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莎士比亚的戏剧在艺术上是很有特色的,他的喜剧作品尤其不同于其他人,在创作风格上显露出个人的独创性。按照传统戏剧观点,悲剧和喜剧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文学样式。简言之,悲剧产生的作用是震撼灵魂的神圣的恐惧,喜剧产生的作用是笑。莎士比亚的创作突破了古典主义的束缚,一切从自然出发,不屈从于某些教条框框,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戏剧创作道路。对此,众多的文艺批评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有的批评家认为,莎士比亚的创作违反了一切规则,把所有的体裁都混在一起,损害了人物形象的逼真性。其实,戏剧发展到今天,悲剧与喜剧己非截…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以政治家兼诗人的双重身份解读中国古典诗词,使得这种解读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魅力。当他以诗人的身份出现的是时候,他往往能够比较客观地对待文学史上那些有争议而一时又难以下定论的作家品,能够撇开纷纭众说,纯粹从诗的、艺术的、美学的角度来把握,反对穿凿附会和庸俗社会学的贴标签,珠少形而上学的、左的色彩,体现了他所倡导的事实是的作风;当他以政治家的身份出现的时候,他却能够从那些没有争议的、大家的认识比较超同的作家作品中,发现一些虽人没有发现或是难以发现的东西,体现出古为今用、借古讽今、六经注我的特点。这个时候的批评,就不再是诗的批评,而是政治学的、社会学的批评了。  相似文献   

3.
艾略特对但丁和莎士比亚的批评文字是西方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文献。对于但丁和莎士比亚这两位西方文学界中最伟大的作家,作为批评家的艾略特认为两人的作品在意象特征和表达人类情感的维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根本原因在于两人的思想基础存在深层次差异。透过这些评论,结合艾略特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不难发现他个人更心仪体系型的但丁。  相似文献   

4.
隋琳的文学批评是观察大庆作家的眼睛。大庆的作家以生活为源泉,创作了富含本地特色的作品。作为大庆的文学批评家,隋琳通过以文本为特征的作家论、诗性思维与文学批评中的性别意识对大庆市主要作家进行解析,从而肯定了王清学的才学小说,杨利民的生活戏剧,潘永翔的风景诗和张爱华的小女人散文在文学创作上的成绩,并对他们进行了相应的风格定位。隋琳的文学批评有文本阅读和情感积淀的特征,这决定了她冷静的理性思考和感性表述相结合的批评特质。  相似文献   

5.
《心雕龙》一书广泛评论了历代作家、历代作品、学史以及历代批评家。刘勰的批评观是什么?一,他自以为是独立于作家的批评家;二,他要以学批评家的身份来实现“树德建言”的社会责任;三,他对学批评的重要意义有充分的认识;四,他正确区分了鉴赏与批评二;五,他具有批评家所应具有的自信;六,他具有批评家所应具有的职业素质;七,他具有批评家所应具有的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6.
朱光潜认为文学批评须以欣赏为基础,领会作家创作时的所想所感,将作品还原,把作品在头脑中重现,以之体现欣赏者的创造力,故名之为“欣赏的创造的批评”。在欣赏作品之后对其进行理性的“反省”,即所谓“名理”,在批评家和读者之间建立一条可以传达理念的通道,以此达到批评家和读者的沟通。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是我国介绍的第一位西方戏剧家。他的作品清末便输入中国,“五四”以后译介种类更多,影响也日益扩大。莎剧很早就搬上了中国戏剧舞台。建国后莎士比亚的全部作品被译成中文出版,莎剧的演出更为普遍,莎学研究也取得了较大成就。莎士比亚作品在中国的译介,有力地促进了现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艺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陈尹晴 《科技资讯》2006,(21):208-209
莎士比亚的戏剧是英国乃至全人类的文学瑰宝,无论是莎士比亚的喜剧、悲剧还是历史剧都是英国文学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莎士比亚的作品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在对莎士比亚时代历史的研究。本文作者着力分析了莎士比亚各类作品的经典之处,让读者对莎士比亚的作品和精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助女性主义"妇女形象"批评方法分析《威尼斯商人》,发现莎士比亚塑造的女性形象并不是女性主义批评家们所批评的男性笔下两个极端类型:好女人,坏女人;相反,他塑造了反传统的,具有现代思想的女性。同男性形象相比,女性处于主动、中心地位而男性则处于被动、从属地位,从而打破了父权中心,解构了父权社会对妇女的界定,指明了莎士比亚的女权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0.
李长之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的一系列文学批评文本最大的特色就是强烈的整算意识。这种整体意识表现在两个层面:就对文本的解读来说,他以作家的情感、精神因素作为桥梁和中介,既发掘作家创作的外部因素:又深入于作品的内部世界,探寻其中的联系,显现了别具一格的批评理路;就批评家的批评指归来说,他又遵循“文化——文艺——教化”的宏阔思路,希冀文学批评能够起到教化人心、振奋民气的作用。这种整体意识表明,李长之决不是一个仅仅就文论文的批评家,文学批评在他的心目中有着更加宏阔广大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有两大维度,一是社会功利维度,一是审美维度.但具体到批评家,两大维度往往并不是泾渭分明的,李长之的文学批评就是例证.他强调艺术不为用并不碍其有大用,体现了审美维度对社会功利维度的兼容,他对社会维度的承认统一于"文学性"和"审美性"前提当中.这种价值取向体现了民族危亡时期非主流批评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2.
指出莎士比亚戏剧作品历来备受推崇,而萧伯纳的莎评代表的是另一种声音。通过对萧伯蚋的莎评作简要的梳理,以实例来说明萧伯纳对莎士比亚戏剧作品所持态度不同于多数莎评家。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年代,向培良在《中国戏剧概评》一书中对郭沫若早期历史剧《三个叛逆的女性》等提出了严苛的批评,认为郭沫若历史剧"教训"色彩浓重、人物塑造机械呆板、脸谱化等.向培良意在以此引进和宣传纯正的戏剧艺术观念,从戏剧创作和戏剧理论两方面正本清源.他的批评意见显然未能真正发挥效用,郭沫若在后来的历史剧创作中一仍其旧并有巨大反响,但这些意见为后人看待历史剧、认知戏剧提供了理性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黄言青 《潍坊学院学报》2010,10(3):54-55,60
莎士比亚戏剧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达到了世界戏剧艺术的高峰。莎士比亚戏剧在世界文坛上之所以拥有如此高的地位,原因就在于戏剧创作手法的独特性。他的戏剧创作体现了浓郁的人文主义思想、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及引人入胜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5.
在潘岳、陆机比较批评历史上,王夫之的批评颇具特色。他许以潘岳为“俗”:从创作内容、创作目的、主体诗气、艺术表现形式等俱是如此。他还认为陆机的诗歌创作以与弟陆云“俱入洛”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创作符合王夫之标举的雅的规范,且体现了“晋宋风味”这种诗美,而后期创作与潘岳一样,体现着俗。由此可知王夫之的潘、陆比较批评乃是早期陆机与潘岳的比较,批评的结果乃是雅、俗之别。如此鸿沟批评在潘、陆比较批评史上为第一次。如此批评也体现着王夫之诗学思想的某些独特性。  相似文献   

16.
雷达是一个有着明确的批评观的批评家,他的批评观十分强调批评家的主体性。雷达的文学批评首先建立在自己真实的审美体验之上,使用的往往是一种散文随笔体,语言形象、生动、华彩。感悟式的批评并没有影响雷达批评的深度,借助其独特的文体,雷达对许多新时期的作家作品有十分独特的发现。  相似文献   

17.
莎士比亚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被世界文坛公认为是文学中的宙斯,他一生中创作出许多作品,直到现在也是大众最受青睐的艺术瑰宝。本文以莎士比亚喜剧戏剧代表作《威尼斯商人》中法庭审判片段为研究内容,从三个方面探讨莎翁的语言特点,包括矛盾的制造、气氛的渲染以及修辞的巧妙利用等,通过作品中不同人物形象所使用的不用语言特色,多元化的欣赏莎翁的该部戏剧,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也会从更深的层次,让欣赏者了解本部作品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8.
唐小林凭借"敢说真话,不留情面"的锐利批评风格在批评界声名鹊起,说出了当下许多批评家没有说也不敢说的话,凸显了身为一个批评家难能可贵也值得思考的品质。人们也不禁反思当下的批评现状,"说真话"本应作为文学批评的应有立场现今却被置于无关紧要、人人避之的境地。在充斥着浮泛和吹捧之风的文坛,唐小林的风格使人们意识到批评界久已缺失的姿态。他不仅使人们重新拾起了对文学批评"说真话"的本质性追求,也使人们认识到其更深层次的意义蕴含,即以"好处说好,坏处说坏"的方式达到对作品价值的共同确证,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探寻批评的终极美学追求——以批评家的创造性品格实现对作家作品独特魅力的挖掘与价值的发现,将文学批评升华为同文学创作相类同的高水平的创造性劳动。  相似文献   

19.
对明清时期的贵州戏剧批评学史料进行首次发掘、梳理、辨析和评说,描绘这一时期贵州戏剧批评学萌生发展的基本状况和贵州戏剧活动的历史面貌,指出明代已出现了以王阳明为代表的“戏曲有益风化”的理论主张。清代的戏剧批评学在继承明代“剧评诗”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对戏剧美学等诸多理论问题也有所涉及。由此可见,明清时期的贵州戏剧批评学是颇有实绩的。  相似文献   

20.
崇拜是宗教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督教信仰中,它主要体现为对上帝的虔敬。崇拜的功利性决定了崇拜的目的主要体现为呼求护佑和恳祈救赎;“崇拜”的多义性又使崇拜的对象除了上帝外还包括圣母、英雄甚至异神;崇拜的热忱度与所得回应成正比,而拜异神者则往往会自招灾难。在莎士比亚戏剧中,“崇拜”的这些方面都得到了深刻展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