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寇增艳 《科技资讯》2014,(1):189-189
在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中,存在许多不利于公共体育课开展的问题,部分学生上公共体育的积极性很差,本文对近三年来身为一线体育教师在公共体育课教学中发现的部分问题,通过实践分析,在公共体育课中加入的几种游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并能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相互协作的精神,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并能让公共体育课开展的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2.
南昌市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法等科研方法,对南昌市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南昌市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中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关系仍在继续;教学方法陈旧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组织形式普遍存在“放羊式”教学;教学模式“太死板”;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仍需进一步提高;学生喜欢“体育,”但厌倦“体育课”的情况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3.
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高校公共体育的教学现状 1.1 课程结构不够合理 我国绝大部分高校的公共体育教学,在体育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等方面有所改革,但在总的框架和体系上没有根本突破.如一年级开设基础体育课,二年级开设选修课,且教学学时数较少,间隔时间较长,公共体育教学成了走过场,要想让学生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很困难,更没有使学生形成对某一项目的兴趣和爱好.  相似文献   

4.
王磊磊 《科技信息》2008,(31):211-211
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现阶段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要素是坚持"健康第一"为指导,以发展学生身体、心理健康为主要依据,进而对高校体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考如何才能让高校公共体育课朝着更加健康、更加符合学生兴趣、更加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探讨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强调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先进的教学理论为依据,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及合理的教学评价为手段,调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拓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观和体育能力与习惯.  相似文献   

6.
结合高校公共体育课全学期教学实验,辩证地吸收前人已有的体育微课的研究成果,对高校不同专业公共体育课使用体育微课教学的教学效果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体育微课模式教学,学生更容易掌握技术动作要求;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中运用体育微课教学能较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体育技术成绩;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中运用体育微课教学能培养学生学习体育锻炼基本知识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采用体育微课模式进行教学,相比较传统体育课来说,课堂气氛更加积极活跃,在体育课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加深对动作的意识记忆。  相似文献   

7.
梳理分析高校公共体育课的现状与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结合纳什均衡理论建立了高校公共体育课激励机制的博弈模型,并利用博弈论有关模型得出了实现高校公共体育课整体价值效益最大化的策略与方案.同时建议应从奖惩分明、教学监管、课程资源、教学模式创新等要素方面协同治理形成合力,充分提高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整体价值效益,进而推动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高质量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分析韶关学院公共体育课师资队伍职称、学历、年龄、场地器材、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秩序现状,提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大力度完善体育设施场地、继续充实网络课程建设和加强外出交流学习机会等意见,旨在为学校体育教学良性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终身体育和人文体育的体育教育观念不断刷新着人们对教育、体育和健康的认识,高校体育课程建设成为落实新的教育和体育观念的重要途径,而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设置在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以淮阴师范学院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创新实践为例,阐述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的创新,及其具体开设方法和取得的成果,以期为大学公共体育课的模式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等职业教育是中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继续学习或参加工作。但正如普通高中教育偏向文化课,不重视体育课一样,在中职的教育中也有这样的现象。虽然文化课和技术教育十分重要,是教育的主要目的,但体育课可以强健学生的体魄与精神,一味地强调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就像是瘸着一条腿走路,不利于中职生未来的发展。该文分析了中职学生体育课程的现状和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对中国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正>李代勇,男,出生于1966年,四川省西昌市人,1989年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国家二级武士,国家二级武术裁判员,体育学教授,现任教于西昌学院。李代勇教授长期从事民族传统体育和体育教育教学研究,承担武术专业课、公共体育课等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出版专著《我国武术产业发展策略研究》一部,副主编《体育与健康知识》、《体育教程》等著作。  相似文献   

12.
陈玉萍 《科技信息》2012,(35):801-321
有些人认为:学生素质的培养是通过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教学来实现的,往往忽视了体育课程教学这样一种途径。在他们眼中.体育课只是领着学生跑跑跳跳,而不知道一次良好的体育课给学生会带来什么。其实,体育课不仅教给学生掌握体育的“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孙作明 《甘肃科技》2015,31(1):94-95
高职高专教育承担着培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等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高职高专体育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体育素养提高、适应职业生涯有独特的教育作用。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保证体育课和体育锻炼时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的要求;结合两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4.
冰雪运动是北方地区民俗体育的重要代表,亦是北方高校冬季体育课的主要教材。但近年来受各种因素的制约,长春市普通高校冬季冰雪课程的开课率逐年下降。通过对长春市普通高校现行冬季体育课现状的分析,提出整合社会资源视域下的冬季体育课程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5.
要搞好高校体育课程(公共体育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必须重视研究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基础,把传统体育课内容和教育用现代体育意识转变学生的学习心态。本课题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针对性的指定体育教学方案进行实验,测试与分析比较,目的是渗透学生"终身体育"的体育健身概念,在课程的设置上向多样化、休闲体育方向发展,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突出体育课的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  相似文献   

16.
孔祥雪 《科技信息》2011,(16):261-261
高校公共体育课是学生接受体育教学的最后时期,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目前,国内众多高校大学生男女比例也严重不平衡,尤其是外语类高校和小语种专业就更明显了。在这种背景况下,高校体育课怎样开展?如何培养女大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成为高校体育教学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因此,本文通过文献调查法、资料分析法,并结合女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如何培养女大学生对公共体育课的兴趣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吕燕 《科技信息》2011,(33):434-435
拓展训练进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是对传统体育课程改革的延续与发展,是对学生多层次培养、综合提高的一种尝试。拓展训练丰富了体育课程的内容,拓宽了体育课的教学空间,增强了体育课的实用性、趣味性,同时也在塑造学生顽强意志、培养团队精神上具有其他项目不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对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公共体育课程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同时结合国内外大学体育课程的形势对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发展进行研究,找出一条适合新疆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发展与创新的道路,并做出特点、做出特色,形成新疆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独有风格。  相似文献   

19.
首先对于现阶段我国体育课上,体育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对体育课态度等现状的综述。然后提出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坚持"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对于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思想等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由于新《纲要》是"制定教学大纲的大纲",使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自己是体育课程的建设者,使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也因此提高了体育教师的地位与作用,对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阳光体育运动的产生的背景、阳光体育的内涵、高校公共体育课体育教学的现状等,结合阳光体育运动的"健康地一","达标创优"" 面向全体"等理念,认为:创立多种教学模式,适应不同水平与层次学生的需要;更新与挖掘学习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建立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锻炼机制,促进使学生体育锻炼的经常化、生活化;深刻理解运动负荷与健康的关系;改革高校公体课程评价方式等是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