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利用25个蓖麻杂交种的14个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一级分枝粒重、单株粒数、茎粗是蓖麻增产的重要因素,一级分枝粒重是育种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蓖麻主要农艺性状及单株产量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 2 5个蓖麻杂交种的 14个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结果表明 ,一级分枝粒重、单株粒数、茎粗是蓖麻增产的重要因素 ,一级分枝粒重是育种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对半无叶型豌豆不同品系的株高 (x1)、单株荚数 (x2 )、分枝数 (x3 )、百粒重 (x4)、单株粒数 (x5)、双花双荚数 (x6)和单株籽粒产量 (y)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各个性状对产量的相对重要性排序为单株粒数>百粒重 >分枝数 >单株荚数 >双花双荚数 >株高 ,其中 ,各个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中单株粒数最高 ,间接效应中单株荚数通过单株粒数对籽粒产量的间接作用最大。进一步分析表明 :在利用半无叶型豌豆育种中 ,应以选择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为主 ,同时要注意增加双花双荚数 ,适当兼顾百粒重及其它  相似文献   

4.
选用6个大豆栽培品种(系),对其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及茎粗与产量显著正相关;(2)单株荚数与分枝数、单株粒数、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百粒重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以东北地区广泛栽培的226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在常磷与低磷处理下,测定了与产量有关的百粒重、株高、节数、分枝数4个农艺性状。并进行通径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磷高效基因型大豆在常磷条件下百粒重与株高负相关,株高与节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节数与分枝数呈正相关,百粒重与节数负相关。百粒重与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株高与分枝数呈负相关;低磷条件下百粒重与株高负相关,相关系数小于常磷条件。株高与节数为极显著正相关,节数与分枝数相关显著,百粒重与节数为负相关.通径系数表明,磷高效基因型在常磷条件下对产量直接贡献最大的是节数,株高对产量负的影响最大,粒重对产量是正影响,分枝数对产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玉米自交系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遗传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110个玉米自交系的14个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穗重、行粒数、穗组、百粒重、株高、穗位高、出籽率占优势的自交系一般单株籽粒产最也高;穗行数、茎粗、雄穗长度、雄穗分枝数,生育期等对单株籽粒产量影响不大,这些性状要根据生产或育种实践的需要进行选择,并以主成分值作为选择指数,在110个自交系中筛选出产量较高的一些自交系。  相似文献   

7.
采用60Co-γ射线400Gy、500Gy、600Gy对九江苦荞等4个苦荞麦品种籽粒进行辐射处理,考查M1代株高、茎粗、一级分枝数、主茎节数、饱粒数和单株粒重6个性状,并就不同品种材料M1代性状的表现和不同辐射剂量对苦荞麦M1代性状的影响进行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M1代性状差异不明显,但随着诱变剂量增加,性状表现受到的影响程度加强,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8.
对自选的15个矮秆蓖麻杂交组合的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生育期、主茎节数、二级分枝有效果穗数间成不显著负相关,与有一级分枝有效果穗数成显极著正相关,与有效分枝数、一级分枝穗蒴果数成显著正相关,与其他性状成不显著正相关.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一级分枝穗长、一级分枝有效穗数、株高对产量具有正向效应,主茎穗位、生育期对产量具有负向效应.因此选育一级分枝有效穗数多、一级分枝穗较长、穗位低,同时兼顾株高、生育期适中的组合易获得高产杂交种.  相似文献   

9.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关联度分析法,对通辽地区25个蓖麻杂交F1代12个单株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蓖麻杂交种产量构成各因素灰色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株粒数>一级分枝粒重>一级分枝蒴果数>门桩穗长>生育期>百粒重>主茎穗长>株高>一级分枝果穗数>主茎粒重>主茎蒴果数>主茎穗位,与单株产量密切相关的性状为单株粒数,一级分枝粒重,一级分枝蒴果数,门桩穗长和生育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冀东地区三年的田间试验和室内测定,探讨了来源于不同地区的大豆品种在冀东夏播条件下的农艺性状、生育期结构、器官平衡和产量构成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原产地不同的品种在冀东夏播条件下,农艺性状、生育期结构、生育期比(R/V)、生物学产量、经济系数等都呈现规律性变化。夏大豆籽粒产量与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均呈正相关。从回归方程算出冀东地区夏播大豆品种要获得150~200kg/mu的籽粒产量,对主要农艺性状的要求是:株高65cm以上,主茎16节左右,分枝数1~1.28个。在2.5~3万株/mu的密度条件下,单株荚数25个左右。单株粒数45个左右,百粒重15g以上,单株粒重在7~9.5g左右。生物学产量应达到450~600kg/mu,经济系数达到0.35,全生育期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冀东地区夏大豆较佳的生育期结构是:出苗至开花期(V_~R_1)30~35d左右,开花至成熟期(R_1~R_8)60d左右,全生育期90~95d左右,生育期比(R/V)值在1.8~2.1左右。吉林、辽宁、北京及石家庄的大豆品种可作冀东地区夏播大豆的重要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11.
以海滨锦葵优良单系杂交的F2代群体为材料,对产量性状进行了广义遗传力、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以期为提高海滨锦葵产量提供有益信息.结果表明:F2家系单株种子产量平均值为12.84 g,比2001年在滩涂海滨锦葵自然生长群体中随机选择的80个单系的平均单株产量(4.25 g/单系)有显著提高;在10个产量性状中,广义遗传力较高的依次是结果枝比、种子成熟度、结果枝数、分枝数和果实数;6个因子(果实数、地径、结果枝数、株高、分枝数和结果枝比)与单株产量高度正相关,且这6个因子彼此高度相关;结果枝高度与上述6个因子及产量均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单株产量的依次是结果枝数、地径、分枝数、株高和果实数.对海滨锦葵而言,地径和分枝数的增加是获得高产的关键,而结果枝高度的负选择也可显著提高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12.
海滨锦葵数量性状的相关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海滨锦葵的9个数量性状(产量、株高、地径、分枝数、百粒重、种子数、发芽率、蛋白质和粗脂肪)进行了变异程度、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海滨锦葵自然生长群体急需改良,单系产量问存在极显著差异(变异系数为98.44%);(2)产量与地径和分枝数间有十分显著的正相关(r=0.788和0.709),粗脂肪、株高与产量间有显著的相关性(r=0.380和0.279);蛋白质、粗脂肪与地径间有显著的相关性(r=308和0.342);(3)9个数量性状可归纳为4个主成分(产量因子、株高因子、百粒重因子和品质因子),累积贡献率为77.176%,依据各主成分贡献率的大小,以主成分为单位选育优质高产的海滨锦葵单系则可先选择大地径、多分枝的组合,结合选择多种子的后代材料,最后选育品质较好的优良单系。  相似文献   

13.
滇东南102个玉米自交系的性状相关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滇东南(文山)102个玉米自交系的16个数量性状进行相关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间的变异系数均有差异,最高的雄穗分支数达38.90%,最低的生育期也达4.21%;生育期性状、植株性状和穗部性状各性状间相关性显著,而生育期与叶片数相关性极为显著,穗部性状却与叶片长呈极显著相关;通过形态学特征聚类并与系谱聚类比较,聚类分析结果与系谱来源的吻合程度不高,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仅仅依靠材料田间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进而作为育种依据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14.
为选育玉屏当地油茶优良无性系,对玉屏自然生长群体的油茶果实性状进行了通径和聚类分析。主要果实性状因子对产量的通径分析表明,单株产油量的通径系数为0.867,单株干籽重的通径系数为0.413,鲜果含油率的通径系数为-0.121,单株总果数的通径系数为-0.260。四者对单株鲜果产量的直接影响力为:单株产油量 > 单株干籽重 > 鲜果含油率 > 单株总果数。聚类分析表明,自然群体52个个体可划分为两个类群,I类具有高产高含油量特性,II类具有低产低含油量特性。II类可分为IIa和IIb两个亚类群,各亚类群中干籽含油率相近的无性系多归在同一亚亚类群中,说明干籽含油率是油茶果实表型性状中最重要的分类性状。研究结果可为玉屏油茶自然群体种质资源分类以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杂交油菜“秦油2号“主序及各分枝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主序产量占单株产量的比例逐渐降低,施氮量过大则又略有回升.主序籽粒约占产量1/4时,单株产量最高;在不同氮肥用量下,上部分枝生产力的变化趋势类似于主序,而中部分枝则与全株一致;在分枝产量构成因素中,氮肥用量对分枝角果数的影响最大;主序及上位分枝中氮素累积量受氮肥用量的影响程度较小,而中下位分枝则较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不同产量水平的生姜取样调查,测量了产量及有关的9个农艺性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剔除了对产量无显著线性效应的性状,得到了生姜单株分枝数、叶面积、根鲜重、姜球数对产量的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通过对入选因素的通径分析,明确了各农艺性状对产量构成的直接与间接效应,结果表明,叶面积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其次为分枝数,再次为根鲜重,姜球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为负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