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借鉴国内其他地方盐业发展的经验,结合相关调查,分析当前自贡盐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制盐生产分散,盐业物流经济建设迟缓,盐业管制的外在体制加剧了自贡盐业的产销矛盾,生产成本过高,盐文化旅游发展缓慢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以《自贡盐业历史档案·契约卷》为材料,选取其中令人费解的六则俗语词"承首""出佃""锅份""伙办""起班"和"下节",根据语境并结合传世文献进行研究,以冀消除自贡盐业历史档案的阅读障碍,并补充《汉语大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辞源(第三版)》《近代汉语词典》等大型辞书的词条或义项.  相似文献   

3.
论潍坊盐业的起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先民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发现并开始使用盐。山东潍坊是最早发现盐并开始制盐的区域。本文对山东潍坊盐业的起源和发展、制盐体制和技术、盐的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做了深入探讨,基本勾勒出山东潍坊自古以来盐业的发展史。现在,四川的井盐、山西的池盐和江苏的海盐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山东作为北方海盐最大的产盐基地,其理论研究鲜见于研究领域,这与山东经济发展大省显然是不相符的。本文试图从潍坊盐业的起源和发展做一些试探性的研究,以其抛砖引玉,为鲁盐研究和盐文化的发展做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4.
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楚等国都曾在两淮地区经营盐业,秦汉时期两淮盐业得到集权政府的重视,尤其东汉郡县直接管理的民营官税更是刺激了两淮盐业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两淮盐业经济始终在连年战火中求得生存,而隋朝至唐初一百多年的无税制,使得两淮盐业经济相对突飞猛进,后经第五琦和刘晏的盐法改革,两淮盐业已经成为帝国赋税收入的重要来源。宋元时期两淮盐业虽受战乱影响,但由于统治阶级的重视以及生产技术的进步,两淮盐业生产规模较之从前有较大提高。明清政府沿袭元朝设立的两淮都转运使司,并实施开元法、票盐制、纲盐法等改革政策,两淮盐业生产达到鼎峰。  相似文献   

5.
隋开皇三年至唐开元初年,是封建王朝放开盐禁的无税时期,其后即走向"征税".唐朝中期,为资军用,国家盐政得到有效的治理,刘晏推行的就场专卖制,客观上有效地刺激了三峡地区盐业生产的大发展和长江三峡盐业运销的繁荣.至唐代末期,三峡井盐业成为军阀"拥兵自重"的主要经济支撑.唐代盐政与三峡盐业像一面镜子,映现出唐王朝由盛而衰乃至彻底崩溃的整个历程.五代时期,三峡地区前后归属虽多有变化,但对盐业生产与管理仍然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6.
《榆林科技》2006,(4):I0002-I0002
榆林市盐业公司是全市唯一负责全市食用盐及除两碱工业用盐以外的工业、农牧业用盐的国有专营公司,成立于1993年1月,属全民中型企业。隶属榆林市盐务局,现有固定资产达400多万元、占地3.2亩。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辽宁海洋盐业资源的调查,分析和对辽宁盐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贯穿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探讨辽宁海洋盐业的合理、优化布局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汉、唐时期历史文献考究可知:白族开发盐业,不仅历史悠久,成就辉煌,而且在汉代就形成了影响巨大,极其有名的"金马碧鸡"神话传说和其它文化现象。本文分三个部分论述了唐朝时期白族盐业生产的辉煌成就,白族"金马碧鸡"盐神文化的千古影响。  相似文献   

9.
自贡市档案馆收藏有丰富的盐业档案,这些盐业档案中含有大量的民国公文。这些公文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机关间往来公文、机关与人民间的往来公文,财政部盐务总局、四川盐业管理局(后改为川康盐务管理局)、富荣两场公署及各自所辖分署便通过这些公务处理川康盐区各种盐务。通过研究可知,盐业档案中的民国公文呈现出时代鲜明、关联性强以及不够严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四川南部的自贡市,有一个具有当地特色的专业性博物馆——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自贡是我国著名的井盐产地,1939年因盐设市。这个地区开始产盐的年代,可以上溯到一千八、九百年前的东汉时期。唐代以来,这里是四川重要的产盐区之一。后来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