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安徽科技》2006,(10):31
近日,《中共芜湖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和《芜湖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及2020年远景展望》(以下简称《创新决定》和《规划纲要》),正式颁布实施。  相似文献   

2.
《汕头科技》2007,(1):13-20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中发[2006]4号)和《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国发[2006]6号),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决定》(粤发[2005]14号)精神,努力建设创新型广东,特制定以下促进自主创新的若干政策。  相似文献   

3.
为全面贯彻实施国务院批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推动全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新起点上增创新优势、再造新辉煌,2009年4月10曰,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贯彻实施《规划纲要》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安庆科技》2007,(4):39-41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结合我市“十一五”发展规划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为组织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参照安徽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方案》,特制定安庆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方案。  相似文献   

5.
王渝生 《科技馆》2006,(2):13-16
最近,国务院相继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两个《纲要》的发布,不仅描绘了未来15年加强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蓝图,而且也吹响了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进军号角。  相似文献   

6.
近日,国务院发布《围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这一纲要立足国情、面向世界,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是新时期指导我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7.
《科技潮》2006,(3):4
2月9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全文发布。4万多字的《规划纲要》,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是未来15年指导我国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我国尽快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勾画了宏伟的路线图。其中的八大亮点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 经北京市委市政府批准,《北京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于2008年6月23日正式向社会发布。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杨伟光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规划纲要》是北京市以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国家创新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文件。  相似文献   

9.
《华东科技》2006,(1):7-7
近日.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这一纲要立足国情、面向世界,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现.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书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是新时期指导我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0.
潘慧 《广东科技》2012,(1):23-26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按照《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要求,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广东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精神,广东省科技厅编制完成了《广东省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布实施。《规划》具体是如何编制出台的?《规划》编制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汕头科技》2007,(3):3-10
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制定并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  相似文献   

12.
2月9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4万多字的《规划纲要》,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是未来15年指导我国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工创新能力的决定》的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科学与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有关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发展的战略部署,根据高新“四位一体”的战略定位和实现“五个转变”的总体要求,提出如下关于推动高新区产业组织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4.
链接     
《华东科技》2006,(7):18-18
为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国务院和上海市分别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相关配套政策、《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配套政策里,分别对企业的自主创新作了相关规定,现摘录部分如下。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继续推进《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各项战略部署,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包括教育、科技在内的各项事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选择。《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相似文献   

17.
 科技规划在中国的科技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通过对新中国成立70年发展不同阶段的3个科技规划--《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1956年制定)、《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1977年制定)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05年制定)的考察,研究了不同时期科技规划的目的、实施方式和作用,分析了相同和相异之处,总结了科技规划成功的经验,并提出新一轮科技规划研究和制定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8.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就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9.
《科技园地》2006,(2):6-7
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制定并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太原科技》2009,(9):94-94
为配合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研究制定工作的深入开展,近日,国家科技部面向各地方、部门发布了《科技部关于开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执行情况检查评估工作的通知》。此次检查评估以《规划纲要》的任务部署为主线,以“十一五”期间全国科技工作为对象,重点内容包括8个方面:一是《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战略意义;二是自主创新战略实施的总体判断;三是“十一五”期间任务部署的分析评价;四是科技工作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改善民生中发挥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五是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性进展;六是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