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体的色彩     
色彩所具有令人惊讶的特性之一是有“重量”。不妨做一下这样的试验:将同样重量的两份东西分装于两个盒子中,再将其中一个盒子用白纸包封,另一个用红纸包封,用手掂量掂量,你一定会觉得用红纸包封的盒子要重一些。戴尔教授在14年前首先发观色彩有“重量”。他经过多种复杂的试验后得出结论,各种颜色在人的大脑中都代表一定的“重量”。他还将颜色按“重量”从大到小排列成如下顺序:红、蓝、绿、橙、黄、白。色彩学还告坼我们,颜色不仅具有“重量”,而且还有“味道”。这是因为我们不仅能用眼睛看清颜色,而且还能用其他感官分辨它们…  相似文献   

2.
后发制人     
很多人都相信“先下手为强”的道理,所以凡事要“先入为主”,力求“先发制人”,争取“先声夺人”。举个例子。取扑克牌一副(共54张),两人轮流抽取,每人每次可以抽取1 ̄4张,谁抽取到最后的第54张牌,谁就获胜。要想赢得这场比赛,一定要先抽取,即“先下手为强”,而且第一次一定要抽取4张。以后的每一次抽取,只要用5减去对方抽取的张数作为抽取数便可……如此,必胜券在握。“先发制人”,一点也不含糊。但是“先发制人”也有失灵的时候。传说有一个赌王,在当地小有名气,凡赌皆赢,自命不凡。一次,一位村民提出挑战。题目是共有102枚棋子,两人轮流…  相似文献   

3.
噪音对人体健康有害,这是谁也不会怀疑的事实。因此,人们想尽办法采取种种措施,千方百计地减少和消除噪音,以保障身体健康。最近,德国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一个完全没有声响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同样也会造成损害。他们研究认为,无声环境会使人产生恐惧不安、心律失常、食欲减退,特别是对神经系统造成很大的伤害,在心理上产生莫名奇妙的压力,如出现情绪烦躁、思维混乱等症状,使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危害。同样,美国的研究人员也曾做过这样的试验:让几名志愿受试者分别进入一个完全隔音没有任何一点声响环境的房间里,结果发现,在这无任何声响的环…  相似文献   

4.
时间对谁都很平等,都是“一天24小时”。在这24小时中做什么?怎样做?将对你的人生产生极大的影响。 人之所以能有作为一个人的实在感和价值就是因为“我们醒着,并正在活动”,而决不是“正在睡觉”和“做梦”。即五感在充分发挥作用、大脑记忆中枢的活动十分活跃的时候。  相似文献   

5.
这个人的头脑“适于做一名牧师”。有几位好奇的英国骨相家正在研究一个年轻人的头象,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同样的议论。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年轻时,达尔文长得很英俊,浓重的眉毛、乌黑油亮的头发。不过,他的前额显得高而突出,鼻子也  相似文献   

6.
扑克牌是民间流传非常广的一种游戏,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方式,家喻户晓、老少皆知,可以说几乎找不出一个从来没有玩过扑克牌的人。扑克牌玩法有多种多样,什么打百分、争上游、拱猪、五十K、升级、斗地主等等,玩法真是太多了,不胜枚举。桥牌还被列为一项正式的体育比赛项目。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就在这小小的扑克牌当中,还隐藏着许多学问呢。扑克的起源“扑克”一词来源于英文,扑克牌在英文中叫“游戏卡片”(Playing Cards),用它玩的游戏叫“扑克”(Poker)。扑克牌最初是在什么地方、由谁发明的,现已经无从考证,但是大多数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日本电影“葬礼”中有这么一个镜头:一个刚体检完诊断为“正常”的人却因心肌梗死而死。对此人们不禁哑然失笑。可是,细想一下,又有谁能笑得坦然呢?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状况也越来越关心,很多单位都实行了每年一次的健康检查。对体检的结果大家都很在意,但却几乎没有人对体检的诊断标准提出过疑问。可是,在医学界已有很多医生对体检的标准和可信度表示了怀疑。 据日本对1994年接受过体检的213万人的资料进行调查,发现诊断结果为“无异常”的人只占总人数的18.2%。 那么,约80%的人都不正常……?这未免太令  相似文献   

8.
杨柯 《科学之友》2005,(10):52-53
科学家发现,不少动物具有和人类相同或相似的性格和感情,它们的情感世界同样丰富多彩。谈情说爱热恋的情侣在相处时往往会耳鬓厮磨,难舍难分,而一种比爬行动物还要低等的青蛙竟然也能用类似人类的举止“谈情说爱”。1996年10月的一天,美国的一个科学考察团进入亚马逊河上游流域  相似文献   

9.
考古人员在现今英国沙福克威克姆集市附近的一只破罐里发现了824枚古老金币,上面有月亮、车轮和马的图案,是由笃信宗教的爱西尼人的博阿迪西亚女王制造的,其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40年一公元前15年的铁器时代,价值高达25万英镑。  相似文献   

10.
近读北方某报,看到有一则关于猫的趣闻,十分引人注意。文中说的是某地农村的一个农民,打死了一只刚产下一窝鼠崽的大老鼠。但他面对一群嗷嗷待哺的小生命,却心生怜悯,觉得甚为可怜,怎么也下不了“毒手”。凑巧的是,这时他家的一只大家猫,刚好这几天也生了小猫,有多余的奶水,可以喂养这窝小老鼠。于是,他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将这窝鼠崽抱去让这只猫哺乳。出人意料的是,这只大家猫不但不加害这群鼠崽,反而以一个“乳母”的角色,担负起了抚养它们的职责。猫是老鼠的天敌,这是人所皆知的常识。在大自然中存在着许多条生物链,其中谁怕谁,谁靠谁,…  相似文献   

11.
当听人谈起“鬼宅”的种种传闻时,虽然不信世上真有鬼,但其恐怖离奇的情节和百思不得其解的结局,也会使人不寒而粟,并在心底留下一个深深的谜。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医学的发展,科学家对“鬼宅”这一神秘现象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并逐步揭开了“鬼宅”之谜,对它作出新的科学解释。在所谓的“鬼宅”中居住的人所以会莫名其妙地得某种怪病,甚至不明不白地死去,是因为在此类居住环境中存在着当时还不为人知的危害人体的致病因素。而这些因素现在已经能用先进的技术检测手段分析出来。  相似文献   

12.
相信,凡读到本篇标题的人很可能以为这是个童话故事或者是荒诞科幻.因为笔者第一次从一本严肃的外文期刊上见到这个物种名称时,也曾怀疑过自己的眼睛.谁不知鼻子是呼吸和嗅觉的器官,除了大象能用它特有的长鼻搬运物件、野猪能用坚实的鼻端拱土掘地以外,谁曾听说过这个器官还有腿的功能?不过,奥妙无穷的大自然还真塑造过能用鼻子行走的动物,而且半个多世纪之前还有人亲眼见过!要不是该咀咒的核试验让它们灭于一夕,这些可爱的动物可能至今还活跃在那片"远离文明"的热带海岛上.  相似文献   

13.
这是谁/宛如一粒沙枣树的种子/在狂风的驱赶下飘落到了这里/人类亘古以来的话题/就像斯芬克斯之谜/于是便发出了——宇宙般的轰响……认识自己,心理学上叫自我知觉,是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在古希腊德尔菲神庙的阿波罗神殿中,镌刻着一句人生箴言,被人们视为神谕:“认识你自己”。这句箴言虽然镌刻在神庙的石碑上,但是它的精神却存在于世界各地,存在于每一位渴望成功的人的心里。我是一个一意孤行的人我想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和我同名同姓的人我听见一首极其美妙的歌我看见世界很精彩我要永远生活在幸福美好的家庭我是一个粗心的人我假装很善…  相似文献   

14.
凯蒂 《科学之友》2002,(3):38-39
定律一:不要寻找“可靠”的人在苛求别人“可靠”时,你不知不觉隐去了一个前提:我是谁,我应该为自己的生命做些什么?当你孜孜以求地寻找那个“可靠”的人时,却全然忘了自己对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其实,苛求别人可靠的人,往往是自己都靠不住自己的人,正因为自己不可靠,才把目光盯在对方身上。这样的要求实在是一种非分,一个自我取消和自我剥夺的人实在没有什么可爱之处,于他人而言,她只是一个包袱。还是自己背起自己的命运吧。  相似文献   

15.
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向以色列和沙特阿伯一共发射了80多枚改进型“飞毛腿”导弹,造成31人死亡,几百人受伤,并毁坏了一批建筑物。同导弹发明并用于战争以来的几次大规模导弹攻击相比,这些伤亡和毁坏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2月25日晚上“飞毛腿”击中宰赫兰的一个美军军营导致28名官兵死亡这一事件排除在外,“飞毛腿”的杀伤率则更是低得惊人。一些军事分析家一直把这归功于“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而宰赫兰的悲剧,也是由于“爱国者”导弹的电脑控制系统中定时误差积累所造成,但这一失  相似文献   

16.
谁能没有特别爱吃的食物呢?特别是许多人看到心爱的热狗、牛肠和烧烤大餐就变得欲罢不能.但是你知道素食防治疾病的秘密吗? 最近,大力倡导素食主义的芝加哥素食与健康研究基金会负责人、《肉食者与素食者》的作者——医学博士麦克·丹尼尔表示,爱吃某一种食物的渴求,从表面看是一种生理行为,但它同样还能暴露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与生活疾病.丹尼尔对食物渴求、生活疾病与素食健康进行了近10年的研究,涉及35 000人.他的调查研究结论将一一告诉你,“素防治疾病”的秘密.  相似文献   

17.
末日再现     
一个世界末日般的清晨 公元79年8月25日清晨,罗马庞培城,火红的天空下,一家四口沿着满是浮石的小巷飞奔逃命,空气中充满了硫磺的气味,绝望中的一家人奋力想逃出这座被火山熔浆和火山灰包围的城市.跑在最前面的是一个中年男子,他怀揣珠宝首饰,身背一袋金币,还不忘带着家里的钥匙.紧随他之后的是两个年幼的女儿,小的一个头上扎着小辫.她们的母亲跑在最后面,她撩起裙摆在浮石堆中跌跌撞撞地跑着,手里还拿着一个卷发小男孩的琥珀雕像,可能是爱神丘比特的雕像,还有家中的一些金银珠宝,包括一枚幸运符.  相似文献   

18.
这非常像一艘太空飞船,实际上它只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一种小小的水藻——硅藻,图片中的影像是其实际大小的4000倍。人类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对深邃的外太空的不断探索,人们希望了解外星生命的形式。然而,你可曾想过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外星人”——奇异的微生物。这些“外星人”通常被称为“原生生物”或“单细胞生物”。它们能够蛰伏在包囊里,用脚来进食,用眼点来看,甚至还能在沸水里生存。它们通常以细菌为食,没有神经系统,但同样可以有感觉。它们以自体分裂的方式来繁殖,在任何时候都可能死去,但决不会衰老。虽然它们没有我们所知的思维,但…  相似文献   

19.
传说在位于加勒比海的海地有一种巫毒教,该教的巫师能用世上最毒的东西对人施行妖术,让人变为“僵尸”。凡被施行妖术的人,外表看上去像死了一样,一些生命体征消失,甚至连一些富有经验的医生都觉察不出来,但他的神志是清醒的,成了名符其实的“活死人”。真的有这一妖术吗?  相似文献   

20.
刘林森 《世界科学》2001,(10):39-41
比特的魅力人类已进入 2 1世纪 ,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数字化正在渗透各个领域。在数字化世界里 ,没有电影、杂志和音乐 ,只有“1”和“0” ,但人们一直到1 946年前还没有给这一现象取个名。这一年 ,普林斯顿大学的统计学家约翰·图基将“二进位制”和“数字”这两个单词缩略成了一个术语 :“比特”。然而 ,在随后的 2 5年里 ,只有科技圈子内的少数专家对比特感兴趣。但如今比特对每个人都变得重要起来 ,因为我们可以用比特来代表任何东西 ,或完成任何服务。不久 ,科学家们将在一种“数字人”身上进行数字式的药物测试。今天 ,我们能够做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