐射沙洲区高潮滩沉积物的沉积构造与粒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研究沉积物的揭片以及粒度实验,分析了江苏中部海岸辐射沙洲区高潮滩上沉积物柱状样的原生沉积构造和沉积物的垂向粒度特征,并以此来解释辐射沙洲高潮滩的沉积环境,并发现砂/泥薄互层理既有风暴潮的成因,也有大、小潮周期性变化的成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昌福山矿区主要含煤地层的沉积特征,即鲕粒、结核、层理、岩矿、古生物及煤质等分析,总结出昌福山矿区童子岩组第三段上亚段地层的沉积环境为:3号煤层为河控三角洲相沉积;5号煤层为下三角洲平原型沉积;7号煤层为海湾潮坪型沉积;9号煤层为独立障壁岛泻湖沉积。研究成果对区内煤岩层对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准确掌握浙江省滩涂资源的分布现状,正确判断滩涂资源的自然淤涨速率,实现滩涂资源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通过系统、全面的水下地形测绘与实地调查,建立了高准确度、高度权威的滩涂资源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与实现了浙江省滩涂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AutoCAD.NET和ArcEngine实现了水下地形数据从CAD文件到Geodatabase数据库的无损转换,使用Skyline和ArcGIS Server对滩涂资源成果数据进行二三维一体化显示。系统试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对浙江省滩涂资源数据的有效管理,建成的滩涂资源专题数据库为滩涂资源保护、滩涂资源动态预报以及泥沙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上扬子晚奥陶世赫南特期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晚奥陶世赫南特期发生了全球性的气候变冷事件.中上扬子地区典型沉积为观音桥组,富产全球广泛分布的赫南特动物群,对应冰盖扩张引起的全球海平面下降阶段.根据岩性、沉积构造、生物组合及其保存状态,赫南特阶划分出潮坪相及浅海陆棚相.湖坪相主要沉积观音桥组炭泥质灰岩、钙质泥岩,底栖生物繁盛.浅海陆棚相主要沉积五峰组上部Normal...  相似文献   

17.
施秉一带的中奥陶世地层主要由十字铺组下部的灰岩相和上部的泥灰岩相组成,而缺失宝塔期的沉积。本文所提供的证据如泥裂,鸟眼构造,波状和脉状层理,瘤状构造,生物钻孔等,都是潮坪环境的特征。据此认为,施秉中奥陶世沉积形成於无障壁受潮汐影响的开阔潮坪环境,而不是海峡。靠西面的余庆苏羊一带可能是海水不很深的海洋水道,该地及福泉王卡,贵定阳宝山,贵阳乌当同时期的沉积中普遍含海绿石足以证明这点。  相似文献   

18.
微量元素分析在含煤地层层序划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沉积体系特点,进行了层序划分。研究表明,在济阳地区晚石炭世到早二叠世的沉积序列中,障壁-泻湖沉积体系比较发育,尤其是障壁砂坝的多次出现,与鲁西区一般以潮坪体系为主的特征具有明显不同。微量元素及其分布规律在分析沉积环境中具有重要意义,着重讨论了利用微量元素的分布规律进行层序划分和确定层序相关界面。  相似文献   

19.
重庆北培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泥灰岩中含量双壳类化石,其排列有一定规律。所研究的样本中,过壳味的壳体平分线与古水流方向一致,壳味相示水流方向。随机测量53个壳体,经数理统计,得出古水流方向应为294°,并证明贝壳层的沉积环境为泻湖潮坪上的潮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