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秦岭中段南坡,是我国野生大熊猫重要研究基地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熊猫研究工作者在保护区内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大熊猫研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对区内大熊猫的长期跟踪观测,更使他们获得了许多有关大熊猫的鲜为人知的生存和繁衍的秘密……  相似文献   

2.
1月,大熊猫被定为1990年在北京举行的亚运会吉祥物。2月4日,四川平武县对大熊猫“瞎瞎”进行白内障摘除术。“瞎瞎”,雌性,十二岁,于1984年11月1日在平武县木皮乡捕获,右眼患角膜白瘢,左眼患白内障。2月28日,我国林业部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以及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在卧龙召开会议,决定进行第二次全国性大熊猫普查工作。3月26日,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大古坪悬马沟  相似文献   

3.
自法国传教士兼生物学家阿曼德·戴维1869年3月1日在四川宝兴县发现大熊猫以来,迄今132年间,无论是国内外动物园圈养的,或人们通常见到的,还是中国政府作为重礼、国礼,赠送给诸多友好国家的大熊猫,皆为黑白两色。人们从未想到大自然中竟栖息着其他色别诸如棕白色、金棕色、纯白色的大熊猫。近年来,白色大熊猫在全国大熊猫三大分布区之一的陕西省佛坪县,奇迹般地出现,井以此打破了的大熊猫研究史上"单一性"的学说。2000年11月21日,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人员梁虎成同佛坪县武警中队两名战士,前往其辖区三管庙保护站途中,在大熊猫集中分布区的岳坝乡火地坝上端海拔1800米的竹林间隔空地,目睹1号浑身毛色为纯白色略带淡黄的成体大熊猫。这是人们近30年间的第4次重大发现。人们通常见到的黑白相间的大熊猫,除眼圈、耳朵、四肢、肩胛等部位为白色外,其余部位皆是黑色,而这次发现的白色大熊猫的共同特  相似文献   

4.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的特产动物,并已被公认为世界最珍贵稀有的物种之一。大熊猫只生存在我国的四川、陕西和甘肃极少数地区的竹林中,为我国一类保护动物。它受到特别严格而周密的保护,除非是供  相似文献   

5.
李天培  李巍 《自然杂志》1997,19(4):235-237,F003
地处秦岭中段南麓腹地的陕西省佛坪县,是著称于世的“天然动物园”,境内以大熊猫、羚牛、金丝獭、华南虎为主的珍贵稀有野生动物,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1980年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使羚牛种群在良性循环中不断发展壮大,1984年,佛坪的《金色的羚牛》电影纪录片在国外放映后引起了反响,国内一些动物观赏展览和科研单位、国外一些旅行家和动物标本收藏家,前往联系支援活体羚牛或入境进行科学研究和旅游观光,使秦岭羚牛首次进入异国他多,为传播中国动物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拯救熊猫     
中国农民们喜欢谈起一个藏族老人的经历。这位藏族老农曾看见一只大熊猫在他的小屋里大嚼贮存的牛饲料。老农微笑地说:“那是只漂亮的白色熊猫,我非常欢迎它到我家来就餐。”在中国中部偏僻禁猎山区的森林深处,大熊猫几千年来一直与当地农民和睦相处。这些农民称熊猫为“beishung”,或称白熊猫,并认为它们具有使人  相似文献   

7.
旱蚂蟥之害     
假如有人问我,在雅鲁藏布大峡谷考察时,最让考察队员生厌的是什么?我会说非旱蚂蟥莫属。这是因为,我们整天怕它加害于我们而提心吊胆,且又防不胜防。记得我对旱蚂蟥的最初印象,是20世纪80年代初采访一些到过西藏的考察队员获得的。他们描述旱蚂蟥是如何猖狂肆虐,叮人吸血,甚至还有个旱蚂蟥山,旱蚂蟥遍布枝枝叶叶,经过此山者,谁也难逃一劫。对于蚂蟥,人们可能并不陌生。在南北方的河泡子里就有很多。站在水边,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见它们在水里摇动着柔软的身体来回漂游。要是把它捞起来,它马上卷成一团,大的跟蚕豆差不多,小的如同火柴头。我看到…  相似文献   

8.
当我向著名大熊猫研究专家冯文和教授约稿时,他给我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在这里我把它作为我们特别策划的关于动物回归自然这个话题的开头: 1984年2月的一天,一只名叫“贝贝”的野生大熊猫闯进了著名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卧龙的“五一棚”野外观察站,此后它每天都到营地去取食2次。6月,保护区工作人员将“贝贝”圈养起来,不久后将它放到距离圈养场7公里的山野,以使其恢复过去自由自在的野外生活。但一个星期以后,“贝贝’自动回到  相似文献   

9.
狗的叫声也许听起来像是噪音,但其实它编译了复杂的信息。在2005年有科学家指出,仅通过狗的叫声便可分辨它是孤独的、高兴的或带有攻击性的。如今,他们又提出狗狗们可以判断它所听到的狗的叫声是来自伙伴还是陌生的狗,从而做出不同的反应。这个小组给宠物狗播放了狗叫声的录音来测试它们的反应,声音来自它们熟悉的和陌生的狗。  相似文献   

10.
算法     
张奠宙 《科学》2003,55(2):45-46
算法,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名词.说陌生,因为算法概念从未进入我国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破天荒地把算法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必修课,自然出乎人们的意料.  相似文献   

11.
王羽中 《科学之友》2005,(11):37-37
美国史密斯索尼安国家动物园(Smithsonian NationalZoo)的科学家们正在对大熊猫的觅食习惯进行研究,他们认为,大熊猫的觅食习惯很可能与人类存在着某些相似性。研究人员认为,人类在寻找食物方面有着特定的习惯。如果你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寻找食物,饭馆很可能是你第一个要去的地  相似文献   

12.
1870年,第一个见到大熊猫的西方人大卫神甫在他的见闻笔记里这样写道:"大熊猫似乎以植物为食,但有机会吃到肉食的时候,也绝不会拒绝.我甚至认为在冬季里肉食是它的主食……"不过,尽管早在19世纪已经有人知道"大熊猫吃肉"这个秘密,但直到现在,很多人仍然认为大熊猫是"植食性动物".  相似文献   

13.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稀有动物。由于它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观赏价值,深得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关心和喜爱。目前,有关大熊猫的研究,多集中于大熊猫繁殖方面,这说明大熊猫种群繁衍及大熊猫未来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严重关注。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熊猫的未来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张欣 《科学之友》2005,(11):38-38
1870年,第一个见到大熊猫的西方人大卫神甫在他的见闻笔记里这样写道:“大熊猫似乎以植物为食,但有机会吃到肉食的时候,也绝不会拒绝。我甚至认为在冬季里肉食是它的主食……”不过,尽管早在19世纪已经有人知道“大熊猫吃肉”这个秘密,但直到现在,很多人仍然认为大熊猫是“植食性动物”。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大熊猫调查队在卧龙听到当地农民反映,在野生大熊猫的胃里发现大型啮齿动物的残渣,还有人看见大熊猫捕获一只竹鼠,卧龙地区的研究者也发现熊猫的粪便中有金丝猴的毛。王郎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粪便中则发现林麝的毛、骨、蹄和肉。卧…  相似文献   

15.
大熊猫的研究进展冯文和(四川联合大学生物系)大熊猫是我国特产的世界濒危“活化石”动物,具有极高的科研和观赏价值,深受世界人们的喜爱.1961年,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将它的图案作为会旗和会徽,大熊猫成了全球性野生生物自然保护的象征,对它的研究,一直引起生...  相似文献   

16.
1983年为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确定的“中国熊猫年”。1月23日四川汶川县卧龙公社社员冷志中猎杀雌性大熊猫“憨憨”。“憨憨”是大熊猫研究中心重点研究对象,戴有无线电发射器装置,且尚在哺育不满半岁的幼仔。3月16日北京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和陕西动物所等单位完成对七只大熊猫的大体解剖和器官组织学的研究,认为大熊猫是由食肉动物转化为吃竹子的。3月18日卧龙特区成立。4月13日国务院发出关于严格保护珍贵稀有野生动物的通令。4月14日卧龙桦树沟尾山脊处发现六只大熊猫群体,五雄一雌,有一雄一雌在树上完成交配活动。4月22日猎杀大熊猫的罪犯被判刑二年。4月26日青川唐家河保护区红石河边发现十五只大熊猫的大群体。  相似文献   

17.
湿地,一个寻常而又陌生的名字。说寻常,是因为人们对它或多或少有些认识:有人知道它的某些形态,有人知道它的某些功能,有人知道些许它的价值……说陌生,是因为我们往往仅存了些零碎的概念。但,或许不知道湿地居然有如此丰富多彩的存在形态;或许不知道,它们有如此独特的生态系统功  相似文献   

18.
民声"抵制不如进取,学人所长,补己之短,才是正道,从这个角度来说,《功夫熊猫》来的正是时候。"——网友"9条命"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的王大智去电影院看了热映的《功夫熊猫》,回来之后就开始疯狂搜集跟"熊猫"有关的评论和视频,在大街上看到大熊猫玩具都忍不住多看两眼,他说":我现在满脑子都是这只大熊猫。"  相似文献   

19.
男女之梦     
男人的梦与女人的梦有所不同。美国俄亥俄州睡眠中心主任米尔顿·克雷莫认为:那是由于生理特征和社会状况的不同所致。在对男女各半的1000个梦的研究中,《我们做梦头脑》一书作者罗伯特·卡斯托发现:男性梦到的通常在一些陌生的环境里和某些陌生的人一起从事某些活动,而女性梦到的往往是在熟悉的内环境里与她所熟悉的入的一些感情纠葛。无论男女都会梦到两性之间的事。《性梦》的作者盖尔·德兰尼说:"但男人在这些梦中往往能获得更多的非争斗性的乐趣。"男人常常会梦到与索不相识的美貌女子,而女性梦到的往往都是熟悉  相似文献   

20.
大熊猫,是哺乳纲食肉目大熊猫科大熊猫属的动物。它是中国特有珍贵野生动物,有“国宝”。和。“活化石”之称,被誉为“野生动物保护世界里的旗舰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