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说谎者悖论是一个佯悖。它之所以被称为悖论,是因为推理者混淆了思维的层次,构造了自指代命题并进行代换才导致矛盾。把"自指代命题"从"自指命题"中区分出来,指出前者违反同一律,作代换还可能违反矛盾律,主张禁止使用自指代命题。还指出哥德尔所构造的自指代命题存在矛盾的双重标准,它的证法采用了双重标准,是错误的。哥德尔定理的结论中的"不可判定"命题,现在有3种不同的错误解释:是非不可分辨的命题(三值)、是非可分辨(二值)但不确定的命题、是非都不可证的任意命题,它们都不是哥德尔的证法所支持的结论。还指出它不会导致"真理丧失说"和"数学丧失了确定性",但还应充分肯定哥德尔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2.
假句(包括矛盾句)存在于语言里是合法合理的。“层级”论将存有“矛盾被证”的自然语言宣判“死刑”,是把人(语言使用者)的逻辑犯规归罪于语言本身,而解悖方案回归自然语言实际是对塔斯基“层级”论宣判死刑。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逻辑悖论研究的重心自然而然转移到了“语义悖论”上来。塔斯基对“谎者”悖论的解释,以“本语句”指称或界定“本语句假”,犯了“矛盾定义”的谬误,而哥德尔的理论也因跟塔斯基理论的内在联系,也可能引起我们的疑问。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仅是矛盾”和“矛盾被证”、辩证“鹰”派的反驳和逻辑派的回应、几个悖论的消解等,评述了维特根斯坦和哈克的“自涉”、克林的“悲观”情怀,批评了爱因斯坦的“轻率概括”,突显出谬误学、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是先秦“辩者”提出的著名命题.“一尺之棰”的无限分割及其逆过程,使人们第一次认识到了“积少成多”这一在有限范围内正确的原则,应用于无限领域时产生的局限和矛盾.“辩者”所构造的“尺棰命题”无可辩驳地证明了无穷多个不为零的量,其和并非都是无穷大.这一天才的发现,是中国学者早在先秦时期就已接触到无穷级数敛散性问题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5.
荆兴梅 《长春大学学报》2009,19(11):58-60,63
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伤心咖啡馆之歌》,恰如其分地契合了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不可说”悖论。小说中通过语言书写的是三角恋和复仇的通俗故事,而女性意识的觉醒、性别取向的焦虑和人类存在的意义等深层主题则隐含在表层语言之中。这一创作理念的运用,避免了枯燥乏味的道德说教,同时丰富了作品的阐释视角。  相似文献   

6.
作为马克·吐温的盛名之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历来受到中外论者的偏爱,而其叙事结构和语言特征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本文以克林斯·布鲁克斯的悖论、反讽理论批评视角,探究了该部作品的叙事艺术。审视之后,不难发现,小说中蕴涵的悖论与反讽是营造整个文本的美学旨归。  相似文献   

7.
<宝贝儿>是俄国著名短篇小说巨匠安东.巴浦洛维奇.契诃夫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小说思想深刻,语言凝练,风格独特,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富于音乐节奏感,寓意深刻,是时代精神和作家心灵的真实再现.本文另辟蹊径,从弗洛伊德潜意识、移情等精神分析理论入手重新解读了<宝贝儿>主人公奥莲卡的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8.
结合我公司的安全管理实践,对“一法三卡”安全管理理念在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具体实施方案和效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故乡》洋溢着浓郁的文化诗性意味。"我"与故乡、闰土、杨二嫂三重关系的背后,隐含着"情感的失重"这一潜在的情感现象,这既是由于中年闰土、杨二嫂对中国传统人伦道德的依附,也说明了在特定文化氛围下知识分子身份的不确定性和有限性。小说借此深刻地反思了个体存在的孤独与绝望,探讨"人与文化的悖论"这一根本命题。  相似文献   

10.
英国短篇小说家约翰·科利尔(John Collier)的短篇小说《追求者》("The Chaser")以"一语三关"的标题为线索,通过一位渴望用爱情魔药获得女友爱慕的年轻人与一位卖药老人的对话,巧妙设置多组对立元素,在读者参与文本意义建构的过程中传递真爱无价的人生真谛,并揭示出瞬间的激情难以成为持久永恒的爱情悖论。  相似文献   

11.
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伤心咖啡馆之歌>,恰如其分地契合了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不可说"悖论.小说中通过语言书写的是三角恋和复仇的通俗故事,而女性意识的觉醒、性别取向的焦虑和人类存在的意义等深层主题则隐含在表层语言之中.这一创作理念的运用,避免了枯燥乏味的道德说教,同时丰富了作品的阐释视角.  相似文献   

12.
"道德悖论"是近年来伦理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对其进行深入讨论前,先对"道德悖论"概念加以考证,确定其是否属于悖论范畴是一个具有极为重要现实意义的步骤,因为这将影响我们如何选择破解此类问题的方法和路径。立足于逻辑学角度对"道德悖论"进行分析后可得出结论:"道德悖论"并非悖论,而是由二难推理构成的道德困境。  相似文献   

13.
春秋时期虽列国纷争,但表面上还维系着等级有序的一统局面,有极分明的公私观念。所谓“私”就是一切以下害上的言行,这是为社会所不齿的,因为“以私害公,非忠也。”收养私属、私卒、私士,是被社会舆论所不容的。在当时的历史记载中,养士者往往被描绘成野心家,如公子光、白公胜等。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在简要介绍“一法三卡”工作法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性基础上,从五个方面进一步深入论述了如何在项目管理中更好地使用和落实"一法三卡",以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作家乔伊斯的小说<死者>中,生与死的对立和悖论构成了文章的基本框架,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作品通过一位爱尔兰知识份子的思想变化过程,揭示了个人的精神危机和社会的道德瘫痪.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爱尔兰社会死气沉沉,令人窒息,家庭与人际关系充满着矛盾.都柏林人精神空虚,是社会瘫痪的体现和精神上的死者.  相似文献   

17.
在作家乔伊斯的小说《死者》中,生与死的对立和悖论构成了文章的基本框架,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作品通过一位爱尔兰知识份子的思想变化过程,揭示了个人的精神危机和社会的道德瘫痪。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爱尔兰社会死气沉沉,令人窒息,家庭与人际关系充满着矛盾。都柏林人精神空虚,是社会瘫痪的体现和精神上的死者。  相似文献   

18.
自从德国音乐学家费利克恩.卡茨(Felixgatz)从康德哲学中借用“他律”、“自律”的概念,运用到音乐美学研究中,做为划分音乐美学流派以来,音乐中“他律”与“自律”的对立和冲突,从来就没有调和过。我们从中西哲学范畴以及由其决定的中西音乐范畴的比较研究中,能够准确地把握音乐中所谓“他律”、“自律”的发生逻辑。其实,“他律”也好,“自律”也罢,若简单地将其割裂而片面强调一个方面,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世界观和方法论上考究,其无论如何也只不过是一种悖论。  相似文献   

19.
基于真理论的逻辑与哲学研究,牛津大学贺柏和教授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了大量学术文章,它们形成了过去10年间在该领域讨论的要点,使他成为当前该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通过真与悖论问题的相关讨论,介绍贺柏和真之公理化理论的基本思路,探讨相关公理系统的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三字编句解》,仿《三字经》体制,是一部曾流传于四川民间的清代蒙书,由成都刘芳远撰,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李拔鉴定,抄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文童苟定江之手,是现今唯一的存世本。以其中的俗字■为考释对象,研究其在历史俗字发展中的演进变化,为大型辞书的编纂与修订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