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姜又元 《科技资讯》2014,12(17):208-208
随着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目前,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西方的现代性音乐在体制上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形成了很大的制约,传统音乐以西方音乐体系为系统存在于高校中,极大的遏制了中国传统音乐的自我衍义能力。如何在高校中发展中国传统音乐在传统音乐传承中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美育不仅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学校音乐教育作为音乐传承的最重要基地,适时将中国传统音乐融入高校音乐欣赏课对促进中国传统音乐的保护及传承,加深大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启发他们理解现代音乐与古典音乐之间的联系与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与历史意义,本文将就这些方面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各种传播手段的融合己成为现时代传播活动的发展趋势.中国音乐文化的推广离不开音乐传播.那么抓住音乐传播的客观规律,透过实例<同一首歌>的成功运做之道来证明这一规律.由此得出:"创新与多层综合传播"和"品牌化"是音乐传播的核心.描述中国音乐的现状,说明对多元化的市场的冲击,中国音乐文化如何更好得传播.  相似文献   

4.
唐代是我国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各种文化艺术繁荣昌盛。文人被重视,作为中国传统音乐形式之一的文人音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文人音乐对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对我国后来音乐的延续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传统音乐在时代条件下的发展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周咏梅 《科技信息》2008,(10):193-193
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其他形式的传统文化一样,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下这个时代也是处境艰难。表面上看,传统音乐的审美意趣与这个时代的审美倾向有矛盾冲突的地方,传统音乐似乎正在被边缘化,但深层关系上,传统音乐在现时代仍有市场,两者存在互容共通之处。所以分析时代特征及传统音乐本身,认清两者矛盾、共通之处,并探讨有关传统音乐发展的相关思路,无论是对于传统音乐本身还是对于传统文化教育都是极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金凯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4):148-15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传统音乐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重点保护的对象之一。从如何保护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入手,论述了保护与发展中国传统音乐的途径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按照我国基础教育以及高师教育改革的宗旨,通过对传统音乐文化历史、风格的阐述,在高师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实践中融入传统元素,突出民族特点,着力培养能够传授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中小学教师,进一步继承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8.
孙茜 《科技信息》2009,(8):204-204
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音乐与中医学有着天然的密切关系,本文试图从音乐与中医的起源、理论基础、用途等方面探讨两者之间关系,必将对中国音乐疗法学科的健全起到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音乐由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组成,因此,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观就应该是由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及宗教音乐在不同的社会阶层和不同文化层次上整体构筑而成的。  相似文献   

10.
周会珍 《科技信息》2012,(15):352-352
中国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珍贵的财富。作为学校音乐教育工作者,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责无旁贷。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挖掘传统性的资源,加强民族音乐教育,以提高广大青少年一代的民族音乐素养?本文试从民歌和戏曲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以钢琴为代表的西方音乐的介入使中国现代音乐发生了本质的变化。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钢琴逐渐得到了普及,很多人开始认识钢琴、学习钢琴、了解钢琴,出现了"钢琴热";中国音乐家结合中国听众喜好和审美,在钢琴音乐创作时融合中国传统审美意境、韵味,注入了大量的中国元素,使之带有中国音乐文化审美特征,同时中国民族音乐题材、民族传统的音乐创作手法与钢琴的融合让中国钢琴音乐更加独具魅力。但现今中国元素钢琴音乐作品仍然缺少足够分量,这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满足中国钢琴的发展与需求。  相似文献   

12.
音乐艺术和其他文化一样,有着极强的传承性和延续性以及民族性。本文从学堂乐歌的发展,分析中国传统音乐的认识及发展,指出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必须解决好纵向继承优秀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和横向借鉴优秀外国音乐文化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音乐治疗是一门集音乐、心理学、医学为一体的新兴学科,于1940年诞生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从西方传入中国。在我国,因相关专家的钻研和努力,已有一定程度的应用和发展,而中国传统音乐在音乐治疗中的作用也随之越来越受到相关人士的重视。文章基于对古代文献的考证和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探索,并结合当代人心理的一系列问题,探讨了传统音乐对于健康的积极影响,阐述了传统音乐在音乐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希望中国音乐治疗领域相关人士在借鉴和学习西方音乐治疗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同时,也关注中国传统音乐的特殊价值,充分挖掘传统音乐在音乐治疗中的潜力,为音乐治疗发挥其特有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儒家音乐观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音乐教育思想肯定了音乐的教育功能,重视音乐教育对培养人的道德品质与人格境界的作用。研究和继承传统音乐教育思想,重视音乐教育对道德品质教、素质教育和美育的重要作用,对推进当前的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传统戏曲音乐是一种自然流变的河流,它始终保持着传统的古典美,保持着本身固有的旋律特征。传统戏曲音乐成长于“单纯的”中国文化土壤和社会环境中的民间音乐,它从孕育诞生起就从未受到过欧洲音乐因素的影响。从戏曲音乐的审美角度说,“旧曲”是引起审美主体审美忆旧感的最基本方法。“旧曲变用”是戏曲音乐生命的载体,生命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中的"和"有其特有的内涵,即整体和谐。当这种"和"文化作为一种音乐美学思想在社会中存在的时候,它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态和形式又有其独特性。这不仅可以从传统音乐中的声乐、器乐中体现,还可以从音乐的整体结构中发现。  相似文献   

17.
民族声乐现代性是指当前的民族声乐歌唱技法、演唱风格、咬字吐字、民族语言等的方式符合当代人的视听习惯和审美需求等特征。中国民族声乐从最初的传统戏曲、曲艺和民间原生态歌曲演唱,历经百年的发展、改革、创新,它的内容和形式已经较为完整地形成了具有现代性的中国特色的民族声乐文化。  相似文献   

18.
礼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对中国的民族意识和审美心理都具有深刻影响。它至始至终包含了巫术礼乐、治国礼乐、儒家礼乐三个文化层面。当代礼乐的重构从巫术礼乐中汲取的是对信仰的坚贞,从治国礼乐中汲取的是对爱国精神的崇尚,从儒家礼乐中汲取的是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当代社会若能脚踏实地地将这三者内化于我们的思想和实践中去,复兴和传承礼乐精神将会大有作为,国家和民族的内在凝聚力将会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9.
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新形式、新要求和承担振兴戏曲艺术的重担。将戏曲作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加以重视、探研不仅能造就出优秀的基础教育人才、加深和优化艺术学科的课程建设,更能从根本上让振兴戏曲、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