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矿山生态建设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治理、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矿山水土保持、矿山生态植被恢复等工作。就如何在攀枝花兰朱铁矿区范围内做好矿山生态植被恢复工作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西藏自治区作为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点,对我国生态安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对西藏的矿产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矿山迹地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西藏因其独特的高原气候和特殊的自然条件,其矿山迹地的环境治理有别于一般区域的治理经验.在深入西藏阿里、那曲等地区矿山迹地实地考察、测绘勘测的基础上,对研究区高分辨率影像进行遥感解译,以典型矿山为例分析说明了西藏自治区矿山环境现状及矿山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西藏粗放式矿山开发遗留的大量采坑和弃土弃渣等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及环境问题,增加了生态恢复难度.为保障西藏自治区矿山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根据藏北高原极度脆弱的生态环境特点,以藏北高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探讨适合西藏砂金矿山迹地治理的理论和技术支撑,在管理和政策上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寿县八公山景区放牛山石料矿山生态恢复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牛山矿山位于寿县城北约1km处,是一个以石料开采、加工为主体的矿业实体。该矿山在开采过程中极大地改变了原生景观生态系统,导致矿区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地表景观破坏;水文干扰与水质污染;大气污染与微气候扰动;土地资源的破坏与占用;水土流失加剧等。对于正在开采矿区应科学划分禁采区和可采区,分门别类进行生态恢复工作;对于废弃的采石迹地的生态恢复可以分别采取石壁植被防护法、坑口迹地复垦绿化法、矿区景观再造法进行规划布局。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治理迎泽区矿山开采对植被造成的破坏,采取判读航片和现地调绘的方法,对全区矿山占地做了详细调查;对矿山占地的植被恢复提出了5种具体造林树种配置模式和主要技术措施;并提出了综合治理非法采矿和矿山资源有效开发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顶山矿山存在的矿渣堆边坡不稳、破坏地形地貌自然景观、压覆土地植被、泥石流等地质环境问题,通过分析研究,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保护区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6.
王义忠 《汉中科技》2009,(6):49-51,59
对矿山露天开采遭破坏的生态环境的恢复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不同植被恢复方法方案的介绍和对比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充分说明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矛盾是可以化解的,只要重视对生态的恢复保护,方案合理,措施得当,就一定能扼制和避免因矿产开发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并且在植被恢复治理中还能取得附加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今后矿山生态保护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7.
在矿山迹地上引种油甘子(P.enblicaLinn.)、俏蒲桃Acmenaacuminafissina(Bl)Merr.etPerry]、红木(Bixaorenana)、山毛豆(TephrosiacongolensisA.chev)、翅革决明(CassiaalataL.)等五种小乔木类树种,营造植被恢复试验林。结果表明,五个树种都表现出较强的生长适应性,植被恢复效果好,油甘子、山毛豆、翅革决明生长速度最快,而红木、俏蒲桃次之。  相似文献   

8.
矿产资源开发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矿山开采又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导致矿区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矿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系统分析了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并根据典型矿区生态恢复的成功经验,总结了适合我国矿区生态恢复的典型技术,主要从矿区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矿区植被的恢复,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三个方面来论述。  相似文献   

9.
马兰庄铁矿排土场生态重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土场生态重建是采矿迹地生态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尽快恢复排土场植被,改善矿区生态环境,马兰庄铁矿采用工程复垦与生物复垦相结合的措施,初步建立了人工林生态系统.根据马兰庄铁矿排土场的生态破坏类型,采取排土场覆土生态重建的模式,对排土场进行分区治理,选取试验基地进行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试验.根据所选植物的生长状况,筛选出刺槐、紫穗槐、油松、连翘、火炬树、胡枝子、沙棘等适宜于排土场立地条件的先锋植物和适宜树种.  相似文献   

10.
喀斯特山区森林火灾后火烧迹地植物更新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安定  彭熙  张建利 《贵州科学》2014,(1):40-46,57
本文通过不同森林火灾程度火烧迹地样地调查,研究火烧迹地幼苗库及芽库的物种种类、数量,并计算重要值,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火灾程度火烧迹地幼苗数量、种类有较大差异,优势种不完成表现为火灾前群落特征;不同森林火灾程度火烧迹地芽库数量、种类也有较大差异,森林火灾后火烧迹地上芽库的数量占优势,主要以萌发能力较强的植物组成,一般、重大、特大森林火灾在100 m2内芽库数量占总数量的比例分别为91.67%、67.19%、75%。因此,在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除了以种子萌发来恢复植被以外,其最主要方式取决于芽库的数量。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矿山环境的恢复治理也越来越得到重视。本文首先分析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接着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必要性、评估、治理模式、治理技术、治理成效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针对前边的探索研究,归纳总结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矿山废弃地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矿区土壤修复是确保生态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开采方式、复垦理论、土壤类型、修复技术、生态效益评估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矿区土地复垦的研究进展,并对我国矿山土地复垦工作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1)在矿区土地复垦程中,应关注前期的准备工作与后期生态恢复的最佳结合;实现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治理,对促进矿区土地快速修复起到关键作用.(2)土壤修复措施需要实现进一步创新,要开展多领域、多学科协作发展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方法;加快土壤理化性质的恢复,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小气候.(3)需要对矿区进行修复生态效应评价,建立较为一致且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对矿区土地复垦治理方案的建立与实施均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植被恢复效果是该区生态环境研究的重点,其中地上生物量与净第一性生产力又是体现植被恢复效果的重要指标.本文对整个"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的植被地上生物量与净第一性生产力进行调查计算,并将这两项指标在工程第一阶段实施前后的状况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整个京津风沙源区植被地上生物量与净第一性生产力上升;植被地上生物量与净第一性生产力低的土地面积逐渐减少,地上生物量与净第一性生产力高的土地面积逐渐增加;区域内土地具有良好的植被恢复潜力与趋势.表明整个治理工程经过5年的努力,植被恢复取得一定治理效果.研究结果可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第二阶段提供基础数据及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开山采石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为了有效遏制采石场对城乡环境的不利影响和破坏,加强采石场的规划管理和采取生态恢复措施已迫在眉睫。阶段植被恢复的概念是在矿山台阶式开采的基础上边开采边恢复。矿山在开采过程中,除必要的道路、工业场地、贮料场、弃渣场外,其余空闲场地应逐年进行植被恢复,使矿山每年保持相对固定的裸露地表面积,达到植被恢复最大化,最大程度的减少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5.
混采废弃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或许将成为未来环境保护的热点之一。通过论述铜川市陈炉镇混采废弃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发育特征,在详细勘察的基础上,运用地质灾害防治及其他相关工程理论,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环境恢复治理方案,以期在无法恢复原有环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造。探讨了废弃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新思路,为其他类似地区的环境恢复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湖南省双江口萤石矿矿山地质环境野外调查,总结了双江口萤石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并分析了其发展趋势。根据分析结果,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进行分区,划分为废石堆场破坏土石环境影响较重区(Ⅱ)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轻区(Ⅲ),并提出了恢复治理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云  熊立  吴雨夫 《江西科学》2021,39(3):483-489
为查明江西省内废弃矿山地质环境问题,2016—2018年间,原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编制了《江西省矿山地质环境详细调查技术指南》,并以此为指导对省内废弃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详细调查.结果查明,江西省内现存废弃矿山6070座,总面积615.92 km2;废弃矿山在各设区市均有分布,矿种以建材及砖瓦粘土矿为主,开采方式以露天开采为主,原有生产规模则以小型为主.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和土地资源破坏是废弃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最主要表现形式,其次为含水层破坏,再次为水土污染,破坏最小的为地质灾害(隐患),总破坏面积26112.40 hm2.废弃矿山以人工治理或自然恢复方式,恢复治理面积总计7877.83 hm2,恢复治理效果"良好"等级居多.提出了自然恢复、"轻型化"恢复治理、生态修复、恢复治理从"表面"转向"里面"、积极探索废弃矿山综合利用途径、认同废弃矿山景观的存在等6条恢复治理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湖南省湘潭锰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采用多元化方式整合资金,中央、地方、企业、社会多方联合,形成合力效益,多种治理措施齐头并进,走出了一条矿山环境治理的新模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治理效果,达到了预期治理目的,为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为今后我省乃至全国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模式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磷矿开采废弃地旱冬瓜群落特征及对植被恢复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抚仙湖流域磷矿废弃地剥离表土堆积区自然恢复形成的旱冬瓜群落的物种组成、空间结构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相关性问题,探讨了该地植被恢复中旱冬瓜群落的形成特点.结果表明,剥离表土堆积区由于周围旱冬瓜母树种子的传播,在2~3年内即可在废弃地形成2~4m高的旱冬瓜幼林.群落的盏度和物种组成较稳定。在矿山废弃地自然植被恢复中具重要意义,可作为同类地区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刘丽君  张彩霞  郭垒 《山西科技》2013,28(1):142-144
以五阳矿矸石山边坡生态恢复为试验研究对象,采用植生袋生态恢复技术,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矸石山坡面植被恢复,呈现出景观效果.介绍了植生袋植被生态恢复技术的施工工艺,并与传统矸石山绿化技术进行了比较,为该地区及周边矿山矸石山绿化的新技术应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