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生物预处理工艺用于富营养化水源水净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对原水水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传统水处理工艺净化富营养化水源水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生物预处理工艺处理富营养化水源水的研究方案,并对研究方案的处理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探讨预处理工艺中各因素对活性染料染色效果的影响,优化出最佳的预处理工艺配方.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冷轧堆染色工艺相比,预处理后的棉织物采用微悬浮体染色工艺具有明显的增深效果,进而可节约染料,减少生产废水中的色度污染,降低污水处理负担,给工厂带来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铝作为反应材料,铜作为催化材料构成反应器,预处理印染废水,弥补了催化铁内电解工艺处理强碱度印染废水效果不佳的局限。探讨了铝铜比、反应时间、进水pH值、温度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4.
饮用水中藻类及藻毒素去除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藻类及藻毒素给饮用水处理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对饮用水中藻类与藻毒素去除技术从物理、化学、生物及其他方法进行具体论述,系统分析了各种技术的去除效果和局限性,并对饮用水中藻类及藻毒素去除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利用稻壳与水泥复合制备稻壳砂浆,并就稻壳经自来水和饱和石灰水浸泡两种预处理工艺对稻壳砂浆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未采取任何预处理措施的稻壳相比,经过两种预处理工艺处理的稻壳所制备的砂浆其力学性能明显提高,且饱和石灰水浸泡法预处理的效果优于自来水浸泡法;饱和石灰水浸泡法预处理后的稻壳制备的稻壳砂浆其水化热峰值最高,3d放热量最大.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了预处理前后稻壳表面官能团的变化,发现预处理后稻壳表面半纤维素吸收峰减弱,脂肪族吸收峰消失.  相似文献   

6.
当前形势下,水体富营养化相关问题日益严重,而水体富营养化的造成,均是由城市混合污水的处理不当而排放进入水体。因此,为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工艺必须保障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文章阐述了A2/O工艺,分析了其在城市混合污水中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杨勇 《科技咨询导报》2011,(36):113-113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磷酸盐是一个严格控制的指标。磷酸盐的过度排放会使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质恶化。目前,水体中除磷的方法主要分为物理化学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本文以四川某汽车厂为对象,通过对其废水处理工程的研究,分析磷化废水的处理原理和工艺,证明生化和物化相结合的方法对于磷化废水的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针对常规生化工艺对富营养化高盐度水体处理效果不佳的现状,设计研发出一种新型A/O两段式曝气生物滤池工艺,通过筛选驯化耐盐高效菌和滤料改性等措施,并对相关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提高工艺对高盐度富营养化水体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于盐度范围为5 000~20 000 mg/L的富营养化水体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当回流比100%、水力负荷4 m3/(m2·d)、曝气强度0.4 m3/h、温度15~35℃、pH=7~8的条件下,可实现对COD、NH3-N、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0%、95%、80%、80%以上。  相似文献   

9.
Fenton法处理高浓度树脂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enton氧化法预处理树脂废水,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考察了Fe^2+用量、H2O2投加量、pH值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Fenton试剂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常温下,pH=2,30%H2O2投加量为52 mL/L(分三次投加),Fe^2+/H2O2摩尔比1/12.5,反应时间2 h,此时CODCr去除率可达82%以上,处理效果较好,可应用于高浓度树脂废水的预处理.  相似文献   

10.
以二次纤维企业生物处理二级出水为对象,通过田口试验设计和方差分析法(ANOVA),考察了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投加量、pH和温度对膜前混凝过程的影响,确定混凝预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PAC投加量为1000 mg/L,CPAM投加量为20 mg/L,pH为9,温度为25℃.在此工艺条件下,废水化学需氧量COD值下降至441 mg/L,总悬浮物TSS为4 NTU,污泥体积系数SV为46,色度为23 Units PtCo.在此基础上进行废水的直接膜分离和经混凝预处理后的膜分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未经混凝预处理相比,二沉池出水经混凝预处理后,超滤处理10 min,膜通量衰减至70%,废水COD去除率达到60. 2%.这说明混凝法作为膜分离的预处理工艺能提高二次纤维废水膜处理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11.
提出利用电液压脉冲技术治理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的新方法.介绍了电液压脉冲技术的工作原理,电液压脉冲技术治理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净化机理并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室实验.从研究所取得的大量实验数据表明:采用电液压脉冲技术治理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是可行的,也是一项很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蓄水后,水体自净能力减弱,部分支流呈现富营养化趋势。为防止水体富营养化,需要对三峡库区小城镇居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建设运行成本低,出水水质好,管理简单,可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库区山地地形特点建造人工湿地,不占用耕地,还具有固坡防沙减少水土流失的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关于含磷洗衣粉对水污染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阐述了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以及国内外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如赤潮、水华等)的影响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提出了禁P(磷)原因和传统合成洗衣粉中加P的作用,以及P进入水体后如何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文中还介绍了判断水体富营养化的标准,以及国内、外禁P现况.  相似文献   

14.
关于含磷洗衣粉对水污染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主要阐述了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以及国内、外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如赤潮、水华等)的影响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从而提出了为什么要实施禁磷即禁磷的原因和传统的合成洗衣粉中加磷的作用与磷进入水体后,是如何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文中还介绍了判断水体富营养化的标准,以及当今世界国内、外禁磷现况。  相似文献   

15.
梦清园景观水体生态净化系统示范工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上海面临的水环境问题,在苏州河梦清园设计并运行一套景观水体水质净化生态组合工艺,该工艺包括水质强化净化部分和水质稳定部分.运行该工艺对苏州河河水进行处理,为期一年的连续运行和监测结果表明,该处理工艺能够明显改善景观水体的景观效果和有效的削减进水中的氨氮和总氮、总磷,年平均去除率分别到达70%、23%和38%.  相似文献   

16.
基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富营养化评价方法众多。但各评价方法之间缺乏可比性,不利于湖泊富营养化的有效管理和治理。在对现有湖泊富营养化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基于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湖泊畜营养化评价方法。该方法是将水质评价和主要富营养化因子评价相结合的综合的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在巢湖西半湖等合肥市湖、库富营养化评价中应用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对不同湖、库的富营养化状况进行比较,而且可以对同一湖泊富营养化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有利于对湖泊富营养化程度做出客观、合理的判断,进一步探讨湖泊富营养化成因.为治理富营养化提供全面、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论现代除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由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华"的发生特点及"水华"的危害;阐述了现代藻类去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各种方法的原理,适用条件,去除效果等;探讨了未来藻类去除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重点分析了山东省化肥施用量和施用强度的时空变化趋势,以及氮磷污染物向水环境的流失量和发展变化趋势;并以畜禽养殖和农业生活污染及点源污染作为参比对象,比较分析化肥流失污染对水体富营养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①半岛东部的沿海地区是山东省化肥施用强度高的地市;②以畜禽养殖和农业生活污染作为参比对象,化肥流失造成的NH3-N,TN和TP污染均居首位,是最重要的农业面源;③与点源污染相比较,化肥流失对NH3-N污染的贡献率已接近40%,逐渐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19.
水绵处理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以水绵(spirogyra)处理富营养化景观水体,强化去除水中氮、磷等污染物的方法,以实际富营养化景观水体为对象,分析了水绵的除污染性能,在自然条件下,当水绵剂量(干重)为80mg/L时,经过20天处理,水的pH值上升至9.4,TP质量浓度降至0.48mg/L,去除效率达77.1%以上,TN质量浓度降至4.64mg/L,去除效率达85.4%,处理效率随水绵剂量的提高而增加。在利用水绵处理富营养水体的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水绵用量和处理时间,处理后的水体氮、磷含量可达到湖泊类景观环境用水的水质标准,同时降低了水体浊度,使水体中浮游藻类总生物量处于较低水平,改善了富营养化水体水质,有效减轻了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可为处理富营养水体提供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