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贝氏体钢组合辙叉的失效表现为翼轨的磨损和心轨的疲劳剥落,应力/应变分析对于理解和预测辙叉的失效至关重要。本文考虑辙叉心轨和翼轨材料的随动硬化规律,建立车轮-贝氏体钢辙叉-轨枕有限元弹塑性接触模型,给出了接触轮载作用时辙叉内的应力和应变分布;讨论了辙叉内应力和塑性应变随心轨/翼轨强度匹配的变化规律;给出了轮载循环次数对辙叉内最大残余应力和最大塑性应变的影响。建立的计算模型和所得结果为贝氏体钢组合辙叉服役时的强度校核以及失效分析提供了力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朱广山 《甘肃科技》2012,28(5):63-64
在铁路向高速、重载、无缝发展的过程中,提高铁路钢轨的综合力学性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道岔用辙叉采用高锰钢,为进一步提高耐磨性,人们开始研究贝氏体钢,从而使合金贝氏体钢应用而生.贝氏体钢以其性能价格比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使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3.
杜建平 《甘肃科技》2010,26(23):13-15,17
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在列车较大范围的提速后,提速道岔辙叉在使用中的磨耗问题,针对辙叉的使用和受力特点设计了一种新的合金钢辙叉结构形式,代替目前使用的已不能满足铁路提速发展需要的高锰钢整铸辙叉。参考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轨道工程事业部和浙江通信贝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研制的"合金贝氏体钢辙叉",自行研制开发"合金钢辙叉",从钻孔用工装设计与制作、心轨与辙跟轨的密贴制造工装、翼轨和叉跟轨1∶40轨底坡扭转模具,均进行设计制造,并给出了设计方案的全部图纸及说明。  相似文献   

4.
超低碳贝氏体钢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超低碳贝氏体钢的产生原因,介绍了超低碳贝氏体钢国、内外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分析了超低碳贝氏体钢在合金成分设计、组织和焊接性方面的特点,并对超低碳贝氏体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贝氏体组织具有高的强韧性和耐磨性,是一种很好的抗磨材料组织结构.本文综述了贝氏体相变的最新研究进展.随着先进技术和先进仪器出现,人们对贝氏体相变与贝氏体组织基础理论的研究也不断深入,表现在对贝氏体微观超精细结构的认识,即在黑金属和有色金属合金的下贝体组织中发现了超亚单元.以往贝氏体钢中添加Mo,Ni等贵重合金元素以及等温淬火工艺,才使贝氏体钢用作抗磨材料成为可能,基于贝氏体相变机理研究的长足进步,先后开发出奥氏体一贝氏体双相钢、马氏体-贝氏体双相钢、共晶体增强奥氏体一贝氏体钢(ABEG钢)等新型贝氏体抗磨钢。  相似文献   

6.
钢中贝氏体的形态、性能及其控制方法的研究是一机卩78—85年基础理论重点研究项目“钢材强韧化机埋及其控制”中的一项,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在方面的研究动向及通过合金化、转变温度、热处理和形变热处理工艺等控制贝氏体形态、性能和转变的方法。文中结合作者对贝氏体转变动力学的卩分工作,探讨了贝氏体转变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7.
利用应变控制的低周疲劳试验,研究了实际辙叉用高锰钢在循环变形过程中的循环应力应变行为、峰/谷应力响应、以及循环变形之后材料硬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辙叉高锰钢在循环加载初期呈现明显的循环硬化现象;随循环周次的增加,峰/谷应力逐渐达到饱和、稳定状态;随着应变幅的增加,辙叉钢的循环硬化速率加快,达到循环饱和时所需要的循环周次减少;与未变形辙叉钢相比,循环变形后辙叉材料的硬度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8.
采用基于形核控制机制的贝氏体等温相变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合金设计对贝氏体相变动力学的影响.针对两种贝氏体高强钢,采用热膨胀仪在425~350℃开展了等温贝氏体相变实验,观察到了不同程度的贝氏体不完全相变现象.基于形核控制机制,采用切变型相变动力学模型对两种实验钢的贝氏体等温相变行为进行了建模研究,模型中同时考虑了晶界形核和自催化形核.最后,对比分析了两种实验钢中形核激活能、未转变奥氏体体积分数以及形核速率等的差异,为贝氏体高强钢的成分设计及工艺创新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贝氏体钢的价电子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固体与分子经验价电子理论”建立了Fe-C系贝氏体晶胞的价电子结构,研究了贝氏体钢中Mn,Si,B以及Re对强度和韧度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贝氏体钢中形成的较Fe-C贝氏体具有更强键合和对C原子扩散具有更大阻力的C-Mn偏聚结构单元,增加了具有较强键合力偏聚结构单元的权重,同时微量元素的深入促进了合金元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并使合金贝氏体的共价电子对空间分布更加均衡,从而使贝氏体钢的强度和韧度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型低碳贝氏体钢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Mn,Si,Cr为主要合金元素,设计并制造一种新型的低碳贝氏体钢.系统地研究了选定成分和工艺对贝氏体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钢种在设定的等温淬火工艺条件下,可以获得无碳化物析出的奥氏体-贝氏体组织.含有该组织的钢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