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参考群体,特别是其中的归属群体,是大学生亲社会思想的影响者及行为的引领者。文章通过情景模拟实验验证了不同群体及不同群体规范下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群体、不同群体规范影响下,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表现大相径庭,且归属群体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鼓励是他们亲社会的最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2.
"两型社会"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要符合生态规律,向着有利于资源节约和循环使用、维护良好生态环境的方向发展。"两型社会"建设需要一定的社会资本支撑。社会资本作为以信任等价值观为核心的、有利于促进合作、减少社会冲突、促进社会和谐的各种观念性资源的总和,在节约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能和促进和谐治理方面有助于社会治理,进而促进中国"两型社会"建设。为了提高中国的社会治理水平,社会资本的积累需要从政府示范、公民教育、公民社会成长和公民积极参与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社会综合调查数据(CGSS2015),以7054个城乡居民为样本,实证地验证了社会资本对城市和农村居民政治参与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社会资本中的"关系"能够有效地促进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政治参与,但是其作用范围和作用力有所不同,对城市居民政治参与正向影响大于农村居民政治参与;信任对社区城乡社区居民政治参与影响有显著差异。社区内信任因子、亲朋信任因子对农村居民政治参与具有正向影响,社交信任因子则对城市居民政治参与具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2年农村居民家庭实地调查的样本数据,详细描绘了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的财产分布,分析了农村贫富差距现状、家庭资产的构成和主要特征.并从户主特征角度探讨了年龄、受教育程度、专业技能、外出务工经历、社会政治资本等因素对家庭财产的影响.调查数据表明:户主的受教育程度、外出务工经历、社会政治资本、专业技能等对农村居民家庭财产积累有正面影响;农村居民家庭财产分布符合生命周期理论.  相似文献   

5.
基于模拟卡片投放的行为实验,探索游客在不同垃圾分类标准下的分类偏好,并利用潜变量logit模型建立了不同游客人口特征与分类标准偏好的关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游客群体对垃圾分类标准的偏好存在差异,中青年低收入群体和青年高收入群体偏好四分类标准,中年高收入群体则无明显偏好。游客在四分类标准下的分类判断正确率较二分类判断正确率高出6.16%,对不同类别垃圾的分类判断能力也存在显著差异。对可回收物的分类判断正确率较高,四分类标准下判断正确率高达75.18%,二分类标准下判断正确率达59.50%。但游客对其他垃圾的分类判断正确率较低,在四分类标准和二分类标准下,仅70.50%和56.93%。根据上述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便提升垃圾分类效率,推动低碳旅游。  相似文献   

6.
小城镇生态环境治理是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畜禽养殖污染成为小城镇继工业、生活污水垃圾污染之后的第三大污染源。基于小城镇生态环境治理涉及的范围之广泛,以南平市炉下镇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为研究对象,分析多元主体合作的现实困境,进而从培育绿色发展理念、明确各主体责任、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完善资源要素保障等方面,寻求多元主体合作的实现策略,从而提高小城镇生态环境治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剧增,且生活水平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环境危害和社会危害日益严重。据统计,目前我国人均年产生生活垃圾约为300kg,年增长率高达7~9%,全国有200多个城市陷入了生活垃圾的包围之中。因此,有效的处理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至关重要。本文对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运用循环经济的模式来治理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  相似文献   

8.
应急疏散中群体及其行为的类型及特征对应急疏散的效率和效果影响巨大。该文从"为己利他""舍己为人""舍人为己""损人损己"四个方面分析了应急疏散群体类型及特征,从应急疏散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两个角度,分析了应急疏散群体的社会正负功能,并从去个性化、从众行为对群体行为的类型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助长、社会惰性、无意识盲从、趋同一致性等方面群体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六所高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该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状况呈现整体认同水平较高、认同认知准确度较低、情感认同明显高于行为认同和认知认同、群体认同一致性与个体认同差异性并存、客观因素对该群体认同影响较大等特征。大学生所处宏观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中观大学学习生活环境和微观个体生理心理发展三方面的共同作用,形成大学生对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上述特征。  相似文献   

10.
集体腐败是指公共权力机构、社团组织、经济实体等具有独立利益的群体中部分或者全体在观念和行为上的堕落。和一般腐败相比,它具有组织化、多样化甚至制度化的特征,如不及时遏制,将会阻碍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进程。治理集体腐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求我们提高认识,而且要做好建立监督机制、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行为、改革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社会资本与家族企业关系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社会资本之于企业治理的影响及家庭企业的关系治理特征进行了研究。社会资本是影响交易治理的重要因素 ,对中国文化和转型期社会资本的分析表明 ,企业家族化治理是一种适应性的制度安排 ,关系治理成为家族企业的普遍选择。借鉴契约的分析维度 ,本文发展了一个基于社会资本的中国家族企业关系治理的框架  相似文献   

12.
我国长久以来都是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管是经济,还是公共事业建设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农村在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十分的严重,环境保护及治理工作相对落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及设备严重缺乏,导到农村生活垃圾数量大,且到处分散,不集中存放,并随着天气及季节的变化,导致生活垃圾出现腐败、滋生蚊蝇等现象,很容易形成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因此要对农村开展相应的环境连片治理工作,解决生活垃圾处理问题.该文首先就农村生活垃圾产生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在连片整治中应采用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社会心理学为切入点,对藏汉大学生在心理素质上的差异进行了分析,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有环境影响、社会行为、群体生活方式以及个体交往四个方面;并以此为基础,对培养藏汉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洛阳市城市生活垃圾的来源、产生量、物理特征以及处理现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建立了洛阳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模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民众的环保意识的觉醒,政府也意识到环保类民生工程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出台相关支持政策以支持其良好快速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允许社会资本金以特许经营的方式参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为响应该政策各省也纷纷成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相关部门探索公司合营的发展。本文以X市为响应政府政策,大力推进PPP模式下城乡环境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为背景,对城乡生活垃圾收运系统项目的 PPP模式的选择进行了研究分析,从可行性和物有所值评价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得出X市适用的PPP模式为建设-运营-移交(BOT)模式。  相似文献   

16.
企业参与荒漠化治理的外在效应主要表现在:丰富荒漠化治理的投资主体,增大治理投入;整合荒漠化治理资源,提高治理效果;促进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等方面。要想在西部荒漠化治理领域聚集更多的企业,重点在于:加大政府对企业治沙行为的支持力度;建立生态补偿基金;充分利用东西区域间的资本流动,培育强有力的西部企业群体。  相似文献   

17.
正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生活垃圾分类不是一件小事,它关乎百姓的身体健康,关乎环境的改善,更关乎国家和社会治理。我们亟需打响一场生活垃圾分类的攻坚战。每一个人都要切实提高对生活垃圾分类的认识并积极践行,但我们该怎么做呢?垃圾分类,  相似文献   

18.
农村环境自治是村民自治在环境领域的特殊体现和具体样式,是村民自治的延伸。它关系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关系着农村居民的生活舒适程度。农村环境自治的基本诉求是培育农民的环境自觉和环境意识,走一条社会资本与制度资本相结合的治理道路。而社区凭借其规模小、稳定、同质性高以及拥有共同意识等优势成为农村环境自治的承载主体。社区作为通往农村环境自治的阶梯离不开政府的政治支持、充足的资源配置以及完善的法律保障,非政府环保组织的积极参与也是社区环境治理不可缺少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根据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情况,采用S-CAD方法对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包括其内在逻辑性、充要性、经济性、可行性等方面,以便总结经验,为其它城市垃圾分类治理提供参考借鉴。强调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对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是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举措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公共事务管理具有系统性的治理结构,包含个体所处的载体环境、个体的认知判断、群体共同约俗的社会行动。研究表明,治理结构中多方当事人的个体角色与个体认知影响着个体与其他个体、个体与群体互动体系中的行为特征。公众在特定治理主体进行的社区治理,其复合领域专家、多方当事人、公共管理者等三方角色,愿意以理性、善意的态度偏好处理公共议题,可治理条件方能成立,并更能解决社会组织活力的激发、社会矛盾的化解、公共安全体系的健全等公地困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