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之间有着高度的统一性,依法治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保障,而和谐社会的真正实现则对依法治国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理解法治和德治的深刻内涵,是全面理解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的基础。在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后,我国应当如何看待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之间的辩证关系对实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关系重大。法治和德治相比应居于主要地位,德治作为重要的治国方式,对促进法治有着重要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陈妮 《山西科技》2010,25(5):24-26
阐释了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涵义,归纳出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基本方略"与"基本任务"具有统一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项重大基本国策的自然延续和必然结果,是依法治国的目标。二者在本质上不仅不相矛盾,反而是吻合一致的,是统一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4.
各种政治文明都体现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超阶级的政治文明是不存在的。我国的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它的本质属性是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我们在政治文明建设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文章认为搞清楚上述问题,对于保证政治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作为团结各方面力量的广泛联盟和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统一战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自身独特的优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和有效途径.从统一战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辩证关系出发,分析了统一战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文化建设等方面,论述了统一战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优势和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首次完整的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飞跃。而法治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政治保障,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注重法制建设和法制教育,实现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各个方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更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而行政法作为我国的重要法律部门之一,以其自身所特有的优势必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把民主法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要求,意义十分重大。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没有公民法治素质…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如何看待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是一个重要问题。必须看到,经济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只有大力促进经济发展,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一、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的解决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纽带,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充分实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关系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也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1.
社会和谐不仅是法治的生长根基,也是法治的基本价值取向和理想目标.法治的中国特色,应在于它不仅要保障一般意义上的秩序、自由、效益和正义,更要成为和谐正义.当下中国法治建设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法治"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发展向度,用和谐精神统领法治实践,使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时成为一个充满和谐精神的伦理实体.  相似文献   

12.
民主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实现公平正义的途径,也是维系社会协调与和谐发展的保障。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则必须实现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保障,是维护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的制度保障底线。和谐社会的司法公正既包括实体公正也包括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一定是法治社会,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了构建和谐社会法治的重要意义和重要方针,为实践中构建和谐社会法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指明了科学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兴建三峡工程,开展库区百万大移民,建设和谐库区,充分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构建和谐库区社会过程中,法治建设作为其基本特征和重要要求,意义尤为重大。构建三峡库区和谐社会需要我们结合库区法治实践,从多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库区法治。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社会。在建设民主政治,维护公平正义的历程中检察机关充分高效地行使其检察权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从检察权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定位和检察权的内容来看,将我国的检察权界定为复合性的专门法律监督权最符合其实然意义上的理论定位、最能因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检察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创造和谐的社会法治环境、维护公平正义、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推进司法文明等一系列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将构建和谐社会摆在如此重要位置是因为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诸多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构建和谐社会面临严峻的挑战.构建和谐社会的对应范式是社会整合机制,具体包括动力机制、利益均衡机制、社会流动机制、社会保障机制、民主法治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市民社会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必经历史环节。放眼当下中国,市民社会的兴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的论述启示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宏伟征程中,辩证地看待配置调和法律、道德与信仰这一市民社会的三个重要维度,是相当必要和必须的。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更加清晰表述我国面临的发展机遇与风险挑战的宏观背景下,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不动摇,正确处理衔接好制度、伦理与精神三要素的对立统一关系,不断调适政权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8.
美国社会的移民特点及其政治社会形成的特殊性两者相结合,造就了美国鲜明的法治风尚。以英国人为主体的欧洲移民把法治观念带进了北美,并使它在这片土地上继续发展。随着美国政治社会的逐渐形成,法律至上主义成为美利坚民族的共同的价值取向。文章试图从历史的角度来探究美国法治风尚的原因,借以寻求法治社会形成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9.
法治理念要求限制权力以保障权利,实现依法治国的美好愿望需要一定的主体对权力的行使进行监督。律师担负着维护社会正义、保障人权、促进法治实现的使命,是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社会力量。律师自身的特点使得其在行使法律监督权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可以赋予律师独立的法律监督权,并通过完善律师的权利和构建律师法律监督的机制来促进法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