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张迎丽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7):19-19,21
随着近年来城市建筑的发展,新型节能增效型坡屋面居住建筑正在大面积的推广建设。然而,新型瓦式坡屋面的居住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屋面渗漏等施工质量通病,并且引起了工程界的一些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本文作者对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并给出了破解对策。  相似文献   

2.
现在施工的一般普通的多层民用住宅绝大多数是坡屋面,坡屋面的施工周期在整个工程的施工周期上占很大的比重,因坡屋面结构皆为全现浇钢筋砼屋面,结构较复杂,细部处理较多,若是在浇筑时细部处理不到位或浇筑质量控制的不到位都会直接影响到坡屋面建筑的质量,诸如出现渗漏现像。本文笔者就坡屋面出现渗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数值模拟,采用剪切应力传输(shear stress transport, SST)k-ω湍流模型对龙卷风作用下的四坡屋面低矮建筑风荷载进行模拟研究,针对多个龙卷风方位角,分析获取不同坡角和有、无挑檐时建筑表面风压分布规律以及分区风载体型系数。结果表明:建筑背风屋面始终承受风吸力作用,并随着屋面坡角增加,风吸力不断增大;随着坡角增加,迎风屋面受荷形式由受风吸力为主转变为受风压力为主;整体来看,挑檐的存在有利于减小四坡建筑屋面的龙卷风荷载作用。  相似文献   

4.
同坡屋面是坡面的一种形式,它具有许多显著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求同坡屋面交线是同坡屋面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首次提出虚、实结合,高、低屋脊等新的概念,从而找到了一种求同坡屋面交线简捷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坡屋面作为传统建筑屋面的一个分类,近年来,随着住宅产业的快速发展,坡屋面以其造型多变、色彩亮丽和隔热性能优越的特点在住宅中的使用率越来越高,从沿海到内陆城市的住宅建设中出现了坡屋面热,在实际工程中越来越多地涌现。同时由于夏热冬冷地区气候比较恶劣,以及气候对屋顶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对坡屋面这类型围护构造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结合某一实际扩建项目,分布就新旧建筑地基基础、墙体及屋面连接等提出结构设计上的主要技术措施。同时,针对坡屋面具有节约能源、美化市容、应用前景广阔等优点,文章详细阐述了坡屋面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可供同类房屋的结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下击暴流对低矮双坡建筑的影响,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模拟了下击暴流作用下低矮双坡建筑表面风压,分析了两种典型屋面坡角和湍流模型对下击暴流作用下低矮双坡建筑物的表面风压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下击暴流作用下,小坡角(16°)时迎风面上边缘的负压梯度较大,两侧屋面受到负压作用,大坡角(35°)时屋脊处的负压较大且更加集中,迎风面侧和背风侧屋面分别呈现正压分布和负压分布;在采用标准壁面函数处理近壁面粘性区域时,不同湍流模型的低矮双坡建筑风压分布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迎风面、屋脊处以及两侧屋盖面上下边缘,剪切应力运输湍流模型更适合于模拟下击暴流作用下大坡角低矮双坡建筑物屋脊处风压以及处理小坡角低矮双坡建筑物沿来流方向屋面上下两边缘棱角处的强分离流动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钢结构建筑的发展迅速。由于轻刚结构施工周期短、安装快捷、拆装方便、保温效果好等优点,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在此类工程发展迅速的同时,也带来一些令人不安的因素。彩钢屋面一旦出现渗漏,维修起来困难,有时甚至越修越漏,不仅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而且可使屋面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导致钢构件锈蚀、引起电气设备跳闸,延误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阐述坡屋面隔热处理的一般方法,坡屋面隔热处理与建筑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0.
从建筑群风效应的角度出发,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结合风洞模型试验对群体低层四坡屋面房屋周围的风场及表面风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与双坡屋面建筑群做比较,在单体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和风洞试验结果有较好吻合的前提下,获得了有相邻建筑干扰的情况下,低层四坡屋面房屋的表面风压的变化规律,为群体建筑的合理建筑形式及结构抗风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王俊德 《科技信息》2011,(36):I0179-I0179
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高级住宅和别墅的大量兴建,为了追求建筑风格,许多住宅、别墅屋面设计成现浇钢筋混凝土板铺贴波形瓦的斜屋面。一些斜屋面在竣工时或使用一、二年后,在屋面变坡交接处、老虎窗与屋面连接处、墙身泛水等部位出现渗漏,影响了建筑的使用和美观。  相似文献   

12.
袁林 《奇闻怪事》2009,(6):145-146
为了恢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应及时进行屋面修漏.维修前必须根据渗漏情况找出渗漏水的准确部位,然后分析破损原因,针对不同的破损原因,渗漏部位,漏水程度等情况提出合理而又保证质量的修漏方案.  相似文献   

13.
1、原因分析   (1)构造设计不当   为了追求建筑形式而将泛水高度过分的降低,使屋面与屋面连接处、屋面与墙身交接处的防水高度,低于下暴雨瞬时积水高度;屋面变坡处、老虎窗与屋面连接等处防水处理不当,也是形成屋面渗漏的一大隐患.  相似文献   

14.
采用基于RANS的SST(Shear Stress Transport)k-ω湍流模型对不同屋面坡角下双坡屋顶低矮建筑的表面风压及周围定常风场进行数值模拟,深入分析了坡角对结构周围流场及其表面风压的影响.在理解建筑周围流场结构的基础上,对中美澳3国风荷载规范中关于封闭式双坡屋顶低矮建筑主体结构的相关规定做了详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SSTk-ω模型结合适当的边界条件,可较准确地预测结构表面平均风压系数及周围定常流场;分析建筑周围流场结构有助于理解并对比分析规范中的相应规定.通过规范比较可知,中国规范相对简单,美澳规范则较为详细的考虑了屋面坡角、建筑长宽比、气流分离及再附着等因素对风压系数的影响.最后,结合数值模拟的结论,给出中国规范相应规定的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泡沫混凝土屋面及楼地面保温施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廷亚 《科技信息》2011,(3):I0315-I0316
泡沫混凝土是由水泥、粉煤灰、发泡剂和水,经拌和均匀形成的轻质、多孔的无机材料,其具有重量轻、保温隔热性能好、可现场施工等特点,可用于屋面保温(找坡)层,楼面(保温)垫层、填充层等,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建筑保温隔热材料。本文探讨了泡沫混凝土屋面及楼地面保温隔热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6.
在介绍目前通行的双屋面一般做法的基础上,进行其利弊分析:并根据双屋面的功能与经济要求,提出主次防水结合、坡平结合、防水与保温隔热结合以及屋面与立面建筑效果协调等改进措施与注意问题,可供设计与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fluent 6.3标准k-ε模型对我国沿海地区常见的低层双坡房屋屋面表面风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风向角(α=0°,45°,90°)、不同屋面坡角(H=0°,18°,34°,45°)、有无挑檐3种因素影响下屋面的风压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各参数对屋面风压的影响程度不同,风向角决定了屋面风压的整体布局,坡角对屋面风压分布的影响是整体性的,挑檐则只有局部性的影响。双坡屋面的局部风压峰值一般出现在迎风屋檐或屋脊附近,其值与屋面的坡度及风向角相关。在不同风向角下屋面坡度在18°~34°时,屋面风压值及其变化较小。该模拟分析方法克服了风洞试验存在的费用高、周期长、缩尺比影响大等缺点,可以更方便地辅助低层双坡房屋抗风设计。  相似文献   

18.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研究了以墙体开洞面积和建筑距离为变量对两栋串列双坡低矮建筑屋面风压及屋面易损部位风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施扰建筑屋面内风压受迎背风墙面开洞面积和两栋建筑间距离影响明显,在12 m建筑间距迎风墙面洞口面积为背风墙面的两倍时屋面平均内风压系数达1.41;开洞后内外风压共同作用使施扰建筑屋面净风压比封闭建筑外风压明显增大,各区域中背风屋脊区负风压最大,最大风压系数可达-2.34,平均负风压系数约-1.9,比封闭工况时增大了约90%.墙面开洞对受扰建筑屋面风压影响也较为明显.对群体开洞建筑风压的研究有利于了解群体建筑损毁机理,对沿海地区低矮建筑抗风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雷暴冲击风作用下双坡屋面的风压分布,建造了用于建筑风工程的射流风洞,并对低矮建筑的双坡屋面进行了测压试验.试验装置的气动测试表明,风场的风压分布和风速剖面与理论结果吻合良好,射流风洞可用于雷暴冲击风荷载的相关研究.然后,采用刚性模型的射流风洞测压试验研究双坡屋面的风压分布,为了使研究结果具有代表性,针对15°,30°和60°三种典型的屋面坡角制作刚性屋面模型,试验得到了模型在风场不同位置时的风压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建筑物位于雷暴冲击风场中心附近时,屋面风荷载为较大压力,较常规风荷载更为不利;建筑物远离风场中心时,3种屋面的雷暴冲击风荷载与常规风荷载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20.
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常见的两栋相同的双坡屋面轻钢厂房前后布置时,在不同距离不同风向角下其屋面风压的变化及影响,并与单体工况比较,获得了群体效应下低矮双坡屋面房屋的屋面风压的分布规律和特性.本文的研究可供门式钢架厂房群体建筑的抗风设计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