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是我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的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开篇。在这个伟大开篇中,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而且在理论上成功地解决了如何将以农民与旧军队为主体的部队,建设成为新型的人民军队的问题。他从缔造军魂、确立军旨、规范军纪、凝练军略四大方面为军队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成为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走自己的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谛。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指导下,初步创造了既有别于马克思主义一系列"设想",又契合中国革命实际的一系列实践和理论,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即"井冈山道路"。作为中国革命独有的道路,"井冈山道路"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谛,促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挫折中不断推进,最终赢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创造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堪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开端。  相似文献   

3.
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井冈山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起点。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起点。本刊围绕井冈山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命题,约稿一期笔谈,以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  相似文献   

4.
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井冈山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起点。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起点。本刊围绕井冈山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命题,约稿一期笔谈,以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  相似文献   

5.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民族中坚力量,把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包含译介话语形态、领袖话语形态、平民话语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革命"话语体系。正是在这一话语体系的有力推动下,中华民族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进行总结,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面也非常广,诸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化什么"和"怎么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化"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等。厘清这些问题对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多方面的丰富内容,它贯穿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涵盖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党建等领域,比较完整和系统地回答了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被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证明了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充满曲折和困难的艰难过程。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创立和发展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并成功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巨大成就。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成为我党一贯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是我党保持先进性、增强旺盛创造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井冈山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起点。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起点。本刊围绕井冈山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命题,约稿一期笔谈,以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核心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瞿秋白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努力学习并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实际,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为中国革命理论的形成和道路的探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开拓性的贡献,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曹潇滢 《科技信息》2010,(7):150-15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密切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联系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产生和发展绝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来在探索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征程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座丰碑。  相似文献   

12.
百色起义期间,邓小平等革命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党中央的指示精神与广西革命斗争实际结合起来,顶住种种压力和错误批评,以非凡的革命胆略,以独特的开拓创新精神,在广西、在右江革命根据地创造性地解决了不少艰难复杂的问题,在实践上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农民观是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依据,结合中国的实际而形成的,其中包括农民是革命和建设的主力军,农民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问题,农民利益及农民教育等方面,它不仅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而且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历来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学社会主义,也经历着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建立了两个里程牌。第一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第二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革命。“两次革命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两次革命,产生两个伟大思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于它能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正确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体系,它必须与不断发展的中国实际相结合、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及时概括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才能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是以先进的科学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三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  相似文献   

17.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毛泽东的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二十世纪这个时代的精华。尤其是他的认识论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上回答了如何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回答了中国革命所提出来的困难和复杂的问题,也回答了时代所提出来的新问题。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作出了重大发展与杰出的贡献。 毛泽东同志所处的时代,正逢帝国主义列强企图瓜分中国,国内的阶级矛盾尖锐化,国际与国内诸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革命风暴以不可避免之势蓬勃兴起,并发展成为空前规模的人民民主大革命。时代所赋予政治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不是死板的公式和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要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必须坚持调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制定出正确的路线和政策。因此,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在长期革命实践中使调查研究成为一整套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从而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革命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实践、创新的结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进程中,产生了的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毛泽东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要开创者,为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使其真正具有中国的作风、中国的气派,以真正中华民族的形式和中国民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伟大旗帜,任何时候都是我们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其生命力就在于中国化。不论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皆然。过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