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江淹拟古诗"总杂"中体现了多元、兼容的审美追求;"肖吻"中熔铸了诗人深刻的人生体验.其"凄凉感伤"、"平和澹然"以及"苍壮悲凉"的情感色彩和风格特征,既是作者多元、兼容的审美追求的实践成果,其苍壮悲凉之音,又冲击和高扬了南朝诗歌的情调,也传递了诗人的英特豪情.江淹拟古诗,实乃"坎壈咏怀之作".  相似文献   

2.
新知     
《河南科技》2012,(15):8-11
<正>女性更易老花眼看书、玩游戏时,用眼距离越近,对眼睛的伤害就越大。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女性阅读时,眼睛喜欢凑近读物,更容易伤害眼睛。研究人员还发现,女性配戴眼镜的年龄要比男性早。研究人员推测,由于男性和女性在双眼近距离聚焦能力方面本身并没有差别,因此"女性比男性更早戴上老花镜"可能是其他因素所致。其中一种原因是由于女性手臂比男性短,手捧书本的时  相似文献   

3.
新知     
《河南科技》2012,(11):8-11
<正>女性智商高于男性到底是男性较为聪明,还是女性更胜一筹?美国智商测验专家詹姆斯·弗林最新研究发现,女性智商的测试分数高于男性,这也是近百年来女性首次拔得头筹。弗林认为,对于以上结论可能有两种解释:一是现代社会的女性需要兼顾家庭和事业,所以能同时处理多项任务;二是女性的智商潜质本来就稍高于男性,只是现今才意识到这些。"出现这种结果是由于全球现代化所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神话与文学创作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其中也有关于神话故事的演绎。作者以神话故事为媒介,使作品蒙上了虚无主义和宿命论的悲剧色彩,给这部巨著增添了许多神韵,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意象是作品瞬间呈现出的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它在描写外物与表达内心的和谐交融中,使文本拥有一个丰富而又自由的文学审美空间。《简·爱》的风景描写较为突出地展现了小说的意象之美。作者夏洛蒂·布朗特以其对自然界的热爱,用敏锐的目光和独有的视觉来捕捉"火""月亮""风""霜""雨""雪""雾"等自然意象,或传达主人公细微复杂的心理感受,或预示人物的命运,或蕴涵宗教文化的象征意义,以丰富的内容与完美的形式,赋予作品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许地山认为文学是表现人生的,由于宗教和现实的原因,他作品中的人物全生活在一个痛苦的世界之中,被现实世界、精神世界、爱情生活中的痛苦包围着."生本不乐"是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巨大反差以及现实爱情与理想爱情的巨大反差造成的,是作者对现实世界的透视,是他对人生的终极体验.  相似文献   

7.
在别集编纂史中,唐宋时期作者对自己文集的编纂表现出普遍的自觉性。自觉地、有选择地保存自己作品的主要方式是焚弃与改定。唐宋皆有许多作者在编集过程中大量废弃己作;唐后期至宋,对己作屡作"改定"的现象愈益广泛;与"焚弃"、"改定"行为相关的"草稿"也在唐宋时期受到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8.
有诗佛之称的盛唐大诗人王维虽然生活清苦,但在精神上却实践着一种理想的审美生活,这种审美的生活方式不同于今日消费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前者注重超脱和自由,后者则注重物质的满足和感官的刺激,王维诗歌里体现的审美生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超功利的审美。  相似文献   

9.
从一个时代的工艺美术作品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作品所具备的特点以及人们的审美理念和生活品位。只有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和人们的审美情趣的趣味工艺品才能真正实现工艺美术的时代感。本篇文章从工艺美术的与时俱进和工艺美术同现代生活的联系出发,论述在设计工艺作品时要考虑作品的时代感、人们的审美情趣、消费观和价值观,将工艺美术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0.
在况周颐的词论中有一些与女性及其词作相关的内容,他不仅提出了应"别用一种眼光"来评女性词的观点,而且对于女性词的特点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此外况周颐在具体评论女性词时有时亦以对男性词的标准来衡量。  相似文献   

11.
《诗经》中的《卫风·氓》与汉乐府民歌中的《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闺怨情诗的先锋之作。通过对两部作品女子形象的比较,我们可以感受到随着封建礼教制度的确立,女性地位由独立自主逐步走向封锁禁锢的历史印记;我们还可以认识到文学作品是了解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它对我们解读当今社会的女性意识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乱转折的时期,儒学的衰落和玄学的兴盛,带来了新的审美文化。这一时期,魏晋士人形成了追求人格超越、重视自然、重情、追求女性之美等独具特色的审美风格,影响了当时的文艺创作和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13.
在这个追求个性的时代,艺术家们在作品中融合了越来越多的新元素,各种新材料、新形式、新内容层出不穷,一再挑战大众审美的极限.  相似文献   

14.
汉末至北宋是士族文化构型向世俗地主文化构型嬗变的历史阶段,文学与之作同构运动,在这一运动中,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在文化构型嬗变中的矛盾统一,是中世文学由"自觉"到"再自觉"的动力,而中世文学意象化与律化的双进程则是其主要线索.  相似文献   

15.
汉魏六银请代,篡乱继作,四百年间,沧桑易变,国祚频移,政治倾辄十分严酷。然而,土大夫文士们竟能如此泰然:谈玄的的依然清谈,佞佛的照样迷妄,隐逸者依然高蹈,旧朝之达官照样可以成为新朝的显宦。直到梁朝覆亡前夕,文坛上一直是一派"温柔敦厚"、"温而不忽"的平和从容景象。诗赋作品,或吟咏风花雪月,或叙宴飨游乐,或高唱隐逸佳遁,或抒个人穷通之慨;至如表现严肃的社会政治内容,反映改钥换代的题材,则几付阔如。惟有梁朝之覆亡,才强烈地震撼着一代士大夫文士的心灵,引起巨大的反响,并在文坛上留下了一批干古传诵的诗赋佳作…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选取2005—2012年我国城市男性及女性不同年龄段心血管病发病率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级比检验,确认所选数据适合进行灰色预测,为此运用所选数据建立相应的GM(1,1)模型.运用MATLAB编程,对男性及女性不同年龄段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分别拟合,拟合精度良好.作外推预测,得到2013—2020年男性及女性不同年龄段心血管病发病率的预测值.预测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的我国城市男性心血管病发病率高于女性,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漳州师院学报》2022,(2):131-136
声乐艺术是一种以人声音调为表现手赋予作品以意境、人物情感等的艺术。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作品内容合理创设审美情境,来诠释作品艺术与情感意境,从而帮助学习者在理解声乐作品的基础上更好地学习与表现作品。声乐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学会声乐技巧与作品的过程,也是一种创设审美情境、诠释作品情感与意境的审美思维的训练过程。教师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8.
潘向黎用自己的笔将其对生活与生命的关注进行了审美的再现,让读者感受到来源于小说这种文学影式本身的魅力.女性的视角造就她小说温情之美,而意象叙事的运用形成她小说诗的意蕴和散文化的风格.在<我爱小丸子>、<白水青菜>、<永远的谢秋娘>等的艺术创造上,充分体现了潘向黎对文学的现实性与美的坚守.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与不断发展,时代主流大众的审美文化摒弃其低趣味粗俗的成份,而逐步向精英审美文化意识靠拢,追求文化深度,伴随家居设计市场的不断发展,软装设计近几年已经成为家居消费的热点名词。提倡的"轻装修,重装饰"概念不断冲击着传统的"居者有其屋"的观念,悄然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消费群体已经从注重产品消费、功能消费转变到生活消费、文化消费,有意在为消费者打造带有个人生活品位的"专属"生活方式,现在不仅国内的家居设计行业由于专业软装设计师的加入而得到了整体提升,而且家居装饰产品销售行业也因为专业家居软装设计师的设计引导力量而焕然蜕变。把时代的设计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20.
音乐与《易》渊源甚深.《乾》卦的阳刚之韵与音乐至高审美境界"大音希声"早有息息相承的关系.一阴一阳之谓道,易道天地和谐.《乐记·乐礼篇》"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乐兴焉","乐者,天地之和也!"此与《周易》之基本的宇宙观颇为吻合.将《易》理与中国古代乐论相比较,可以看出音乐的一方面重要来源及音乐的本质.《乾》卦为《周易》之门户,其所蕴含的阳刚之道与音乐审美至境之"大音希声"有异曲同工之妙.深刻认识这一点,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对我们的音乐创作与审美将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