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科尔沁不同类型沙地土壤微生物类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中的生物是维持土壤质量的重要组分.采用稀释平板法,对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和流动沙地的土壤微生物类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芽孢型细菌、放线菌和霉菌各类群数量为: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流动沙地;不同类型沙地中微生物各类群数量垂直分布的基本趋势依次为:结皮层(固定沙地)》0~15 cm》30~45 cm》75~90 cm,随土层的加深而递减;芽孢型细菌中的巨大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占优势;放线菌中的95%以上是链霉菌属,其中白孢类群占优势;霉菌中的青霉和毛霉占优势;土壤微生物各类群数量与有机质含量、植被盖度、植物种类和凋落物的多少呈正向关系;从固定沙地到半固定沙地再到流动沙地的过程,是沙地微生物类群、植物群落和有机质丧失的过程,是沙漠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闫月娥 《甘肃科技》2005,21(11):240-24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沙地衬膜深度和灌溉量对衬膜沙地小麦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灌溉量一定时,随着衬膜深度的增加,小麦的各项经济指标趋于变大,株高、千粒重、受孕小穗率升高,而穗长、小穗数以衬膜80cm最高;当灌溉量和衬膜深度同时增加时,小麦的千粒重和产量呈单峰曲线,其中千粒重以D3W3(衬膜深度80cm,灌溉量900m^3/hm^2)处理达到了极值52.48g.因此,在同一施肥条件下,D3W3为衬膜沙地小麦的最佳种植组合.  相似文献   

3.
《广西科学院学报》2006,22(3):166-166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最近研制出了月球探测车样车,可爬20度的斜坡,并能在沙地上畅行无阻。月球表面布满了因天体碰撞和自然演化而留下的凹坑和岩石,表层土壤则由于舍有大量细沙相对松软,当年美国“阿波罗计划”中使用的探测车就曾出现过陷车和爬坡困难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日本新研制出的样车使用了4条密封履带,每条履带包裹5只车轮。在类似月球表面的沙地上进行的测试表明,这辆70cm长、60cm宽、40cm高的样车每秒可行驶几厘米,爬20度的斜坡不会滑落。利用履带间的速度差,可改变其行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刘向东 《甘肃科技》2000,16(1):37-38
1前言我厂目前回收的凝结水主要来源于炼油化工生产装置的用热设备。98年我厂蒸汽总用量170.48万吨 ,凝结水回收量为54.72万吨 ,回收率达到了32.10 %。凝结水的回收温度一般在90~95℃左右 ,它具有对设备腐蚀小、回收利用方便等优点 ,可作为低温换热的稳定热源 ,并可减少蒸汽消耗 ,因此回收蒸汽凝结水余热有很重要的经济意义。2凝结水系统概况目前 ,我厂共有七个凝结水回收站 ,其中140泵站为凝结水回收总站 ,141、143、144、145、146、146 -1为分泵站 ,这六个分泵站将回收的凝结水集中送往1…  相似文献   

5.
汪治淳 《甘肃科技》1999,15(4):25-27
1问题的提出在石油炼制过程中,利用蒸汽加热是不可缺少的,但在换热过程中,往往因管线泄漏等原因,使蒸汽凝结水中含有少量的油类,从而影响了凝结水的回收利用,特别在我国能源、水源紧缺的情况下,去除凝结水中的油污染,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还可利用水中的热能,降低能源的消耗和浪费,减少热污染,为此,我们就去除蒸汽凝结水中的油污染进行了分析研究,力争使处理后的水中含油量降低到5mg/l以下,并且不增加水中的阴阳离子含量。2蒸汽凝结水的特点分析我厂的蒸汽凝结水大部分由蒸汽经过换热器后凝结而成,在回收…  相似文献   

6.
兰州炼油化工总厂蒸汽凝结水的余热回收利用冬季凝结水余热回收利用方案兰州炼油总厂现有七个凝结水回收泵站,其中140泵站为凝结水回收总站,141、143、144、145、146、146—1为分泵站,这六个分泵站,将回收的凝结水集中送往140总站,总站设有...  相似文献   

7.
2005年至2006年度采暖期日均失水量在3896m3,其中不包含74个换热站中的25个用凝结水补水的换热站的失水量,如果把25个用凝结水补水的换热站的失水量加起来日均失水量在5879m3。集中供热系统是一种封闭的循环系统,正常情况下,除部分运行前的注水外,没有特殊原因是不应产生失水现  相似文献   

8.
正樟子松、沙地柏、长柄扁桃三种树种经适当组合在沙地矿区栽植,能使地表粗糙度由原来的0.20cm增加到1.06cm,显著降低地表风速,在接近地面50cm高度处,防风效能可达到21.8%,有效减轻沙地风蚀。植被恢复第3年,樟子松、沙地柏、长柄扁桃每公顷碳储量分别可达375kg、202kg、56kg,能有效固定CO_2,缓解温室效应。沙地柏生态价值较突出,经济价值较低,按苗木基地估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某商场采用吊顶式新风机组在空调通风运行时,凝结水不能顺利排除原因的定量分析,指出执行GBJ19-8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中有关凝结水处理的条文时,应同时考虑机组内负压,凝结水支管与水平干管连接方式的影响。介绍了国外有关设计中凝结水处理采用的计算和安装方法。  相似文献   

10.
凝结水泵是汽轮机的主要辅助设备之一,当机组负荷变化时,凝结水量随之变化。锅炉给水泵是电厂又一重要设备,它的关键在与给水泵的拖动方式。因此,凝结水泵的正确合理选取,与火电厂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合理确定冻结深度是季节性冻土区防冻设计的关键,为研究季节性冻土区黏土的冻结深度,统计了中国部分季节性冻土地区气温,获得了这些地区的气温特征,以此确定了室内试验的温度边界条件,开展了10%、20%、30%3种不同质量含水量的单向冻融循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0%、20%、30%3个试样的最大冻结深度分别为28、15、12cm;鲁基扬诺夫公式预测值较Stephan公式、《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公式、《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与《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公式的预测值更准确;利用未冻水体积含水率修正了《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冻结深度计算值,其误差在6%之内,因而建议在季节性冻土区的黏土地区用该修正公式计算设计冻结深度.  相似文献   

12.
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是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地区土壤水分与植物生长关系调控、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和林草植被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定位研究密度与植物生长、土壤水分补给和消耗的关系是确定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的实验基础。我们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16年生人工柠条林为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密度包括8700、7100、5100、3200、1600丛/hm2。研究结果如下: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为土壤水分承载植物的最大负荷,它是指在较长时期和特定条件下,土壤水分所能维持相应植物群落健康生长的最大密度;多年生柠条根系虽然可分布到500cm以下土层,但是大部分根量分布在0~150cm土层,根系随深度分布可用指数方程描述;降水最大入渗深度为170~270cm。柠条主要吸收利用0~270cm土层的土壤水分;一年内植物生长与土壤水分的关系可分为4个阶段;柠条密度与生产力或土壤水分补给量为线形关系,与土壤水分消耗量为二次抛物线关系,研究区柠条林地土壤水分承载力为8115丛/hm2,柠条林合理利用方向为保持水土和改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土壤持水特性的空间变异特征,采用Vereecken和Campbell模型预测辽宁西部风沙土的田间持水量(θ60 cm)和萎蔫含水量(θ15 000 cm),并借助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预测其空间变异,结果表明:两个模型预测θ60 cm的精确度均低于θ15 000 cm;Vereecken模型的精确度高于Campbell模型.Vereecken模型预测的20 cm~40 cmθ60 cm和θ1 5000 cm半方差模型参数和分形维数较Campbell模型更接近于实测数据,但无法描述0 cm~20 cm的空间结构;因此,Vereecken模型可预测砂质土壤20 cm~40 cmθ60 cm、θ15 000 cm及其空间变异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不同退化湿地土壤含水量纵向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若尔盖湿地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退化程度湿地的土壤水分含量,并分析其随土壤深度变化的纵向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典型苔草湿地中,土壤含水量主要受植被根系蓄水影响,在20 cm深度左右含水量达最大.在轻度和中度退化湿地中,土壤含水量受植被根系蓄水和地下水的共同影响,土壤深度在20 cm以内,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土壤深度在20~65 cm之间,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少;土壤深度在65 cm以下,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在严重退化湿地中土壤含水量主要受地下水影响,随深度增加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15.
城市河道底泥疏浚深度对氮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苏州市古城区南园河底泥柱状样,研究了不同疏浚深度下,底泥中营养物氮和磷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层位底泥样中氮的质量分数随着沉积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底泥中TOC的质量分数及释放量对总氮的累积与释放有较大影响;底泥中氮和磷的释放量与疏浚深度有关,当疏浚深度为5 cm或15 cm时,从泥水界面向水中扩散的氮和磷的通量均较小.  相似文献   

16.
晋西黄土区不同林龄人工刺槐林下植被及土壤水分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10、15、20a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原生荒草地为对照,采用时空互代法,调查分析坡面刺槐人工林植被恢复过程中林下植被演替和0~400cm土层土壤水分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随着人工刺槐林林龄的增加,林下灌草植被物种丰富度变大,植被结构发育变好;不同林龄刺槐林地与荒草地土壤平均含水量由大到小顺序为荒草地(16.61%)、20a刺槐林地(10.08%)、15a刺槐林地(9.54%)、10a刺槐林地(8.52%);随着刺槐林龄的增加,土壤水分随坡位下降而增大的趋势有所改变,成熟刺槐林对坡面土壤水分空间分配的调节作用明显;人工刺槐林土壤水分沿垂直剖面变化方式与原生荒草地差异明显,15a以上刺槐林对100cm以下土壤水分的影响已基本稳定;人工刺槐林的生长造成了严重的林地土壤水分亏空,随着林龄的增长0~200cm土层土壤水分条件有所改善,但深层土壤(200~400cm)没有明显的恢复迹象.研究结果为黄土区植被恢复和刺槐林的经营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在役机械通风冷却塔循环水蒸发损失深度回收,提出了有限空间型冷却塔(CSCT)概念,设计了机械通风CSCT冷凝消雾收水装置结构模型,并建立了装置设计数学模型。构建了装置设计软件流程,基于C++ Builder耦合水物性数据库开发了机械通风冷却塔凝消雾收水装置设计计算软件,实现了机械通风冷却塔冷凝消雾和水深度回收,并通过软件仿真计算实例预测了CSCT冷凝除雾收水装置性能和完成装置阻力优化。研究结果为在役机械通风CSCT冷凝消雾收水装置技术开发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工具性软件支持。  相似文献   

18.
以沉水植物较为丰富的洪湖凹沟子作为采样区域,利用水下调制荧光仪研究洪湖常见的2种高耐污、高吸污水鳖科沉水植物黑藻( Hydrilla verticillata( L. f.)Royle)与苦草( vallisneria natans( Lour.)Hara)分别在100 cm及50 cm水深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在100 cm水深条件下,当PAr值稳定为342μmol·m-2·s-1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的ETr值趋近25.10μmol·m-2·s-1,而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的ETr值趋近10.10μmol·m-2·s-1;当PAR渐强时,黑藻在PAr值为219μmol·m-2· s-1时其ETr达到峰值21.76μmol·m-2·s-1,苦草在PAr值为515μmol·m-2·s-1时其ETR达到峰值12.65μmol·m-2·s-1;在50 cm水深条件下,当PAr值稳定为342μmol·m-2·s-1时,黑藻的ETr值趋近26.20μmol·m-2·s-1,而苦草的ETr值趋近11.90μmol·m-2·s-1;当PAr渐强时,黑藻在PAr值为219μmol·m-2·s-1时其ETr达到峰值25.27μmol·m-2·s-1,苦草在PAr值为1042μmol· m-2·s-1时其ETr达到峰值4.80μmol·m-2·s-1.综上所述,在100 cm或50 cm水深条件下,黑藻的光合作用强度皆强于苦草.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因素对药食两用植物赤苍藤(Erythropalum scandens Bl.)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当年采收的赤苍藤种子为材料,探讨浸种时间(0 d、1 d、2 d、3 d、4 d、5 d)、基质含水量(70%、50%、30%)、播种深度(0 cm、1 cm、3 cm、5 cm)、光照条件(全黑、自然光)、基质(沙土、肥土、黄土、混合土)、赤霉素浸种处理及破壳处理(全破、少破、不破)下赤苍藤种子的发芽率及幼苗特性,为其规模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浸种时间、基质含水量、播种深度、赤霉素处理均对发芽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基质和破壳处理对发芽率有显著影响(P<0.05),浸种5 d、50%和30%的基质含水量、播种深度1 cm、混合土基质、50 mg·L-1赤霉素浸种12 h以及全破处理的发芽率在各对比的处理中均最高。浸种时间和基质含水量对幼苗叶长和枝高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他处理对幼苗生长无显著影响。综上可知,赤苍藤种子育苗时,可先浸种5 d或用50 mg·L-1赤霉素浸种12 h...  相似文献   

20.
冷凝消雾收水装置可实现冷却塔水蒸气深度回收,基于对间壁式冷凝消雾收水装置结构研究,提出了适用于CSCT和FSCT冷凝消雾收水装置的设计方法,建立了冷凝收水装置热力计算模型、冷凝量计算模型及阻力计算模型;并构建了冷凝收水装置设计计算流程。计算方法可为冷凝收水装置的设计及优化提供参考,是机械通风冷却塔冷凝消雾收水装置技术研发和推广的关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