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载体桩的成桩机理和承载特性,引入桩端承载力增强系数,基于荷载传递法推导出载体桩荷载沉降关系解析。将实测结果与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二者基本一致,表明采用本文方法可以有效进行载体桩荷载沉降分析,可以为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桩周土层性质差异较大的两个试验区的4根试桩进行现场静载试验,研究不同桩端土注浆前后对桩基础承载力、沉降、桩端阻力、桩侧摩阻力和承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实圆砾土、硬塑粉质黏土桩端注浆后承载力分别提高5 000kN、2 000kN;密实圆砾土、硬塑粉质黏土桩端注浆后桩端阻力分别增长205.71%、182.25%;密实圆砾土、硬塑粉质黏土桩端注浆后桩端附近约7倍、9倍桩径长度的桩侧摩阻力得到增强;密实圆砾土桩端注浆前后桩基础承载特性发生改变,硬塑粉质黏土桩端注浆前后其摩擦桩承载性状不变。桩端土强度增强可提高桩基础承载力,桩端阻力增加对桩侧摩阻力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3.
如何提高钻孔灌注桩单桩承载力对桩基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后压浆技术,是利用在成桩过程中预设在桩身内的压浆设备,压入预配的水泥浆液,起到加固处理桩侧和桩端土层,增强桩侧与桩端阻力来提高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方法。本文依据一组混凝土灌注桩的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数据的分析,对桩型和桩基持力层进行比选,分析了桩端压浆法对提高单桩承载力的主要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跟管旋挖钻进的方法成孔,能有效保证软弱土层中孔壁的稳定,无挤土效应,降低对地层的扰动,并且无泥浆排放。桩端夯填黏土块形成临时止水层,防止地下水涌进钻孔对后续夯填施工的影响。桩端扩大体由建筑再生料和干硬性混凝土夯填形成,显著提高了基桩的承载力,并且有效利用了建筑垃圾,促进资源回收再利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超大厚度Q2离石黄土场地,选用大直径长摩擦型桩基桩筏联合基础是此类地区建设超高建筑的不二选择。因此根据在超大厚度黄土场地所进行的单桩静载荷试验的试验结果,基于减沉桩原理,根据长桩控制变形、短桩提供承载力的基本思路提出长短桩组合桩基础设计思想。结合试验结果,分别确定了两种直径相同(d=800mm),长度不同(L_1=40m,L_2=20m),承载力不同的两种桩型,通过上部结构荷载估算确定了长短桩数量,根据相关规范,采用简化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全短桩、全长桩及长短桩组合桩基础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长短桩组合桩基础不仅可以大量减少长桩用量,而且可有效地控制基础整体沉降和差异沉降,显示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针对褥垫层厚度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建立三维复合地基数值计算模型,其桩群为CFG桩,采用MIDAS/GTS有限元计算软件模拟不同褥垫层厚度下,复合地基的受力特征和地基沉降变形大小,并根据复合地基承载力特性对褥垫层厚度进行优化,得出使复合地基承载力最佳的褥垫层厚度,为实际工程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
螺杆桩复合地基作为一种新型复合地基,具有承载力高、施工便捷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在地基处理中,但对其可靠度的认识不足,需要进一步展开研究。基于Mohr-Coulomb强度理论,推导螺杆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公式,并建立对应的功能函数。依托某实际工程中的参数统计特征,利用JC法对螺杆桩复合地基可靠度的敏感性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工程参数对螺杆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可靠度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其敏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侧阻力>端阻力>内摩擦角>螺牙宽度>螺牙高度>螺牙净距>面积置换率;研究区螺杆桩复合地基失效概率最大约为5.04%,最小约为1.36%,均值约为3.11%。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中新兴一种在等截面钻孔灌注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挤扩支盘灌注桩,它通过在桩身设置支盘改普通灌注桩的单端承为多端承,大幅提高了单桩承载力,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借鉴这种在桩身扩径获取分端承力的思路,在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桩身设置承力盘以充分利用桩周较好土层的承载潜力,笔者结合河南济源人工挖扎桩承载力研究课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中新兴一种在等截面钻孔灌注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挤扩支盘灌注桩,它通过在桩身设置支盘改普通灌注桩的单端承为多端承,大幅提高了单桩承载力,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借鉴这种在桩身扩径获取分端承力的思路,在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桩身设置承力盘以充分利用桩周较好土层的承载潜力,笔者结合河南济源人工挖扎桩承载力研究课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厚冲击覆盖层岩溶区桥梁钻孔灌注桩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静载试验,对厚冲积覆盖层岩溶地区钻孔灌注桩持力层顶板厚度和嵌岩深度开展研究,对其进行优化.首先,利用相关地质资料,对上部土层侧阻、嵌岩侧阻和桩端阻力的分布和发挥程度进一步分析,估计土体中桩身极限摩擦阻力和桩端极限承载力;其次,利用静载试验所获得的桩身侧阻、嵌岩侧阻和桩端阻力的分布和发挥程度,估计作用在嵌岩段侧阻力,对嵌岩深度进行计算,力图使桩身摩擦阻力、嵌岩段侧阻力和桩端阻力都得到有效地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