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因编辑技术在人体的广泛应用会带来多维伦理治理问题。基因编辑技术在技术风险、人性道德、社会秩序和治理实践等层面形成四大基本伦理问题,由此造成四大伦理困境:基因编辑技术的不确定性带来安全伦理困境;改变个体道德基础导致生命体存在的正当性困境;系列伦理失序问题带来社会公正伦理困境;多元治理主体利益诉求的差异性引起伦理治理混乱困境。求解基因编辑技术伦理治理的四重伦理问题和困境,可尝试采取四大伦理策略予以破局:一是用负责任创新的审慎态度对待基因编辑技术,破解技术安全伦理困境;二是做好人性道德本体论的理论创新准备,破解生命体存在的正当性伦理困境;三是追求制度正义,破解社会公正伦理困境;四是寻求多元共识的伦理治理原则,破解区域自治与全球共治的伦理治理混乱困境。  相似文献   

2.
2012年4月14-15日,在风景秀丽、美丽如画的浙江临安召开了工程伦理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三十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对工程伦理教学和实践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有利地推动全国工程伦理教育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12月1日下午,由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主办、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承办的"道德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学术研讨会的主题是:当前学会加强道德文明建设的措施。来自医学伦理、科技伦理等专业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学会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苏小军主持会议。他强调当前"基因编辑"事件引起了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个事件也凸显出伦理意识薄弱、伦理监管和审查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科技人员今后的发展趋势是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这就需要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支持下,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07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于2007年8月12日开班,至2007年9月1日结束,历时20天,圆满完成了对来自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国25名学员的培训任务,实现了培训班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5.
9月15日至16日,非洲能源部长会议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来自非洲30多个国家的能源部长以及来自非盟、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国开发署、国际能源署、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代表,围绕“气候变化与能源发展”和“非洲如何实现可持续的能源利用”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曾欢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28(4):109-109,112
7月7日到10日,在上海淮海中路一栋具有浓郁的欧洲风情的法式建筑中,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的“21世纪科学与技术哲学研讨会”召开了。此次研讨会共收到受邀学者提交的18篇论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院校的25位受邀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周昌忠教授主持,俞宣孟所长介绍了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的历史、学科发展特点以及未来前景。会议围绕“科学与技术哲学国内外研究历史评估”、“科学与技术哲学研究前沿问题探讨”、“科学与技术哲学发展趋势预测”等主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7.
2005年10月30-11月1日,2005年“心灵与机器”全国学术研讨会在秋意阑珊的西子湖畔举行。此次会议由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国家创新基地主办,北京大学逻辑、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协办,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以及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汕头大学等20多个单位的30余位专家、学者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主题发言和专题讨论。  相似文献   

8.
主题为“创新、合作与发展”的2007国际科技园区北京论坛于2007年11月28~29日在北京成功召开。论坛由科学技术部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举办,由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协办。目的是为国际高科技创新区域提供一个加强信息交换、增进国际间相互了解、推进技术经济合作的国际交流平台。来自法国、德国、日本、英国、泰国、中国等国家科技园区的代表参加了本次盛会。  相似文献   

9.
2006年10月1日,由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和中国自然辩证法STS专业委员会组织的“莱布尼茨与当代伦理当代科学讨论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德国柏林理工大学的著名莱布尼茨专家波塞尔(HANSPOSERK)教授和北京部分高校的师生和长春空军飞行学院马列部的学者参加了会  相似文献   

10.
如何协调工程活动中的利益冲突,公平而公正地处理和分配风险,促进工程活动健康发展,这已成为我国工程伦理发展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2009年5月30日-31日,由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和工程伦理专业委员会主办,昆明理工大学社会学院承办的"利益、风险和工程伦理"学术研讨会在美丽的春城昆明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校5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50余篇.  相似文献   

11.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6(10):70-71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STS教育与研究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STS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清华大学STS研究所、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哲学动态》编辑部、北京化工大学STS研究所、东北大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联合于2000年7月3日在北京举行了“中、日、韩三国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STS研究(筹)主任李宝恒教授、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汝信研究员等到会并讲了话.来自中、日、韩三国的30余位学者出席了会议,并纷纷发言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关于工程师的几个问题--"工程共同体"研究之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工程共同体主要由工人、工程师、投资人、管理者构成。本文从多种社会关系中分析工程师的职业性质和特点,指出工程师所拥有的工程知识是与科学知识性质不同的另一类知识,工程知识与科学知识一样都是知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文中还指出工程师职业本身的特性使工程师容易陷入“边缘人”困境,这使工程师在职业自觉和职业伦理方面经历了困难的历程,文章最后简要地分析了有关工程师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众所瞩目的第8届世界生命伦理学大会于2006年8月6日至9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来自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约600名医学家、公共卫生学家、科学家、哲学家、生命伦理学家、社会科学家、法学家、科学和卫生保健管理学家、女性学家参加了这次盛会。此次大会的主题是:一个健康和公正的社会,讨论的内容涉及公共卫生伦理和卫生政策、生命科学技术和研究伦理、临床医学伦理和医学专业精神,以及生命伦理学与文化、宗教、人权、性别研究的关系等。8月6日上午,大会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邱仁宗教授宣布大会开幕,大会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陈竺副院长。大会名誉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兼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刘德培,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院士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对来自境内外的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开幕式后英国学士院院长O'Neill教授、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Wilder教授、韩国科学技术学院宋相庸教授,大会名誉主席、世界卫生组织前副总干事、上海交通大学胡庆礼教授以及阿根廷大学卢娜教授作了基调报告。  相似文献   

14.
由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山大学分析哲学研究所、中山大学哲学系科学哲学与认知科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哲学与认知科学国际研讨会于2004年6月23日至26日在广州隆重召开。来自美国、丹麦、意大利、香港以及内地的50多位学者、专家欢聚一堂,会议收到国内外论文50多篇,先后有30余人在会上作报告。在开幕式上中山大学哲学系系主任黎红雷  相似文献   

15.
论科学伦理的多重维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图从新的、更广阔的视域审视和建构科学伦理,提出科学伦理不只是科学家的伦理,也不只是科研伦理和科学成果的应用伦理,而是全员伦理、全程伦理,归根结蒂是社会伦理、国际伦理。只有通过全人类的共同努力,使科学知识的创新与进步服务于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科学与人类才能得到真正的救赎。  相似文献   

16.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1):75-75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扩大我国自然辩证法中青年学者的学术交流,推进自然辩证法的学术研究,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华南理工大学主办的第二届“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将于2007年5月19日-5月21日在广州市华南理工大学召开。论坛的主题是: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分议题为:(1)科技进步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和谐社会建设中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技术中的自主创新问题,和谐社会的科技保障问题,科技创新与创新型城市建设问题,创新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2)科技伦理的问题研究:技术、工程实践中的伦理问题,科技研究中的伦理问题,科技管理中的伦理问题;(3)技术哲学与工程哲学的理论及前沿问题研究:技术、工程的方法论,技术与工程中的社会建构,技术现象学问题,信息、计算与认知的哲学问题等。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基础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国际物理年:“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基础问题”专题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0月28日在北京大学承泽园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近2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专家围绕“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基础问题”的主题报告及发言进行了深入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生命伦理学视野中的德性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健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4):17-20,25
德性伦理作为一种古老的伦理学传统,曾在古代医德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近代以来,随着医学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规则伦理逐渐走向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前台,德性传统受到冷落。然而,规则伦理在现代生物医疗科技实践中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从而使得人们重提德性伦理学,在现代生命伦理学领域出现了德性伦理的回归。本文认为,德性伦理与规则伦理具有互补性,在生命伦理学领域,人们应重新估价德性传统的价值,积极探索一条德性伦理与规则伦理有机融合的生命伦理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湖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全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5月29日-30日在武汉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围绕以下议题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讨论:1、多学科视野中的科学文化与技术文化;2、科学文化、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3、科技文化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4、科技文化视野中的新  相似文献   

20.
新兴技术伦理分析面临了科林格里奇困境及“价值动态”问题,如何应对这一困境?前瞻性技术伦理分析路径通过对技术预期成果的道德情景想象进行伦理分析,不过此路径无法排除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技术社会实验分析路径聚焦于技术发展过程规范,尽管突破了技术不确定性的局限,但是缺乏对新兴技术的复杂性感知。技术伦理伴随路径基于技术复杂性,从技术内部出发研究技术道德变革的过程,却被批评缺乏社会层面的考察。最近,技术人类学领域提供了一种综合性的伦理分析路径,为新兴技术伦理分析提供了新的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