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5 毫秒
1.
基于分形理论建立了利用粉末散体空间的堆积密度、粉末颗粒的密度和孙隙介质的密度来计算粉末散体空间分形雏数的表达式;同时利用等效热阻法建立了粉末散体空间有效热导率的并联分形模型,并给出了考虑热辐射贡献的有效导热率的计算公式.通过分形雏数和有效热导率计算公式的函数图像分析了堆积密度对分形雏敷以及分形雏数、温度对有效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粉末散体空间分形雏数随堆积密度增大而增大,有效导热率随分形雏数增大而增大,随温度升度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粉末注射成形坯的分形特性,给出了其剖面颗粒面积分形维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利用剖面颗粒表面分形维数,计算了粉末注射成形坯剖面颗粒的各向异性局部面积占有率.进而基于多孔介质导热率的分形模型,推导出了粉未颗粒和粘结剂串并联及无量纲时的粉末注射成形坯各向异性有效导热率的计算公式,并以铁粉成形坯为例分析了有效导热率与剖面颗粒分形维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粉末注射成形坯的导热率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裂缝型多孔介质的平面径向渗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天然多孔介质微结构的分形标度律,建立了含井孔裂缝型多孔介质平面径向渗流的分形模型,推导了裂隙度和径向有效渗透率的解析表达式,讨论了裂隙度的径向分布规律和有效渗透率与分形维数以及径向距离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有效渗透率随孔隙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增大,随迂曲度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减小,还随径向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这些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双重分形多孔介质孔隙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双重分形多孔介质孔隙分布分形维数D与孔隙迂曲分形维数DT的定义和计算公式,推导了多孔介质孔隙率的计算公式.通过孔隙率计算公式的函数图像分析了双重分形维数D和DT的变化对孔隙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孔隙率随多孔介质双重分形维数D和DT的增加而增大;多孔介质最大孔隙直径越大孔隙率增加的就越慢;当D DT<3时,多孔介质最大孔隙直径越大孔隙率就越大,但当D DT>3时则相反,多孔介质最大孔隙直径越大孔隙率反而越小,D DT=3是特殊点,令D DT→3时的孔隙率极限值为它的孔隙率.  相似文献   

5.
采用球形微凸体的赫兹接触理论和MB模型,对微接触点的温升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快速滑动区域内的分形区域实际接触面积的温升概率分布密度、温升补充累积概率分布函数的封闭式表达式.分析结果说明:量纲一特定滑动区域的实际接触面积随量纲一最大Jaeger参数增加而单调减小.量纲一最大温升随分形维数增加而减小,但随分形粗糙度参数增加而增加.量纲一温升随分形维数增加而增加.当分形维数为1.5时,实际接触面积的温升概率分布密度等于在一个弹性微接触点面积上的温升概率分布密度,基于正八边形面积的近似解适当接近精确解.温升的补充累积概率分布函数随分形维数、滑动速度和量纲一分形粗糙度参数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通过5片不同剪跨比和箍筋配筋率钢筋混凝土梁受剪试验,应用计盒法研究了混凝土梁受剪裂纹扩展规律的分形特征。研究了剪跨比和箍筋配筋率对裂纹分形特征的影响,并分析了裂纹分形维数与荷载、挠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梁受剪裂纹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随荷载增大,裂纹分形维数线性增大,分形维数为0.976 9~1.276 7。随剪跨比增大,裂纹分形维数增长速率加快。随箍筋配筋率增大,裂纹分形维数增长速率降低。试验梁跨中挠度随裂纹分形维数增大而增大,两者成幂函数关系,且随箍筋配筋率和剪跨比增大,挠度随分形维数增长的速率降低。  相似文献   

7.
在对M-B接触分形模型改进的基础上,根据阿查得粘着磨损理论导出了基于分形参数的粘着磨损模型。根据该模型可知,当分形维数在某一范围时,磨损率随分形维数的减小而迅速增大;而在另一范围内,磨损率随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增大;当分形维数等于15时,磨损率达到最小值。当分形维数一定时,磨损率随尺度系数。磨损概率常数的增大而增大,随材料性能参数的减小而增大;当其余各影响参数保持一定值时,磨损率随接触面积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基于分形几何理论的粘着磨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M-B接触分形模型改进的基础上,根据阿查得粘着磨损理论导出了基于分形参数的粘着磨损模型。根据该模型可知,当分形维数在某一范围时,磨损率随分形维数的减小崦迅速增大;而在另一范围内,磨损率随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增大;当分形维数等于1.5时,磨损率达到最小值。当分形维数一定时,磨损率随尺度系数、磨损概率增大而增大,随材料性能参数的减小而增大;当其余各影响参数保持一定值时,磨损率随接触面积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纤维增强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RPC)的宏观力学性能与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测试了不同水胶比、不同河砂替代率的RPC抗压、抗折强度,并基于光学法测定了其微观孔结构参数;建立了基于气泡分布的分形模型并计算出了RPC的气泡分布分形维数;最后通过试验数据拟合,分析了气泡分形维数与孔结构参数及RPC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RPC基体的气泡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气泡分布分形维数在2.1~2.3之间;分形维数越大,基体孔隙结构的空间分布形态越复杂;RPC基体的含气量不具备分形理论的特征,而气泡平均弦长、气泡比表面积与气泡分布分形维数呈现明显的指数相关性;RPC抗压强度、抗折强度随分形维数增大,呈明显指数增大关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分形理论及广义达西定律研究了非牛顿流体Bingham流体在各向同性多孔介质中球向渗流问题,推导了Bingham流体球向渗透率和启动压力梯度的解析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球向渗透率随径向距离和迂曲度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减小,随孔隙率的增大而增大;启动压力梯度随径向距离、屈服应力和迂曲度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增大,同时也随毛细管最大直径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1.
混合颗粒流分形模型及相关有效热传导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适用于两体混合颗粒径的能量均分定量推广到非均匀的复杂混合颗粒流系统。根据混合颗粒流具有的分形特征,推导出颗粒流中颗粒的分形速度分布函数,并建立混合颗粒流有效热传导的分形模型。由此导出质量连续分布的复杂混合颗粒流的有效热传导系数,讨论颗粒流分形结构对于其输运过程有效热传导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首次提出了颗粒流中粒子的分形模型,得到粒子在不同分维下的分形分布,并和麦克斯韦分布进行比较,分析了两种分布产生差异的物理机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单一颗粒流的有效热导率,得到其解析表达式,并分析了有效热导率随粒子温度、粒子分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根据稠密气体运动学理论,在近平衡条件下,得到粒度分布具有分形特征的非均匀颗粒流系统的速度几率分布函数.研究了低浓度的非均匀颗粒流中颗粒与流体之间因颗粒的随机运动而产生的有效热传导;理论推导了其有效热导率;讨论了系统各参数对有效热导率的影响;并将研究结果与单一颗粒流和两组分的混合颗粒流的有效热导率理论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的理论结果更具有一般性、包含了已有的理论结果.  相似文献   

14.
多孔介质有效导热系数是研究地源热泵、土壤及岩土热储、材料热质传递的重要参数,运用分形理论,建立了一种预测非饱和多孔介质有效导热系数的分形物理模型和相应的有效导热系数计算公式,基于MATLAB数值分析显示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通过该模型探讨了相关微观参数对多孔介质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显示弯曲度分形维数、孔隙率与多孔介质导热系数呈负相关,固液相占比、饱和度、固相基质边长与多孔介质导热系数呈正相关,当孔隙率大于78.4%时,导热系数较小的孔隙相对多孔介质有效导热系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分形理论的石墨泡沫新材料导热系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新型导热材料石墨泡沫具有很好的热物理性质.文中应用分形理论讨论了这种新型多孔材料的分形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石墨泡沫材料的导热模型.采用热阻法给出了石墨泡沫材料的等效导热系数的关系式.在空腔边长为200~500μm,对应的体孔隙率为82%~73%条件下,计算了石墨泡沫的体积分形雏数和等效导热系数.这种新的研究方法对多孔材料热物性研究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Coercivityoffractalaggregatesformedbysingle-do-mainparticlesWangQian,SunQiang,LiJian(DepartmentofPhysics,SouthwestChinaNormal...  相似文献   

17.
颗粒堆积物在不同堆放方式下的占空比和分形维数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计算机编程模拟了在二维体系下颗粒堆积物规则堆积、交错堆积、随机堆积、混合堆积的过程,计算了不同堆放方式下颗粒堆积物的占空比k及分形维数d.我们发现颗粒物质的占空比k及分形维数d与堆积方式和颗粒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8.
经研究得到了周期函数级数所定义的空间曲线的分形Packing维数公式.进一步,得到了Dirichlet级数定义的空间曲线的Packing维数,并在一定条件下获得了维数为3的特殊形式.  相似文献   

19.
松散煤体导热系数测定实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非稳态传热的一般原理设计了测定松散煤体导热系数的实验装置并给出了计算方法,对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粉煤粒径、填充密度及煤中含水量的增大,导热系数表现出升高的趋势,并利用3阶多项式曲线拟合了导热系数和平均粒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