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乳胶是一种有较长历史、使用广泛的粒子探测器。它的特点是:使用方便、价格低廉、重量轻、体积小、连续灵敏,可以探测各种能量的粒子。从乳胶发展而成的乳胶室,特别适用于探测高能宇宙线。本文介绍了乳胶在历史上对物理学的贡献及目前在高能物理实验上的应用。介绍了世界上几个主要高山乳胶室的情况及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高山乳胶室——我国西藏甘巴拉山乳胶室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相似文献   

2.
1980年8月5~10日,全国宇宙线和高能天体物理学术会议在青岛举行.参加会议的有王淦昌、赵忠尧、何泽慧、龚树模、杨桂宫、肖健和周炜等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范章云教授也应邀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近100人.收到论文100余篇. 大会报告共8个,其余论文均在各专业组进行交流.代表们高兴地看到:甘巴拉山乳胶室规模逐步扩  相似文献   

3.
丁林垲 《科学通报》1986,31(18):1374-1374
一、引言由于初级宇宙线强度随能量增加按负幂律迅速下降,收集超高能事例的探测器必须具有很大的接收因子。为了研究10~(15)—10~(17)eV的超高能强子作用,在西藏海拔5500m的甘巴拉山顶设置了灵敏面积为150m~2,一次实验的灵敏时间为一年的乳胶室。但是,超高能宇宙线粒子的强度太低,即便位置这么高,收集因子这么大的探测器,也难于记录到发生在乳胶室内的  相似文献   

4.
一、地下宇宙线的特点近一、二十年来,虽然高能加速器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宇宙线的观测和研究仍然受到广泛的重视。在高能物理方面,加速器迄今达到的能量(10~(11)~10~(12)eV)仍远远低于宇宙线中已观测到的超高能粒子的能量(10~(20)~10~(21)eV);在空间物理和天体物理方面,宇宙线的研究则具有不可能为加速器所替代的特点。宇宙线的穿透能力和到达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例如:γ射线容易被大气强烈吸收,而中微子则能穿透  相似文献   

5.
乳胶室是研究宇宙线的重要探测装置,其观测范围主要是超高能核作用的碎裂区。中国的甘巴拉山乳胶室,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山乳胶室,近20年来,探测到大量的超高能核作用事例,其中的特殊事例预示超高能核作用中可能存在着别一种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第十九届国际高能物理会议于1978年8月24日到8月30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由于日本科学家的努力,来自世界各地的一千一百多位科学家都以个人身份参加了这次会议。我国高能物理学工作者胡宁、戴元本、叶铭汉和作者接受邀请,出席了这次会议,并受到了会议的友好欢迎和接待。日本国家高能物理研究所所  相似文献   

7.
宇宙线是来自外太空的唯一物质样本,携带着粒子物理、高能天体物理、宇宙物质组成及其演化的丰富信息.已知的宇宙线粒子最高能量约为3×10~(20) eV."宇宙线是如何被加速的?""其起源天体是什么?""在这样的高能情况下,已知的物理学规律是否还能适用?"等这些都是有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为此人们通过多种实验手段在空间和地上开展宇宙线的多信使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宇宙线、伽马射线和中微子观测取得了丰富的成果:(1)宇宙线能谱、成分和各向异性的测量精度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水平,极高能宇宙线的偶极各向异性表明这些粒子来自银河系之外;(2)空间实验发现了3000多个GeV伽马源,地面实验发现了近200个TeV源,它们大多为高能电子源,有几个已被认证为强子源;(3)冰立方实验发现了近百个高能中微子,它们的各向同性分布暗示着河外起源.这些新结果为解决宇宙线的起源问题和发展相关的粒子加速理论奠定了基础.新一代更高灵敏度的实验装置的建设和运行正在开启宇宙线粒子天体物理研究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8.
《科学通报》1974,19(7):335-335
第二届国际空气发动机会议,于1974年3月25—29日在英国谢菲尔德市举行。参加会议的共有19个国家203名代表。以吴仲华同志为团长的中国科学院动力热物理代表团一行5人,应本届会议组织委员会的邀请,第一次参加了该会议,并受到了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会上共宣读了47篇论文,反映了国际上空气发动机方面的研究工作、发展方向以及  相似文献   

9.
《科学通报》1977,22(11):508-508
1977年全国天体物理学术会议于8月6日至20日在安徽黄山召开.这次会议人数多,专业范围广,除了天文研究单位和大专院校的天体物理工作者外,参加会议的还有数学、力学、高能物理、空间物理和地球物理等学科的同志.会上收到的学术报告,不论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比以往历次会议有显著的提高.而且很多工作都是集体研究的成果,是天文台与天文台、天文台与有关研究单位、高等院校之间有关专业大协作的成果.在学术交流中,大家思想活跃,争论热烈,贯彻了“百家争鸣”的方针,许多研究成果通过交流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完善和补充.  相似文献   

10.
陈沛云 《科学通报》1965,10(7):653-653
中国物理学会于1965年4月19—27日在北京科学会堂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半导体学术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生产部门、研究机关和高等院校85个单位的代表167人。会议收到论文和工作报告161篇,宣读了129篇。这次会议涉及内容较广泛,质量也较高,代表们认为这些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半导体研究工作的现状。综述会议论文,可概括以下三方面: 1.半导体物理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论文的内容涉及到寿命的测量和研究、表面物理、能带和  相似文献   

11.
《科学通报》1973,18(1):47-47
中国科学院于1973年3月20—30日在厦门召开了全国化学模拟生物固氮研究工作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39个研究单位和高等院校的正式代表和列席代表共121人,会议共收到有关化学模拟生物固氮方面的综合性专题报告9篇,研究工作报告23篇。  相似文献   

12.
宇宙线的发现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段时间里,它对高能物理的研究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一、历史的贡献人们早就注意到宇宙线粒子的能量比天然放射性粒子的能量高得多,因而最初的高能物理实验都是在宇宙线中进行的.1932年,安德逊(Anderson)在宇宙线中发现了正电子,这可以说是基本粒子物理学的开端.这以后的宇宙线实验推动了量子辐射理论的建立,对电子辐射光子、光子转换为电子对和在能量足够高时形成的级联簇射现象进行了研究.在这些研究中,发现了一种辐射特性比电子弱得多而又不是质子的带电粒子,后来测出它的质量约为电子质量的200倍,即μ介子.最初人们以为这就是汤川所预言的传递核力的介子,但随后的实验表明μ介子与原子核的作用是很弱的,它不可能是传递核力的介子;1947年,  相似文献   

13.
《科学通报》2013,(18):1784
第4届国际粒子加速器会议(IPAC’13)于2013年5月12~17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国际粒子加速器会议(IPAC)是粒子加速器领域最重要的国际会议,由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三大粒子加速器会议APAC,EPAC和PAC合并,每年召开一次.IPAC’13是第二次在亚洲召开的IPAC系列会议,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和高能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会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亚洲未来加速器委员会(ACFA)、美国物理学会(APS-DPB)、欧洲物理学会(EPS-AG)、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等的  相似文献   

14.
《欧洲阿尔卑斯山古海洋学的探索》一文系学部委员任美锷教授所著,作者1937年、1982年和1983年三次赴欧洲瑞士考察和讲学,实地考察了阿尔卑斯山的中部、东部和其他地区的地质地貌,还参加了第一届国际古海洋学会议和会后的地质旅行,考察了南阿尔卑斯山的地质构造和古海洋的演变过程。本文主要从海洋学观点阐述阿尔卑斯山系的地质演化过程,文章内容新颖,论断严谨,不失为一篇地质学佳作。  相似文献   

15.
宇宙线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赫斯在1912年高空气球实验中发现的.此后,人们在宇宙线的研究中发现了众多的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规律,中微子振荡的最早发现也来自太阳中微子和大气中微子实验.迄今为止,人们所知道的最高能量的粒子也来自于宇宙线的观测.宇宙线的起源、加速和传播是一个世纪科学问题,从中诞生了高能伽玛天文学、高能中微子天文学和极高能宇宙线天文学.目前,人们已经发现了为数众多的电子加速源,但作为宇宙线成分中最为主要的核子,其起源问题依然没有解决.精确测量宇宙线核子的成分和能谱,观测和研究高能伽玛射线、高能中微子及极高能宇宙线的产生地点和相关机制,有助于解决宇宙线的起源问题.此外,这些研究也是间接探测暗物质粒子,研究宇宙演化和新物理学规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朱笠 《科学通报》1964,9(5):465-465
中国作物学会于1964年1月7—17日在北京举行第二届年会。参加会议的代表有114人。会议收到论文363篇,会上宣读和讨论了67篇。本届年会除宣读论文、交流经验外,并以“作物栽培研究工作的方向、任务和方法”为题,进行了专题讨论;结合专题讨论,着重研究了作物栽培研究工作如何积极投入大面积稳产高产农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霍安祥  张春生 《自然杂志》1995,17(5):262-265
近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1957年国际地球年以来,不同大气层深度宇宙线中子记录器和μ子记录器世界范围网络的建立,以及后来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包括许多卫星在高空长期对宇宙线的观测等购对太阳活动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虽然这些观测能区较低,譬如卫星高度观测能量为几个MeV至几百MeV,地面台站也只到GeV至几十GeV,但是它们可积累较多的数据,能较多地获得太阳活动机制和作用图画。  相似文献   

18.
《科学通报》1964,9(8):750-750
水工建筑物原体观测学术讨论会中国水利学会于1964年5月21—28日在广东新安江水电站召开了水工建筑物原体观测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共67人。会议共收到论文77篇。会议重点讨论了混凝土坝的原体观测问题,并按内部观测仪器设备、布置与施工、资料整理方法和成果分析,以及外部观测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组专题讨论。家畜内外科学术讨论会中国农学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于1964年6月21—29日在南京召开了家畜内外科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68人,列席代表78人。会议共收到论文192篇,会上宣读了69篇。会议分内科和外科两个方面进行讨论;内科方面以消化道疾  相似文献   

19.
1986年11月9~14日,中国高能物理学会在福建泉州召开第四届全国中高能核物理学术会议。这次会议的目的是检阅国内两年来在中高能核物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为1987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中能物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物理学中的世纪难题:高能宇宙线的起源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从20世纪20年代宇宙线被发现以来,其起源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困惑。这一未解之谜也因此被列入21世纪11大科学难题之中。在宇宙线起源的探寻中,不受磁场偏转影响的中性成分(如光子和中微子)很自然的成为宇宙线源头的信使。此外,通过测量受磁场影响微小的高能(>50 EeV)带电粒子,也可以获取源的信息。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γ天文学取得了巨大成就,并有望破解世纪之谜。为了提高地面探测器的观测能力,发展宽视场和高灵敏度的巡天扫描探测手段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位于中国西藏羊八井国际观测站的两个实验所采用的正是这种大气簇射的测量方法,它们分别是中意合作ARGO实验和中日合作ASγ实验。为获得更高灵敏度,笔者提出了在西藏羊八井建立集5种探测手段于一身的的大型复合实验阵列(LHAASO)。本文对宇宙线观测的发展历程以及前景做了详细介绍,在后半部分对LHAASO的物理背景和实验方案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