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探究桩土共同作用岩土类材料力学特性及PHC管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可靠性,以湖南省某高校新建教学楼为工程背景,根据现场调研和勘察资料进而得到土体的物理力学指标以及桩基设计参数;利用规范经验公式并结合静载荷试验结果获得PHC管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值与实测值;建立桩土共同作用下单桩竖向承载力极限状态方程,对其进行承载力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实测值与按规范经验公式所得的计算值较吻合,采用改进的一次二阶矩法获得可靠指标β为3.75,失效概率Pf为2.326×10-4,满足设计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2.
基于静力触探(Cone Penetration Test, CPT)和孔压静力触探(Piezocone Penetration Test, CPTU)测试参数预测桩基竖向承载力方法的相关文献,对CPT/CPTU预测桩基竖向承载力的方法进行归纳分析,对比分析了CPT/CPTU测试与静载荷试验、高应变动测法、标贯试验,归纳了不同测试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工程实例表明CPTU方法预测桩基承载力最接近静载荷测试结果.CPTU测试方法考虑了孔隙水压力的影响,具有精度高、数据连续、可重复测试、成本低的特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某建筑物采用机械成孔灌注端承桩基础,施工完成后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发现工程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达不到设计要求,分析了造成桩基承载力低的可能原因和注浆加固提高桩基承载力的原理,并采用桩端注浆加固技术对工程桩桩端进行注浆加固处理,改善了桩端土层的工程力学性质,提高了工程桩单桩承载力,使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珠海市某水船闸工程中因局部搅拌桩成桩质量不理想,可能导致部分区域存在沉降过大,造成无法满足水船闸运行需要的结构物不均匀沉降,采用加打PHC管桩与搅拌桩联合加固的方法,根据桩基需承载的载荷、地质情况、与非加固区域沉降协调等条件设计桩基加固方案,并根据试桩压桩力及静载试验的载荷沉降关系线对施工方案进行修正.经联合加固法施工后的加固区域承载力及整体稳定能满足规范要求,总体沉降与非加固区域基本相协调.作为复合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在珠海地区的水船闸工程中尚属首例.  相似文献   

5.
结合青岛某大型桩基工程,通过静载荷试验分析了强风化泥岩地基3根嵌岩打入桩在极限荷载作用下的承载性能。试验结果表明:3根工程桩的Q-s曲线均表现为陡降型,且桩顶沉降量超过40 mm,桩基承载力未达到设计要求。同时,结合标准贯入试验及多根工程桩的静载试验结果,分析得出基桩承载力不足主要是地下水对强风化泥岩的崩解软化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6.
单桩静载实验的有限元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静载荷实验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局限性,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作为单桩极限承栽力静栽实验的有益补充.该方法采用Drucker-Prager模型确定土体本构关系,在桩土之间设置无厚度接触单元,作为桩土界面的处理方式.结合工程实例,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工具,建立实体几何模型,进行桩基静载实验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通过合理地设定计算参数,桩基静载实验P-s曲线实测值和计算值高度一致.分析结果对桩土模拟及设计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某住宅小区工程实例,在大面积回填及湿陷性地基土的建筑场地中采用孔内深层超强夯法(SDDC)进行地基处理,以消除原有场地的湿陷性及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本文主要阐述了采用SDDC桩的目的,布置原则以及施工要求,并结合现场静载荷试验的检测结果对地基承载力,基础的变形进行验算分析,能够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为SDDC桩复合地基在甘肃陇东地区的应用提供了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单桩静载荷试验和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对水泥土单桩承载力在工程中的实际表现以及与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水泥土单桩的实际承载力一般难以达到设计或理论计算的要求,在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计算中应做适当折减。并对目前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9.
梁远森  周同和 《河南科学》2012,(10):1503-1506
微型桩复合地基以列入新修订的《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有关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的设计参数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积累资料.通过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结果的分析,研究了采用新规范计算微型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时,增强体桩承载力发挥系数、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结果表明发挥系数与桩间距、桩径、垫层厚度、桩土相对刚度有关.满足新规范要求的一般设计条件下,λ可取0.9~0.95,对应β可取1.20~0.9.  相似文献   

10.
斜坡加固碎石土桩基水平承载力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斜坡桩基中碎石土性质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需要进行加固处理。为了解加固后碎石土对斜坡桩基水平承载力的影响,进行了添加石膏改变胶结度的物理模拟试验,进一步增加了改变密实度的数值模拟研究。研究发现添加石膏和改变土体的密实度都可以有效的提高碎石土桩基的水平承载力;改变碎石土石膏含量和密实度分别可以使得斜坡桩基水平承载力提高1.13~2.06倍和1.32~1.86倍;得出了不同石膏含量和密实度碎石土地基的m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马兰矿选煤厂多煤种入洗、多产品规格的生产现状,根据3种原煤的浮沉实验资料,经过试算分析,按照等基元灰分入选、精煤产率最高的原则,确定了合理利用煤炭资源、最大限度提高产率的一套完整的配煤入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洁净煤技术的发展情况,针对阳泉荫营口煤矿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了洁净煤技术利用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几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煤中矿物质在煤气化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各种煤焦在水蒸汽或H2O/H2混合气氛中的气化反应 性及动力学参数,并对煤焦中矿物质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褐煤焦反应性明显 大于烟煤焦或无烟煤焦的反应性,而脱除矿物质后煤焦反应性随煤化度提高呈平缓的 线性下降。矿物质的脱除,对于褐煤焦表观活化能提高,而对于无烟煤焦表观活化能 降低。同时发现:矿物质中Ca组分是起催化作用的主要组分,尤其对褐煤焦,Fe组 分只在 H2O/H2混合气氛中气化才表现出较强的催化作用;而Al组分则起负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硫煤的电化学净化对煤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煤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电化学净化对煤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当的电解条件下电化学脱硫对煤质影响不大,但若提高有机硫的脱硫率,则对煤质影响明显。将处理过的煤用四氢呋喃(THF)萃取,并将THF可溶部分进一步用环烷萃取,完全宿煤THF可溶物和环乙烷不溶物含量高于原煤。  相似文献   

15.
 急倾斜坚硬厚煤层的开采方法是采矿技术所面临的难题之一。由于急倾斜坚硬厚煤层矿山压力显现不清楚,煤层顶板管理复杂,顶板事故多,回采率低等诸多因素的存在,使得矿井生产能力的提升及经济效益的提高受到束缚。兴泰煤矿二1煤层具有煤质坚硬、倾角大、瓦斯高、煤层厚等显著特点。因此,提高坚硬顶煤的冒放性是兴泰煤矿放顶煤开采所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本文在对坚硬顶煤破碎特点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兴泰煤矿二1煤层工程地质条件,提出了提高二1煤层坚硬顶煤冒放性的主要技术措施及三种预裂爆破方案。通过现场试验,成功的解决了二1煤层坚硬顶煤难以放出的问题,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实现了急倾斜坚硬厚煤层放顶煤开采技术的突破,对中国急倾斜坚硬厚煤层的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煤的可溶化技术与煤的化学族组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煤可溶化技术研究的现状,讨论了影响煤可溶化的主要因素以及几种强化方法,指出了今后应作深入研究的几个方面,并提出了利用煤的可深化技术进行煤的化学族组成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晋煤集团成庄矿洗煤厂从技术角度和管理角度对煤质进行管理。从5个方面探讨了煤质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基于C/S模式的洗煤厂煤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网络结构与功能结构,并就系统实现中的安全管理机制、数据报表设计、与LED显示屏播放系统的集成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该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对于加强企业生产控制,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区段煤柱合理宽度直接影响动压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效果。本文针对崔家寨矿5~#煤层E12505工作面地质条件,提出采用锚梁网索联合支护技术控制围岩变形,并对支护参数进行系统优化。继而根据三维应力状态下煤岩体的极限平衡理论,推导出合理煤柱宽度理论值,同时采用FLAC~(30)模拟软件分析不同宽度煤柱受力状况。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结果综合对比,确定了崔家寨矿5~#煤层回采巷道合理支护参数及煤柱尺寸(6~7m)。研究成果为复杂应力条件下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煤柱宽度的合理留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会云 《山西科技》2014,(1):146-147
通过对麻地沟矿可采煤层的煤类探讨,得出结论:该矿可采煤层是13号煤层,其浮煤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38.15%~43.02%,平均为39.73%;黏结指数(GR·1)6.87~27.65,平均为14.67;胶质层厚度(Y值)0~8.08 mm,平均为4.13 mm。由上述各煤层分类的各项指标,确定该井田13号煤为长焰煤(CY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