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王青 《科学大观园》2006,(12):33-34
一个美国科学考察小组近日宣布,他们在加拿大北极地区的埃尔斯米尔岛发现了一种距今3.75亿年的远古鱼类化石。它填补了学界追寻多时的达尔文进化论缺口:一些鱼类离开海洋,靠着四肢步上陆地。  相似文献   

2.
为了及时迎接产卵,一只怀孕的翼龙正在努力地赶往家中。然而一场暴风雨袭击了这只身长三英尺会飞翔的爬行动物,大风刮折了它的翅膀,使它盘旋着落入一个湖泊中,盖在它身上的淤泥越来越厚,压力把它体内的卵挤压出来,随着淤泥变成了岩石,它的卵也在它的身旁变为化石。"这是一场悲剧,"英国莱斯特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大卫.昂温说,他对该化石进行了分析,并将结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昂温及同事认为,该发现可以解答由来已久的、有关翼龙性别差异的问题。自从2009年中国辽宁省的一个农民将这块化石卖给浙江省自然历史博物馆之后,研究人员就开始研究这块化石。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吕君昌确定该化石已有一亿六千万年,并确定  相似文献   

3.
任天 《科学大观园》2013,(13):29-30
地球在2.52亿年前曾发生过一次最大规模的灭绝事件,地球上的生命几乎消失殆尽。但科学家们近日发现了生存在灭绝事件过后1000万年时期的恐龙祖先化石。科学家在坦桑尼亚、赞比亚和南极洲进行了7次考察,发现了一些最早的前恐龙生物的化石。这些化石或许可以告诉我们,草食性生物是如何最终演化成为恐龙,又是如何在2.52亿年前的大灭绝事件之后与其他动物展开竞争的答案。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生物学家详细描述了来自四川省自贡市侏罗纪晚期一件剑龙类皮肤印痕化石,并指出粗糙的鳞片有助于降低其体表的整体亮度,从而达到隐蔽的效果.化石的研究者,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青年学者与自贡恐龙博物馆专家在<地质通报>上撰文描述了珍贵剑龙皮肤化石的标本.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汪筱林研究员领衔的新疆哈密科考队,通过近10年野外考察,在哈密地区发现一新的白垩纪翼龙动物群。这一翼龙化石分布区,不但是世界上已知最大和最富集的翼龙化石产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三维保存的翼龙蛋和雌、雄个体共生的翼龙化石遗址。这一新发现的翼龙被命名为"天山哈密翼龙",以纪念化石发现地及天山2013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6.
英国媒体报道,日前一名67岁的英国老翁在尼斯湖畔发现了一块1.5亿年前的蛇颈龙化石,而近百年来频频出没、困扰整个科学界的所谓“尼斯湖水怪”很可能正是古代蛇颈龙的后裔! 据报道,新发现的化石是恐龙的四截椎骨,呈灰白色,上面可清晰地看到已变成石灰石状态的脊  相似文献   

7.
"工程哲学与科学发展观"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中国工程院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第33场工程科技论坛暨第一届全国工程哲学年会,2004年12月7-8日在北京科技会堂隆重召开,与会代表和听众200余人,包括10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武钢、宝钢等一批知名企业的老总,并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等10多家媒体记者到会.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院士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国政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朱训理事长在闭幕式上讲话.论坛围绕"工程哲学与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殷瑞钰等7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李伯聪等4位全国知名自然辩证法领域专家作了大会主题报告,与会代表就工程哲学进行了小组研讨和大会交流,并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全国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现就大会论坛报告的主要内容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02,(10):12
就徐荣祥用5年的时间完成复制人体的206个组织器官。这一“惊人之举”引发的“人体器官克隆”风波,《科学时报》记者对我国著名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承鲁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9.
德国出版的《自然科学期刊》(Naturwissenschaften)以封面文章报道了我国贵州省发现的一种罕见的三叠纪爬行动物化石。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02,(11):37
人鱼化石古老的记载老普利尼是一位记述过“人鱼”生物的自然科学家。在他的不朽著作《自然历史》中写到:“至于美人鱼,也叫做尼厄丽德,这并非难以置信……它们是真实的,只不过身体粗糙,遍体有鳞,甚至像人的那些部位也有鳞片。”一些科学家正在竭力设法解开这一当今考古学最惊人的发现:一个3000年前美人鱼的木乃伊遗体的由来。一队建筑工人,在索契城外的黑海岸边附近  相似文献   

11.
一名加拿大男子利用电脑技术对一幅乳齿象化石挖掘照进行了数字化修改,将挖掘坑中的乳齿象骨骼"变"成了一具庞大的巨人遗骸,单是"巨人遗骸"的脑袋就比一个人还大.这幅伪造的巨人遗骸照在互联网传播后,骗翻了上千万网民.  相似文献   

12.
一支国际科学家小组对2012年坠落在斯里兰卡的一颗陨石碎片进行研究时,发现其存在藻类化石。这一发现证明宇宙中存在有生命。他们在一篇论文中指出,陨石碎片的电子显微照片揭示了已经变成化石的来自于外太空的微小生命形态。此前,科学家就曾发表一篇针对斯里兰卡陨石碎片的论文。研究论文作者深信他们的研究发现,为有生源说提供了坚实证据。科学家曾猜测地球生命来自太空,这就是自19世纪70年代提出的有生源说。当时英国卓越物理学家洛德·凯尔文认为外星细菌可搭乘彗星或者流星,另有一些科学家则认为,微生物可嵌入灰尘微粒中穿过星系,它们通过轻微的恒星放射线压力从一个行星系  相似文献   

13.
杨宁 《科学大观园》2014,(20):62-62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古生物学家发现一种生活在3700万年到4000万年前的巨型企鹅的骨骼化石。研究人员根据这项新发现可以得出结论,即所谓的"巨型企鹅"比在它之前和之后出现的任何企鹅都更大。这种企鹅名叫卡氏古冠企鹅,它从嘴巴的顶端到脚趾高达2.02米,甚至比现在的帝企鹅还要大。化石是在西摩  相似文献   

14.
孙杰 《科学大观园》2006,(16):48-50
1974年,平凉市泾川县景明乡的一位干部发现了一个人类头盖骨化石,后将其送到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后,专家初步断定其是3万-5万年前一个20岁左右的女性个体,在人类进化系统上属晚期智人,该化石被命名为“泾川人”。  相似文献   

15.
任天 《科学大观园》2012,(23):31-31
科学家在加拿大发现了一种新种角龙的化石,长角食草恐龙学名为Xenoceratops oremostensis,拉丁文意思为"来自Foremost的外星有角生物",以纪念化石的发现地——加拿大小镇Foremost。这种四角恐龙生活在7800万年前,是北美洲发现的最古老的大型有角恐龙。这种体长6米,重达2吨的新发现恐龙很可能是八千万年前体型最大的角龙。与Xenoceratops同时期的恐龙包括霸王龙,鸭嘴龙和甲龙等,后者长有厚厚的装甲和尾巴  相似文献   

16.
地衣是真菌和藻类(主要是蓝藻、绿藻)的共生体,它是改造陆地表面的先驱者,使陆地变成能够适合其他高等植物生长的环境。在地质记录中,地衣化石非常稀少,以前报道的最早的地衣化石来自苏格兰距今约4亿年前的泥盆纪硅质结核中;真菌化石的报道也很少,最早的、可靠的真菌化石记录是  相似文献   

17.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传来,人们特地摘来青翠的禾苗,放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前的空地上,寄托无尽的哀思.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他也用一生,为这句话写下了注脚.他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相似文献   

18.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已经知道在东非发现的古猿人化石"露西"是我们早在数百万年前的祖先,然而新的一项研究显示,当我们的东非祖先正在非洲大陆留下他们的足迹之时,可能还存在另外一类原始人种。根据一篇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论文显示,近期科学家们在非洲埃塞俄比亚境内发现了一种  相似文献   

19.
最近,在俄克拉荷马州召开的古生物脊椎动物年会上,蒙大拿州菲利普博物馆研究小组宣布了一项轰动一时的发现:保存完好的鸭嘴状恐龙“木乃伊”。与会的许多科学界代表一致认为,这项发现揭开了古生物学的新世纪。称这一发掘物为真正的木乃伊不十分正确,因为在7700万年里保存在岩层下的恐龙机体一切组织已完全矿物化,因此还不如说是化石。但是这具“恐龙化石”的独特性在于,它保存了80%以上的外皮组织、肌肉、肌腱乃至消化系统内的食物,缺损的只是一小段尾巴。  相似文献   

20.
《科学大观园》2021,(5):38-43
她一生未曾婚育,却亲手迎接了5万多个新生命,其中,就有我们熟知的袁隆平院士.被尊称为"万婴之母".她称自己是"一辈子的值班医生",并将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医学事业.她就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林巧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