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晓红 《科学通报》1993,38(23):2186-2186
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是多基因编码具有多功能的蛋白激酶,它在细胞的生长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很多研究表明,PKC不同亚类在细胞中的生理作用各有差异。为此,我们首次构建了过表达PKC βⅠ亚类的NRK细胞模型,并对此细胞模型在PKC βⅠ亚类过表达状态下的生长特性及与癌基因表达的相关性进行初步观察,以探讨PKCβⅠ亚类在细胞生长调控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王向阳 《科学通报》1995,40(22):2081-2081
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是依赖于Ca~(2+)和磷脂的多功能蛋白激酶,它在细胞信号传导、生长调节、肿瘤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分子克隆技术表明PKC是由多基因家族编码,迄今已发现至少12种亚类,各亚类在细胞中的生理功能各有差异.为了进一步探讨特异PKC亚类在细胞生长调控中的作用,我们构建了PKCα亚类的真核表达质粒,并通过基因转染的方法导入正常人胚肺细胞(2BS),首次建立了过表达PKCα的2BS细胞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鞠文君 《科学通报》1995,40(17):1605-1605
细胞内第二信使双酰甘油(DG)和环腺苷酸(cAMP),在对外界信号的应答反应中起重要作用.DG激活蛋白激酶 C(PKC),cAMP激活蛋白激酶A(PKA),引起一系列靶蛋白磷酸化级联反应,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其它生理功能.我们曾发现,细胞松弛素B(CB)不仅改变微丝(MF)组装,并能刺激DG-PKC信号通路.有文献报道,在 G_0至S期早期,cAMP-PKA信号通路的激活对肝细胞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而这两种信号通路可能通过PKC的作用加以偶联,即PKC可通过磷酸化Gi蛋白激活cAMP-PKA信号通路.MF组装  相似文献   

4.
蛋白激酶C的抑制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蛋白激酶催化将三磷酸腺苷(ATP)γ位磷酰基转移到蛋白质侧链的羟基上, 从而在将胞外信号透过质膜传送到细胞质以及通过核膜传送到细胞核信号途径中起重要的作用. 蛋白激酶C(PKC)是一大类磷脂依赖的丝/苏氨酸激酶. 目前为止至少发现12个亚基, 各个亚基有不同的组织分布和功能. 由于它们与许多疾病有不同程度的关系, 如癌症、炎症、自免疫失调、心脏病等, 因此, 一些能够封闭PKC活性及阻断细胞因子与受体结合, 或干扰信号转导通路的PKC抑制剂就有可能开发成为新药. 为此人们致力于开发特异蛋白激酶特别是亚基特异性抑制剂用于疾病治疗. PKC结构有4个保守区, 针对抑制剂作用不同保守位点, 以及运用不同的抑制机理, 人们已取得了一些成绩, 有些抑制剂已进入临床实验. 本文根据抑制剂与PKC作用位点、机理, 综述近年来PKC抑制剂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3G1 1 -6C1 0 -CD4 CD8-胸腺髓质细胞是CD4单阳性 (SP)胸腺细胞中的亚群之一 ,表型为TCRαβ CD6 9loHSAmed/lo,可接受ConA刺激产生增殖应答和细胞因子分泌 所分泌的细胞因子以Th2型为主 ,还有少量IFNγ存在 ,是处于CD4SP成熟过程的中后期 ,Th0向Th2转化的过渡型细胞 为探讨胸腺微环境中基质细胞对这一亚群细胞的作用 ,在研究体系中加入一株胸腺髓质型上皮细胞系MFEC1 ,发现MTEC1可促进ConA刺激的 3G1 1 -6C1 0 -CD4 CD8-胸腺髓质细胞增殖和IL 6分泌 ,但IL 4及IL 1 0的产生部分地受到抑制 ,不增加IFNγ分泌 ,亦不诱导IL 2产生  相似文献   

6.
周文华 《科学通报》1994,39(2):192-192
曾有文献报道卵母细胞、脑等组织中存在蛋白激酶C(PKC)内源性抑制物.心肌内是否有类似物质未见报道.培养的心肌细胞经蛋白激酶C激动剂十四酰佛波乙酸酯(PMA)处理20min,细胞浆PKC活力由对照细胞的1.60±0.8nmol/min·mg分别下降到0.83±0.45(15nmol/L PMA),0.41±0.22(100nmol/L PMA)和0.11±0.02(300nmol/L PMA)nmol/min·mg,细胞膜PKC活力由对照细胞的0.23±0.02nmol/min·mg分别升高到0.57±0.19,0.72±0.09和1.19±0.07nmol/min·mg,每组心肌细胞PKC总活力没有明显差异.结果表明PMA以浓度依赖方式激活心肌细胞PKC.纯化的大鼠脑PKC的基础活力为24.4±1.  相似文献   

7.
龚顺友  高凌  钱晓萍  田甜  陈慰峰 《科学通报》2001,46(12):1013-1017
经RT-PCR证实,趋化性细胞因子MIP-2(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不仅表达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亦表达于新鲜培养的小鼠胸腺基质细胞,且小鼠DN,DP,CD4SP和CD8SP4个胸腺细胞亚群也不同程度表达其特异受体CXCR2。通过Boyden小室趋化实验证实,重组小鼠MIP-2对胸腺细胞4个主要亚群有不同强度的趋化作用,主要趋化DP和SP胸腺细胞亚群,从而报道了MIP-2参与诱导胸腺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定向迁移。  相似文献   

8.
5-羟色胺及其受体在结肠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平菊 《科学通报》1995,40(21):2001-2001
5-羟色胺(5-HT)也称血清紧张素,在体内主要产生于消化道的内分泌细胞,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刺激胃酸分泌和胃肠蠕动、促进胃肠粘膜生长等.近年发现,除起源于内分泌细胞的类癌外,其他一些肿瘤细胞也能分泌5-HT,如小细胞肺癌、结肠癌和培养的肝癌细胞等.有实验表明,5-HT能刺激结肠癌细胞的增殖,5-HT1受体介导了这一作用.将5-HT1c受体基因导入成纤维细胞并使之表达,能导致成纤维细胞向恶性转化.因而目前认为5-HT  相似文献   

9.
吩噻嗪类衍生物对蛋白激酶C及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MTT法研究了几个吩噻嗪类衍生物 (PTZ6,PTZ7及PTZ11)对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 ,同时检测了PTZ对PKC活性的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 ,PTZ6,PTZ7及PTZ11在K562 /AO2细胞中对阿霉素耐药作用的逆转倍数分别为 2 .4 9,3 6.58和 75.78倍 ,表明PTZ11具有较高的逆转MDR的活性 ;在PTZ存在时 ,PKC的活性分析表明 ,PTZ6及PTZ11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PKC活性 ,其IC5 0 值分别为 (4 89.77± 3 1.4 )和 (113 .0 0± 9.64 ) μmol/L ,而PTZ7对PKC活性无抑制作用 ;在PMA存在时 ,PTZ11对PKC的抑制作用减弱 ,表明PTZ11可能与PMA竞争PKC的结合部位 .为阐明PTZ抑制PKC活性的分子机制 ,进一步应用计算机软件系统模拟PTZ6和PTZ11与PKC结合的分子图象 ,发现PMA通过氢键与PKC结合 ,而PTZ6及PTZ11通过疏水力及静电作用与PKC结合 ,且PTZ11与PKC结合的疏水力大于PTZ6,从而在三维分子构象水平阐明了PTZ抑制PKC活性的机制 ,并为设计新的PKC抑制剂或多药耐药逆转剂提供了崭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吩噻嗪类衍生物对蛋白激酶C及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巍  杨纯正  齐静  彭晖  段建荣  刘汉芝  郑德先 《科学通报》1998,43(11):1179-1183
应用MTT法研究了几个吩噻嗪类衍生物 (PTZ6,PTZ7及PTZ11)对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 ,同时检测了PTZ对PKC活性的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 ,PTZ6,PTZ7及PTZ11在K562 /AO2细胞中对阿霉素耐药作用的逆转倍数分别为 2 .4 9,3 6.58和 75.78倍 ,表明PTZ11具有较高的逆转MDR的活性 ;在PTZ存在时 ,PKC的活性分析表明 ,PTZ6及PTZ11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PKC活性 ,其IC50 值分别为 (4 89.77± 3 1.4 )和 (113 .0 0± 9.64 ) μmol/L ,而PTZ7对PKC活性无抑制作用 ;在PMA存在时 ,PTZ11对PKC的抑制作用减弱 ,表明PTZ11可能与PMA竞争PKC的结合部位 .为阐明PTZ抑制PKC活性的分子机制 ,进一步应用计算机软件系统模拟PTZ6和PTZ11与PKC结合的分子图象 ,发现PMA通过氢键与PKC结合 ,而PTZ6及PTZ11通过疏水力及静电作用与PKC结合 ,且PTZ11与PKC结合的疏水力大于PTZ6,从而在三维分子构象水平阐明了PTZ抑制PKC活性的机制 ,并为设计新的PKC抑制剂或多药耐药逆转剂提供了崭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韩念霖 《科学通报》1993,38(7):645-645
许多报道已经表明,阿片类物质的作用(如镇痛,摄食等)可以被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所对抗,但其机制不明。CCK-8的抗阿片作用可以发生在受体水平,也有可能发生在受体后第二信使水平。在外周组织,特别是在胰腺的外分泌细胞,CCK-8能刺激肌醇磷脂转化产生肌醇三磷酸(InsP_3)和甘油二酯(DAG);这两种第二信使可以使细胞内的Ca~(2+)储存释放并激活蛋白激酶C(PKC)。虽然外周与中枢的CCK-8在受体机制和生理功能方面有很  相似文献   

12.
雷蓓蕾  韩启德 《科学通报》2000,45(6):632-635
选用α1B-肾上腺素受体(α1B-AR)密度分别为(6 336 913)和(773 164) fmol? mg-1 的两株克隆HEK293 细胞, 分别用高表达和低表达α1B-AR 表示, 比较去甲肾上腺素(NE)持续作用下不同初始表达水平的α1B-AR 发生密度改变的差别. 结果显示10 mmol? L-1 NE 持续作用48 h 可使高表达α1B-AR 的密度发生下调, 却可使低表达α1B-AR 的密度发生上调. 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RO- 31-8220 或Calphostin C 可消除NE 对高表达α1B-AR 的下调作用, 但对低表达α1B-AR 的密度上调无影响. PKC 激动剂PMA 不仅可模拟NE 对高表达α1B-AR 的下调作用, 而且使低表达α1B-AR 的密度也发生下调. 肌浆网/内质网钙泵抑制剂CPA 和内钙螯合剂BAPTA-AM 不影响NE 对高表达α1B-AR 的下调作用, 但可部分抑制低表达α1B-AR 的上调. 以上结果提示, NE 持续作用可对初始表达水平不同的α1B-AR 密度产生不同方向的调节作用, 作用机制亦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3.
与其他种类的植物细胞不同, 保卫细胞可以反复地进行扩张收缩运动, 进而达成气孔的开放和关闭. 在这个过程中, 调节保卫细胞细胞壁松弛的机理却不清楚. 从蚕豆表皮条中克隆了一个α类扩张蛋白, 并命名为VfEXPA1. VfEXPA1 的表达受暗处理和水淹处理的影响,但光照和ABA 的处理并不改变VfEXPA1 的表达. 进一步, 在烟草中过表达了VfEXPA1.VfEXPA1 过表达植株中蒸腾和光合速率显著增加, 且光诱导的气孔开放速度也大大高于野生型. 实验结果表明, 气孔保卫细胞特异表达的扩张蛋白VfEXPA1 调控了气孔开放过程.  相似文献   

14.
葛青  陈慰峰 《科学通报》1999,44(9):963-968
3G11~6C10~CD4+CD8~胸腺髓质细胞是CD4单阳性(SP)胸腺细胞中的亚群之一 ,表型为TCRαβ+CD69loHSAmed/lo,可接受ConA刺激产生增殖应答和细胞因子分泌 所分泌的细胞因子以Th2型为主 ,还有少量IFNγ存在 ,是处于CD4SP成熟过程的中后期 ,Th0向Th2转化的过渡型细胞 为探讨胸腺微环境中基质细胞对这一亚群细胞的作用 ,在研究体系中加入一株胸腺髓质型上皮细胞系MFEC1 ,发现MTEC1可促进ConA刺激的3G11~6C10~CD4+CD8~胸腺髓质细胞增殖和IL 6分泌 ,但IL-4及IL-10的产生部分地受到抑制 ,不增加IFNγ分泌 ,亦不诱导IL-2产生 .  相似文献   

15.
邓大君  陆哲明 《科学通报》2012,(34):3213-3218
表观遗传修饰在人体细胞分化和适应环境上均发挥重要调控作用.一方面,细胞分化相关表观遗传非常稳定,具有明显的组织器官和细胞类型特异性;另一方面,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表观遗传则因环境因素不同而异,稳定性较低.这两类不同的表观遗传修饰在医学上具有不同的转化应用范围.恶性转化是机体组织中少数干细胞对环境致癌因素暴露做出的病理性适应反应的结果——细胞通过去分化重编程,获得无限制增殖和运动侵袭能力,同时拥有分化和适应性表观遗传变化特征.DNA甲基化变异的分析方法极其灵敏,可准确检出组织中少数细胞存在的变化,在识别癌前病变组织中的恶性转化细胞和肿瘤组织中的转移干细胞方面有重要应用前景.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已经证明肿瘤抑制基因p16甲基化失活可用作胃等器官上皮异型增生癌变的早期标志物.通过对胃癌发生发展相关DNA甲基化组扫描获得的90余个基因的DHPLC大规模验证,发现GFRA1的去甲基化激活、SRF和ZNF382的甲基化失活可用作胃癌等恶性肿瘤的转移标志物,已经在中、日、韩三国验证队列中得到证明;通过人群研究还发现血浆miR-221等含量的进行性升高可能是胃癌发生的预警信号.  相似文献   

16.
作为动物体重要的必需氨基酸,异亮氨酸除了作为蛋白合成底物外,还可促进肠道的吸收功能和屏障功能,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体内动物试验和体外细胞试验探究了异亮氨酸对肠道黏膜结构和功能的可能作用机制.试验选用80只远交群大鼠,随机分为4组,饮水添加不同浓度异亮氨酸(0、0.5、2.5和5 mg/mL),试验期为28 d,测定大鼠小肠各段组织结构和空肠中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水平.体外试验选用大鼠空肠上皮细胞系IEC-6并用不同浓度异亮氨酸处理,通过噻唑兰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的周期和凋亡情况, Western blot分析细胞中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饮水中添加2.5 mg/mL异亮氨酸显著提高了小肠的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显著降低了隐窝深度,并显著提高空肠紧密连接表达;适宜浓度异亮氨酸显著促进了IEC-6细胞的增殖并提高细胞中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量,而高浓度异亮氨酸呈现抑制作用.综上,异亮氨酸可改善小肠的组织结构,尤其促进绒毛生长并提高吸收表面积,其可能作用机制是适宜异亮氨酸可促进小肠上皮细胞的增殖并降低凋亡,进而增大了绒毛的高度;异亮氨酸提高了上皮细胞中紧密连接蛋...  相似文献   

17.
作为Ca~(2+)在细胞内的主要受体,钙调素(Calmodulin,CaM)广泛存在于各种真核细胞中,是一种能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转化的多功能蛋白。 由于CaM的反义RNA相对于它的多种拮抗剂来说具有更强的特异性并且没有药理毒性作用,因此我们构建了表达钙调素反义RNA的人肝癌细胞模型,并对此模型在钙调素低表达状态下的生长特性、周期分布、基因表达及其与转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探讨钙调素对细胞增殖与转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信号转导与细胞癌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志培 《自然杂志》2001,23(6):316-324,325
细胞内存在两类调节细胞生长的基因-生长促进基因(即原癌基因或细胞癌基因)和生长抑制基因(抗癌基因和诱导终端分化基因),这些基因编码生长因子(或其受体)、蛋白激酶、某些酶类、鸟苷酸结合蛋白(G蛋白)、转录调节因子以及其他在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组分,这些基因的突变或表达异常导致其编码蛋白(癌蛋白、抗癌蛋白)数量或功能异常,引起细胞生长调控紊乱,无限生长、增殖,最终导致细胞癌变,因此,研究认号转导机制对于阐明细胞癌变的化学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颗粒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其在卵泡发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卢翠玲  杨巍  胡召元  刘以训 《科学通报》2005,50(21):2341-2347
颗粒细胞(GC)是卵巢中十分重要的细胞. 从原始卵泡生长启动、增殖、分化、闭锁/排卵到黄体形成, GC在形态、功能等方面都发生各种变化. 卵母细胞(OC)指导了GC的增殖、分化; 同时GC也影响OC的成熟. 有众多因子参与这个调节过程, 牵涉到复杂的分子作用机制和信号转导通路, 如p38 MAPK通路可选择性调控FSH对GC的甾体生成; 而转录因子LRH-1和DAX-1在该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FSH通过促进PCNA和StAR表达及甾体生成, 诱导GC的增殖和分化; 而ERK1/2通路的激活也可能参与FSH对GC增殖分化的诱导作用. 因此, GC是一个用以研究细胞增殖、分化和细胞相互作用及其信号转导通路和分子机制的十分理想的细胞模型. 本文评述了近几年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王鲁群 《科学通报》1993,38(11):1050-1050
恶性淋巴细胞增殖病是淋巴细胞在不同分化阶段发生恶性转化造成克隆性增殖的常见病.常规形态学和组织细胞化学分析不能明确克隆性增殖的细胞起源及其分化阶段,而利用抗淋巴细胞分化抗原单克隆抗体(McAbs),则可以识别绝大多数恶性淋巴细胞增殖病的细胞分化起源,但还不能鉴定少数未分化肿瘤的细胞源性,更不能特异地识别恶性细胞.本研究将McAbs免疫酶标和体外基因扩增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结合起来分析淋巴细胞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