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江西余干支家桥地区镁铁质岩体进行了年代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主量元素特征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铁镁质岩具富钙、富铝、富铁、富镁、贫碱特征,岩体为钙碱性系列的镁铁质堆积岩,岩浆基性程度较高;A/NCK均大于1,属于铝质基性-超基性岩类。镁铁质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法测年结果为(47.40±0.5)Ma,时代属于古近纪始新世,表明该镁铁质岩体是喜马拉雅期陆内伸展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红旗岭属于古亚洲洋和环太平洋两大构造区域的交汇部位并发育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本区共发现30余个镁铁超镁铁质岩岩体,其中1号岩体赋矿最多。铜镍矿体呈似板状、上悬状、透镜状赋存于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内,矿床属岩浆就地熔离和重力分异成因。  相似文献   

3.
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岩墙群形成的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华北克拉通中部广泛发育中元古代镁铁质岩墙群。这些岩墙群未变形和未变质,侵位于先存破裂中,成为恢复华北克拉通中部中元古代构造应力场的显著标志。克拉通北部地块的镁铁质岩墙群为张剪性,而中部和南部地块为张性。根据华北克拉通中部中元古代镁铁质岩墙群的分布和成因机制分析,来恢复模拟中元古代的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镁铁质岩墙群在中元古代形成于伸展的大地构造背景,与横穿华北克拉通中部的燕辽-中条拗拉槽系的伸展作用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江西安远三百山盆地镁铁质火山岩形成于早白垩世,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镁铁质岩具有SiO_2=46.13~48.54(%),TiO_22%,K_2O1%,Na_2OK_2O的特征。Mg~#=(36.96~57.72)%,SI=21~38,DI=20.4~51.4,有结晶分异作用而没有发生同化作用。其分异程度较高,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δEu=1.3~1.6,La/Yb=8.63~15.57,La/Eu=3.27~5.28,Gd/Lu=18.2~19.4,LREE略微富集。镁铁质岩形成于大陆板内的伸张裂谷环境,镁铁质岩是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不同于东南沿海的岛弧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5.
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岩墙群形成的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华北克拉通中部广泛发育中元古代镁铁质岩墙群. 这些岩墙群未变形和未变质,侵位于先存破裂中,成为恢复华北克拉通中部中元古代构造应力场的显著标志.克拉通北部地块的镁铁质岩墙群为张剪性,而中部和南部地块为张性.根据华北克拉通中部中元古代镁铁质岩墙群的分布和成因机制分析,来恢复模拟中元古代的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镁铁质岩墙群在中元古代形成于伸展的大地构造背景,与横穿华北克拉通中部的燕辽-中条拗拉槽系的伸展作用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华北克拉通元古代岩墙群形成的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华北克拉通中部广泛发育中元古代镁铁质岩墙群。这些岩墙未变形和未变质,侵位于先存破裂中,成为恢复华北克拉通中部中元古代构造应力场的显著标志。克拉通北部地块的镁铁质岩墙群为张剪性,而中部和南部地块为张性。根据华北克拉通中部中元古代镁铁质岩墙群的分布和成因机制分析,来恢复模拟中元古代的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镁铁质岩墙群在中元古代形成于伸展的大地构造背景,与横穿华北克拉通中部的燕辽-中条拗拉槽系的伸展作用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科研简讯     
我院副教授万朴负责研究的《我国西北地区超镁铁质岩型纤蛇纹石石棉矿成矿地球化学作用及远景评价》88年8月底通过部级鉴定。 副教授万朴对西北超镁铁质岩型石棉矿床的成矿构造位置,成矿地球化学过程,矿床类型和成矿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对超镁铁质岩型石棉矿床地质工作的布置及岩体含棉远景评价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其著作亦达到国外同类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近几年来的研究成果,介绍与铜镍硫化物矿床有关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特征、部分地球化学参数,总结岩浆重力分异、同化混染、热液成矿作用等成矿理论。  相似文献   

9.
1984年以来,西北大学开始对扬子板块北缘北大巴山区一套富钛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进行研究,并于1987年在陕西岚皋发现了钾镁煌斑岩,随后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一室火山组也相继在该地发现了同类岩石。该区钾镁煌斑岩侵入于早古生界地层中,多呈岩床状产出,岩体出露宽度不等,大至数  相似文献   

10.
 罗东岩体是新疆北山地区沿北山裂谷带的一个典型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研究表明坡北杂岩带与东天山杂岩带的产出时代具有时间上的耦合性,并且其大地构造产出背景与东天山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也具有一定的关系,可能与碰撞背景下幔源物质的上侵有关,并且受到俯冲板片的影响。该岩体具有较完整的岩相分异,包括橄榄岩、辉石岩、辉长岩。镁橄榄石指数Fo值为81~88,属于贵橄榄石,橄榄石具有环带结构,从橄榄石边缘到中心,Mg逐渐升高,说明橄榄石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了与残余岩浆的交换反应。通过主量元素反演,得到原始岩浆中w(MgO)=8%、w(FeO)=6%,属于拉斑玄武岩。通过橄榄石的定量模拟计算,显示罗东岩体的橄榄石为正常岩浆演化的产物,橄榄石中Ni的质量分数没有发生明显亏损,这些证据表明岩浆可能没有经历过显著的硫化物熔离作用。  相似文献   

11.
山西吕梁山地区晚前寒武纪镁铁质岩墙群的古地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 世界古老克拉通区的共同特征之一就是广泛发育有前寒武纪的镁铁质岩墙群。对这些岩墙群的综合研究将有助于揭示地球早期地幔物质的化学物理性质、硅铝克拉通大地构造动力学环境及大陆岩石圈的演化规律。华北克拉通区晚前寒武纪镁铁质岩墙群,是与它中元古界的拗拉谷(aulaeogen)构造发育阶段有成因联系但迄今只陈孝德等(1983)对太  相似文献   

12.
许多超镁铁质或镁铁质杂岩体常伴生有大型的工业铬矿、磁铁矿矿床。但矾山杂岩体却以产出层状磁铁磷灰岩和磷灰岩形成独特的大型磷铁矿床为其特征。本文试图根据现有的矾山杂岩体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成果,结合实验研究资料构制该岩体中磁铁磷灰岩及磷灰石岩形成的模式,我们的认识不一定妥当,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3.
徐倩 《科技资讯》2009,(34):111-112
镁铁质侵入岩在地表分布较少,最初皆是源于地幔,是研究地幔物质组成最直接的对象,在反演源区物质性质、分析构造环境以及岩石圈的深部动力学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后造山(post-orogenic)阶段为板内阶段的开始,是造山期结束后拉张减薄的构造环境。后造山环境中的镁铁质岩以拉斑玄武岩系列为代表,与富碱侵入岩带,以及一些酸性岩浆岩等一起构成典型的后造山岩浆岩组合(Turner,1992;Bonin,2004)。  相似文献   

14.
钼同位素地球化学是国际地学研究领域的一个前沿和热点问题。塔里木大火成岩省中的瓦吉里塔格镁铁质-超镁铁质层状岩体的Mo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瓦吉里塔格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具有相近的Mo同位素组成,其平均值为-0.18‰±0.04‰(2 s.d.;n=11)。在瓦吉里塔格岩浆体系中,岩浆分异没有导致明显的Mo同位素分馏。瓦吉里塔格岩石中Mo同位素与其(~(87)Sr/~(86)Sr)_i和ε_(Nd)(t)值呈现一定相关性,指示其地幔源区不均一性。此外,这些岩石δ~(98)Mo值低于洋中脊玄武岩δ~(98)Mo值范围(~-0.15‰),指示它们的源区很可能受到早-中古生代南天山洋板片俯冲的熔体交代的影响。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塔里木大火成岩省中丰富的岩石系列可归因于不均一的地幔源区以及地幔柱-岩石圈-俯冲洋壳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夏日哈木矿床的钻孔信息特征,通过对矿体及其赋存的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岩体以亏损Ta、Nb、Ti等高场强元素,富集Rb、Th、U、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为特征;矿体沿走向,中部完整厚大,品位较高;沿垂深,Cu、Ni品位不稳定,向深部Ni品位有增高趋势。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说明岩浆源自上地幔,其演化过程中发生过分离结晶及同化混染作用。矿床可能为通道相矿床。  相似文献   

16.
赣东北广泛发育晚白垩世红色沉积盆地,并常伴有镁铁质火山活动。位于东乡-广丰断裂带南侧的广丰盆地产有上、下两套镁铁质火山岩,而位于该断裂带北侧的玉山盆地产有一套镁铁质火山岩。研究表明,广丰盆地上部的镁铁质火山岩和玉山盆地的镁铁质火山岩均呈块状构造,多气孔,气孔内常充填硅质、碳酸盐、绿泥石;斑晶矿物含量为15%左右,以斜长石和单斜辉石为主,并有少量橄榄石和斜方辉石,斜长石斑晶常见钾长石环边;基质为似粗面结构,斜长石定向排列,也具有钾长石环边;岩石SiO2含量为49.8%~53.6%(平均51.7%),富碱(Na2O+K2O为5.00%~6.94%,平均6.35%)、富钾(K2O为2.40%~3.99%,平均2.98%)、K2O/Na2O(0.68~1.08,平均0.79)比值高,在SiO2-(Na2O+K2O)图解上落入碱性系列范围,在SiO2-K2O和SiO2-K2O/Na2O图解上均落入橄榄玄粗岩范围;全铁含量(7.10%~9.99%,平均8.26%)低,但具有高的Fe2O3/FeO比值,在AFM图解中具有钙碱性系列特征,在MgO-∑Fe图解上落入钙碱性系列趋势范围内,且大多数位于Lesser Antilles(CA-1)和Cascades(CA-2)两钙碱性趋势线之间,表现出亲钙碱性特征;其地球化学总体特征与典型橄榄玄粗岩系列一致。本文通过对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这两方面特征的总结,厘定其为橄榄玄粗岩系列火山岩。  相似文献   

17.
江山-绍兴断裂带代表了会稽元古代地体和陈蔡元古代地体的碰撞拼贴带,双溪坞群和陈蔡群在岩石组合和地质地球化学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分属于会稽地体和陈蔡地体的物质组成,地体碰撞始于距今10亿年前,结束于8.5~8.0亿年前,拼贴带内存在着双溪坞群,陈蔡群,超镁铁质和镁铁质岩块及尖壳碎片组成的构造混杂体。  相似文献   

18.
辽西太古代“建平变质杂岩”的变质作用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平变质杂岩”是辽宁省西部太古代的最下部的地体,它由连续性很差的表壳岩、TTG岩石及其它深成侵入岩构成。基本岩石类型有镁铁质岩石(包括角闪岩、辉石岩、斜长角闪岩等)、麻粒岩、紫苏花岗岩、片麻岩及少量的超镁铁质岩和磁铁石英岩。常见且主要的矿物相是斜方辉石、单斜辉石、石榴石、角闪石、斜长石和石英。岩相学研究确定了指示变质作用不同阶段的三个变质反应的存在,并且它们与推测的矿物相的转化关系吻合,结合地质温压的限定,本文得出了本区太古代末期的强烈的变质热事件的反时针的P-T-t演化轨迹,并推测出此变质热事件与大量的岩浆增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大别地块中的非镁铁质超高压变质岩石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并描述了大别地块东南部几种新的非镁铁质高压变质岩石,这些岩石的存在为区域规模的超高压变质作用提供了颇具说服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汉诺坝地区下地壳与壳-幔过渡带岩石波速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对汉诺坝新生代玄武岩中镁铁质麻粒岩相斜长辉石岩、榴辉岩相石榴辉石岩和辉石岩捕虏体,以及普通的太古代地体麻粒岩,进行高温高压下的波速测定和研究表明:高V p (7.0~8.0km/s)镁铁质捕虏体揭示现今下地壳和壳-幔过渡带组成特征,为幔源岩浆底侵导致地壳垂向增生和壳-幔过渡带形成提供了新证据;低V p (<7.0km/s)太古代地体麻粒岩,乃早期下地壳或上部下地壳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