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京人口城市化的模式选择及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本文从南京人口城市化发展的现实阶段出发,提出了南京人口城市化的指导思想,集中论述了南京人口城市化的模式选择,对相关发展目标和主要趋势提出了一些看法,并着重研究了加快推进南京人口主要涉及的人口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土地流转制度等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进程是一个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农业向非农业转化,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聚、城市空间扩大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化,小农意识向现代文明意识转化的长期过程。它涉及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城市化又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城市化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城市化是促进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的正确途径,是实现跨世纪发展目标的主要任务。为此,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意义十分重要。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规划是先导,制度创新是关键。要正确认识规划的作用。目前上上下下对规划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规划前所未有地成为…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的发展与工业化、现代化、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农村人口的流动都有着紧密的联系。现阶段中国正处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因此科学、准确地度量城市化发展水平将对我国各项社会经济政策的制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中国城市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工业阶段的一种经济现象,是人口集中、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变、城市数甘和规模扩大等特征的统一体。根据我国特殊的国情我们在选择城市化话径时所必须考虑人口、地域、经济和制度园素.城市化发展必须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各.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广东科技》2006,(3):F0002
现代化城缜建设是由于城市工业.商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使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增长而引起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集中的社会进步过程。又称都市化和城市化。  相似文献   

6.
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是广东城市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加速贫困山区城市化进程是广东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广东贫困山区尽管城市化水平低,但仍具有较强的城市化潜能.人口异地城市化是贫困山区人口实现城市化的另一方式,也是广东贫困山区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文章在以梅州城市化进程的个案研究基础上,探讨了21世纪广东贫困山区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动力问题和人口异地城市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人口郊区化与居住郊区化是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社会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已成为当今的主潮流.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了城市人口的集聚,同时也加快了城市住宅产业的发展.在对淄博市中心城区内部居住环境质量因子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淄博市中心城区规划居住用地地块的环境适宜程度,共分为4级,并对居住用地地块的环境适宜程度进行了空间分异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举措,是避免人口过度向少数中心城市集中,减轻大城市的人口、就业和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在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生态学在小城镇建设中的作用,对我国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考察农民与市民的内涵与外延,并辨析几对相关概念。对农民市民化定义综评的基础上,指出:农民市民化是指在人口城市化进程中,农民逐渐转化为市民的一种过程和状态。其间不仅仅表现为地域、职业、身份、权利等的转变,而且伴随着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冲突与交融。农民市民化是人口城市化、人口现代化与人口社会化进程的有机统一。按照发展阶段的不同,农民市民化可分为农民城市居民化与生活方式城市化两大阶段。  相似文献   

10.
以干旱区绿洲城市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计算指标权重,同时运用综合指数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乌鲁木齐市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的耦合协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大体呈现2个阶段的变化趋势,2004~2013年,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均呈上升趋势,但土地城市化仍滞后于人口城市化;2013~2016年,人口城市化呈波动趋势,土地城市化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一阶段人口城市化滞后于土地城市化;乌鲁木齐市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耦合协调度呈逐年平稳增长趋势,耦合协调发展经历不协调发展、磨合发展、转型发展、中度协调发展和高度协调发展的转变趋势;城市发展类型经历了土地城市化滞后型、同步型和人口城市化滞后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内容,探究两者耦合协调关系及耦合发展驱动因素对实现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以安徽省地级市辖区、县级市、县为研究单元,选取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人口密度、平均高程等相关指标计算人口和土地城市化速率的协调度,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研究了2000-2016年安徽省人口和城市化速率以及两者的耦合协调演变趋势、空间差异,最后探讨了耦合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安徽省主要的城市化特征为人口城市化滞后型,人口和土地城市化耦合协调关系整体向好但增长缓慢,协调水平仍较低;②人口和土地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差异较为明显,并且有一定的空间集聚性;③对两者耦合影响较大的因素为土地城市化率、人口密度和平均坡度,交互作用最强的因素为人口城市化率和土地城市化率,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密度与相应的社会经济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人口和土地城市化耦合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重庆城市化与经济结构转化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经济增长.本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重庆市人口城市化水平与经济结构转化的关系.认为,重庆城市化发展处于快速起步发展阶段,工业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当前域市化发展的重点是提高工业化质量、加强中小城镇建设.同时还提出了新的衡量城市化水平的复合人口指标,认为1998年重庆城市化水平应该是31.12%.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出现的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历程表明,近代工业化大生产的必然结果是带来人口、资金、资源的相对集中,从而不断催生具有一定空间和人口规模的城市。一个地方,只要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就会加快人口和要素集聚,进而支撑和推进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同江市临江镇小城镇规划的设想,阐述了农村局域城镇发展的路径和展望,是适合我省边远地区人口相对集中,地域辐射相对独立的中心乡镇走城市化发展需要的.文章重点剖析了城镇农村人口的房屋置换问题,绿化问题,卫生管理问题,农业人口就业问题等,对农村城镇化发展提出诸多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当代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迎来了庞大的外来人口,它既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中国现代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迅速发展,人口流动的规模也急剧扩张.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包括社会治安变得复杂化、城市供应压力增大等,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对当下及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山西省第五、第六次人口普查的资料,对山西省流动人口的分散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6.
镇江城市化必须遵循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效益优先的原则,采取多元化城市化战略,促进中心城区、小城市、小城镇的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克服城市化、现代化发展中的种种弊端,走一条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总体滞后,农村积累了没能正常转移的庞大数量的人口和劳动力,与国外许多国家农民户均种地上百亩、甚至几千亩地,农业现代化水平也较高的情况相比,我国的农村人多而耕地非常少,平均每户只有几亩地,现代化水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提出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对策是:将城市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快农业产业和现代化;加快工业化;规范乡镇企业;加强人口管理,调整规划好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9.
针对辽宁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利用DMSP,VIIRS夜间灯光与城市经济等数据,从城市人口、土地城市化、国民生产总值、社会固定投资等方面构建了异速生长模型与城市经济发展模型,对其人地关系展开了长期的动态研究.对其人口-土地城市化及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做出了针对性评价.结果表明:辽宁城市群的人地关系主要受重工业经济与资源型城市开发影响,其中沈阳城市发展趋向扁平化,而葫芦岛、丹东等城市发展趋向立体化.对于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应该防止其城建用地粗放扩张,对于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的城市应该创造就业机会,吸引人口聚集.研究结果对于辽宁城市群未来的城市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针对城市化三个子系统,以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学、物理模型和GIS技术研究了山东省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贡献度及其协调性的空间差异,结论如下:(1)山东省整体城市化类型属空间导向型;(2)山东省17地市的城市化有显著空间差异,济南、青岛的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青岛市的经济城市化水平一枝独秀,威海市的空间城市化水平最高;(3)现阶段山东省整体城市化协调度仍处于拮抗阶段.最后,提出了有利于山东省“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