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3 毫秒
1.
班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他的人格审美意识中,儒家思想的伦理哲学决定了他的人格审美意识的道德主体性。在《汉书》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他基于儒家的哲学与人的价值论而形成的人格审美意识体系,强调了道德的主体性及整体、秩序、规范绝对服从,从而使《汉书》中的人物形象起子类型化,限制了人物个性的充分表现。  相似文献   

2.
《龙舟会》是一曲君子人格的颂歌。王夫之运用杂剧的形式,通过对谢小娥、李公佐两个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将他们与宵小权贵的对比,热情歌颂谢小娥、李公佐的君子人格,形象诠释了他的理想人格的内涵。这种君子人格是他自己一直思考和追索的理想人格,具有知情意和衷共济、德才学全面发展的韵味和特质。是道德人格、意志人格和智慧人格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3.
《二十四诗品》中的儒家天人合一思想,首先表现在《雄浑》、《劲健》、《豪放》三品对诗人人格修养的论述中。它们要求诗人在人格修养上效法天的健的精神,从而与天契合为一。其次,表现在《沉着》、《悲慨》二品所描绘的诗歌境界中。它们表现的是人在人伦日用中爱亲人、爱朋友、爱天下苍生,从而成就自己的道德,与天契合为一。《二十四诗品》中儒家思想的影响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4.
方婧 《科技信息》2010,(28):194-195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中华文化的经典,具有丰富的智慧性和哲理性,同时也是进行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开设《论语》课程能培养和培育当代理工科大学生的"君子人格"和"仁爱道德"。教学内容上应该更注重文化层次的讲授。  相似文献   

5.
两汉侠文化较先秦有了大发展。《史纪》有关于侠之道德,社会背景,地域气质的记载和评价,《汉书》则提供了有关游侠的全面描述。《史记》之后,侠的道德评价体系基本确立,《汉书》之后,侠的基本行为模式大致形成。故《史记》《汉书》对中国游侠史的建立有着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为己之学"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朱熹通过在书院所从事的教育与学术活动,特别是他亲自拟定《白鹿洞书院学规》,开启了书院的传统与精神。"为己之学"作为书院精神的重要特征之一,强调修身治德,追求自我德性的完善,理想人格的成就;这种传统道德教育倾向在现代社会对于培养健康个体人格、营造和谐社会环境,提高道德主体修德成善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消解现代教育的功利化、工具化倾向有其特别的价值与作用。  相似文献   

7.
董仲舒的道德教育思想是建立在其对人的全面认识基础之上。他继承先秦儒家思想,将人的社会性中的道德特征规定为人的本质,道德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即是符合封建伦理的道德;主要阐述中民之性的人性论是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道德教育是实现人的本质,成就理想人格的桥梁。  相似文献   

8.
《二十四诗品》中的儒家天人台一思想,首先表现在《雄浑》、《劲健》、《豪放》三品对诗人人格修养的论述中。它们要求诗人在人格修养上效法天的健的精神,从而与天契合为一。其次,表现在《沉著》、《悲慨》二品所描绘的诗歌境界中。下苍生,从而成就自己的道德,与天契合为一。它们表现的是人在人伦日用中爱亲人、爱朋友、爱天《二十四诗品》中儒家思想的影响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9.
董仲舒的道德教育思想是建立在其对人的全面认识基础之上.他继承先秦儒家思想,将人的社会性中的道德特征规定为人的本质,道德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即是符合封建伦理的道德;主要阐述中民之性的人性论是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道德教育是实现人的本质,成就理想人格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奥地利现代主义著名作家弗兰茨·卡夫卡,曾一度戏剧性地被表现主义、象征主义、存在主义等各种现代文学流派争相拥为自己的代表作家,这位现代主义的先驱在创作中追求一种噩梦般的荒诞情境,将人物形象塑造成具有哲学意义的象征形象,他的作品所描绘的世界象一座阴冷恐怖的迷宫。《城堡》、《审判》、《变形记》、《在流放地》等作品,可以说是集中或代表性地体现卡夫卡的创作在哲学层面上的深刻性的优秀小说。这些小说体现出卡夫卡深受存在主义哲学影响的思想,这些思想渗透了卡夫卡的一生,成为他认识世界的一个基本出发点。1915年发表的…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和中国现代悲剧《雷雨》在故事情节的设置、母题的选择等方面都有不少相似之处。本着重于两部作品在主题内容、人物形象方面的比较研究,借以阐述两在审美意识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高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自然会想到儒家思想。孔子在他的代表作《论语》中有190次提到“仁”,是一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也是处理人际关系使之和谐,协调,达到社会和谐、个人幸福的最高道德理想和道德准则。“仁”的思想中包含的积极因素对当代大学生仁爱精神的培养和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价值。一、儒学思想“仁”的含义。在儒家哲学中,这种内在价值就是“仁”。“仁”是一种道德情感,也是一种道德理性。关于“仁”的学说,有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内容。它有丰富的价值内涵,仁是人的最高德性,是从天地“生生…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在《史记》中体现出了他对儒家思想的深刻洞察与领悟。本文拟从《史记》中所折射出的政治观、历史观、道德观和义利观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儒家思想对司马迁著述《史记》的影响,从而拓宽对《史记》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4.
《蔷薇园》是中古波斯诗人萨迪的代表作品,它通过散文诗的形式体现了诗人对真理的无限渴望,对善良品行的高度颂扬,以及对美的不懈追求。而伊斯兰哲学家沙比对生命的体验也正在于此,他认为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最高追求。本文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对《蔷薇园》中的伊斯兰生命哲学作以梳理和认识,揭示了伊斯兰生命哲学的"真"、"善"、"美",并力图挖掘作品蕴含的审美意识,从中透视萨迪《蔷薇园》与伊斯兰生命哲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老舍以小说家、戏剧家著称于世,也许正因为他的小说、戏剧太出名了,以至人们只知道他在小说、戏剧方面的巨大成就,殊不知他的散文不仅有一种新颖的美感力量,更表现出一种独特的人格力量。从抗战前的“想北平”、到抗战时期的《吊济南》、《我的母亲》,再到解放后的《我热爱新北京》,无不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你。如果我们按照时间顺序把老舍的散文作品排列起来,不难发现苦闷、忧郁、昂愤、狂喜的审美意识及发展轨迹,是贯  相似文献   

16.
艾思奇是我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在党的领导下,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宣传和教学工作,出版过多部哲学著作,著有《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哲学的现状和任务》、《辩证唯物主义纲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中国化、现实化等作出了卓越的、难以估量的贡献。他的著作《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集中阐释了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他在他的著作《哲学的现状和任务》中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现实化的主张,这与毛泽东的"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指导思想完全一致。本文旨在浅析艾思奇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的大众化、时代化、中国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康德哲学以实践本质为特征,以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为主要内容构筑了完整的哲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先验的自我作为理性的存在,在一切伦理行为中构成绝对命令的依据,使道德成为可能。因此,道德哲学在整个哲学体系中占居主导地位,是全部哲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康德道德哲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找寻做人之道,揭示规范“人的行为”的道德“法令”,构筑“至善”的道德人格,这些思想至今仍不失其启迪价值和功效。  相似文献   

18.
西汉王子侯封地的具体地望,或者没有记载,或者《汉书·王子侯表》与《汉书·地理志》记载常常出现不一致。本文主要根据《史记》相关纪、传、表,《汉书》相关纪、传,并参考《水经注》、《汉书补注》、《史记志疑》、《汉书地理志稽疑》、《校汉书八表》等来考证《汉书·王子侯表》中几个王子侯的封地所在。  相似文献   

19.
康德哲学以实践本质为特征,以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为主要内容构筑了完整的哲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先验的自我作为理性的存在,在一切伦理行为中构成绝对命令的依据,使道德成为可能。因此,道德哲学在整个哲学体系中占居主导地位,是全部哲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康德道德哲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找寻做人之道,揭示规范“人的行为”的道德“法令”,构筑“至善”的道德人格,这些思想至今仍不失其启迪价值和功效。  相似文献   

20.
《汉书》论赞中体现的是杂糅谶纬、强调忠顺的儒家思想。具体表现为树正统和饰主阙以及自觉维护封建等级制度与君主专制制度。同时,还显示了作者一定的思想矛盾性。这种思想立场及表现特征的形成与家庭熏陶、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及官修史书的压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