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人:“给孩子制定一个家务劳动计划。”美国父母教孩子做家务,每周贴出要干的家务劳动内容。将某一特定任务指定某一孩子去干,并确定完成任务的期限;轮流干某些活儿,让每个孩子有机会去做最没有兴趣或最容易干的工作;检查孩子的完成情况,使孩子因自己的劳动而产生一种完成任  相似文献   

2.
海外教子     
美国“给孩子制订一个家务劳动计划。”美国父母每周一次贴出家务劳动内容,将某一特定任务指定给孩子去干,确定完成任务的期限,然后检查孩子的完成情况,使孩子因自己的劳动而产生一种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相似文献   

3.
说话的艺术     
柏宇光 《青年科学》2009,(12):12-13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仅担负着给孩子提供衣食的责任,更要让他们的心灵获得享受,这就需要父母们付出时间和精力去教育他们,去与他们沟通。当孩子与父母或老师出现矛盾时,家长要出面帮助孩子分析解决这些问题,争取让孩子在和风细雨般的语言环境中茁壮地成长。  相似文献   

4.
现在,在教育中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农村有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事。其理由是孩子在家生活的时间短(只有双休日),孩子的学业他们也不懂,无法帮,他们所能给予孩子的就是满足其物质需求。还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差,本来就没抱什么希望,送到学校来就是让他混日子长个子,老师不能批评。前不久,我校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星期五一老师要求一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才能回家。可是刚放学不久,学生的家长来接他说:回去,下个星期来完成。老师对此表示无可奈何。其实,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所有父母共同的愿望,没有哪一个父母不愿管孩子,只要我们教师多用心,家长自然会和老师一起教育孩子。  相似文献   

5.
董时嘉 《青年科学》2008,(11):24-24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亲子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首先要明确的是沟通的目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满足孩子希望被了解的欲望和需求任何一个人,都有希望被别人了解知道、让人理解认可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对那些他认为生命中较为重要的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无疑是他的父母。当孩子做了某个行为,只要他们自己认为是对的,都会希望被家长知道了解。尤其是当他有了好的行为表现时,更需要有家长的认可和分享。这样,才会慢慢消除他与生俱来的恐惧和孤独,从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片面强调独立由于独生子女的生活环境易于使他们产生依赖性,目前许多家长已经开始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独立性的问题,注意让他们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一良好习惯。但与此同时,大部分家长却忽视了培养孩子与他人合作性的培养。而我们要知道,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社会,从现代眼光来看,合作能力往往比竞争能力更重要。一些在学校能力很强的学生一到社会上就四处碰壁,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合作性太差,这在一些所谓"好学生"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在妈妈的眼里,我永远是个长不大的不懂事的孩子,我永远只会调皮、打闹,不知道父母的苦!我总是打妹妹与弟弟,父母知道就批评我。可是他们打我,父母就不说他们,父母还总是叫我让着弟弟妹妹,我真的非常生气。其实每次与弟妹们发生冲突,父母并不知道事情经过,总是瞎说。我打妹妹是有原因的,她都快十二岁了,决不帮我做事情,我像她那么大已经什么家务都会做了。自从来到武汉,家里大大小小的每一件事都是我做的,不论是蒸饭,还是炒菜、洗衣服。蒸饭用电饭煲,连这妹妹也不做,到武汉后我几乎没有吃过妈妈炒的菜了,都是我自己炒菜。我最讨厌洗衣服,冬天…  相似文献   

8.
听听吧     
父母不能给孩子豪宅,却能给他安宁和自由;不能让孩子成为天才,却能给他赞美与认同;不能给孩子昂贵的玩具,却能让他懂得分享与宽容。他们确实不完美,却能给孩子最完美的爱……——对父母的爱功能的阐释无论是出于娱乐、公益还是商业目的,blog正在成为一个独特的传播渠道。类似怪癖游戏这样的活动,是研究这种独特性的最好案例。——东拉西扯:怪癖游戏与blog传播有人喜欢你,就有人讨厌你。我觉得很多人是因为嫉妒,有人敢做,比他们先做,就觉得心理不舒服。无所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打车去吧。做人就是要开心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网友“妖妃…  相似文献   

9.
做事磨蹭、拖拉是许多孩子经常犯的毛病。现实生活中,早晨一起床,你叫孩子刷牙,他会说等会儿;你叫孩子赶紧吃早饭,他却要先摆弄一会玩具;你在那叫破嗓子说要迟到了,可是孩子却依然根本不当一回事。许多家长为此伤透了脑筋,但常常无计可施……如何让你的孩子改掉做事磨蹭、拖拉的毛病呢?方法有许多,下面介绍几种如何巧用比赛的方法帮助孩子改掉这个毛病。让孩子自己与自己比赛在确定好了要让孩子改掉的某一个磨蹭毛病后,家长可以帮孩子设计一张自己与自己"比赛"的成绩表。首先记录下孩子做这件事的最初时间,然后每天记录实际完成这件事的时间,过几天总结一次。如果孩子做的比以前有进步,就给予其表扬和奖励,如果孩子没有进步反而有退步,就要询问孩子具体的原因,如属孩子自己努力不够应当明确地向其指出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潘求辉出生在江西赣东的一个山区,那个地方四面除了山还是山,由于父亲观念很好,知道再穷都要让孩子读书的道理。潘求辉一边做家务一边上学,记得在10岁的时候,就有一个强烈的念头和梦想,一定要离开这个穷地方,靠自己来改变命运。  相似文献   

11.
段君红 《科技信息》2012,(9):299-299
孩子要上幼儿园了,此时,许多家长考虑得比较多的是把孩子送到哪所幼儿园。他们把较多的精力放在比较幼儿园的条件设施和哪所幼儿园更有名气上,而对孩子上幼儿园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却考虑不够。凡事预则立。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父母是最初的启蒙教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现在的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如何使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以取得成功,这是对现在的父母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提出的一个更新层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教子方     
一、赞赏与挑剔父母为了鼓励子女,事无大小都大加赞赏,有时反而会弄巧成拙。心理治疗师詹姆斯·温德尔说:“惯于受父母称赞的孩子,做事往往不是为了让自己满意,而是为了博得别人赞赏。”这类孩子即使做日常家务也期望别人盛赞,没人赞赏似乎就难以把事  相似文献   

13.
江意 《世界博览》2016,(5):62-63
正食物和爱总是息息相关,放下餐桌,爱就开始上场了,但是怎样让孩子吃得更健康是每一位家长需要学习的重要课程。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吃更多的蔬菜,好消息来了,美食作家比·威尔逊带来了福音,她说,父母们比他们自己想象的,更有能力改变孩子的口味。第一口非常重要在她的新书《第一口》中威尔逊描述了遗传学,文化,记忆和早期喂养方式如何影响了孩子的饮食偏好。她说,孩子的味觉在他们出生前就形成了。这一结论对于那些想让自己的孩子吃得更健康的父母非常有用。  相似文献   

14.
▲大人有许多做法让我不理解!特别是,妈妈为什么整天让我呆在家里做家务,却让哥哥到处玩?再说,妈妈自己也是女的啊,怎么就不重视我呢?我真不理解!(林文静)▲大人应该与孩子一起承受孩子的喜悦和痛苦。平时,有些孩子也努力了却考差了,大人还是打骂,也不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也不安慰和鼓励孩子再接再厉,好像孩子都是故意的一样。要知道,孩子有信心才会进步呀!(李璐璐)▲数学老师要我们把毕业总复习从第1页做到80页!这种滋味就像被“活埋”似的透不过气来。不知道老师是在惩罚我们,还是因为期中考试快到了让我们抓紧学习?我真的很想很想去…  相似文献   

15.
一、情境描述一般的家庭,在孩子到了二、三岁时,家长都会选择让孩子独自一人睡觉并开始着手为他们准备"宝宝房",这既是父母的责任,也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但是,在通常情况下,父母这样做都会引起孩子们的强烈反抗,孩子们会产生恐惧、害怕等不良情绪,出现大哭大闹等现象,不愿意一个人睡。  相似文献   

16.
暑假到了,对每个学生来说,度过一个快乐,有收获的假期可以说是很重要的。但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懂得如何安排好假期。做家长的这个时候动些脑筋对孩子是大有裨益的。美国教育协会主席玛丽·哈特伍德·富特雷尔曾对这个问题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仅供读者参考。家长对孩子的暑期生活要关注和指导。首先要制定一个全家活动计划。比如说,访亲问友;全家一同去某个地方度假;到图书馆去看书或者是去动物园玩。定计划的时候要让孩子有机会说说自己的想法。计划里要留出机动时间,让他  相似文献   

17.
谈幼儿园的赏识与挫折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在孩子性格差异大、承受困难低的特点,提出家长和教师要相信幼儿有能力主动探索周围的世界,能独立地自我思考、决策、自己解决问题。通过赏识教育,让孩子肯定自己,坚定信念。在形形色色的环境中,会造成各种各样缺点,要怀着欣赏的眼光去发掘,及时去展示其闪光点,慢慢将其转化为优点、长处,更好地强化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同时通过挫折教育,让孩子增强承受力。家长与老师要转变观念,形成正确的教育态度,让孩子发现自己,获取成功。  相似文献   

18.
天下无双     
《奇闻怪事》2011,(10):54-55
让孩子自己选择性别四个月大的斯托姆有一双漂亮的蓝眼睛、一头柔软的金发和胖嘟嘟的脸蛋,看上去非常可爱。但如果你想知道这个小宝宝的性别,斯托姆的父母会告诉你:"这是秘密。"事实上,这对加拿大夫妻希望斯托姆自己选择性别。39岁的戴维·韦特里克和38岁的凯西当然知道自己孩子的性别,但他们夫妻二人认为,世人对男女性别存有偏见,所以他们要  相似文献   

19.
在加拿大,我们在公园、商店、机场等公共场所,看到刚会走路的孩子跌跤,父母不管,让孩子自己爬起来。尽管很吃力,很艰辛。孩子做家务一般在5岁时就开始了,如洗碗、擦地板、洗衣服、浇花、除草等。尽管做得不算好,但是,父母还是会表扬孩子的,并会指出有哪些不对的地方,让其重做一遍。每户人家均备有大小国旗,对孩子从小进行爱国教育。孩子看到国旗时,必须注目两分钟;听到国歌时,把手按在心口,心中默唱国歌。不论家境好坏,绝大多数18岁以上的孩子都自己挣钱读书。有的人把钱赚够了才进学校读书,也有人一边工作一边读书,或读读停停,用十几年时间拿个博士学位。孩子们认为,长这么大假如还伸手向父母要钱,很不光彩,会被人家瞧不起,说你无能。  相似文献   

20.
张向君 《科技信息》2009,(32):I0304-I0304
目前,不少望子成龙、盼女成风的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一项或几项特长教育,以使孩子掌握更多的技能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家长的这种需求,使以培养孩子的某些特殊能力为目的的各种特长教育应运而生,应有尽有,不一而足。于是,小孩子们就听凭父母的安排,背起了书包,穿上了舞鞋舞衣,拿着书画用具,拎着乐器,跟随着父母来回奔走在各种各样的特长班里。当前社会上,有许多父母大都信奉“艺多不压身”的观念,看着别人的孩子都在各类“班”里培养特长,如果自家的孩子不上这些“班”,自己脸上无光,心里也不踏实;一些家长就给孩子报班,仅凭自己的意愿,不分优劣,贪多求全。然而,培养孩子的特长,不能遵从父母的主观意愿。不能盲目跟风,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