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普拉斯是美国自白派诗人中最富才情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爸爸》以其立体复杂的人物形象而富有深刻的历史化内涵。诗人将其独特的个人经历与整个社会历史环境紧密地结合起来。展现了一幅悲壮的历史画面。诗歌描述的是一个赋予多重身份的“爸爸”:爸爸、丈夫和男性代表。诗人通过对传统父权、夫权和男权制社会的疯狂颠覆而赢得女性主体意识回归。应当从精神分析、人物原型批评等角度对诗歌的颠覆性主题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2.
汉斯·罗伯特·姚斯是接受理论运动的旗手.姚斯接受理论的主要目标是创立一种新型的文学史.1979年姚斯撰写了《阅读视野嬗变中的诗歌本文》,在这篇论著中,他以伽达默尔解释学为理论基础,创立了一种将"感觉"、"阐释"、"历史"三个层面的阅读过程融为一体的阅读策略.我们认为,姚斯的阅读策略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卓越建树一、他的"感觉阅读"遏制了以菲什为代表的读者理论造成本文在无限地阐释中逐渐消失的趋势.二、他的"期待视野"创立了一个新的读者类型.三、他的"历史阅读"展现了文学作品的一个新维面--历史维面.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杨骚具有不可忽视的成就和影响。他最主要的文学成就是其新诗创作 ,他最突出的贡献之一就在于努力解决诗歌与现实、诗歌与时代、诗歌与大众的联系。他该方面主要的代表作 ,当首推其长篇叙事诗《乡曲》。  相似文献   

4.
当代美籍华人学者叶维廉先生的比较诗学理论,从语言和美学两个向度显示出中西诗学理论的差异:西方文化以逻辑推理把握世界,东方则通过具体经验体悟世界。西方诗歌传统主要是表现智性认识.而中国古典诗歌重在形象感受。东西方文化发展存在错位现象,英美现代诗具有与中国古典诗歌在美学和语法上"汇通"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贾岛是中晚唐之际以五言律诗表现山水隐逸题材的代表诗人,在中国诗史上源远流长的"清淡诗派"中应有一席之地。贾岛的五律创作对清淡诗风的艺术传统既有承续又有新变,也是对王维在清淡诗风传统中所确立的艺术范式的发展和新变。贾岛诗歌在晚唐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和声势浩大的追随。因此,贾岛及其后继者构成了中晚唐诗坛王维诗歌的主要接受群体。  相似文献   

6.
《全宋诗》辑录一代诗歌,程功甚巨,缺漏亦属难免。本文据《永乐大典》本《中兴礼书》及《中兴礼书续编》辑补了《全宋诗》未收之诗159首,为研治宋诗者提供些许材料。  相似文献   

7.
李东阳《联句录》一书在学术界鲜为人知,经考证,《联句录》原书并序跋共86页,缺第45页,存诗255首,残缺诗3句,涉及44名诗人,其中大部分都是茶陵派成员。同时,《联句录》主要反映了茶陵派斋居宴饮之乐,赠别怀友之情和怡游玩赏之悦,对其诗歌主题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了解茶陵派的创作思想。《联句录》的文献价值,主要表现在展现茶陵派的群体文学活动、提供李东阳新的生平史料以补史传之阙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从其朋辈的赞誉及《红楼梦》自身来看,曹雪芹具有深厚的诗学素养,这恰促成了他借小说以“传诗”的创作意识。具体而言,曹雪芹常常借小说人物之口来表达他的诗学见解,并通过他们的诗歌创作来践行其诗歌理论主张,可以说良好的诗学素养已成为曹雪芹小说创作的重要知识资源。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曹雪芹对《沧浪诗话》、《原诗》等诗歌理论著作及《唐诗品汇》、《后村千家诗》及《千家诗》等诗歌选本的深入研读与借鉴。同时,他对唐寅的诗作也不乏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9.
晚唐皮日休、陆龟蒙的苏州唱和是文学史上一次较为著名的文学活动。这次唱和的作品数量多,体裁涉及广,而题材又带有浓厚的佛道文化色彩。没有唱和前的知识储备、创作积累以及周围诗友的参与助兴,其唱和固然不会如此兴致勃勃。然而不纵横考察唱和发生前后的诗歌作品及周围诗友的诗歌创作,就无法准确认识此次唱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卢照邻是"初唐四杰"之一,其现存诗文中,始终充溢着忧愁悲苦的孤独寂寞之气。通过对其诗歌用韵情况进行统计,并与《广韵》进行比较,得出其诗歌用韵特点,即卢照邻诗歌用韵中同用独用与《广韵》中同用独用基本相同,且卢诗严格遵守四声分押,韵摄之间界限分明,没有跨摄押韵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初盛唐之交,陈元光《龙湖集》在诗歌题材、审美趣味、诗歌风格等方面均有所突破。《龙湖集》记载了诗人在闽地真实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对于以想象为特征的初唐边塞诗歌,是一种题材的发展。《龙湖集》出现了由雅趋俗的审羡变化,在诗歌当中展现闽南一带人民淳朴的民风,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而开拓了诗歌视野。《龙湖集》与初唐宫廷浮弱的文风不同,展现了清新刚健的新诗风。《龙湖集》是“盛唐之音的前奏曲”。  相似文献   

12.
音乐与《易》渊源甚深.《乾》卦的阳刚之韵与音乐至高审美境界"大音希声"早有息息相承的关系.一阴一阳之谓道,易道天地和谐.《乐记·乐礼篇》"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乐兴焉","乐者,天地之和也!"此与《周易》之基本的宇宙观颇为吻合.将《易》理与中国古代乐论相比较,可以看出音乐的一方面重要来源及音乐的本质.《乾》卦为《周易》之门户,其所蕴含的阳刚之道与音乐审美至境之"大音希声"有异曲同工之妙.深刻认识这一点,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对我们的音乐创作与审美将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家青禾的新作长篇小说《初霁》,同时并用了"内聚焦"和"零聚焦"两种叙述策略,从而多层次地展开情节和铺叙人物,展示了一种独特叙述策略的独特魅力;加之以家庭语境与社会语境的闪回运用,使这部力作取得了叙述学上的较大成功,具有不应忽视的创作学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永乐大典》残卷中所载的诗歌选本《诗海绘章》是一部由南宋人编选的唐宋诗合选本,其中某些诗人未见于《全宋诗》,某些作品《全宋诗》亦失收,因而具有一定的辑佚价值。从文学史来看,其保存的资料丰富了文学史的叙述,也印证了前人的记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恢复文学史的原生态。  相似文献   

15.
《诗集传》中为数不少的以地域释风名、以地理释诗风、以地理释习俗、以地理释经济、以地理文化解讲诗意和以地域明教化、观风俗的作法,给人明晰的地域感觉。朱熹认为造成文学地域性的因素有地理、政治教化、种族传统乃至经济。他认为地域土质影响人之情性,而人之情性又影响诗歌、音乐的风格,诗歌、音乐的风格再影响到它的读者。这种解读《诗经》时的地域意识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本于历史传统、时代风习与文本特性。朱熹所运用的自觉的地域分析方法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现有的《诗经》研究主要有两种视角:传统的《诗经》研究将其视作神圣的儒家经典,从经学的角度来研究;现代《诗经》研究将其视作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从文学的角度进行研究。除此之外,还应该有第三种视角,将其视作古代的教本,从教育的角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李白诗歌抒情主体常常围绕着三个方面的关系活动:时空关系、物我关系和行藏关系。这三者关系的融处,使得李白诗歌抒情主体顺着个体经验的曲线向前蜿蜒迈进,在抒情主体的主张与对话、紧张与游离中,构成其诗歌抒情的戏剧化内质。  相似文献   

18.
上古祭坛是早期文坛。祭祀诗是祭祀文学的源头,也是中国早期文学的重要形态。从祭祀诗的功用出发,以是否直接运用于祭祀典礼为依据,祭祀诗可分为祭祀典礼上的祭祀歌辞和以祭祀场景为描写对象、以祭祀活动为创作题材的祭祀诗两大类型。前者是祭祀中的“诗”,后者是《诗》中的祭祀。对两种祭祀诗歌形态的辨析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中国早期祭祀诗的特点,认清上古祭祀和早期文学的内在联系,从而界定祭祀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全宋诗》总成一代诗歌之文献,劂功宏大。但因宋季诗人诗作数量特多,故求其尽善尽美,有嫌强人所难,其存在疏漏,在所难免。今据石刻等资料在他人补遗的基础上续搭宋诗百馀首,以期对有关诗人诗作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墨经》是“世界最古名学之书”.墨家深刻研究了“名”的本质、分类和定义,这些构成了墨家逻辑学之概念论.据此,墨家开历史之先河,对数学概念进行了准确而严密的定义.着重剖析了墨家的定义方式对后世中算家,特别是刘徽界定数学概念的影响,从而进一步肯定了《墨经》在中国传统数学和世界逻辑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