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柴胡为常用中药,品种较多,来源复杂,特别是与其同属的植物大叶柴胡的根茎及根有较大的毒性,如不注意鉴别,便会引起中毒死亡。本文对柴胡与大叶柴胡作了植物形态、外观性状、显微特征与理化鉴别等生药学对照鉴别,为识别柴胡与大叶柴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柴胡是一种常用中药。有“北柴胡”“南柴胡”之分。市场上时而出现的“大叶柴胡”有毒,应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3.
高鹏寿  唐保利 《汉中科技》2010,(4):28-28,48
阐述了柴胡的生物学特性和药用功效,介绍了柴胡人工栽培技术要点,主要包括整地、选种、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收获和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4.
丁慎德 《科技信息》2012,(7):370-370
通过化学方法,UV光谱,薄层层析图等分析测试手段检测了柴胡的有效成分,并对柴胡生品和醋炙品所舍有效成分挥发油,皂甙进行了定量实验研究,总皂甙含量基本不变,而柴胡醋炙品比其生品含量下降了约20%,其1:10蒸馏液在276+1nm波长出的光密度值下降约26.7%,所以醋炙可影响柴胡的有效成分的收率。  相似文献   

5.
对产自甘肃陇西的1种栽培柴胡、礼县地区的1种栽培柴胡、1种野生柴胡以及产自山西万荣的2种栽培柴胡的根和叶进行了显微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甘肃陇西地区的栽培柴胡根的木质化程度低,韧皮部相对含量高,韧皮部占根半径的6/7;甘肃礼县地区的野生柴胡和栽培柴胡以及山西万荣的栽培柴胡根的木质化程度都很高,韧皮部相对比例低,韧皮部和木质部的比例分别为1/1、3/5、1/2和1/2.另外,所取5种柴胡样本的叶结构相同,只是叶的大小略有差别.  相似文献   

6.
柴胡细胞固定化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在附加KT0.2mg/L、DPU3mg/L的MS培养基中,进行了三岛柴胡幼茎愈伤组织细胞的悬培养和固定化培养。从悬浮细胞培养物和培养液、固定化细胞培养液中检测到有柴胡皂甙存在,其中悬浮培养物中柴胡皂甙的含量为0.72%。悬浮培养中培养物的生长速率约比固体培养高十倍。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伤寒论》条文和研究文献,结合临床诊察方法和腹部证候特点,对胸胁苦满这一《伤寒论》中重要的证候表述进行归纳、分析和探讨,认为胸胁苦满包括自觉性和他觉性二种含义,他觉性胸胁苦满为少阳病主要腹证,其证候意义及诊察方法明显具有少阳病病机病位特点。同时,举出具体病例的诊治,探讨胸胁苦满结合腹力等因素进行四诊合参,对于临床柴胡类方证应用具有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七种草药振荡反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电势法和振荡技术研究了党参、白术、当归、黄芪、升麻、柴胡、甘草的振荡行为,揭示了传统草药经验用量的科学依据,提出了草药用量的最佳范围为党参8~18g,白术10~20g,当归8~18g,黄芪8~60g,升麻10~60g柴胡10~20g,甘草8~18g。  相似文献   

9.
柴胡细胞悬浮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柴胡愈伤组织的诱导以适当浓度的2,4-D和细胞分裂素的配合使用效果较好。在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的情况是接种后的9 ̄18天迅速生长,18天后基本停止生长;pH值随培养的进程由开始时的5.8逐渐降至4.9(第9天),然后又出现回升。对培养液的检测表明:未分化出根的柴胡培养细胞也能生成柴胡皂甙。  相似文献   

10.
中药柴胡又名茹草。我国自古以来就用它解热、治疟疾及流行性感冒等。历代。《本草》和医书都有记载。神农本草经列柴胡为上品,汉代名医张仲景用柴胡加龙骨等药作治疗伤寒要药,秦汉以后应用更广,明代,《本草纲目》记载:“柴胡生山中,嫩则可茹,老则采而为柴,故苗有云蒿、山莱、茹草之名,而根名柴胡也。近年来国内在柴胡解热方面,取得很好的疗效,剂型也有改革,不少地区制成柴胡注射液应用。  相似文献   

11.
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结合SPSS统计软件,对柴胡不同部位中微量元素进行定量定性综合评价.通过对柴胡花、叶、茎、根中Ca、Mg、Na、K、Fe、Mn、Cu、Zn元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为大规模开发利用柴胡资源,以及柴胡的药物功效学和微量元素的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了提取温度对柴胡水提取液药效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脂多糖致大鼠发热模型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分别研究了60℃和100℃时提取制备的柴胡水提取液的药效作用。结果 1)60℃和100℃提取时所得的柴胡水提取液均有一定的解热作用,其中60℃条件制备的柴胡水提取液(B液),在造模后4 h和5 h体温降幅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作用效果与阿司匹林相当,且解热作用稳定持久;而100℃时所得的柴胡药液(A液)解热作用较差。2)两种制备方法所得的柴胡水提取液均有较好的抗炎作用,耳廓肿胀度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极显著(P〈0.01),60℃时柴胡提取液B的抗炎作用好于100℃时柴胡提取液A的抗炎作用,但差异不显著。结论 60℃时柴胡提取液解热效果更佳,提取温度对柴胡的抗炎作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柴胡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描述柴胡特征特性的基础上,从选地、整地施肥、种植、田间管理、病害及其防治、采收六个方面介绍了柴胡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柴黄颗粒中柴胡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波长545 nm处对样品中的总皂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柴胡总皂苷在0.038~0.266(mg.m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该法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6%,RSD为1.8%(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简便、快速,重现性好,适合用于测定柴黄颗粒中总皂苷的含量,可为柴黄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柴胡(Radix Bupleuri)是我国的传统中药材之一,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有着重要的开发价值。但目前仍不能对柴胡的作用机制有明确的定论。本文对近10年来柴胡的现代临床应用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柴胡药理作用及临床安全有效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干旱胁迫下,用不同浓度水杨酸(0,1,3,5 mmol/L)处理柴胡幼苗,通过测定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研究水杨酸对柴胡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水杨酸处理能显著影响柴胡幼苗的过氧化物酶活性、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其中,用3 mmol/L水杨酸处理后,柴胡幼苗中的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显著减缓,丙二醛含量增加减小,相对电导率减小,脯氨酸含量增加显著,对柴胡幼苗的抗旱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分析,我们对包括9种42居群东亚广义三岛柴胡在内的柴胡属23种53居群植物的nrITS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两种方法得到了相似的系统树,结果显示,东亚广义三岛柴胡并不是一个单系类群,48个内类群被分成两组:第1组的5个分支包括了广义三岛柴胡的大部分类群,并与《中国植物志》的处理一致.2n=26的所谓亚洲三岛柴胡与2n=16的欧洲狭义三岛柴胡是不同的种.第2组则主要包括了分布于中国西南的竹叶柴胡与欧洲的狭义三岛柴胡.根据本研究结果及前人的工作,我们认为,东亚广义三岛柴胡起源于两条不同的谱系.文章最后对当前GenBank上传的广义三岛柴胡中的一些有疑问nrITS序列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北柴胡是伞形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的传统中药材,以根入药,柴胡化学成分中的皂苷对其药用性质起主要影响作用.本文在北京东灵山选取4个海拔梯度(1400、1600、1800、2000m),通过测定野生北柴胡的形态特性、生物量以及皂苷,探讨海拔对柴胡皂苷的影响以及适宜的采收季节.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含水量增加,柴胡通过降低高度和比叶面积(SLA),增加叶片厚度来适应高海拔低温和强风的环境条件;海拔变化对柴胡的产量和皂苷有不同的影响,在1600m 处总皂苷最高,而在1800m 处有最高的根生物量和单位面积总皂苷;在不同海拔梯度下,柴胡侧根中总皂苷高于主根;在不同的采收期,柴胡皂苷差异显著,7月份开花期总皂苷明显高于9月份收获期.本研究结果将为东灵山种植和道地柴胡采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红外指纹图谱方法,对目前医药市场上中药材柴胡的真伪进行鉴别.方法应用红外标准图谱的方法,将我们测得的红外标准图谱与全国10个城市购买的柴胡样品以及柴胡伪品的红外图谱进行相似度对比.结果柴胡红外标准图谱与样品图谱相似度极高,与伪品相似度较低.结论采用红外图谱的方法对柴胡进行质量控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利用检测胰腺腺泡蛋白分泌量表征胰酶分泌 ,研究柴胡总皂甙及柴胡皂甙单体 促胰腺腺泡酶分泌的量效特征和时效特征 ,并探讨胞外 Ca2 浓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柴胡总皂甙及柴胡皂甙单体 促酶分泌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强 ,且趋向饱和 .柴胡总皂甙促泌作用动力学呈现早期的高促分泌相和随后的低促分泌相 ;而 1 0 - 5 mol/L柴胡皂甙单体 的促泌动力学则出现了前期的低促分泌相 .胞外 Ca2 浓度为零 ,降低了柴胡总皂甙低促泌相的作用 ,并致使腺泡分泌趋向停止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