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在对涠洲岛、渔岛和西村岛的3个剖面的11个土壤样品和3个母岩样品进行矿质全量、游离氧化铁及粘粒矿物等分析的基础上,对海岛土壤的脱硅富铝化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个海岛的土壤的脱硅富铝化强度是涠洲岛 > 渔岛 > 西村岛,但均比相同气候带下的砖红壤、赤红壤的脱硅富铝化作用弱。据此及其他分析结果,建议将涠洲岛土壤(1号剖面)归类于铁硅铝土土纲、湿润铁硅铝土亚纲中的棕红壤土类,将渔岛。2号剖面)和西村岛(3号剖面)的土壤归类于铁硅铝土土纲、湿润铁硅铝土亚纲中的准红壤土类。  相似文献   

2.
研究广西涠洲岛和斜阳岛沉凝灰岩母质发育自然土壤和旱地土壤的基本属性,参考《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首次方案)》进行分类,分布于涠洲岛火山口附近的土壤属于薄层土土类,其它土壤属于湿润铁硅铝土亚纲的棕红壤;斜阳岛上的土壤为火山灰土。  相似文献   

3.
选择黔中岩溶地区的4条石灰3:-44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精细采样分析,讨论了石灰土形成过程中Th富集的地球化学特征及行为.结果表明:1)岩一土界面是Th发生显著富集的重要地球化学作用场所,主要表现为岩一土界面反应中伴随碳酸盐快速溶蚀导致体积巨大缩小变化后的残余富集.在此过程中,Th表现出明显的惰性.2)在石灰土剖面形成和演化过程中,Th的地球化学行为可能因剖面间存在的微环境差异而有所不同.对于发育浅薄的剖面,Th受铁氧/氢氧化物和粘土矿物的吸附而表现出惰性;对于发育相对深厚的剖面,Th表现出明显的活性,其行为不受铁氧/氢氧化物和粘土矿物的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1979—2012年土壤湿度、地表平均温度、土壤蒸散量、土壤类型格点数据构建骤旱(flash drought, FD)指数,分析中国东部季风气候区骤旱的时空演变特征,揭示不同土壤类型对骤旱响应规律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东部季风区骤旱次数与时间总体呈“南少北多”格局,气温变化是影响骤旱发生的主导性因素;东北部与中部发生的骤旱时间和频率最高.2)年际骤旱次数呈不显著上升趋势,区域内骤旱年平均发生总次数为40~50次,总时间为520~670 d,最大发生次数为56次,发生频率>0.04.从平均时间上看,淋溶土、初育土、人为土和铁铝土对骤旱的响应最为强烈.3)不同土壤类型骤旱年际变化分为2类,第1类分布在北部地区,在夏季达到高峰,春秋季几乎不发生;第2类分布在南部地区,在夏季达到高峰,且伴随着春秋季小高峰.   相似文献   

5.
太原地区土壤动物资源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太原地区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在获得的21类2973只土壤动物中,隶属于3门、7纲.其中弹尾目和蜱螨目为优势类群.占总捕量的74.10%.并根据经济用途,将它们分为:食用土壤动物、药用土壤动物、饲料用土壤动物、天敌用土壤动物和环境指示土壤动物五大类资源土壤动物。  相似文献   

6.
以贵州省典型土壤黄壤和石灰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土壤重金属吸附解吸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地区重金属超标率石灰土>黄壤;石灰土的pH缓冲性能大于黄壤,且碳酸钙含量增加到90g/kg时,黄壤的pH将不在增加,pH稳定在7.08,碳酸钙含量增加到120g/kg时,石灰土pH讲不再增加,稳定在8.26,而增加粘粒含量对土壤pH无明显作用;除了石灰土中的Cr和As,无论黄壤还是石灰土,复合污染土壤重金属的吸附固持的作用随碳酸钙含量的增加而增强,而随着粘粒含量的增加,黄壤和石灰土的吸附量都有所增加,但解吸量无明显促进或降低,即碳酸钙影响该地区土壤重金属蓄积的作用大于粘粒;黄壤和石灰土对重金属的吸附过程主要集中在前90min内,其后的吸附则进行得十分缓慢,且对重金属的最大吸附量石灰土>黄壤;三种动力学模型拟合中,伪二级动力学方程的拟合度最好,从动力学参数中可知,石灰土重金属平均吸附量大于黄壤重金属平均吸附量,黄壤重金属平均吸附速率大于石灰土重金属平均吸附速率。  相似文献   

7.
以贵州省典型土壤黄壤和石灰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土壤重金属吸附解吸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了Cr和As,无论黄壤还是石灰土,土壤重金属的吸附固持的作用随碳酸钙含量的增加而增强,而随着黏粒含量的增加,黄壤和石灰土的吸附量都有所增加,但解吸量无明显促进或降低,即碳酸钙影响该地区土壤重金属蓄积的作用大于黏粒;黄壤和石灰土对重金属的吸附过程主要集中在前90min内,其后的吸附则进行得十分缓慢,且对重金属的最大吸附量石灰土大于黄壤;三种动力学模型拟合中,伪二级动力学方程的拟合度最好,从动力学参数中可知,石灰土重金属平均吸附量大于黄壤重金属平均吸附量,黄壤重金属平均吸附速率大于石灰土重金属平均吸附速率.  相似文献   

8.
武夷山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异养微生物数量与类群组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选择了三个森林类型土壤定位观察区,周期地研究异养微生物数量和细菌、放线菌和丝状真菌等三大类群异养微生物组成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异养微生物数量和类群组成极为不同,即使同一森林类型土壤不同小生境异养微生物数量和类群组成也有明显差异.文中讨论了上述差异原因,并分析该森林类型土壤的生产力和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9.
以贵州省典型土壤黄壤和石灰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土壤重金属吸附解吸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地区重金属超标率石灰土黄壤;石灰土的p H缓冲性能大于黄壤;且碳酸钙含量增加到90 g/kg时,黄壤的p H将不在增加,p H稳定在7.08;碳酸钙含量增加到120 g/kg时,石灰土p H将不再增加,稳定在8.26;而增加黏粒含量对土壤p H无明显作用;除了石灰土中的Cr和As,无论黄壤还是石灰土,复合污染土壤重金属的吸附固持的作用随碳酸钙含量的增加而增强;而随着黏粒含量的增加,黄壤和石灰土的吸附量都有所增加;但解吸量无明显促进或降低,即碳酸钙影响该地区土壤重金属蓄积的作用大于黏粒。黄壤和石灰土对重金属的吸附过程主要集中在前90 min内,其后的吸附则进行得十分缓慢;且对重金属的最大吸附量石灰土黄壤;三种动力学模型拟合中,伪二级动力学方程的拟合度最好。从动力学参数中可知,石灰土重金属平均吸附量大于黄壤重金属平均吸附量,黄壤重金属平均吸附速率大于石灰土重金属平均吸附速率。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原残坡积石灰土元素的垂向变化的地化特征研究不足,缺乏垂向对比分析的问题,为研究石灰土元素垂向的地化特征、迁移聚失及丰度变化,了解土壤元素的空间分布及补偿状态,以云贵高原南部广南县南屏、珠街等地母岩为T1、P1、D2、∈3的石灰土为研究样本,实地调查、采样、检测。分析及计算出:土壤元素Si、Al、K含量为38.18%~1.54%,Ti、Mg、Ca、Mn含量为0.83%~0.042%,其他元素为0.111%~0.000 01%,ⅢⅡⅠ类型占62.5%;Qij占85.3%,Qi为86.6%,土壤Pi占68.5%。结果为:母岩风化至成土过程中元素以迁移流失为主,土壤元素相对母岩以迁移聚集为主,丰富级元素多,底层土元素淋淀较表层土高。  相似文献   

11.
选择黔中地区的4条石灰土剖面作为研究对象,经过精细采样分析,讨论了石灰土形成过程中U富集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存在的潜在风险.结果表明:1)岩—土界面是U既发生大量淋失而又产生显著富集的重要地球化学场所;2)处于中性条件下的石灰土剖面,释放的U优先与风化流体中的CO32-发生络合而进一步迁移淋失;3)石灰土剖面既是表生介质中重要的U储库,又是U的重要次生释放源,剖面的进一步演化将对环境生态构成潜在的放射性危害.  相似文献   

12.
丰县黄泛区盐碱土的形成过程与改良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江苏丰县黄泛区土壤沙性大,次生盐渍化程度深,肥力水平低,农业生产力水平得不到发挥这一突出问题,从黄泛区土壤的发育过程,次生盐渍化土壤的形成,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论述了次生盐渍化土壤的形成机制,提出了较为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并实施了生产实际,可加速该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不同自然盐渍生境下盐地碱蓬叶片肉质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以黄河三角洲内地重盐碱地和海边潮问带两种生境下的盐地碱蓬为材料,比较叶片肉质化及叶片细胞液和土壤中离子浓度等内外因索,探讨影响盐地碱蓬叶片肉质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内地生境条件下绿色盐地碱蓬叶片肉质化程度显著高于海边生境条件下的红色盐地碱蓬.叶片肉质化程度与土壤含水量、土壤中Na^+、Cl^+含量和叶片中Na^+、Cl^-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敷:叶片中Na^+、Cl^-含量〉土壤中Na^+、Cl^-含量〉土壤含水量;Na^+〉Cl^-.表明白然生境下叶片中Na^+、Cl^-积累是盐地碱蓬肉质化主要因素,而Na^+起主导作用.内地重盐碱地土壤表层和空气温度高,尤其土壤含水量低是内地盐地碱蓬叶片肉质化程度高于海边生境条件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研究湖南土壤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的基础上,依照区别差异性和归纳共同性的方法。将湖南土壤划分为6个土区和13个土群,然后分析每个土区中的土壤、土壤组合特点及土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土壤利用改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贵州土壤中的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亚琳 《贵州科学》1995,13(4):20-23
经220个土壤样点的测定,贵州土壤全锰含量在26-3060mg/kg之间,平均为592mg/kg。不同土类中石灰土含锰最高,红壤最低;不同母岩土壤中,石灰岩最高,砂岩最低,全境土壤锰的地理分布有醅较高,东部较低的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16.
联合TM和NOAA数据研究黄河三角洲地表蒸发(散)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不同类型下垫面水热传输机制不同,利用专题地图(TM)数据将黄河三角洲分为植被覆盖区域、裸地和水面3类计算区域,结合NOAA数据,根据SEBS(surface energyba lance system)模型并适当修改,分别建立植被、裸地和水面蒸发(散)模型,依据模型计算了黄河三角洲区域蒸发(散)量。黄河三角洲蒸发(散)量较高,2002年农田平均蒸发(散)量814mm,湿地平均蒸散量为843mm,裸地蒸发量变化较大,平均为637mm,与地表湿润程度有关。计算的冬小麦、棉花蒸散量基本接近其需水量;遥感方法计算结果与点上观测结果比较接近,说明计算结果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湿地表层土壤磷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6年10月采集了黄河三角洲典型湿地的表层土壤,并采用SMT(standard measurements testing program)法分别提取了土壤中的TP (total phosphorus)、IP (inorganic phosphorus)、OP(organic phosphorus)、Fe/Al-P (Fe/Al-bound phosphorus)以及Ca-P (Ca-bound phosphorus).结果表明,土壤中TP的平均质量分数为581.02 mg·kg?1,高于第2次全国土壤普查中土壤TP的平均质量分数.各形态磷质量分数分布从大到小依次为IP、Ca-P、OP、Fe/Al-P,IP约占TP总量的86.98%,是黄河三角洲含量最高的磷形态,而Ca-P则是IP的主要组分,约占IP的85.30%.各形态磷含量在黄河三角洲的分布具有较高的空间异质性,特别是OP和Fe/Al-P,变异系数分别达到了40.20%、39.41%.总的来说,距离黄河比较近的样点土壤中TP和IP含量都较低,有植被分布样点的土壤中OP含量较高.相关性研究表明,TP、IP均与土壤含水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OP与土壤碳质量分数(w(C)/w(P)、w(TOC)、w(TIC))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Fe/Al-P和地形因子SOS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PCA)也表明IP更容易受到湿地理化性质的影响,而OP和湿地土壤营养水平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对区域和良庄井田水文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开采煤层底板徐家庄灰岩和奥陶系灰岩水文地质特征,得出了徐家庄灰岩和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的发育及其富水性受断裂构造控制的结论。通过对煤层底板岩层的组合特征、厚度变化及含水层水位分布规律的研究,利用突水系数法评价了井田内后组煤开采的安全性,得出了徐灰水、奥灰水对11煤的开采影响不大,对13煤的开采有一定的影响,对15煤的开采威胁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三角洲农田土壤-作物系统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金属严重影响着农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以及农产品安全,已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本研究以我国重要的粮 食产区黄河三角洲典型农田为对象,评估了农田土壤-作物系统中重金属的污染风险. 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农田 土壤中重金属 Cr、Cu和 Pb的质量分数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Cr的质量分数(47.20mg·kg-1)最高, Cu(26.00 mg·kg-1)次之,而 Pb(13.90mg·kg-1)最低,各重金属分布存在中等的空间异质性. 根据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 污染指数,黄河三角洲农田土壤总体上处于清洁水平,重金属污染风险较低,但不同作物区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小麦田和水稻田土壤 Cr、Cu的质量分数显著高于藕池和玉米田,小麦田和水稻田土壤 Pb的质量分数与藕池差异不显 著,但显著高于玉米田.3种重金属元素在各主要农作物的地上部分均呈现一定程度的富集,且 Cu的富集程度最高,Pb 的富集程度最低;不同作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不同,对 Cr的富集程度由高到低呈现为玉米、藕叶、水稻、小麦,对 Cu的富集程度由高到低呈现为玉米、水稻、藕叶、小麦,而对 Pb的富集程度由高到低呈现为水稻、玉米、小麦、藕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