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于老的“四种消费品理论”是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现状”与“现今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角度”提出的。多年来,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但是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尚无更多的改变。于老从生产力的角度试图将“四种消费品理论”引入传统政治经济学的“生产一消费”理论体系中,细化并且深化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消费环节  相似文献   

2.
于光远先生的“四种消费品”理论,是对传统经济理论的一个新发展。我们知道,消费是经济运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消费就必然有消费品。而于老的精彩和深邃之处在于他从“四种消费品”人手,来让我们认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规律以及消费在社会进步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休闲、消费与人的价值存在——经济的和非经济的考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面对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的人们休闲与消费现象,本文以哲学为基点,并结合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休闲与消费虽然都具有经济学的性质,但由于它们实际上都是人的具体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所以在本质上应该是人的价值存在的表现,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休闲、消费与人的价值存在:-经济的和非经济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斗斗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7(5):50-53,F004
面对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的人们休闲与消费现象,本文以哲学为基点,并结合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休闲与消费虽然具有经济学的性质,但由于它们实际上都是人的具体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所以在本质上应该是人的价值存在的表现,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作为科学哲学概念的创新——发现与创新的关系辨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试图把创新概念从经济学推广到科学哲学。作者回溯了历史上研究科学发展问题的三个导向:理性-逻辑的、心理-社会的和综合的,揭示了发现概念所包含的创新意蕴。进而指出发现作为创新的本质是现念创新、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6.
最近李伯聪教授出版了《工程哲学引论》一书,现仅就已读的部分谈几点随想与感受。 一是关于人的本质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一谈到人的本质,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援引马克思的名言“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当然是没有疑问的。但人们往往忽视了马克思还把人的本质与生产力联系起来。在《1844年经济学  相似文献   

7.
"物象化论"是日本学者广松涉对中晚期马克思思想理论的一个特定的称谓。所谓"物象化论"简言之,就是把"关系"看成"物",并对这样的物象化批判加以揭露的一连串的逻辑构造。在"物象化"视域下,消费社会与消费主义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到特定阶段的特殊产物;人们之所以把消费看成是消费社会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内容,关键在于对消费社会中"人"的规定的物象化谬误。在消费社会中,"人"是一种物象化的存在,因而,在物象化视域下看待消费正义问题,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人"的物象化规定,透过"物象"的樊篱去关注消费背后的意义更深更远的关系意蕴,如此才能真正理解和解决消费正义问题。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自然律,它是实在本身还是由科学定律所限定的某种描述与解释?什么是必然性,科学中的规律必然性内涵究竟是什么?本文在对"规律"与"必然性"多种内涵揭示的基础上,把规律必然性作为理解科学的核心.规律必然性呈现为一个由不同层次必然性构成的层级,包括逻辑必然性、理论必然性与实践必然性.结论处指出,理论具有面向未来的实践预言力是科学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9.
如何进一步发展中国古代科学史的研究?本文从“李约瑟问题”得到启发,认为如果把注意力从反问题“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发生”转移到正问题“为什么中国文明在把人类对自然界的知识应用于人类实际需要上比西方文明更有效得多”上来,则可以发展社会学与文化取向的中国科学吏研究。这样的研究就不再仅仅是“科学事实”的考证,而是从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视角,研究中国古代科学与社会及文化相关的多方面的问题。本文以宋代为例,提出了一些可以照这一思路开展的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航艇发射导弹不伤身看过舰艇发射导弹的人也许会问:导弹助推火箭的尾焰温度那么高,在舰艇上发射时,与舰艇的距离又那么近,会不会把艇体烧坏呢?为了不被烧坏,舰艇又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最优秀的文化之一,但现代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西方文化基础上的。现代经济学有两个根本问题:一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问题;另一个是生产和消费之间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比如说,一件商品,在你没有购买之前,它无论是存放在  相似文献   

12.
情境化与创新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回答三个相关的问题,即什么是创新文化?如何构建创新文化?以及新经济时代的创新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本文认为,情境化是探索并建构创新文化的有效途径,而情境化则是通过各种创新行为与其情境之间的解释循环来实现的.情境的变迁使得创新文化的构成性条件及其建构方式都将发生相应的变化,致使新时期的创新文化呈现出地方性、开放性与不确定性等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脑筋急转弯     
1.什么破了比不破要好?2.华仔因工作需要有很多交际应酬,虽然每天都很早回家,可是他老婆还是不停地抱怨,为什么?3.用菠萝和西瓜打头,哪一个比较疼?4.三个人共撑一把伞在大街上,身上却没被淋湿,为什么?5.什么东西比乌鸦更讨厌?6.开垃圾车的老王司机,夜里把车开出去以后,街头巷尾却没有半个人出来倒垃圾,为什么?7.一只鸡、一只鸭、一只鹅都关在冰箱里,鸡鸭都冻死了,鹅却活着,为什么?8.什么时候看到的月亮最大?9.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何时发生?10.什么东西越洗越脏?12.毛毛虫回到家,对爸爸说了一句话,让爸爸当场晕倒,它说了什么呢?13.一位卡车司机…  相似文献   

14.
你是否也跟我一样曾在内心深处思考过这些问题——"为什么他的手指比我的长""为什么她长得比我高"为什么我不喜欢吃蘑菇而他喜欢""为什么她的想法总是跟我的不一样"……那到底是什么造就了这些差异呢?《有趣的人体:什么组成我?》一书将在充满乐趣的故事中同我们一起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5.
人的尊严与生命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科学技术在生命科学、生命医学等领域的广泛运用,人的尊严是否是生命伦理学的重要概念,成为学界争论的焦点,什么是人的尊严?其主要特点是什么?人的尊严问题贯穿于生命伦理学内容的五个层面:理论、临床、研究、政策、文化.人的尊严是生命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尊重人的尊严是生命伦理学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6.
正益生菌到底是什么菌?对普通人群到底有没有实质性益处?那些宣称含有益生菌的食品,以后我们是吃,还是不吃?前不久《新科学家》杂志发文称,益生菌基本无益,甚至可能有害。那么,益生菌到底是什么菌?对普通人群到底有没有实质性益处?说到菌,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是细菌,而且总习惯性地认为细菌有害。其实,要没有细菌,人是无法存活的。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并逐渐把人类带进了一个科技社会。面对这个由科技所建构起来的全新的世界,喜欢的人高兴地誉科技为“天使”,反对的人则极力贬科技为“魔鬼”。然而,无论是“天使”还是“魔鬼”,都是人类在传统的宗教社会中所形成的概念,科学技术究竟是什么,尚未完全从神灵世界中超度过来的人类,实在是没有任何现成的词汇可以概括,许多人唯象地把它描述为“双刃剑”,用的还是前现代社会中的词汇。  相似文献   

18.
"教育产业化",即把教育产出商品化,它是市场经济对教育领域的一种影响的表现,那么,是不是真的在中国也要搞"教育产业化"呢?本文试图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来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9月26日,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创始人于光远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于老一生学贯"两科",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整个学术生涯中,他开拓了许多新的学科领域。同时,于老还积极探索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现代社会经济生活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国许多经济体制改革和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都是由他率先或较早提出,并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决策。他是中国当代思想解放运动和改革开放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作为他所开创事业的继承者,努力弘扬和践行于老"独立思考,只服从真理"的精神,追思和传承于老的  相似文献   

20.
<正>究竟如何深刻理解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时代抉择的内在逻辑?如何释放新质生产力发展澎湃动能,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有效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科技创新作为核心要素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并进一步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